Redian新闻
>
《纽约时报》刊登中国父子文章(下):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纽约时报》刊登中国父子文章(下):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公众号新闻

加入【北美候鸟家长社区】:
  • 一起交流:在美生活、就医、法律问题
  • 一起了解:身份延期、绿卡与入籍、父母养老、隔代育儿、鹊桥
  • 随时分享:赴美回国各类信息、子女求职内推等
  • 欢迎参加:各类主题丰富的活动、聚会

请公众号留言
投稿/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此前,资深媒体人董郁玉为纽约时报中文网写了一篇《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两周后,董郁玉的儿子,继他老爸又写了篇《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这对父子,分别从旁观者和体验者的角度分析了为何要前往美国留学,中外教育的根本差异在哪里,为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选择了留学这条路。


父与子对话,父子经历介绍:

董郁玉: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曾任哈佛大学尼曼研究员,现任《光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
其子董一夫: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曾任耶鲁大学《中美通》(China Hands)杂志执行主编。


共两篇,请公众号查看相应篇幅
父:《我为何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本文 👉子:《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02 《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作者:董一夫
我老爸刚为纽约时报中文网写了一篇文章:《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我就是文章中提到的那个儿子。
文章我读了一遍,感觉惊异。已经开始丢三忘四的老爸,絮叨起我同学的事情,记忆准确,如数家珍,其中有的同学出国的事情,我好像只在吃饭的时候提过一句。看来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
不管怎样,我把这篇文章转给了文中提到过的已经在国外读高中的几位同学。其中一位同学(我中考那年的崇文区状元)回信给我,说经过一年的国外学习,她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只想着能上一所排名靠前的大学”,“现在想的是要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对她观念发生的变化,我一点都不奇怪。这就像我在美国读书的那段时间(2006-2007年,小学六年级)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样。但是,在美国的时候,对将来要在哪里读大学的问题,我并没有确定的想法。

I love NY.com


那时,我主要忙于应付美国学校的功课。都说美国的学校课业负担轻,功课不紧张。但这要看从哪个角度讲。数学课,一学年下来也没有几次作业,确实不具太高挑战性。但是,我在的学校有一个作业天天都有,那就是读书笔记。这个作业要天天写,老师每周都要检查。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可以用之前语文课上的“读后感”模板来应付读书笔记,也就是一般先把书中内容梗概写一下,再写几句心得便可。哪知道,老师的“朱笔御批”(书法直逼英文狂草,极难辨认)总是问题一大堆。这些问题对我而言,简直“太伤自尊了”。我实在弄不懂,他的那些问题和我读过的书有什么关系。大概在头几十篇读书笔记中,老师几乎在每一篇批语中,都写着“我需要你的reaction”,“你的thought呢”,“你的idea是什么”,“给我你的viewpoint”……你的,你的,你的;我的,我的,我的。书读到这个份上,才知道看别人的书,为的是生产自己的想法。
我老爸在和批改我读书笔记的老师面谈时(类似中国家长会,但谈学生情况都是一对一面谈),曾委婉地请老师对我读书笔记的用词、句式和语法等“多加指点”。老爸事后说,老师对他说的一番话,让他觉得“不好意思”(我理解那其实就是无地自容的意思哈)。老师对老爸说,不要担心一夫的英语(语法),书看多了,错误自然就少了;不会说话的人少,不会思想的人多……
这些话让我明白了,我每天的作业,其实就是在教我思考,启发我思考,“逼迫”我思考。为了完成这种要有自己的reaction、thought、idea和viewpoint的作业,我不得不看更多的书,上网找更多的资料。慢慢地,“朱笔御批”中的内容变成了“商榷”和探讨,而有时则干脆是我的名字后面加上两个英文单词:“Great job(非常好)”。天天读书“写作”的结果,就是我在插班的第一个学期末,不仅在数学和科学,而且在戏剧等全部八门功课上,都得到了A。

图:Wikipedia

回国后,我发现很多作业都是有“标答”的。我的作业中,也让你看“四大名著”,但这些阅读,与其说是让你从阅读中发现什么,创造什么,但往往都有既定的预设答案。
来看这道题目:“请对比西奥多·罗斯福与伍德罗·威尔逊的外交政策”。再看这个:“请分析18世纪80年代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危机是怎样影响美国1787宪法中的条款的”。这两个题目,是我准备AP(Advanced Placement)美国历史科目考试时需要思考的几百个类似题目中的两个。这种题目,在教科书中是无法找到“标答”的,仅罗列史实也是不行的。
为什么他们希望学生从高中时代起便思考国之大事?
需要创意的思考,为SAT备考,为AP备考,我都是利用高一和高二期间免修英语课的时间。即便如此,你也必须时刻警惕着,不能让那些激荡你大脑的问题闯入“标答”的地盘。在学校,我们的“研究性学习”项目还只有2个必修的学分。而类似(引自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局的)SDP(Skills Development Programme)等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意的课程,在我们学校也只是被列为选修课,而在其他学校,类似这样的课程,可能都没有被列入选修课表。好在当我和几位同学参加完在田纳西大学举行的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全球总决赛后,我知道了一个地方的非主流,在另外的地方可能就是主流。
上次出国前,一个“海归”姐姐对我说:“千万别以为到了美国就自然会说英语。”这句话,我记住了。同样,我知道,到美国读大学,也并不一定就会用好美国的教育资源。我老爸把我送出国门,修行当在我个人啦。

图 Vox

(内容有删改)

关注公众号,加入 海外家长群、家长养老群

- END -

候鸟活动招募啦!!进群请回复:加群+群名(群名如下)
  1. 长辈进群:退休养老群、隔代育儿群、养生健康群、美食厨艺群
  2. 子女进群 请回复“加群+接父母来美养老
  3. 北美鹊桥招募啦!(父母为单身子女牵线搭桥群扩建啦,进群:关注公众号,回复“加群+鹊桥"进群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大家最近都在看:

养老专题:

关于养老,候鸟家长心里话:
子女们的心里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纽约时报》数据显示本科学校排名重要性!美国法学院表示:哈耶普本科毕业生优先录!假如大学申请可以重来,我会...刚结束申请的美国高中生们,上周对纽约时报说了真心话《纽约时报》刊登中国父子文章:我为何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复必泰二价mRNA疫苗上市会在香港召开,开启新冠疫情防控新篇章(下篇)我花200万在美国读大学,每天却只敢吃一顿饭….花200万送孩子去美国读大学,他曾每天只敢吃一顿饭…干净去美国团聚的中国夫妻,排队到了4月份,这是多少人要去美国?考了960次,终于拿到驾照!她一夜出圈火爆美国,还上了《纽约时报》杨紫琼获奥斯卡奖后在《纽约时报》发文:请把聚光灯对准那些不被重视的危机中的女性因为这个,《纽约时报》起诉欧盟《流浪地球2》北美差评率仅6%!《纽约时报》酸了......日本啊,日本(六)枯山水《纽约时报》2023年春夏季学生竞赛汇总独家专访(下):下届唐人街区长候选人安布里亚:我眼中的唐人街我,中专毕业,辞掉铁饭碗,到美国读大学,经历硅谷兴起,40岁退休《纽约时报》:为什么关于肠道健康的话题在TikTok疯传?论黑格尔的无知《纽约时报》刊登中国父子文章(上):我为何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细颈瓶这次因为什么解封???不怕闹书荒了!《纽约时报》2022年度十大好书:明年挑一本读逃离不幸的家庭,29岁我在美国读大学《纽约时报》:当亚裔被美国的枪支文化同化我花200万跑去美国读大学,每天却只敢吃一顿饭….纽约时报:都是因为中国 以致TikTok到处被禁谁是《非敌即友非友即敌》惯犯《纽约时报》2022年度十大好书|书单是灵魂的编年史马斯克借势ChatGPT强推1000美元认证服务,《纽约时报》拒付被开除大V纽约时报:美国最高法保守派要否定平权法案,美国大学招生即将巨变《纽约时报》给《三体》打差评,遭IMDb打脸隋崩(下):恶之果轰动《纽约时报》! 纽约妈妈带娃旅居上海16年, 回美一对比她竟这么说我在美国读大学花了200万,每天只敢吃一顿饭……一位妈妈的独白:我为什么送女儿去美国读文理学院纽约时报:平权法案将被否定,美国大学招生即将巨变H1B一文全解(下):H1B失业后重要时间点、多个雇主抽签?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