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留学,一定离不开白花花的银子。物价和汇率是一方面,最可怕的是,国外的学费几乎每年都在“狂飙”涨价!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几所大学来说,纽约大学每年的花费已经不知不觉涨到了9万多刀,哥伦比亚大学也已经有8万6,4年读下来就是250~300万人民币!更让人“头秃”的是,国外不同的专业学费设置也不同,比如英国留学,文科一年约2万英镑,医学则飚至3万多英镑。初步估算一下,手里没个几百万闲钱,还真不敢送孩子留学。根据海外人才招聘平台Lockin发布的《2022中国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商科类专业的留学生月收入预计月薪在6k-10k,金融专业的预计在8k-12k;计算机和工程技术专业的海归月薪预计在15k左右……
如果靠打工,不吃不喝五六年,应该是可以赚回“本”的。
留学是否只是留给有钱家庭的选择?花这么多钱出国,值不值?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和三位留学生聊了聊,看看从小接受国际教育的英国留学生劳拉,先后在美国和日本留学七年的Dylan,和去瑞典读研的Beatrice,他们在国外的真实留学生活,是怎样的。 在英国读心理学,
在劳拉上小学三年级时,她的理科弱势就暴露出来了,100分的卷子只能考六七十分。那时,劳拉的父母就决定送她去国际学校,虽然小学一年要6万学费,初中一年要15万,但和眼睁睁看劳拉被高考的数理化折磨,他们觉得多花些钱转轨国际教育不算啥,孩子也能学的轻松些。2020年,劳拉开启了英国留学之路,于伦敦大学读心理学。在UCL,学费的波动不仅和所选专业有关,还和入学时间有关。劳拉的学费一年1.9万磅,包含8门课。而2023同一专业的学弟学妹,学费已经飙到2.9万磅一年。如果选择机械专业,因为包含了实验室费用,学费要将近4万磅一年。在学习上,还有一项很大的支出,就是论文润色。因为是文科专业,基本每个作业都是论文,当地对论文润色的收费也十分“暴力”,1000字大概500人民币,一般一篇文章要花费近3000人民币,相当于大学生在国内一个月的生活费了。除了学费,房租也是一个硬成本。劳拉和朋友一起租住在学校对面的老式公寓,三人一起共享一个客厅,每间房面积约15平方,每个人每月仅房租花销就需要400磅。虽然和市中心的公寓相比,便宜了约200磅,不过,老式公寓最大的雷,就是Energy system非常旧,电表经常无休止地转。“有个月我们的水电费跑到1000磅去了,而且住老式公寓需要经常给水电公司写邮件抄表,很麻烦。”劳拉苦笑道。在生活费上,劳拉的妈妈会给她一张限额1.5万人民币的信用卡,每顿简餐大概20磅,朋友过生日时买礼物会控制在70磅以内,旅游一般就在携程订机票,申根国家飞机票一般1000人民币能包的住。这么算下来,劳拉每年的留学开支大约在37.2万人民币,三年下来超过110万。至于所学的专业是否能找到高薪工作、毕业后是否要留在英国、劳拉还没有太多想法。不过,对于留学的投资回报比,劳拉的父母和她身边朋友的父母并没有太在意。“相比毕业做什么工作,学校的排名,我们的父母更希望我们活的开心,不要自杀,不要emo。因为在伦敦,大部分时间晒不到太阳,而阳光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劳拉说。1)英国本地人有种松弛感,可能26岁还在读大一,更关心自己想学什么;2)在英国打工挣钱,很多华人学生会做家庭厨房,餐厅兼职大约9磅/时;3)关于在业余爱好方面的花费,华人同学很流行上调酒课,业余时间大家可能会聚在一起喝酒social,需要AA,人均80~100磅。 美国一年50万,
Dylan说,花了三百多万,留学七八年,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逃离父母安排的路,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高一时,Dylan发现自己所有的学科中,只有英语拿得出手,于是冒出了出国“闯一闯”的想法。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时候他只知道美国教育环境好,就毅然决然留美,进了一所半军校式的美高。2015年,Dylan进入了位于美国东北部的佛蒙特大学,美国最初的八所“公立常青藤”名校之一。那时美金的汇率在7.5左右,Dylan依稀记得,自己大学一年的学费高达50万人民币。而现在,Dylan在日本石川县的金泽大学学日本语教育,一学期的学费为37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9万。在这个价格之上,Dylan还可以申请学费减免,基本每次都能申请到半免学费,一学期不到1万人民币。有趣的是,两个学校在QS世界排名上的相差并不算大。还记得,当年由于美国学费高昂,Dylan当时的生活费被压缩到4000人民币每月。这部分预算用以覆盖他的吃、喝、交通、电话费、娱乐等房租外的一切开支。大一大二时,Dylan一天的伙食费在20刀以内,以吃学校食堂为主。因为生活费较少,加上饮食不规律,Dylan有时候会一顿吃到饱,然后扛过一整天。因为住在学生宿舍,学校刚好在佛蒙特州的downtown附近,且平常出行可以蹭同学的车,Dylan在交通上的开支几乎为0。至于旅游、购物、这些都不在Dylan留学的计划之内。拿着同样的生活费预算,Dylan现在在日本的生活质量就要好的多了。日本的物价比国内高一点,水果的价格普遍贵一些,不过在饮食上,如果美国一顿饭20刀,只能吃一份盒饭,在日本足够下一趟馆子点两个炒菜了。早上8点~下午5点时间段的健身卡,每个月只要2000日元,约100人民币。目前,Dylan住在国际学生扎堆的apartment,一个月3万日元,约2000人民币,下楼就是公交站、上山就是学校,非常方便。很多人会好奇,四年美国留学,学费就花了200万,为什么在生活费上Dylan却这么节省?Dylan说,自己的父母都是农村出来的,赶上了时代的红利,赚了一些钱和人脉,不过在生活习惯上,节约惯了。Dylan坦言道:“读本科期间,家里一半的收入都在供我上学,我已经很知足了。”目前,Dylan正在进行中日英三语的对比研究课题。毕业后,他希望自己的职业可以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留学一趟,他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选择,人生也不会一眼望到头了。 留学瑞典太划算了!
瑞典读研两年,Beatrice所有的开销加起来都不超过50万人民币,放眼留学圈,这已经是非常低成本的教育投资了。Beatrice在瑞典隆德大学读硕士,学服务管理专业,每年的学费是14~16万人民币。她说,近年来到瑞典留学的中国学生,是“肉眼可见”地多起来了,以前一个年级没几个中国人,今年光是她班里,就有10个中国学生。隆德大学每学期两门课,一门课占15个学分,不过和北美不同,Beatrice所在的专业要求学生完成每一门作业和每一份paper,否则拿不到相应的学分。而在加拿大或美国一些大学,小考试的总分占比并不大。瑞典移民局曾给出过一个数字,要求留学生银行账户余额每月不少于8800瑞典克朗,2023年的新规定为9450克朗,意味着在瑞典,维持生活所需的费用大概6000人民币每月。大部分情况下,Beatrice都是脚踩单车走天下,因为瑞典公交车的起步价就在20~30克朗,如果去不同的城市或校区,通勤火车票单程需要100克朗左右。好在,当地有学生群可以互相租交通卡,一张卡可以登记5个人,有些白领工作日时火车通勤,购买一张指定区域内的交通通勤卡约1000克朗,周末把卡租给短途旅行的学生,单程收50克朗,这样两方都省钱。Beatrice先后住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房子。最开始在Korridor,直译过来是“走廊”,不过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住在走廊上。Korridor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房间,不过需要share厨房,一个月2000元人民币左右。后来,Beatrice搬到了学生宿舍楼,大概20平方,有自己的厨房,价格相差不大。再后来,她搬到了三十多平方的apartment,月租金在5000克朗左右,贵是贵了点,但环境也舒适了许多。留学两年,Beatrice只有最后一学期才开始叫外卖,因为配送费很贵,随便点一份寿司,一次都要200克朗打底,最便宜的麦当劳也要80克朗。
由于瑞典冬天四五点就天黑了,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所以在瑞典,喝酒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瑞典的酒一般会征收重税,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种文化:自己带酒。Beatrice说:“有段时间我给新生当mentor,十几个人聚会的时候我带了自己的白葡萄酒,去了趟厕所回来,我的一个本地朋友悄咪咪和我说‘有个新生喝了我的酒’。其实在国人看来,有酒都是一起喝的,不过,入乡随俗,如果在瑞典留学,建议大家聚会的时候,自备酒水,不要喝别人的酒。”在瑞典留学,Beatrice说自己被当地的环保理念洗脑了。那里没有攀比、几乎没人用奢侈品、甚至有人觉得买新衣服都是罪。至于旅行,她一般都会去接近大自然的地方,比如和三两好友去周边的森林徒步。
“当时虽然银行卡充足、爸妈也没有给我限制,但总觉得那笔钱是天上掉的,学生就不该大手大脚地花钱。”
“留学花的钱,赚的回来吗?会对未来焦虑吗?”我问了他们三个同样的问题。劳拉说,暂时没有想太多,既然家里支持,接下来还打算去美国读研,先把知识学扎实了。Dylan说,肯定会焦虑的,年龄压力、收入压力,不过还好,爸妈并没有对他有过多要求,留学一趟,见过世界了,未来做选择时也会更有底气一些。Beatrice说,我不会焦虑,但我可以理解别人的焦虑。究其根本,是对“出国的目的、自己的定位、花钱的单位”这三个关键因素的思考。如果我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来找高薪工作,那我出去之前,就应该关注学校排名、校友收入、人脉圈子等,因为我的目的就是“投资回报”。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刚成年时就孑然一身前往国外,面对巨大的教育资源,可能都没想清楚怎么使用。而一些家长关注的,只是留学花的钱和回国后的工资收入是否成正比。这就像投资时,只关注自己的本金和收益,至于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这一重要因素,很多人没想过,也不愿意花时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