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7年体制,5年外企:一个小语种青年的All-in转型之路

7年体制,5年外企:一个小语种青年的All-in转型之路

职场

不管你愿不愿意,主动还是被动,职业危机都是职场人再熟悉不过的一件事。都是打工人,谁还没碰到过几次呢?

问题来了:你了解遭遇职业危机时的注意事项吗?既然是“注意事项”,意思就是如果稍不留神你就可能掉坑里,而且一时半会爬不出来。

今天就让我,一个太阳金牛,上升天平的非典型土象星座职场人来讲讲自己的故事,给大家避避坑吧!

25+年轻人碰过的钉子一个没少

应得的肯定鼓励一个没有

我大学学的小语种,全世界只有4、5个国家说的那种。

然而,因为各种阴错阳差和父母之命,第一份工作(其实也是上一份工作)没有从事任何跟这门外语有关系的职业,而是做了一个国家级媒体下属报纸的中文编辑。

这份工作其实有点尴尬,首先跟我的专业很难说对口,一个外语系专业的毕业生整整10年没有用外语工作过;

其次,虽然进了这个单位,但你身边目力所及都是清华人大复旦的新闻高材生,或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交学院这类又红又专的院校出来的天之骄子。

那时候有一个名词很热门,叫“老干部”,你可以想象这个单位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个画风的,跟我现在这个样子,不能说完全不像,至少是天差地别。

做了7年报纸编辑,画了7年排版格子,中间无数次纠结自己是否入错行、跟错领导、进错部门,这些都按下不表,年轻人25+碰过的钉子一个没少,年轻人应得的肯定鼓励一个没有

新闻工作者的日常:迎着朝阳上班,跟着月亮下班

挣扎于下一步何去何从之时,同一间报社新成立的新媒体中心向我伸出橄榄枝。

那还是2015年,互联网公司方兴未艾,手机报还是一种没死透的“热门”产品,没有抖音快手。新媒体中心的领导也是满怀一腔热血,毅然从某门户网站辞职前来,加入这个老气横秋单位中最年轻的团队

有意思的是,这位领导是我半个老乡,也是福建人,而众所周知日后叱咤风云的字节和美团创始人都是福建龙岩人。

也许是骨子里的叛逆?或者是早已对白纸铅字失去兴趣?或者我的DNA里有那么些许创业的激情?反正打了个报告就去了,放弃了在传统媒体采编部门的上升路径(编报纸,先争取驻外到战乱国家,再争取驻外到发达国家,再拼全力挤进管理层,慢慢往上爬),转向了“新媒体”序列。

从产品和运营角度看,从手机客户端产品负责人做起,对接技术,从零开始做用户沉淀和运营,搞社群实验,做线上活动。

从传统的内容角度看,要组织内容,编审签发稿件,做专题,跟进突发事件……现在回顾起来非常原始和低效,但站在当年的角度上看,我们简直是站在传统媒体互联网转型的前沿阵地上

待遇没有太大变化,但干劲儿是十足的。

在新部门的第三天就度过了自己29岁生日。

年轻真好,唉……

第一次接触产品文档,第一次开极为高效的周会,第一次用精确到个位数的数字跟领导和兄弟组同事汇报,第一次对标行业第一(对,就是今日头条)提产品需求,第一次带三个人的小团队……

3年的成长远超之前的7年,但之前缓慢的7年也反哺了这3年。

现代职场的基本原则

说人话,办人事儿

马云曾说过,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但两点最真实: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里委屈了

上文所述领导因为政治斗争愤而离职创业去了。接替的领导无论是业务还是为人,以及最重要的对媒体行业的远见和眼光,均大不如前者。

原单位社猫,现在应该已经去喵星了吧……

尚处干劲十足阶段的我动了跳槽的心思。

我打开了自从大三留学回国后就没怎么用过的LinkedIn并更新了个人档案,加入了最新的职位和项目情况,没过多久就接到了这位招聘官的站内信。

我记得是12月的某个很冷的上午,我跟目前公司在新加坡的招聘官通了电话,整整一个小时,我用10年都没有完整说过一次的英语,跟他介绍了我是做什么的,业务怎么开展,遇到什么挑战,我怎么解决的。

随后的进度超出我的预期,两个月内一共进行了六轮面试,其中一半是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和远在旧金山、伦敦和纽约的几位LinkedIn编辑团队负责人完成的。那可能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体验什么叫远程面试,以及什么叫做跨文化交流

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位老板面试我的时候北京时间是上午9点,而会议系统的那一头已经是傍晚,我们从天亮聊到了对面天黑,快结束时问了一句:“看到您那边天已经黑了,辛苦加班了。”

我老板哈哈大笑说:“我一般不加班,是为了见你我才加班。”

那一刻我忽然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现代职场的基本原则:说人话,办人事儿

从原单位离职的那一刻我是有些许感伤的:奋斗了10年,虽然没有太大的成就,但也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战友,在一个战壕(重大事件报道)里摸爬滚打过。何况还有辛苦考过的中级职称,体制内的超级稳定性,从那天起统统与我无关

但更多的是憧憬:我,一个学历普通,能力一般,水平有限的前媒体工作者,就这样从体制内跳到了体制外,从国有跳到了上市公司(彼时微软已即将完成对LinkedIn的收购),从国内企业跳到了外企。

这个自封但没什么参考价值的“三级跳”,也成了我日后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动力,毕竟:

来都来了,不玩个痛快哪行?”

建桥而不是拆桥

拆墙而不是建墙

如果以传统成功学的角度分析,我并不认为在外企的这份工作现况符合成功学的标准

但如果从个人成长或者转型的角度来看,我会愿意把这4年时间定义为我职场中最重要的4年时光。原因如下:

第一,近距离地感受“跨国合作”

个从小外语不需要辅导就能考高分的人多少对外面的世界是充满热情和好奇的。

到了领英,加入了跨国团队协作频密的编辑运营团队;

第一次去国外出差,在我司三番办公楼顶,一只海鸥正在思考去哪个码头整点薯条。

每周三、四次场跨时区会议,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口音的同事齐聚一个会议室南腔北调地讨论业务;

疫情前每年两到三次出差和offsite,跟不同肤色的同事“网友见面”,分工合作吃饭喝酒打牌;

做出一点成绩来,老板们用着我得查字典才看懂的词变着花样夸你,各国同事排着队在Slack上点赞;

第一次和国外同事团建,第一次打德扑,我对着一张游戏规则说明书查字典……

成绩不太理想,老板单约你1:1分析问题定下一步计划,临走还会安慰你:没事儿,你们的环境不容易,you are doing fine!

第二,体会到了什么叫“正规”

正,合乎也;规,规则规矩是也

从大的方面看,业务自有业务的道理,但商业是多条业务的集合体。当公司管理的逻辑渗透进每一件工作,每一项任务,每一篇发出的邮件中时,一度只埋头于改稿子的我才明白,要补的课实在太多了。

这项工作是哪个大项目中的小项目?要达成什么目标?主要的KPI是什么?周度、月度、季度分别要看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如何服务于你的团队目标?你的团队目标又如何服务于你的leader,甚至整个公司的目标?

当习惯于服从命令的人,开始学会理解命令背后的目的,并反过来为目的给自己设定新目标,主动安排要做的事情,并依照时间点来跟进目标时,一个脱离了“学生气”的打工人才真正诞生。

而这一刻在我身上推迟了整十年。如果非要给更年轻的同学们一个择业的建议,我会建议职业的第一站,尽可能要从更“正规”的平台开启,能少走很多弯路。

第三,在领导岗位小试牛刀,然后明白了这不一定适合我

在被招募进公司时,我是以manager的身份入职的。我曾经以为,前一份工作带过三个团队成员的经验足够应对这份新工作。

事实上我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在这家外企,业务水平的高低并不是成为合格的经理的唯一标准。

你还得懂业务、懂流程、懂管理,还要懂人性。从字面上,公司对经理的要求不复杂,就一句话:Every employee deserves an exceptional manager(每个雇员都值得拥有一个出众的经理)

“出众”,不是那么好做的:对下,需要为团队小伙伴分配任务,找到合适的工作方式,照顾好大家的情绪和士气;

对上,要理解leader的意图,要帮她厘清中国本地业务,要在本地业务和全球团队业务之间找共同点,要争取资源,要保持“可见度”(又名刷存在感)

对兄弟团队,要从零开始建立合作关系,要理解对方的工作方式和沟通语言,要寻找业务交集并推进合作;

对自己,要学习管理技能,要自我提升,要学会管理期待值,要把个人目标融入团队目标,把团队目标融入全球大团队目标……

成为经理的一年半,我陷入了个人史上最严重的精神内耗。看过心理医生,接受过咨询,也上过职业教练课,和一位身在台湾非常nice的大姐姐花了两个月时间从MBTI人格分析到个人5年目标。然而这并没能改变现状。

道理很简单:再怎么分析,也改变不了你的本性。

我这个人有很多毛病,但有一点好处:从来不乏自知之明。团队后来的业务也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从经理岗位平调为资深IC岗位。原来的小伙伴们也各自融入了新的团队。

那一刻我找到了平静。对于喜欢上手做事情更甚于管人的我来说,这已经足够体面。

一直认为我司纽约办公室的食堂是全纽约最好的饭馆。

在传统职场价值观里,升官才能对应发财,当领导才是对人的能力的终极肯定。但我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的临时结论是:

只要你有技能,只要你的技能能帮助公司、老板和团队达成业务目标,晋升管理层只是你能力的外部体现方式之一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想清自己要什么,以及要的东西自己能力够得上不。野心和水平匹配方能成就事业,否则就是内耗。能上能下,内心才能自洽,才有能量做别的。

你可以很重要,团队少了你效率会低,会没人做特定的业务,会没人暖场破冰拿外卖取打印件;你也可以不重要,世界没你照转,老板没你照赚钱,团队没你也可以找后备

遇到挫折,先花时间接受现实,再找解决方案和复盘;把握一切你能掌控的因素,不跟无法改变的现况较劲。

该吃吃,该喝喝。天还能塌下来咋地?

最后,广结善缘

刚到公司时,我们的全球大总编给我的一个忠告至今记忆犹新:去和所有人坐下来喝杯咖啡,聊聊他们是做什么的,介绍一下你是做什么的,这会让你的生活简单很多。

广结善缘,不是让你去四处磕头跪舔,而是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同事临时身体出状况,活儿你帮着顶一顶;公司活动急缺个人,你花点时间搭把手。

锦上添花也不是没意义:没业务往来的同事也可以走动走动,了解一下他们在忙啥,找找合作机会,哪怕交换个萌娃萌宠照,日常朋友圈点个赞。

2023年在公司的第一杯咖啡,希望自己更坚定,更从容

在一个正常的职场环境下,互相认识,交换价值应该是常态,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能用到你,你也能用到他们。

拆墙,建桥,做到这两点,就是个有正能量的职场人

最后的最后: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我的职场经历相当非典型,我自己也不喜欢好为人师的感觉。如果这些故事让你打发了有趣的10分钟,皆大欢喜;如果能让你有所启发,善莫大焉。

活出自己的样子才重要。

梦想职业大通关|快消盟友集结号

10年+市场营销前辈
曾就职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百威/玛氏

听听快消人的真心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Meta推出MoDem世界模型:解决视觉领域三大挑战,LeCun转发陌上花开1004 爱意落山河,花满碎星辰|98年体制内,168cm,热爱记录生活的小姐姐这一巨头陷入资金困境?福建国企:还我10亿!举国体制,如何造芯?工作难找、语言没用、被迫转行?弯道超车的“小语种”翻车了……个体的声音:当代青年的观察、宣言和行动方式 | 「青年深双」特别策划假球与阴谋论特别策划 | 聚焦能源企业转型之路张家界跳崖4人都是农村青年,农村青年的生存困境亟待关注中国真的超美了?越努力越幸运:一个小镇青年的突围史二手游记:冬天里冷冷的海2022龙虾笼子圣诞树邬爱其对谈企业家:传统企业的“小巨人”转型之路 | 今日直播首届「青年职场互帮互助大会」即将开启,1000+青年共创职场困惑白皮书发布,优秀青年分享,欢迎预约锁定!2022出圈的ML研究:爆火的Stable Diffusion、通才智能体Gato,LeCun转推绿研院日报 | 宁高宁评价年轻人进体制,“广阔天地,千万别把国企当国企”我,LLM在读,靠小语种,拿下金杜、通商OfferLeCun转赞:在苹果M1/M2芯片上跑LLaMA!130亿参数模型仅需4GB内存离开体制七年后,给体制内朋友的一些建议美联储立场强硬,收益率高企:成长股还值得买入吗?意林小语丨自律的苦会让人生越来越甜(2023年意林订阅)首届“青年职场互帮互助大会”即将开启,1000+青年共创职场困惑白皮书发布,优秀青年分享,欢迎预约锁定!意林小语丨不要指望所有人都能懂你(2023年意林订阅)天赋“易昺(bǐng)”,创造历史!【财闻联播】最新消息!潘石屹卸任董事长!员工涉间谍案,日企:不会退出中国口罩涨价,有KN95口罩9天涨价6倍!连花清瘟致肝衰竭?药企:假的!“含连花清瘟口罩”1个月内投产海管家SaaS模式 · 云原生架构转型之路周杰伦为她转身,她为2000万粉丝搞笑:王乃迎的转型之路与爆款心得ICML征稿禁止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eCun转发:中小型模型可以用吗?河南人是最值得人文关怀的。。ICML 2023禁止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写论文!LeCun转发:中小型模型可以用吗?谷歌推出深度学习调优手册,不到一天狂揽1200星,Hinton转发|GitHub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谈央企: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信息量很大青少的家长请注意,听说这个群可以免费学习小语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