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幸运:一个小镇青年的突围史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068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Bethany Laird on Unsplash.
作者:王姗姗,毕业于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现为兰心谷茶品牌主理人。10 年以上品牌整合营销、企划推广、商业地产文案创作工作经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文、艺术、兰花、茶事、美学。
我的童年是在大别山南麓舒城县境内的龙河镇(现已更名为万佛湖镇)度过的。
我爸在家中排行老二,因为爷爷奶奶以前是地主,家庭成分不好,只念到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去了一户篾匠家学手艺。
我妈家住在我爸家斜对面,经人介绍嫁了过来,成了一名家庭主妇。她对待生活勤劳、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我至深。
我妈的记忆里,我很喜欢听故事和看书。很小的时候,每天吃过晚饭,我总喜欢去街道上的几户人家串门,央求几个擅长讲故事的老人给我讲他们所知道的民间传说,我对文字的热爱也许就是从听故事时开始萌芽的。
小镇很小,逛镇上一圈,半小时就能逛完。儿时,大多数没事干的时候我只能读书,培养自己的耐心,去阅读更多东西。
1
学生时代:只有把知识装进肚子里,才是你的
从小到大,我的学业一直很平庸,甚少进入过班级前十。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语文成绩不错,尤其是作文,经常会登上学校的黑板报或者在自习课上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班级中传阅,这也极大地增强了我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自信心。
“这个家什么都不是你的,只有把知识装进肚子里才是你的。”这句话从我奶奶对我小姑说,传到了我妈对我的言传身教。尽管那时的我对“知识”二字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个道理,就这样懵懵懂懂地被植入了我的心智。
虽然我学习成绩一般,但一直很喜欢结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才华横溢的老师或者有一技之长的特长生,想尽办法与他们为伍,那时的我并不懂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只是单纯地想亲近他们,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这也为我后来持续的贵人运埋下了伏笔。
▲ Photo by Jacob Plumb on Unsplash
小学时,我有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 S,在我还在跟人玩过家家、捉迷藏的年代,她的父母就帮她订阅了《故事大王》、《少年博览》以及《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样的杂志、课外读物。我经常打着和她一起写作业的旗号去她们家明目张胆地借书,她也从不吝啬,自己看完的书都会借给我看,童话故事和社会奇闻异事让我汲取了大量的文学养分。
初中时我的第一任同桌 G,她家在龙河镇街头开了一家叫“蓝月亮”的书店。店面不大,书倒挺多。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不知名的袖珍小说等等,她每天免费带书给我看。我在初中三年几乎看完了她家书店内所有的小说,包括琼瑶的言情,金庸、古龙的武侠……后来我在网络文学网站写网络小说,创作灵感基本都来源于我看的那些小说。
高中时流行交笔友,经我初三同桌晓娟介绍,我认识了舒城师范学校里他们的班长老杨,和他成为笔友,联系至今。老杨踏实勤奋、博览群书,我从他那里知晓了更多外面世界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对互联网的了解也是从他那里获取。他教我注册 QQ、使用搜狐邮箱、如何发 E-mail,高考志愿怎么报考新闻专业。他谦和并不断努力上进的学习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这也是我从不摆烂、不躺平的动力源泉。
2
大学时光:生活的舵,永远掌握在我自己手中
高考结束后,镇上有位高中同班同学,与我考进了同一所大学。开学当日,她爸和我爸结伴而行,将我们送进了省会合肥的这所高校。在行前最后一夜,躺在床上,我心里就想,读了大学就彻底离开小镇了,开启一个崭新的我。
大学的生活有遗憾也有收获。遗憾地是没有交到一个知心好友,在学习上也并未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只求不挂科、不补考。而收获则是从室友婷的口中得知芜湖路上的安徽省图书馆。从此只要一有空,我就会背着书包,坐上公交车,从学校到省图书馆去看书。在那里可以读到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以及曾经梦寐以求想读到的书籍,我的认知半径在不断扩大。
后来,我从安徽省图书馆二楼报刊室抄下了上海一家晚报的投稿邮箱,开始悄悄投稿。十分幸运地是遇到了一位好编辑涂老师,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我陆续在这家报纸的副刊上发表了很多的小品文和新闻稿。
▲ 图片来自 Pexels 网站
那段时间让我这个小镇青年着实长了见识,拥有了许多整日在宿舍睡懒觉、校园恋爱脑们所完全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第一次让我重新评估了自身的潜力价值,而非我是从哪儿来的谁来思考自己。我第一次扔掉了自己小镇青年的标签,也第一次找回了对文学创作的好奇心和灵性。
如果说大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抛去了自己少年时代那些胆怯,放下了只以分数定胜负赋予我的那些不自信,第一次开始自主掌控人生的方向盘。我在大学读我想读的书,结识我想认识的老师和外界风云人物,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靠稿费让自己过得丰衣足食,充分体会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
3
职业之路:连光都不能走直线,
你的人生为什么不会有曲折
大三下半学期,大家都开始准备自己的出路,我也不例外。我立志当一名记者,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恰好我的大学新闻写作老师乔老师认识安徽日报社的总编辑,写推荐信给他,引荐了我。
第一次去见汪总编的时候,心情很激动也很紧张,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他办公室的大门。早在没见他之前,我就听说过很多关于他的事迹,包括他写的论文《论典型报道》还获得了第 16 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见面之后,他为人非常随和,亲切询问我的学业情况,以及想在报社是从事记者岗还是编辑岗,我很坚定地说想当一名记者,他随即打电话给一位资深记者姜记者,让她当我的指导老师,带领我一起工作,我从此开启了在报社的时光。
大半年后一通我妈打来的电话彻底改变了我接下来的生活:“小姨得了抑郁症,要去合肥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院)治疗,但是小姨夫要工作,表妹在上学,看我晚上有没有时间去当陪护。”
下班后我在办公室故作镇定地收拾书包,在去四院的车上我突然无法忍受情绪,放声痛哭。此后,每天我在报社和医院之间来回穿梭,心情既压抑又焦虑。三个月后,小姨还是经不住抑郁症的折磨,趁家人不注意跑去舒城县最高的大厦楼顶一跃而下,当场殒命。我也因不是研究生学历,无法进入报社的正式编制,于是放弃了这份记者工作。
那段时间,家中的气压降到了冰点,我妈因为失去了她唯一的妹妹,每天处于哀伤中。我也产生了巨大的职业困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 Photo by cuilei2016 on Pixabay
有一次回学校收拾宿舍剩下的物品,巧遇我的大学同学燕子,她说自己在合肥一家五星级酒店做财务会计,听说企划部在招文案专员,让我可以去试试。我心想:酒店提供三餐和住宿,对当下的我是最适合的,先生存下来再说。
重新出发,我通过了酒店的几轮面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获得了酒店企划部文员的工作机会,自中餐、西餐实习后,从文员做起,三年内做到企划部正经理,拿到了接近刚入行时翻五倍的薪水。
今天很多年轻人总觉得一定要找跟大学专业相匹配的职业轨道,我觉得是一个误区。回望我自己这段经历,我个人对求职的最大感受是先生存,再谈发展。这样你才有足够的底气去踏出另一步,你才有更大的概率做出不后悔的决定。
4
精进日常:你踩过的每个坑,都是你的护城河
2014 年,我做了两个选择,一好一坏。好的是买了一套新房,坏的是将父母的 70 万和亲朋好友的 50 万,共计 120 万放入了所在酒店担保的借贷公司名下。当年的年末,担保公司就暴雷了,至今,这笔钱也一分钱没有收回,基本算打了水漂,但亲朋好友的 50 万却不得不还。
背负着 120 万债务的我,2015 年上半年过得浑浑噩噩,看不到任何光亮,好在我心态乐观向上。到了下半年,我积极寻找脱困之法,也自知酒店那点工资已无法支撑还房贷和还债。
2015 年 9 月,我先去苏州工业园区面试了我在淘宝上关注了很久的一家旅行女装公司,当时他们公司正好要招一名文化主编,最主要的是公司创始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很打动我。
2016 年 4 月我经人介绍去了合肥最大的地产广告公司 FS 面试。思虑再三之下,五一小长假之后,我选择了后者,开启了我艰难的跨行工作。
▲ Photo by Nicole Wolf on Unsplash
5
我的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
原本以为三个月大概就能适应地产广告文案的工作,没想到实际难度大大超乎了我的意料。刚去的前三个月,挫败、疲惫、失落充斥着工作的每一天。也一度想要放弃,但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下,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初一天写不出一篇商业软文,慢慢成长为一名商业地产文案快手。
那一年也是我迄今为止自我感觉过得最艰难的一年,不仅因为换行换工作前期带来的各种不适,更有为小舅找主治医生做手术出了医疗事故的自责、自己新房交付无足够装修款带来的捉襟见肘。
在那种坎坷的环境下,我想到了《易经》中有一卦提到的:人不用总想着如何通顺畅达,人生的修炼就在于你在失意时该怎么办?要练习在失意里面,怎么样能够保持平常心,好好修炼自己。所以,我觉得知识给我的力量是无形的,关键时刻为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回望中,我感激 2016 年,那一年,美好的事情从未停止发生,它依旧给了我 365 天去努力工作和生活的机会,它让一路狂奔的我,有机会发现那些雪中送炭、向我伸出援手的人们。
那一年里,我仍然付出和收获了爱。我不会说“该死的厄运总算过去”,因为只有乐观努力的人才配得上幸运。就像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坚强的种子总会萌芽,细小的根须总会找到水源。同样,积极的人,不需要怪罪和埋怨,也能持续生活的乐趣和精彩。
也是在那时,我同时决定,要在职业生涯之外,开启我的斜杠人生。我重新开始了写作,重新开始社交,兼顾工作的同时,东拼西凑借款装修完了新房,到了 2020 年新年来临之际,欠亲朋好友的 50 万负债还完,自己装修新房欠款也全部还完。记得当时口袋只剩一千元不到的存款,但心情却无比轻松。
做完这一切,我彻底释然了。没有人喜欢苦难,但当你面对它时,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才能活出心底的舒缓和辽阔。
▲ Photo by 1035352 on Pixabay
6
最后的话
十几年弹指一挥间,这十年,我基本完成了从一名职业小白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每个阶段,人生也依然会有各种新的问题涌现出来。尤其是 2020 年至今 2022 年疫情反复这三年,行业内卷、大批量裁员,让职业发展充满越来越多的变数。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选择不同,结果也就不尽相同。
我们无法用个人的方法和眼光去总结经验,但回过头来看我过去十年的职业发展,有些关于品格和底层逻辑的东西,我相信始终未变:
首先,顺势而为。你要突破自身井底之蛙的局限,看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整体走向,以及你所在行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你还缺乏哪些生存技能和提升方式,需要通过购买课程、自我读书、寻找导师、行业思考来建立自己的体系和框架。
其次,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复盘,看看自己走到了哪里。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如遇风向不对,要学会转念,及时止损,对人对事皆是如此。
第三,你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现在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了很多的工作岗位,但那些能调动人的好奇心、创造力、心灵疗愈的工作,将越来越受重视。你所要做的,就是在机会来临前,做好万全的储备。当机遇来临,果断抓住它。
最后,做一名终身学习的长期主义者。学习没有固定模式,你接触的人、你经历的事、你看过的综艺、书籍、电影等等,都可以从中学习,转化为己所用。每天进步 1% 的人,年底收到的复利是 37 倍。而每天退步 1% 的人,到了年底你得到的将是负数。坚持终身学习、坚持做一名长期主义者,稳扎稳进,即使大环境再恶劣,你也能稳健保持前进。
初老的年龄,我依然走在路上,还是会有茫然、困顿、焦虑、不知所措的时刻,但我的脚下越来越坚实,内心也越来越笃定。过去数十年的累积,让我成了现在的我。不放弃、不认输。看脚下、不断行,努力经营工作和生活。不论今后手上拿到的牌是顺是逆,尽人事,知天命,不负此生。
和全球 2万+ 终身学习者一同前行,探索人生更多可能。
- END -
我的成长故事:一个小镇青年的顺袭之旅
李一诺: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中专毕业又怎样?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