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 两广总督叶名琛有没有别的选择?
年轻时候读历史,还是读不通。那会看到历史上那些看上去很奇葩的人,很奇葩的事,总觉得是他们个人的品德和智力有问题,年龄越大则越能理解那些奇葩。
举个例子,日常看人,都是各型各状,高矮胖瘦各不同,但如果把人硬塞进一个小皮箱呢?估计人人都一样,一个肉球样。
对的,这就是外部约束,只有明白当年的各色人等面临的是什么外部约束,就能自然理解他们看上去奇葩的行为。
比如晚清广东高官,著名奇葩叶名琛。
他出名是因为不战不和不守不走不降不死...让我们这些后学小子当年直叫看不懂。
当年不理解,说你作为一个地方大臣,官拜两广总督,通商大臣,怎么也要做点什么吧,结果这老哥:
不战,亚罗号战争时期,也就是俗称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叶老哥坐镇广州。英法开始有行动战舰越过虎门的时候,这老哥是什么反应都没。下属催促他做准备,他说:“ 必无事, 日暮自走耳。但省河所有之红单船及巡船,可传谕收旗帜,敌船入内,不可放炮还击。” 也不能说他不应对,他的应对是请人来跳大神,请吕洞宾来帮助自己。
结果就是城破被俘.....
不和,英法其实都在等谈判,但我们这位老大人,压根连谈判的意思都没有,就坐在总督衙门等人来。
不守,叶老哥压根没组织守城,爱谁谁。
不降,无论英法进城前后,叶老哥都毫无投降的意思,哪怕被俘,也不投降。
不走,也不跑,不是说敌军来了我打不过先跑路,老哥也不跑,就坐等。
所以晚清的外交家薛福对叶名琛的评价,就是不战不和不守不走不降不死。
年轻时候看这段历史,觉得这人不就是个傻x吗!你得打啊,打不过你跑啊...
后来看看这个人的履历,我相信再狂妄的当代人也不能说他是傻x。
叶名琛字昆臣,自号海上苏武,湖北汉阳人。官至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一等男爵。他是清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山西雁平道、江西盐道、云南按察使,湖南、甘肃、广东布政使。道光二十八年擢升广东巡抚。咸丰元年歼灭罗镜会匪吴三,加封太子少保。
你看他的履历就是最正宗的士大夫升官路线,正统的不能再正统,中进士当翰林,然后在各部门岗位历练,最后因功担任封疆大吏,这样的人会是傻的,不懂军务?不可能吧,我看他是太懂了。
因此他很清楚无法战,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明白人早知道洋人不可力敌,不是一个时代的武力。有人觉得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用林则徐就好,其实林的运气好,最后调他去广东的路上去世了,否则下场不会比琦善奕山更好。
战不过,就守不住。
那么能谈吗?请问他有外交权?他去谈则置朝廷于何地?不是没人偷偷谈,奕山就谈过,后来败露撸掉官职发配宁古塔了吧。这会不是更晚的时代,各地督抚实际上都拿到了外交权,无论张之洞还是刘坤一袁世凯李鸿章左宗棠,都可以代表属地跟洋人谈判,朝廷也不能如何。这会叶名琛明显没有这个权力和胆子,也就是说朝廷的控制力还在。
不能谈,就没法和。
那跑路?叶名琛身为两广总督,他不敢走。因为,清政府对于地方官员管理很严,地方官守土有责。大清律规定,凡遇战事,地方官不可以离开自己管理的地域,逃走必被处死。战死还好,逃走处死会身败名裂。
投降?投降不在朝廷尚未崩溃的士大夫的选项中,投降不仅身败名裂,还祸及家人,他既然不敢跑,就更不会投降。
那去死?倒是个办法,但千古艰难唯一死啊。没有自杀勇气的就不要苛责问别人为毛不死了吧。
而且他自己也有个解释,虽然这个解释也属于听听而已的范畴,但好歹也是个解释:“我之所以不死而来者,当时闻夷人欲送我到英国。闻其国 王素称明理,意欲得见该国王,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以翼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彼时此身已置之度外,原欲始终其事。”
意思是我要到英王面前跟他论理。
只是叶老哥没想到,来的英军只是加尔各答方面的殖民公司军队,所以传闻他被带回加尔各答展览。当然这是坊间传闻,并没有找到任何实据。叶总督最后是绝食而死的,气节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一个水平、能力、气节都没有问题的封疆大吏,真不是被嘲笑的对象,从他的人生中,我们该学习到的是,到底什么是外部约束。
因此,当你看到一些犹如笑话的发言时,多思考他们的外部约束是什么,才是提升认知的道路。
(完)
下面的折叠跟本文无关,是被河蟹重发的合集之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