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i-Weekends | 当代青年下饭神器:“电子榨菜”为何这么香?

i-Weekends | 当代青年下饭神器:“电子榨菜”为何这么香?

公众号新闻


i-Weekends

✍️写在前面


欢迎回到i-Weekends!这周末我们聊点有关年轻人的话题。

后宫争斗剧?美食纪录片?高能悬疑电影?选什么样的内容来配饭,几乎成了当代网友特别是年轻人在饭前的必纠结项目,有时甚至因为找不到满意的“电子榨菜”,这顿饭也吃得索然无味。

本篇文章将通过读者调研反馈的数据,简要梳理“电子榨菜”的基本属性和特质,分析大家消费“电子榨菜”的行为背后,体现了哪些信息需求。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更了解当下的年轻人,甚至可以帮你推荐了自己喜欢的周末电子榨菜,周末愉快!🛸

全文共3829

阅读时间约4min

本文授权转载于全媒派

作者:胡安冉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风味人间》
01 电子榨菜是什么?人们怎么吃它?
“电子榨菜”就是指在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等,这些内容如同榨菜一样有极强的下饭作用,甚至有网友称之为“饭扫光”。当你剧荒时,随机打开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总是能找到网友为你精心挑选的电子榨菜清单,除了追剧、追综艺,有时原片的reaction视频也可当作下饭神器,被称为“榨菜中的榨菜”。[1]

图片来源:小红书上,网友讨论电子榨菜
上周,我们以“电子榨菜”为主题向读者发起了一个小调研,共回收203份回答。据统计结果显示,大约93%的人有消费“电子榨菜”的习惯。由此可见,消费“电子榨菜”在当代网友中已成普遍趋势。

图片来源:全媒派
从这份统计数据中,我们能够简要总结出“电子榨菜”的基本属性与特质。
一顿饭功夫正好!
“电子榨菜”是正餐的调味剂,自然不能喧宾夺主,一顿饭的时间大概在15-45分钟,用于消费一份“电子榨菜”刚刚好。
本次的调研数据便印证了这一点,65.5%的受访者选择每次消费“电子榨菜”的时长为15-45分钟,这段时间里的边吃边看,既能缓解日常工作和学习的焦虑情绪,又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影响正常工作学习。

图片来源:全媒派
要“甜”要“爽”,但不要太“辣”!
电子榨菜其实也分很多门类,是看轻松的青春偶像剧还是甜甜的恋爱综艺?是选择能让人捧腹大笑的脱口秀综艺还是爽到爆的宫斗剧?这便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据数据显示,有68%的受访者在消费“电子榨菜”的风格类型这一栏选择了轻松治愈,更有72.4%的受访者选择了搞笑诙谐。
相比之下,高能悬疑太烧脑,配饭或许不太搭,这类“电子榨菜”大多是侦探悬疑类,情节跌宕起伏,线索环环相扣。倘若在吃饭时观看,难免会因无法集中思维注意力而影响观剧体验;又或者因画面过于暴力血腥不适合在吃饭时观看。
以上两种风格的“电子榨菜”有时不仅会影响进食,剧中的故事情节甚至可能会缠绕着我们的工作与学习。这点在统计数据中也得到有效印证,受访者中喜欢高能悬疑风的仅占20.6%,喜欢硬核深度类型的仅有13.8%。

图片来源:全媒派
下饭,当然视频最香!
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联合团队研究发现,边看剧边吃饭,不仅吃得香,一不小心还会吃多。实验对志愿者在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杂志和什么都不看三种状态下的用餐行为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显示,在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进食,总卡路里的摄入量增加了15%,脂肪的摄入量更高
而相较于文章和博客单一的模态话语,视频类的“电子榨菜”运用“多模态话语”——图像模态、文字模态及声音模态——调动了受众的视觉、听觉两大主要感知通道,展示诸如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产生的效果,进而多模态累加的效益使得受众在边吃边看中获得了丰富的视听体验。[2]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受访者常消费的“电子榨菜”类型多集中在电视剧、综艺、短视频、电影、纪录片,覆盖短视频、中视频和长视频等各个领域。

图片来源:全媒派
02 除了打发时间,电子榨菜还有什么用?
边吃饭边看剧是互联网时代所独有的吗?当我们仔细回溯电视时代人们的观看行为,不难发现,在互联网普及之前,我们就已经习惯围坐在电视机前边吃饭边看剧。
图片来源:豆瓣
消费“电子榨菜”的行为与其说是当前兴起的潮流,不如说是从电视时代就形成的习惯延续。只不过,除了纯粹打发时间外,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榨菜”被赋予了更为复杂的社会性特质,比如:陪伴式社交,减缓孤单感;参与弹幕互动,构建“拟态关系”,这些都是暗含在“电子榨菜”背后的行为与心理逻辑。
填补社交需求
“消磨独自吃饭的无聊”“放松心情,一个人吃饭时很无聊”……当被问及消费“电子榨菜”的原因时,受访者给出的回答中有两个关键词:无聊、一个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其中有1.25亿一人户家庭,占比超25%。从结构上看,我国当前的一人户家庭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种是老年单人家庭,即老年人中处于独居状态的家庭,另一种就是年轻人单人家庭。[3]
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用“容器人”的概念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4]他将当代年轻人比作成一个“罐状”容器,将自己包裹起来,不愿意与外界进行过多的社会交往,于是“社交恐惧症”就成为了许多年轻人所共有的症结。
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如果长时间不参与社会交往,就会感到孤独,因而,人们总会寻求一些新方式来满足最基本的社交需求,而“电子榨菜”就是选择之一。
一份可口的“电子榨菜”,视频中的画面与声音,会给受众带来视听感官的双重刺激,这足以填补独自就餐时的空虚与孤独。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电子榨菜”是为了让吃饭的时间更加充实。
通过弹幕虚拟在场,构建仪式感
“每次吃饭的时候,看这个就超有食欲”,这是来自一部美食纪录片的弹幕;
“吃着饭呢,恶心死我了”,这是高能悬疑剧中网友的吐槽;
“下饭背景音,日常过情关”,这是宫斗剧粉丝的互动……
从弹幕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受众在消费“电子榨菜”的同时,也乐于成为互动生产者。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一书中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该理论认为互动仪式的发生需要具备四个条件:身体共在、仪式准入机制、共同焦点、共享情感体验。[5]
梳理“电子榨菜”的仪式构建,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条清晰的路径:
首先,“电子榨菜”的消费者通过弹幕的方式完成了虚拟在场;
其次,在虚拟空间构成“共同焦点”,观看同一风格类型“电子榨菜”的观众往往有着共同的情感连接,而弹幕则提供了自我情感表达的出口与通道,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同一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
最后,诸如“坐标北方发来贺电”“云南的举手”“内蒙古发来贺电”这样的弹幕,经常出现涉及地理定位的内容,并极易引起观众跟风。这种以地域或学校为标签进行交流互动的方式能有效拉近屏幕内外的情感距离,会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集体狂欢的快乐,至于此一种仪式构建正式完成。
这种仪式感与电视时代有联系但又有些许不同,曾经我们会在午餐时就着《今日说法》下饭,或是边看春晚边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但这些场景大多是亲朋好友之间以实体在场的方式构建仪式,而如今随着独居人口越来越多,“容器人”则更愿意以虚拟在场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情感空缺,与天各一方的陌生人搭建“拟态关系”。
03 “电子榨菜”风靡,不要忘了媒介助推
当被问到消费“电子榨菜”的频率时,77.8%的受访者表示每天都要消费一次以上,其中还有近一半的人选择了一日三餐都需要。这一数据直接印证了“电子榨菜”对于当代网友(特别是年轻人)日常生活的渗透。

图片来源:全媒派
“环境影响,如果不看点东西只吃饭显得格格不入”,针对消费“电子榨菜”的原因,有部分受访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经常看见这种情境,在办公室里,同事们围坐在一起吃饭,并开心地谈论着最近的热播剧……此时的“电子榨菜”就是一种社交货币,办公室里的 “社牛”必定掌握最全的“榨菜清单”。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有些人一日三餐都在消费“电子榨菜”?是谁助推“电子榨菜”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社交货币?
一方面,各大视频平台的海量生产,加上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促使“电子榨菜”成为内容消费市场的“顶流”。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制作发行电视剧194部,6736集,制作影视剧类电视节目时间7.52万小时。全国播出电视剧20.89万部,播出影视剧类电视节目时间884.33万小时,同比增长1.28%。[6]如此庞大的视频资源,持续为观众输出“电子榨菜”。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则为“电子榨菜”的风靡提供了肥沃土壤,其互动性、匿名性、时效性等特点加快了“电子榨菜”成为社交货币的速度。而且,社交媒体的流行,让原本看似已经成为经典的影视剧始终风靡。例如,每隔一段时间,像《甄嬛传》《武林外传》这样的剧就会再次通过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反复走进年轻人的视野,甚至有人感叹,“这些剧都被我盘得包浆了”。
当然,平台和创作方当然不会忽视社交媒体的红利,于是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影视剧或者综艺在宣推时会借助“电子榨菜”进行议程话题设置,来实现内容的推广。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不过话又说话来,综艺和剧千千万,盘到包浆很难办。
尽管每年各视频平台的海量产出令人惊叹,但真正能够抓住受众眼球并值得反复回味的作品屈指可数。
我们不妨仔细盘点那些盘到包浆的“电子榨菜”,偶尔的标新立异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多数作品的成功源于精良的制作、扎实的演技、丝丝入扣的剧情,说到底,高品质内容才能让观众常看常新,才能激发他们二次创作和不断追随的热情。
所以在兵家必争的影视内容领域,或许精准的用户画像、量身打造的剧集、精耕细作的运行模式,才能让“电子榨菜”成为“电子珍馐”,满足用户的同时取得更好的市场效应。

你在吃饭时有自己的“电子榨菜”吗?
这个周末,
或许可以点开一部被年轻人追捧的“榨菜”
佐餐这个周末?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你的故事:)
周末愉快!
参考内容:
[1]哔哩哔哩.到饭点了,给大家推荐点电子榨菜
https://mp.weixin.qq.com/s/JMoWXI1ZB1iGsnS-UOy9hQ
[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外语学刊》,2007年第5期。
[3]光明网.中国一人户数量超1.25亿!独居者为何越来越多?
https://m.gmw.cn/baijia/2022-01/15/35450139.html
[4]韩传喜、殷晓宇.《结构主义视角下“吃播”观众心理探微》,《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年第18卷第3期。
[5]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
[6]人民网.国家广电总局:2021年全国播出电视剧20.89万部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048527373270241&wfr=spider&for=pc

这些文章也好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个体的声音:当代青年的观察、宣言和行动方式 | 「青年深双」特别策划今天的三餐。C罗和梅西对饮料的节制IEEE Education Week主题演讲 | 主讲人:IEEE主席Saifur Rahman庆祝IEEE Education Week | 课程优惠抢先了解宁可食无肉,不可无香菇鸡枞菌——大自然的馈赠,下饭神器,就酱美味,懒人必备!冬日“电子榨菜”:盘点2022年必看下饭神剧!真香!加拿大小姐姐爆赞的8款“下饭神器”:都是华人熟悉的!从病毒清零烂尾看大陆社会,体制和道德的沉沦《卿卿日常》,电子榨菜是怎么炼成的?i-Weekends | 一睹神经科学艺术竞赛的顶级参赛作品现代年轻人吃饭必备的“电子榨菜”——搞笑篇i-Weekends | 迎接2023:“新年思维”,让你更好坚持目标2023豆瓣高分日剧推荐!超热门的电子榨菜,趁热吃!!电池,真就这么香?i-Weekends | 一头猪的身后事:变成子弹、胶囊和心脏瓣膜Chinese Boss’ Call to Work Weekends Sparks Debate on Overtime花4亿美金拍的《利刃出鞘2》,竟然是个“电子榨菜”?圣地亚哥散记《生化危机4:RE》两天销量破300万套,卡普空炒冷饭为何这么香?让民营企业“放下包袱”为何这么难?谈条件还是谈感情,当代青年找对象为什么这么难?i-Weekends | 舌尖现象:话在嘴边死活想不起是怎么回事?i-Weekends | 《流浪地球2》明日上映!在这些细节中我们看和创投的共性:西北、布朗、圣母大学...这6名美本名校的油管博主,是我下饭的电子榨菜学校每年新增3000例艾滋阳性,拿什么保护当代青少年?i-Weekends | 今晚剧版《三体》开播,关于这些话题大刘怎么说..(内有大刘彩蛋)TheWeekJunior阅读营!报名即送10周杂志电子版!离谱!DoorDash司机狂偷$600超大单外卖!2大盘大蒜面包这么香?2022年,你的电子榨菜是什么?i-Weekends | AI在过去一年,是如何翻红的?电子榨菜!最喜欢的Youtuber!这菜吃一次想三天,又脆又爽香晕人,下饭神器非它莫属!巴黎,巴黎(7)青拌柠檬大虾!i-Weekends | 买一张细菌制作的唱片吗?专属于你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