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的房子,有什么好
问各位一个问题,绿城的房子有什么好
不知道各位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你说绿城的产品风格特别突出?或者说绿城特别愿意砸成本,这些好像都对,但总觉得不太准确
但为什么就感觉绿城的会有点不一样
包括绿城很多项目都用花来命名,如果是放在其他开发商后面就感觉有点土
但是一旦前缀是绿城,你就感觉好像就很有意境,值得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叫
这种若有似无的感觉,又是什么
所以,绿城的房子有什么好
今天这篇文章,我试着来回答这个问题
上海等了绿城快要十年了
而且这个项目同时也有蓝城参与投资,这样的组合也让人期待背后会不会有更多宋卫平式投入
不知道各位有多少人在期待上海再一次出现这样的项目
今年的绿城也确实给大家带来足够的惊喜,悄然间今年拿出三个项目陆续面世
而其中一个,也是我最期待的,前滩百合园,带着绿城经典的法式低层项目
之所以期待,因为我看到绿城这三十年对于产品思考以及巨量细节迭代之后的人居效果
我们开始吧
01
在绿城做低密度人居生活的创造过程中,法式风格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包括后来越来越多的同行房企也参与这样的空间建造的浪潮中来
但是绿城做的法式有自己的不同
我们来看一张图
这是非常绿城的一个作品:北京御园
很多人觉得这很好,感觉很强烈
但是为什么好似乎也无从说起,总觉得整个法式气场还是挺明显的
但是大家都是做法式,这个空间营造有什么样的不一样
不少人第一落脚点就是在于整个建筑的轮廓线条,整体对称的空间感觉以及一个个代表着法式元素的廊柱和硬装小品
这些是很容易被感受到的,也是很容易被模仿的
但是绿城做的只有这些么,我们来看三个放大细节
分别是顶部,中部和底部的三处细节
你会看到御园的顶部为什么好看
是因为做了非常多的线条,才有了远看视野上的层次感
中间段的石材拼装虽然传统
但是整体的色泽都在保持纹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统一,这才会有大面块的仪式感
而底部的台阶,各位注意这是一个圆弧式的台阶
圆弧是法式的精髓,但是圆弧对于石材切割工艺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这些都是整个绿城在做产品的时候坚持的东西,但往往也是别人模仿不到或者说学不来的地方
包括整个画面为什么感觉阳光射下来会有种渐变的层次感,这些都是石材选材的时候的严选
所以各位要知晓,一样都做法式为什么绿城就不太一样
不是用了石材房子就一定好看,不是只有花钱就一定能做出好房子
绿城在规划风格上的细腻程度是远超乎同行标准的
这包括上海玫瑰园
我们放眼整个公区的道路,你可以感受到强烈的仪式感,背后是来自道路、绿化、建筑、小品各个元素的结合时候创造出的视野感受
所以我们说绿城的项目为什么高级
高级的东西在于,他不是在于一时一刻对你情绪上的征服,而是给你耐看的感觉,并且越来越喜欢越来越热爱
这就是有人能够成为绿城粉的原因
住过绿城的房子,大概就会知道这家开发商会在哪些地方用心,以及这种用心是那种叫不讨好的用心
不论你看到不看到,这种感觉一直在社区里
绿城一如既往对于社区的规划内核就是如此
而如今前滩百合园带来的是绿城对于这个时代下空间的理解,也是时隔多年宋卫平又一个亲自下场的项目
从这个质朴的名字上你就可以看出,绿城对于这个项目会有多重视
名字越简单,项目越惊艳
02
当然后面也将是我最为痛苦的项目解读过程
因为关于项目目前尚未实景呈现,很多的拆解都是基于效果图和设计图
但另一面,这也是一次最为兴奋的解读,我极少为一个项目看了巨多的设计文本
一些细节问题没搞清楚真叫卢俊团队甚至还和甲方设计公司开了一个越洋电话会议
本质上就是为了探究这个时代下绿城对于海派法式的风格传递到底是什么
其实整块地也非常能够值得绿城来发挥
整个地块整体的开间非常的大,这也就决定了单体空间上有了很多可以施展的空间
加上地块两侧被水系包裹,整体的地块气质很不错
再加上在规划上用了北侧多层的排布,为南向的低层还争取了很多的空间
所以在空间呈现上百合园呈现出异常的层次感
一共74套低层式产品,你可以看到极少有两户里面是一模一样的,为此绿城做了超过十种以上的立面样式,相邻两户绝不相同
从而最大程度的拒绝别墅设计公区视野呆板统一的问题
然而很奇怪的是
如果有一家开发商在立面上花了这么大的心思,那么一定会最大程度的展示出来
但是在景观的规划逻辑上,我们看到了非常明显的消隐式处理
步道依然沿袭着海派法式的对仗感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绿化整体的处理,将建筑的首层尽可能的藏在绿篱背后
然后仔细看的各位又可以发现,二层三层还有很多的后退,本质上这样的处理会降低建筑对于公区的压迫感
给到人在社区漫步的时候能够喘息以及惬意的感觉
所以在整个规划上,你可以看到绿城对于视野的包容
不论你在巷道里漫步,还是在一层庭院忙碌,或者在二三层露台发呆,都可以在环境里找到自己包容的角落
不会有压迫,也不会感觉局促,同时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气场空间
这就是绿城在此时做产品风格的态度
风格的定位不代表后续执行的统一,而是根据地块形状,单体设置,包括用户体验,然后在内部有一次二次研发的过程
从而将景观、立面、规划、所有元素结合在一起给到用户一个好的生活方案
通过这样的多角度的研发,从而做出一个真正的好产品
包括这种尺度感在整体的规划上也沿袭这样的逻辑
概念示意图,非交付标准,仅供参考
整个地块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水系资源,包括地块北向还拥有景观公园资源
所以在整个地块规划上并非像传统的法式风格一样封闭,而是在不牺牲私密性的前提下,创造了大量的柔性边界,使得整个地块能完整的内嵌在小环境内
包括百合园内部的中轴景观,也和南北向的城市资源呼应
所以这个时代下绿城属于的这种海派法式的风格,如果各位去到项目上感受,你会觉得这种法式的场景很新颖
整体的排布创造出了融合,也保留了私密,公域和私域既分隔又融合的感觉
这些看上去矛盾的用词在研发设计的手里都变成了现实,再加上各种主题景观截点的投入,创造出不同主题的花园公园
这一次百合园特意把社区巷道扩宽到3-5米,目的就是为了大家可以更好的身处其中
03
除此之外,百合园中还埋入了大量的细节
这也是设计团队多次和我强调的,关于风格传递的准确性
关于窗花,关于阳台,山墙,大门之类的小体量的元素,都在做变化做丰富
哪怕是一模一样的户型,立面的设计也会有不一样的处理
这就是处理,就是设计语言的精准性
你只有做出足够的层次感,才有可能做出风格,一个大而全的空间展示,一定是没有灵魂不会思考的
而对于绿城而言,就需要在设计层面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元素在项目上呈现的非常非常多
比如这个屋檐的线条,前后有一点点的宽度的调整,包括屋顶的色泽改变
这种调整普通住户谁能感受到
但是这种调整设计师能感受到,因为他们知道调整之后,整体的那种感觉,就会不一样
用户喜欢就喜欢的这种感觉,这种整体看上去就很舒服但又说不上来的感觉
这些细节在上一次的视频会议中聊的非常非常多
——建筑上增加一些金属线条,目的就是为了让建筑显得更加轻盈
——建筑基座的腰线处理,也会尽可能的不同
——园区中丰富的花钵、景墙、景观构筑物等景观小品,无论在装饰细节、材质选择、颜色匹配都会细心推敲,与园区整体景观风格融合统一
包括在整个设计文本中,我们都看到了宋卫平亲自介入的痕迹
关于项目提出了非常细小但又精准的意见:
窗一定要有细节;确保百叶在满足通风基础上一定要做密,不要做花;石材点楼背面核心筒处浅色细柱做法不理性,需优化……
这些简短的话我都能幻想出宋卫平为这个项目和整个团队互相讨论争取的过程
掷地有声,也充分执行
也因为有这样的态度,整个研发团队对于整个产品投入几乎是变态式的产出
在这里设计团队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关于对于选材的执着这一块
原话是这样的
绿城对待这个项目是不可能常用色的,都是要选出符合项目特质的颜色,包括金属颗粒的大小,反射度的控制,晴天阴天,迎光面和背光面所呈现的不同感观,都是考量的因素。
这些细节都不是钱堆砌出来的,这些细节代表着专属于绿城的高级审美
04
如果关于前滩百合园,还有什么要说的
其实对于三林这样的强势地段,不论什么产品不论什么开发商,项目一定是很好卖的
而且对于预售价格明确的前提下,几乎利润空间也都是已知的
也因为如此,幸运的是绿城在操盘这个项目
在沟通中我不只一次的听到团队关于产品打造痛与快乐的过程,我认为对于前滩百合园来说,最大的特质就在于:对于意念的执行
做好产品的那种意念,那种心力
其实这种决心如今在行业内已经很少被遇到了
或许是因为地块气质很好,也或许是因为宋总的亲自参与,整个绿城研发团队都在坚定不移的执行这样的态度,充分以及超配的完成任务
我不知道各位是否知道当年绿城那本《桂花城批判》
曾经是所有地产人竞相收藏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在认真的反思之前的项目哪里有提升,未来如何可以更好
在绿城身上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基因和血统的
在《桂花城批判》一书中宋卫平写过:“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缺陷的慧眼,是产品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
这些年来,绿城一直这个态度
绿城人对自己的作品总有着许多“偏执”和坚持
这样的精神,让很多作品交付多年后依旧整洁如新,熠熠生辉;也让作品不断创新,随时间更迭,成为时代美学的见证
05
所以你说,绿城的房子,有什么好?
以上为正文,来自真叫卢俊
点击下方卡片,了解项目更多信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