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明明很友善,却总爱独来独往,多半是这几种原因
你听过类似这样的评价吗?
“你看起来很好相处啊,为什么那么孤僻,不爱跟大家来往呢?”
在有些人的观念里,“友善”和“独来独往”应该是两个对立的词,一个人没什么朋友,也不爱跟人来往,很可能是孤僻内向,待人冷漠,和“友善”沾不上边。
可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性格很好,情商也高,能妥善处理和每个人的关系,就是没那么合群。
一个人明明很友善,却喜欢独来独往,往往是这几个原因。
内心敏感,害怕麻烦别人
和别人说话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观察Ta的反应吗?
会因为别人不开心而担心自己说错话吗?
别人不经意的一个表情或动作,就能让你浮想联翩吗?
如果你有以上表现,那么你很可能属于“高敏感人群”。
这一类人,往往会过度关注他人的言行,在心里反复揣摩回味,害怕麻烦别人,或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面对别人的负面反馈,他们在不断地猜疑、揣测和自我怀疑中,感到身心疲惫。
当一个人在社交中无法获取能量,只是消耗能量,就开始逃避社交。
但逃避不代表冷漠,敏感的人往往拥有较强的共情能力,他们能敏锐觉察他人的需求,并主动伸出援手。
由于承受不了他人失落的情绪,他们不擅长拒绝,有时候就算真的爱莫能助,也会因帮不上忙而感到愧疚。
当他们需要帮忙时,从不愿开口求助,一是不想麻烦别人,二是担心被拒绝后,本就敏感的内心再次遭受打击。
路人问路时,他们会热心地指路;自己迷路时,宁愿导航,也不想问路。
同事朋友有难,他们会挺身而出;自己陷入困境,再怎么委屈和困难,也习惯一个人扛。
他们和周围每个人关系都很好,但做什么事都喜欢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出门,一个人解决问题,喜欢安静不受打扰的世界,也很少去打扰他人。
敏感的人,就是一只内心柔软的刺猬,为了防止刺伤别人,也不想伤害自己,只好远离人群。
喜欢独处,把精力留给自己
对有些人来说,身边有人陪伴时,才能感觉到舒服和安全。
但对喜欢独处的人来说,外界刺激会夺走他们的能量,只有独处才能为自己充电。
他们往往是这两种人:
一种是不善交际的人。由于缺乏技巧,社交变得费脑又费力,他们很难在社交中体会到快乐。只需要有几个知心朋友,满足轻度的社交就知足。
另一种是聪明人。曾有一项发表在《英国心理杂志》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人,往往更喜欢独处。
独处能带给人独立思考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时间,是一种智慧的沉淀。
同时,聪明人身上大多有一些独特的特质,如果遇不到相似的人,他们很难合群。
事实上,也不需要合群,他们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交换价值的需求也更低,社交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当然,喜欢独处不代表完全隔离社交,对靠近的人,他们也会表现出善意,尽力融入群体,但内心还是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个人看看书,写写字,看看电影,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一个人待着也更舒适。
独处对他们来说,不是孤独,而是享受。
从独处中,他们学会了从容面对生活,明白了一切喧嚣都是空虚,唯有提升自己,才是真正的受益。
有选择地社交,注重交友质量
想必你也发现了,一个人越长大,能交到的朋友反而越少。
从前为了追寻认同,彰显自己的合群而交朋友,当逐渐成熟后,对朋友的定义越来越清晰,也更能分辨什么样的关系值得维系。
每天身边来来往往那么多人,能成为朋友的屈指可数;微信列表装得下上千个人,真正交心的也只有那么一两个。
大多数人,都保持着一种“社交默契”——
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一边保持友好,一边又带点防备;
说好改天再约,却不定具体日期;
热情地互加微信,再慢慢在列表里沉底……
与其在这样的无用社交里徘徊,不如省下时间和精力,留给身边值得珍惜的人。
一个心智越成熟的人,越擅长为社交做“减法”。
在Ta内心,只想维系高质量的友谊,对于能有效沟通和价值对等的关系,才愿意付出精力。
如果周围人和Ta话不投机,三观不合,处在一种“你说你的,我没兴趣”或是“你说你的,我不赞同”的关系里,出于礼貌和修养,Ta会维持表面的和平,也会友善对待,但内心更愿意独处。
他们深知,交友贵在质量,而非数量。
相比盲目社交的人,他们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不需要通过社交来充实,有更稳定的情绪和生活,无需靠他人提供情感和物质支持。
选择独来独往,不是在压抑自己,而是懂得了权衡和抉择。
性格内向,比较被动
如果说有些人选择独来独往,是因为“不想社交”,那么性格内向的人就是“不能社交”。
不善于应付社交,似乎是内向者天生的“弱点”,而他们的强项在于探索内心世界,与自己对话。
他们对细节的洞察力强,善于思考,社交会打乱他们的心境,所以习惯远离人群,一个人独处。
由于社交意愿不强,若强迫待在社交环境中,他们会感到焦虑和不安,而社交技巧的不足,也会让他们陷入尴尬和不适的状态,从而更加逃避社交。
对于他们来说,社交就是一件高消耗、低收益的事情,消耗了内心的能量,却无法为自己带来正向的情绪体验,也无法用沟通技巧换取有利的东西。
既然不擅长社交,又得不到价值,就不必勉强自己,退缩也是一种选择。
但他们并不会封闭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很少主动,但如果有人靠近和示好,他们也愿意敞开心门。
不熟悉时,你会觉得他们孤僻又高冷,但接近之后,才发现内向的人未必不好相处。
相反,他们很可能有截然不同的一面,比如幽默风趣,知识面广,在熟悉的人面前,也可能活泼开朗,侃侃而谈。
被动是性格使然,友善是他们的交友态度,是一种善意的信号,代表愿意用真诚换来真诚。
经常吃亏,只好选择自保
朋友莉莉是同事眼中的“便利贴女孩”,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
可是这份善良,换来的只有一句“你人真好”,和无数次的吃亏。
同事来不及买早餐,她就顺手帮同事带,可对方好几次忘记给钱,她委婉提醒,还是一拖再拖;
同事处理不了的问题,她总是热情帮忙,可做好了得不到感激,做不好还落下埋怨;
三番五次帮同事打印文件,竟成了理所当然,有次她手头有事,拒绝了同事,就听到对方小声抱怨……
莉莉一忍再忍,直到有一次,同事想搬家,莉莉帮忙打听到合适的住处,同事也很满意,让莉莉垫付了押金。
第二天,同事突然说不租了,押金要不回来,就装聋作哑不愿还钱,还埋怨莉莉办事草率。
这件事之后,莉莉就像变了个人,尽管还会热情地和同事打招呼,但拒绝了一切聚会和邀约,也不再主动和同事往来。
她原以为,她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她好,用真诚就能换来真心朋友,赚来人际关系上的便利,后来才发现,并非她想的那么简单。
善良要有选择,若是给错了人,不仅得不到感激,还会伤害自己。
待人友善是天性,既然学不会拒绝他人,只好减少人际往来,尽量防备他人,把伤害降到最低。
独来独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友善,却喜欢独来独往?”
知乎上有条高赞回答说道:
“独来独往是性格,待人友善是修养。”
深以为然。
友善是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而独来独往,是想通过独处提升自己,是把热情留给了更重要的人,也是为了保全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愿我们尊重他人的选择,也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