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在中国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视频内容是北大硕士全嘻嘻(网络红人)在B站的北大宿舍聊天栏目,与上野女士进行了一次对谈。网友本期待高知互谈,势均力敌,却不料引发了舆论海啸般的爆发与骂战。"上野老师不进入婚姻,是因为被男人伤害过吗?还是因为原生家庭?""女性主义鄙视链?不结婚的女性主义,是不是比结婚的女性主义高级?"“在进入婚姻前,我和老公约定不生孩子。但是结婚4年后,老公想要孩子,后来我同意了。因为我在婚姻生活中享受到了快乐。我和上野老师不一样,上野老师是个完美的女性主义者,而我是个有瑕疵的女性主义者。”而网友对此不买单,认为全嘻嘻喜欢扛“女权大旗”,骨子里却是个被社会传统价值观规劝的女性。北大精英女性,自称女性主义,竟活不出自我,还自我安慰过得幸福,这让网友们一时激愤。之后,更是被扒出全嘻嘻精英女性却冠以夫姓,为了满足老公性需求而委曲求全生孩子。关于这次舆论,网上颇多讨论,说姐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以一个已婚不幸女性的真实经历,谈谈上野老师口中的女性主义究竟是什么?可以带给女人什么帮助?全嘻嘻,一个因怕被周围人指指点点,而决定进入婚姻的女人
这次骂战集中在全嘻嘻身上,她在一个适婚的年纪被催婚。她经不起周围人异样的评判,委屈求全地进入婚姻。但她也有她坚持的“女性主义”,给婆婆照顾孩子的费用,坚持夫妻双方开支一样等等。多数女性认为,全嘻嘻不配为女权主义发声。而我觉得,与其骂她,不如反省我们的社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个北大,这个最高等学府出来的职场女性,会将自己的价值如此与丈夫捆绑?这次骂战的对立面,境况大不一样。大家对于上野千鹤子老师的认同和褒奖,几乎溢了出来。上野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可以当作金句被刷屏。对于提问:"上野老师不进入婚姻,是因为被男人伤害过吗?还是因为原生家庭?"她说:“我只是对结婚这个东西不感兴趣,男人我还是喜欢的。我只是觉得,是不需要专门到国家机构去登记我跟他们的关系罢了。……只要陷入这样的制度,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能困在这样的立场。我怕自己陷进去,所以决定不进入这个制度。”对于提问:"女性主义鄙视链?不结婚的女性主义,是不是比结婚的女性主义高级?"
她说:“在女性主义里面,有结婚的,有不结婚的,有生孩子的,有不生孩子的,并不是说不结婚的女性主义者就更伟大。有坚持不化妆的女性主义者或者坚持不戴胸罩的,仿佛女性主义有三六九等之分,有正确的和不正确之分,我认为这是一种教条主义。因为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是追求自由的思想,只要自由自在地活着,怎么样都可以。”
她还清醒地提出:"每一段普普通通的婚姻背后,都是女性在维持。"网友对她的喜爱,正出于她对于女性主义的认知高度,解构国内长期以来的狭隘的女性主义,那逐渐被歪曲化的女性主义。她真正如一股清风一样,吹进了女性的心中,抚慰着每一个深陷其中的女性。再来观察“对骂”这件事,这不又是一次二元对立吗?除去各类标签,全嘻嘻她不过是深受婚姻制度困扰的普通女性,对自己要求极其严苛的普通女性。从“不生孩子”到“为了防止老公出轨而生孩子”,这难道不是一个女性内心最真实而无奈的追写照吗?如果一个女性最真实的发声被骂得狗血淋头,那才是女性真正的悲哀。她和中国数以万计的女性一样,为了维持一段普通的家庭关系,为了不被外界的眼光所胁迫,选择了不断地舍弃自己的需求,甚至是外界看来的内心扭曲。一个不断出让自己自由、权力的人,一个全心全意(或不得已)付出的妻子,最终会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并让丈夫觉得“理所应当”,这才是我们应该去直面的!女性主义,在很多人心中都仅仅是一个负面词汇,一门流量生意,粗暴的二元对立,对男性的攻击等等。这让许多人,包括我,都曾不敢去靠近这种思想。我在阅读了今年豆瓣评分第一的书籍《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为了活下去的思想》后,才启蒙了女性主义的思想。什么是女性主义?在上野的学术论文集《为了活下去的思想》中,清楚写道:“女性主义是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受到尊重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女性,作为父权社会里面的弱者,需要靠女性主义的思想,正视自己是弱者,并且被强者看见、尊重。社会中,弱者不被看见的现象比比皆是,弱者不被尊重亦如是,甚至弱者正在迫害弱者。正如在这次北大宿舍对话中,她们提到的职场性骚扰,“有些人说这只是开玩笑而已,可我不觉得开玩笑!”职场被骚扰后,家人的劝服、自我怀疑,正是被欺负后的合理化。好在,这种现象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上野千鹤子老师说,“现在承认职场性骚扰的比例越来越多,这是社会在慢慢变好。”在我生完孩子后,一个女性友人曾对我说,“我最讨厌女人结婚生孩子后张嘴闭嘴都是孩子,朋友圈都在晒娃。你就这一点做的很好,从不和我说孩子,也不晒娃。”以前的我,没有读出她话语背后对带娃的深深的嫌恶。如今的我想大声回复她,“喜欢孩子是女性的权力,为什么你觉得高知女性晒娃就是一种错误、一种嫌恶,难道孩子是难以启齿的吗?难道带娃是一件比工作下等的事情吗?”而弱者迫害弱者,更为常见。抖音中有这样的剧集,让我为女性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共鸣。比如,上世纪的村庄,一个女人被婆婆逼生孩子,因为重男轻女的思一胎一胎的逼生,最终在三胎时丧失性命。你小时候一定也看过这种剧情,却没有过多的想法,甚至搞笑地模仿“保大保小?”觉得似乎社会本就如此。可如今,我才明白如此恶劣的行为,迫害竟能来自女人自身。总之,女性主义不是结婚不结婚的讨论、男人值不值得的讨论,而是对女性真相的直面。很多人不自觉地承袭了长辈对自己的规训,再把这种规训承袭给下一代,一代一代无尽地复制。所以,才让女性不自觉的歧视、不以为意。而只有更多人懂地女性主义,懂得女性作为弱者,正在被压迫,并且大声喊出来,被更多人了解的时候,才是一个更加值得过活的社会。正视自己的伤痛吧。痛了就喊痛。人的尊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要对自己诚实,不要欺骗自己。自称受害者不是软弱的表现,反而是强大的证明。——上野千鹤子。在节目中,上野千鹤子女士的清醒发言,鞭辟入里,能让沉默的女性崛起的力量的,绝不是煽动,而是勇气与工具。“要说女性主义有什么用,那就是当你受到伤害、遭受不公的时候,它能够给你反抗的语言。”上野千鹤子老师是日本女性主义的先锋,她本人对于女性权力的推动,她发明了“无偿劳动”这个词词汇,让女性的家务劳动被量化为价值。她先后出版多本书籍,让女性主义被更多人所看见。上野千鹤子老师曾讲到这样一个瞬间,在上野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1990年)一书出版后,她遇到一位男性知识分子,男子感激地说:“读完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一直在抱怨的到底是什么。”我本人接触女性主义不久,大刀阔斧地改写自己的婚姻状态。这正是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我老公与我,不堪的室友般的婚姻关系,我曾经欺骗自己,为了孩子苟延残喘4年。当我希望他能够像婚前一样关心我的情感时,他常常说“你知道这一年我工作很累嘛?”我心疼他换行后的艰难,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于是,他的不陪伴出行、不陪伴吃饭、半路甩脸色,我都包容着,包容他,期盼有一天他工作顺利了,则会陪伴我。我内心自我怜悯着自己的付出,因他一点点的变好,而感到快乐。直到第四年的时光,我心中懵懵懂懂地感知到,我的忍耐,绝不是美德,而是一种被坑害。我逐渐看到自己暗淡的眼神无神采的面庞,我怀念美丽的自己。可是为了孩子有幸福的家庭,我仍旧强迫自己爱上他。我强迫自己爱上已经不爱的人,强迫自己与其过性生活。可一次次的失望,让我始终无法真正爱他。在婚姻里,我割让着原本应该享受的幸福,血淋淋地捧给他,而他一口吃下,不给我留下一点渣。前几天,我与他沟通,他又拿“你知道这一年我工作很累嘛?”来搪塞我。我难以遏制自己的愤怒,“你很辛苦,我不辛苦吗?我上班忙,下班烦恼团队的事情,还要照顾女儿,担忧她未来的教育,你呢?你需要担忧吗?”他有点气急败坏了,“我都把工资打给你,你还想怎么样?我同事都说没必要把钱给你!”之前面对这个回答,我突然会感恩他的好,“对哦,把工资给我了啊,对我很好!”而如今我能看穿背后的自私逻辑,“你的工资和我的工资,一起还房贷,用于开支,我拿一分钱去买花、买包了吗?你一位你付出了很多吗?我才是被坑害了!如果和你结婚,不图你钱和房,如果你做不到对我好,你为何坑害我?我就是想要另一半的关心,就是想要陪伴。”当我说出这些话后,他沉默了,他努力编造的他付出,仅仅是我付出的冰山一角而已。在此前,他从未主动提出要给孩子做什么事情,所有的玩具、尿不湿、衣服都是我在操办,哪怕提及你怎么不给孩子买,他便说”我不会挑“!他主动参与孩子的事,对我的婚姻来说,是黑夜掀开一角露出光明的一个篇章,这一篇章让他永久地撕开,撕开婚姻背后女性付出不被看见,女性被要求生育、带娃、工作、家务等一切的不合理压迫。这些不合理,需要更多女性勇敢发声。所以,当我看到上野老师被如此广泛谈论的时候,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因为,对于普通进入婚姻的女性来说,一定要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处境。一本书,作者总是试图去说服人们相信什么,从而改变什么一样。上野女士与全嘻嘻的对话,则是让更多女性听到女性的声音。站在这个意义上,对于全嘻嘻不用骂,完全应该感谢,感谢让我们看到对立面与冲撞。因此,书写这样的事件,传播这个事件将成为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扔的石头。“女性主义者没有真假之分,只是有各种各样的女性主义者罢了……所以女性主义才会如此纷繁多样,才会是论战不止、热火朝天的言论竞技场。女性主义是一种不惧怕争论的思想,这令我备感自豪。”上野千鹤子老师曾对媒体说到。希望上野千鹤子老师的话语能够成为一个主流话语。只有这个时候,我们女性才更能被看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有选择的勇气。活成真正自由的人。作者:枝枝,精英说作者,来自海岛的漂亮姑娘,用文字抚慰心灵。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