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的好处和坏处
现在打开微博热搜,隔三差五就在说结婚率下降。
比如2021年,登记结婚人数为813.1万,是2019年跌破1000万大关之后,再次跌破900万大关,勇创2003年以来的新低。
紧接着,民政局又公布了2022年的结婚率,只有5.22%,全年预估只会有不到700万对新人结婚,创下42年来的新低。
关于年轻人不想结婚这个事,并不新鲜了。
但同时,我也看过这么一张图:
从图上看,20几岁的人,结婚率确实是逐年下降,但到三四十岁,结婚率反倒稳中有升。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也显示,近年来我国各类群体的初婚年龄在加速推迟,但终身不婚率却依然很低。
江苏,浙江,河南等多个地区的民政局数据也显示,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越来越大,普遍在30岁左右。
这或许可以从侧面佐证,当下的大部分年轻人并不是真的完全不想结婚,只是不那么急着结婚。
也就是更愿意晚婚。
晚婚有什么好处?
我们不妨先说一下,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主流舆论是催婚,是希望年轻人尽早,在20多岁就把婚结了。
因为年轻本身确实是个优势——对男女来说都一样,对女生更甚。
年轻不仅意味着自带魅力和更好的生育能力,退一万步讲,也意味着更多的试错机会。
23岁结婚,哪怕结婚五年发现不合适,28岁离婚也还有大把时光,33岁结婚,到快四十岁想离婚,恐怕就要难得多了。
照这么看,能早婚,就最好不要晚婚。
但问题是,我们不可能抛开其他变量,人活着又不是只有结婚生子这一件事。
20多岁的确是最好的结婚年龄,但它难道就不是最好的读书年龄,最好的赚钱年龄,最好的体验人生的年龄吗?
这么多选项摆在面前,我们当然就要去权衡,“结婚”这件事的优先级排序究竟如何。
《奇葩说》辩手,哈佛才女詹青云讲过她在香港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男朋友。
两人情投意合,奔着结婚去,结果因为她要去哈佛读书,双方对未来的规划不一致,分手了。
詹青云出生于1990年,算一下,如果当初她和大学时期的男友结婚,应该算早婚,而今年她32岁依然未婚,显然已经到了晚婚的年龄。
她也后悔过,在美国看着波士顿街头的落叶时,会突然扪心自问:
“为什么我要在最好的年纪离开你?”
但她依然坚持活成了今天的模样。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就是优先级排序的冲突。
二十多岁大学毕业,面前摆着两条路,去哈佛读博士,留下来结婚。
我不知道读到这里的同学都会做什么选择,但我知道,我们当下的主流价值观通常是倡导前者的,尤其是女生,为了一个男人放弃大好前途,简直是傻。
另一方面,现在优秀的女生又实在太多了,多的是女生在20多岁的时候拥有比结婚更丰富的选择,不管是求学还是创业,哪个听起来似乎都比围着老公孩子转更有吸引力。
于是,这部分女生主动选择晚婚——
婚什么时候都能结,但再不疯狂我就老了,精彩的人生我现在就得要。
如果出于这个考虑,我当然非常理解,也支持女生晚婚,年轻人就该自由追寻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另外,就算是不为个体考虑,就为婚姻本身考虑,晚婚也是有好处的。
结婚和恋爱不一样,结婚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必然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所以本质上说,结婚是有门槛的,你得拥有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生活的能力,才能把婚后的日子过好。
有些同学会说,不是,婚后生活就应该是1+1>2的,如果不是这样,甚至还出现更多问题,那肯定是没找到对的人。
这也是当下的一种主流观点,不想结婚,因为觉得婚后的日子还没有单身舒服。
至于到底哪里不舒服,说出来的也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单身只需要做一个人的家务,婚后得做两个人的,单身作息自由,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婚后家里多了个人,多少要迁就他,再夸张一点的,不仅要处理和伴侣的关系,还得处理和伴侣全家人的关系……
都不是原则问题,但想想就很烦,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无解,因为现实生活就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些麻烦,你也得多一些迁就和让步。
这就是婚姻本身带来的问题,和你找不找得到对的人无关,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个“完美”的,让你即便和他结了婚,也不用做出丝毫妥协与磨合的伴侣。
那“晚婚”的意义是什么呢?
晚婚,就是随着人年龄增长,对待“妥协,磨合,迁就”这类事情的看法会逐渐改变。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是棱角分明的,各种大大小小不可动摇的原则,另一半没有及时把衣服挂起来都侵犯了你的完美主义。
但反观我们的父母辈,他们也对彼此的生活习惯有不少抱怨,但他们就是能包容。
你要问为什么,说到底,就是年龄大了,慢慢开始看清楚,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事情是可以睁只眼闭只眼过去的。
对中年人来说,孤独才是重要的,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这种感受,不到特定的年纪可能很难互相沟通,但我身边比我年龄再大一点,三十几岁的朋友基本都提到,十多年前觉得自由和自我是最重要的,完全不愿意为别人妥协。
至于孤独感,年轻人有的是新鲜刺激的娱乐来排遣它,搞不好还“享受独处”。
但年岁渐长后,发现人对这个世界的各种享乐,是会慢慢钝感的,所谓的“孤独”也不是没人陪,没事做那么简单,而是缺乏一种情感上的归属——说得再残酷一点,尤其是当父母离世后,这种感觉会尤其强烈。
那是一种“我与这个世界彻底失去联系”的感觉。
相比而言,容纳另一个人到自己的生活里,互相迁就,也互相陪伴,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就算不完美,也没什么。
这个时候,他们会自发地调整与伴侣相处的心态和模式,主动接纳和积极解决婚姻里的问题,这样的心态,也的确更适合结婚。
这种改变就是年龄带来的,也正是晚婚独有的优势。
以及说得再现实一点,大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也会增长。
比如你和你的另一半都讨厌做家务,年纪大了多攒了几年前,至少可以把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统统安排上,你想要更多的私人空间,也更有可能换个大点的婚房,增加一些互相不打扰的时间和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层面,年龄越大,通常都更有意愿和能力解决好婚姻中的种种问题,把婚姻延续得更久。
甚至同学们还可以发现,这两条晚婚的好处还是相辅相成的:
年轻的时候专注自身发展和成长,让自己心智更成熟,经济基础更雄厚,才更有底气经营好婚姻。
看起来,这是个完美的逻辑闭环。
只不过,我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担忧:
“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真的比结婚更容易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年轻人推迟了结婚去追求自我成长,结果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还错过了相对最佳的适婚年龄,再去找合适的伴侣,难度也增加了,这又怎么办?
关于这件事,其实我想用我身边几个男性朋友的经历跟大家聊聊。
我认识好几个男生都是很想结婚的,但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没房没车没钱,一心想着奋斗几年攒点老婆本,能找个更满意的女生。
你看,这是不是符合我们前面说的,晚婚的逻辑?
优先进行自我提升,等能力上去了,再拥有一段更完美的婚姻。
但现实把他们按在地上暴打——
现在他们三十五六岁了,房车倒是都有了,收入肯定也比之前高了一些,但真要去结婚,竞争力反而大幅下降。
因为这就是普通人。
普通人不会因为年龄增长了十岁,就飞黄腾达升任CEO制霸北上广,他只能奋斗出一套老家的房子,附带二十年房贷,有一辆普通的代步车。
每个月的工资万把块,在二三线城市不算低,但各种贷款还完也所剩无几了。
日子依然捉襟见肘。
二十多岁尚且可以说不欺少年穷,三十多岁了,只能是一眼看到头的宿命感。
说真的,我要是女生也不想嫁给这类男人。
但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够好,没遇到合适的人,然后逐渐意识到,年龄大了一切也不会自动变好,反而大概率会变得更糟。
至于合适的人……20多岁都遇不到,30多岁怎么就会自己冒出来呢?
至于女生这边,我的确不想刻意制造女生的年龄焦虑,但现实就是,在婚恋层面,女生的年龄通常比男人更重要。
女生想要晚婚,往往也更是一场赌局,赌的是用年龄换取其他方面的优势增长,用一个20多岁,还不够好的自己,换一个虽然30岁,但各方面都更具魅力和竞争力的自己。
然后再用这个更好的自己,去争取一段更好的婚姻。
但20几岁是一段很有限的时间,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许远超我们的想象,一旦赌输了,后果也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承担。
这也是前面那个看上去很美的逻辑闭环背后,潜藏着的,晚婚的风险:
我们必须承认,年轻是婚恋中的一个优点,晚婚,就是舍弃掉了这个优点。
一旦我们没有其他方面的优点作为弥补,需要面对的,恐怕就是极其残酷的现实——
别说早晚了,这婚结不结的成都不一定。
当然,我说这些绝不是规劝说教,只是想要结合我的观察和思考,分享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如果想搞清楚自己到底适合早婚还是晚婚,或许可以在做决定之前,多看看别人的亲身经历做参考。
就说23岁,优先结婚还是读书深造。
别急着拍脑袋下定论,不如花点时间去多认识一些高学历的女生,最好是跟你同专业,比你年长几岁的,多去了解她们的生活。
试着判断一下,她们当下的成就你是不是比较容易达到,以及她们的生活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詹青云忍痛离开男友成了哈佛博士,那我们做同样的选择,有多大的概率也成为下一个詹青云?
如果詹青云式的故事能够激励你,坚定你的选择固然很好,万一你发现她的生活状态并不符合你的期待,或者你觉得自己没什么可能达到她的高度,也不必觉得这个想法政治不正确,更别因此而自欺欺人。
不想当博士,想当妻子和妈妈,同样没有错。
换个活法并不可耻,你自己的人生只有你说了算。
除此之外,还有些更扎心,但也确实是发自我肺腑的实话:
晚婚也好,早婚也好,甚至不婚都好,这些概念的本质都是“人生选择”。
所有合乎法律和道德选择都应该被尊重,它们没有高下之分。
但与之相对的是,每个选择都是一条迎难而上的路,普通人的生活不存在哪个选项是捷径,是逃避其他选项的避风港。
很多人都有过想摆烂的时刻——实在遇不到合适的人,不知道怎么经营婚姻生活,结不起婚养不起孩子,大不了就不婚不育保平安。
但事实是,不婚不育本身没错,可“认为不婚不育就是逃避婚姻和育儿的麻烦,让生活更轻松”,这个心态错了。
因为它让你逃避一些麻烦的同时,也必然会给你带来另一些损失,物质守恒定律永不出错。
甚至有可能,在当下,结婚生子依然属于相对主流人生路线的大环境下,极有可能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反而是一条更难走的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换句话说,我们依然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解决婚姻中的问题,就得解决单身的问题。
我以前看过一个50岁未婚的女作家回答读者提问,对面是个小女孩,说我好羡慕你,想像你一样一辈子只恋爱不结婚,潇潇洒洒的多好。
女作家说,你想成为我,觉得我很潇洒,但是潇洒的背后是需要托底的。
我25岁的时候不想结婚,我想的不是不婚有多爽,而是和我同龄的女生结婚了,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于是我也自己买了一套房子,这是我在为“不结婚”的选择托底。
30岁我不想生孩子,我想的也是,同龄女生养孩子需要花多少钱,我能赚到这个钱,并且把这个钱存起来养老,这是我为“不生育”的选择托底。
没有任何一种选择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更没有一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成熟的人做选择,绝不仅仅基于“我要享受这个选择的好处”,更是“我能承受它所带来的代价”。
硕博脱单,用理想岛! 截至2022年10月28日,硕博自助相亲平台,微信小程序理想岛VIP认证用户超90000人!其中,来自985及全球前100强高校用户占80%。 理想岛VIP核心功能是搜索,想找什么样就找什么样。 关注公众号后,可直接登陆↓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扫码关注理想岛,提升认知维度。 ▼长按二维码 关注理想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