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让幼儿园停课的传染病又杀到了,这份“备战”攻略快收藏
上周末本来约了几个小朋友一起去徒步,没想到有个读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说班里有几个孩子中招了手足口病,那小朋友也自行居家隔离观察了。
其实每年一到夏天,手足口病都会在孩子中间有一波大流行,今年虽然有不少地方因为疫情停课,但该来的还是来了。
5月底国家卫健委就公布了4月份传染病数据,手足口病的新发病数已经超过了流感,差不多有4.5万新发病例。
回想起笼包读幼儿园的时候,每年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季都要停课,有时还一年两次:
背后是家长的哀嚎遍野
虽说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是轻症,孩子不需要特殊处理就会痊愈,但是这个过程孩子和家长会相当辛苦。
孩子会发烧、出疹,因为嘴巴疼吃不下饭,还要面临10天以上的停课。
因为手足口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孩子得病后很可能传染给兄弟姐妹,甚至传染给大人。
前段时间就有个朋友被宝宝传染了手足口病
加上现在各地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就医买药都很不方便,科学的家庭护理就更重要了。
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讲讲手足口病和它的“近亲”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预防,大家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手足口病是一种在孩子中很常见的传染病,在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在夏季和秋季更容易爆发,如果是热带气候,全年都会爆发。
手足口病主要影响10岁以下,特别是5岁以下的孩子,但大家也看到前面我朋友的例子了,大人也有可能被宝宝感染。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很多种病毒都能导致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的两个类型,分别是肠道病毒A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手足口病经常和疱疹性咽峡炎常常一起被cue到,因为这两种病的病原体相似,甚至有部分重叠。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最常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A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也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如果感染的是既能导致手足口病,又能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病毒亚型,就可能出现同一条传播链,有的人是疱疹性咽峡炎,有的人则表现为手足口病(比如上面说我朋友的例子,宝宝是疱疹性咽峡炎,传给妈妈就表现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之所以这么容易在孩子中间传播,原因有两点:
一是病毒的传播性很强,接触被感染的孩子的手、毛巾、玩具、床上用品等,以及近距离说话的飞沫都会导致感染。加上幼儿园孩子经常不自觉把手放到嘴里,小手也经常到处摸,就很容易被感染了。
二是大多数孩子对于这些病毒都没有建立免疫,都属于易感人群。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手足口病(包括疱疹性咽峡炎)要么不来,一来就会有好些小朋友中招了。
手足口病通常会有以下一部分或者全部症状,包括:
发热:通常是第一症状,在接触感染者后的3-5天(潜伏期)后出现
咽喉疼痛:通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这时大宝宝会说嗓子疼,小宝宝则会哭闹不安,不愿吃东西,检查宝宝口腔或喉咙前部的话可能会长有水疱。
食欲不振、婴幼儿烦躁不安
手掌、脚掌、口内皮肤粘膜损伤:这是手足口病特征性的症状,孩子手掌、脚掌和臀部有时出现红色皮疹,不痒,有时有水疱。而舌头、牙龈和脸颊内侧出现红色水疱样病变,并有疼痛感。通常口内的水疱是最早出现的,之后1-2天内,可能在手、脚甚至臀部出现皮疹。
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皮疹大多数是不疼、不痒、不结痂的,但近年有某些型别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6 和柯萨奇病毒-A10 会导致更严重的皮疹,比如出现大疱样皮疹,这种皮疹不限于手、足、 口部位,其他部位也会受波及,而且这个时候宝宝疼痛和瘙痒感会很明显。
而柯萨奇病毒-A6型的手足口病,在恢复以后1-3个月有可能出现手指或脚趾甲脱落,这种情况也有点吓人,还很容易被误认为“缺钙”,其实这是手足口病期间指甲生长暂时停止导致的,不用特殊处理。
手足口病宝宝的皮疹举例,图源见标识
相对起来,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会比较轻,手掌和脚掌一般不会有疱疹,主要症状是发热、喉咙痛和咽部疱疹。疱疹性咽峡炎还有个特点,孩子有不少会出现39-40°C的高热,有些还会出现热性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通常都会很疼,所以孩子会不愿意吃饭、喝水、喝奶,在吃酸和咸的食物时特别明显。
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手足口病的症状都比较轻,主要是发烧,手掌、脚掌和嘴巴的疱疹,以及咳嗽、流鼻涕、疲乏、食欲下降等表现。
通常情况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通过上述症状就可以诊断,一般不需要进行抽血检查或者使用特殊药物治疗。
有约1%的手足口病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多见于肠道病毒A71(EVA71)感染),病毒影响了神经系统和重要脏器,宝宝可能出现一些更严重的症状。
一旦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提示可能发生手足口病重症,需要马上去医院: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 39℃,持续超过24小时,常规退热治疗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症状: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颈项强直、吃奶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60 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
以上表现中,除了发烧,最先出现的是往往是神经系统的症状(在发病1-5天内出现),而一旦出现了后面的呼吸系统症状和循环功能障碍,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如果大家孩子手足口病后,出现精神变差、嗜睡、眼球不对劲,手脚没力气、坐不稳、不能走路,小宝宝出现吃奶没力,就要立即去医院的急诊就诊了。
另外如果宝宝因为嘴巴疼不愿进食和喝水,要十分注意宝宝是否有脱水表现,一旦出现了明显口干、排尿减少、眼窝凹陷、哭的时候没有眼泪,也要立即就诊。
大部手足口病的宝宝都属于轻症,通常7天左右就会痊愈,期间宝宝在家休息,必要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对症治疗:
发烧
发烧是宝宝最主要的症状,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且精神不太好,可以用口服退热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上孩子可以用)和布洛芬(6个月以上孩子可以用)等,这些退烧药也能减少宝宝嘴巴的疼痛,具体的剂量和用药间隔可根据医嘱和药品说明书来。
皮疹护理
手足口病的皮疹看着挺吓人的,但大部分皮疹都是不痛不痒的,也不会结痂或留疤,大家不用太担心。
这时只需要常规皮肤的护理就可以,比如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另外注意给孩子修剪指甲,以免抓破皮疹。如果臀部有皮疹,也要注意勤换尿不湿,保持臀部清洁和干爽。
如果皮疹没有破溃,可以不用特殊处理,如果疱疹破皮了,可涂碘伏、聚维酮碘等刺激小的消毒液,防止细菌感染。
不想吃东西怎么办
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会因为嘴巴疼而不想吃东西,但身体恢复需要营养,发热、出汗也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
这时可以给孩子准备不烫口的、不需要费劲咀嚼的食物,避免给孩子热的、粗硬的、咸的和酸味的食物,以免他们越吃越疼。
比如1、2岁以前的宝宝,吃固体食物可能会嘴巴疼,可以让宝宝多喝奶,奶的温度也可以比平时稍低一点。
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以下这些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酸奶、牛奶、奶昔、不酸的果汁,但如果宝宝之前还没有引入这些食物,生病期间就暂时不要引入了。
另外一些软的固体食物,比如挂面、土豆泥、豆腐、蛋糕、放凉的粥、不酸的水果也可以给宝宝。
避免感染别人
前面说过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所以足口病的宝宝要乖乖待在家里,避免和别的孩子接触,直到痊愈后的1周。
特别是有两个或者三个宝宝的家庭,就要特别注意了,尽量把患病的宝宝和健康宝宝隔离开。在家中也要做好通风,环境和物品定期消毒,大人照顾完患病的宝宝也要洗手。
手足口虽然不算严重的疾病,但一旦感染了宝宝和家长都很辛苦,还要至少停课14天,所以在流行期做好预防措施就非常重要了。
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并没有纳入国家免费疫苗目录,属于自费疫苗,是针对肠道病毒A71(EV-A71)的灭活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适用于6月龄~5岁儿童(部分疫苗适用年龄扩展到6岁),一共接种2剂,中间间隔1个月,过了这个适用年龄就不需要接种了。
接种后宝宝就能获得对此型病毒的免疫,后续也不需要补种。而由于宝宝在6-12个月这段时间有母体获得的抗体会逐渐下降,所以鼓励宝宝在6-12月龄前完成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疫苗只针对肠道病毒A71(EV-A71),所以即使接种了宝宝还是有可能感染由别的病毒亚型导致的手足口病。
但因为肠道病毒A71(EV-A71)是众多病毒里面最常见和伤害性最大的,我们国内的手足口病大部分是由EV-A71导致的,且出现重症的基本都是这一亚型,所以尽早给孩子接种是很有好处的。
保护孩子免受感染
每年手足口病大流行,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成为不被感染的“幸运儿”,除了打疫苗,一些基本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也很重要。
因为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比如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吃东西)和飞沫(比如打喷嚏、近距离说话)传播的。
所以日常戴口罩和勤洗手对减少传播也有帮助(预防新冠、流感也一样)。
但在幼儿园、游乐场等场所,要求每个孩子全天戴口罩是很难的,那起码勤洗手这个关键点我们得抓住。
可能不少孩子洗手都是比较潦草的,还有些娃洗完手都是干的。
平时给孩子唠叨正确洗手的方法很有必要,孩子通过一次次练习形成肌肉记忆,他们在外面也会下意识地正确洗手。
正确洗手的要点包括要用洗手液(或肥皂)、15秒以上的揉搓时间、手上每个部位都要洗到。
保证掌心、手背、指缝、手指头、大拇指等各个部位都洗干净
图源:国家卫健委
如果沒有洗手设施的,或者双手没有明显污垢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含70-80%的酒精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擦手。
做好环境的消毒
幼儿园的孩子每天一起吃喝拉撒睡,实在太容易让细菌病毒传播了,所以每年手足口病流行季,幼儿园都会特别紧张。
其实幼儿园和学校的环境消毒一般都是到位的,更大的隐患在于公共游乐场、公园游乐设施,比如波波池、滑滑梯、攀爬架这些每个孩子都会频繁用手摸的设施。
所以在传染病的流行季孩子可能要减少去游乐场所,特别是通风不好的室内场馆,平时出去玩也要勤洗手或用消毒凝胶。
全国的新冠疫情刚缓和,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又杀到了,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各位大朋友小朋友都要做好防护。
在大流行中如果宝宝真的不小心患上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做好居家隔离,注意休息,等待痊愈就好。
参考文献:
1.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2.https://www.nhs.uk/conditions/hand-foot-mouth-disease/
3.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hand-foot-and-mouth-disease/
4.http://www.cdc.gov/hand-foot-mouth/
5.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23.html
更多干货
【牛奶攻略】牛奶越贵越好?给孩子喝的牛奶该怎么选?
【专注力培养】在孩子的这项能力培养上,“躺平”的家长或许更有优势
【牙膏测评】横评丨亲身“吃”了29款儿童牙膏后,这几款我更推荐给大家!
【关于代糖】无糖、0糖更健康?含代糖的食品能放心给孩子吃吗?
点击上面文章链接可查看更多干货热文,或在我公众号回复“目录”查看所有文章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