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机器人行业2023:上市潮、卷出海、拼性价比

机器人行业2023:上市潮、卷出海、拼性价比

公众号新闻

变局和机会。


来源 | 硬 氪
作者 | 周有辉
出品 | 资人说(touzirenshuo)



当很多行业还在找方向时,多家机器人公司已在递材料冲上市了。

特别是协作机器人领域。

虽然行业平均收入水平在3亿元左右,但抵不住大家对“协作机器人第一股”的争夺。

据悉,出货量排名前三的遨博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已确定上市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自此,陆续完成C轮融资后的协作机器人三杰——节卡、越疆、遨博齐聚IPO之路。

我们还从投资人处获悉,苏州艾利特也将于今年年底启动科创板上市,目前正在密集接触券商。

对于整个机器人行业来说,也算是有了非常强的复苏信号。

毕竟不少公司在2022年经历了生死线,也从狂热走向了冷静。

当然,冷静背后也颇有被迫意味。

早期获得资金弹药的创业公司面临高估值压力,需要拿到更多收入证明自己。

但机器人部署是一项重资产投入,不惜成本的价格战在长期竞争中并不会积累多少优势,甚至是一剂“毒药”。

据了解,一些机器人公司仅仅收到10%的预付回款,就开始大量交付订单,并以整机价格计入总收入。

在POC(项目测试)阶段,就给到客户免费试用或者极低的价格租赁。

为了扩张新品类和新市场,普渡员工从2021年的500多人急剧扩张到去年的3000多人,最终被膨胀的组织规模“反噬”。

和行业克制相对应的是早期狂热。

狂热主要源于确定性的需求和资本热钱。

在疫情三年时断时续的复工复产下,企业主迫切的用工需求、对稳定性的追求,使得自动化越来越被提上日程,国产机器人迎来了国产黄金替代期。

有大需求就意味着有大机会,资本自然不会错过。

何况机器人还一度被视为TMT投资人转型硬科技的第一站。

从公开披露的融资数据来看,2020年、2021年机器人行业的融资事件分别为242起和210起。

到了2022年,投融资事件再度上升到358起,已披露融资金额总计约在400亿元-500亿元左右。

据多方了解,数十家机器人公司的融资交割是在2021年完成,2022年机器人项目的新融资普遍减少。

上述动机再叠加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使得下游场景加速跑出了不少细分新品类,比如割草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等。

特别是去年马斯克和雷军对人形机器人的加注,直接搅动了二级市场的高预期,导致当时的机器人概念股接连大涨。

今年刚开年,ChatGPT的火爆同样燃起了市场对AI的热情,既然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下一阶段是不是就能出现具备硬件形态的机器人?

今年的机器人行业主题除了性价比,还有哪些重要因子?

相信我们这篇文章能给产业发展提供不少启发。

01

几乎所有机器人公司都在出海


如果说过去的机器人公司出海动作,是在内卷的国内市场之外,寻找为数不多的喘息机会。那么现在必然成为标配。

先以商用配送机器人公司普渡为例,其在一度扩张失速的情况下,仍然靠着海外市场挽回了一定程度上的“败局”。

2020年,普渡正式开始大规模出海,随之海外销售占比迅速提升,从2019年的8%提升至现阶段的80%以上。

据悉,普渡2022年出货量超2万台。

普渡负责人告诉我们,目前其海外市场以餐厅为主,并在去年开拓了大型商超、养老院、工厂、医院等多元场景。

另一典型代表就是物流机器人公司极智嘉,从2017年开始出海,2022年的海外收入占比达70%。

值得一提的是,极智嘉在海外有着数百人的本地交付团队,极智嘉创始人郑勇对我们表示:

“相比国内仓库对机器人有极致的效率要求,海外仓库更看重系统的稳定性、对问题的响应能力、持续的服务能力。”

可以说,这是极智嘉在海外能够与竞品拉开10倍差距的关键因素。

中国机器人公司能在海外取得经验优势,不可否认,这和我们的激烈竞争环境有关——这些国产机器人公司都诞生于客户最难搞定、价格竞争最为激烈、场景足够复杂的庞大市场,如此便锤炼出了一群有高竞争力的公司。

同时,一位关注硅谷创投生态的投资总结道,海外的餐厅、仓库、酒店长期面临着员工流动性高、工资上涨的难题,因此,不少这样的企业主很愿意尝试各种机器人来实现自动化。

“所有的机器人公司都应该认真考虑海外市场,海外劳动力短缺的形势远比国内严峻。”她说道。

其实,海外对机器人的需求不仅局限在B端场景,C端的需求同样在爆发。

例如一度爆红的庭院清洁机器人,瞄准了欧美家庭的“草坪经济”。

据Statista统计,2020年,美国每户在草坪和庭院上的平均花费达到了155美元。

在新的场景需求下,割草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除雪机器人都具备了下一个“扫地机”的潜力。

仅割草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就可达36亿美元。

这条赛道中,既有九号公司、科沃斯、大叶股份、格力博等上市企业进行布局,也有汉阳科技、锐驰智慧、松灵机器人、来飞智能等创业公司接连获得融资而加入战局。

割草机器人的竞争核心是基于视觉导航的软件算法,这恰恰是过去移动机器人公司所积累的强项。

02

移动机器人,高潜力品类开始爆发


对于移动机器人公司来说,要闯入的是一片无人区,所以谁最先找到有需求的场景并大规模落地,谁就能在赛道中胜出。

2022年,有三家针对工业或仓储场景的移动机器人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分别为海康机器人、海柔创新与极智嘉。

海康机器人孵化自海康威视,带着母公司的供应链和技术优势,海康机器人一度是价格战的最先发起者。

先是搅局工业移动机器人,后来又带起箱式仓储机器人风潮的海柔创新掰手腕。

招股书显示,2022年H1海康机器人业务实现营收17.66亿元,同比增长44.75%。

海柔创新则是通过“料箱到人”的模式创新,重新定义了新产品,利用爆款单品的逻辑迅速扩张规模。

海柔创新2022年销售额突破10亿,机器人系统已累计应用超5000台。

同样是第一梯队的极智嘉,2022年销售额达20亿元,过去两年出货量近2万台。据了解,极智嘉已在全球累计销售超4万台AMR。

从整个市场来看,第三方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去年销售数量9.3万台(含海外市场),较2021年增长29.17%,市场规模达到185亿元,同比增长46.82%。

在行业层面,无人叉车和商用清洁机器人是融资最集中、投融资数量逆势增长的移动机器人赛道。

无人叉车行业在投资冷淡的2022年上半年,未来机器人、捷象灵越、劢微机器人、木蚁机器人接连完成亿元级融资。

一位无人叉车创始人告诉我们,无人叉车所搬运的托盘相对标准,不论仓储物流还是工厂物流都有着大量应用,这天然地与机器人自动化相契合。

与工业机器人类似,多家定位新能源工业搬运的无人叉车都赢得了不错的增速。

商用清洁机器人的爆火是因为身处第一梯队的高仙正在大规模落地,证明了这一场景的巨大潜力。当然移动属性只是这类机器人的一部分,作为执行机构的清洁模块也是一大技术壁垒。

数据显示,全球商用清洁机器人2022年总出货量约为2万-2.5万台。

而高仙占比60~70%,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出货占比为1:1,2022年的收入接近9亿元。

“商用清洁可以面向的场景很广,包括商用、工业、交通三大板块。商用有高端写字楼、小区、酒店;工业有对洁净程度要求高的工厂;交通包含地铁、机场和高铁等。天花板足够高,客户付费能力强。”

一位投资人对我们表示。因此相比其他仍然处在探索期的领域,商用清洁机器人去年有15家公司完成了早期融资,可谓亮眼。

03

工业机器人仍拼国产替代

新能源是增量


机器人行业的大主题一直是国产替代和打破外资垄断。

而疫情三年,因外资品牌进口受阻,国内新能源行业扩产潮,工业领域的国产机器人得以借势追赶。

“光伏、锂电池、新能源车等行业这两年都处在设备投入期,只要有布局这些行业的机器人公司,都迎来了逆势的增长。”势能资本创始人黄俊对我们表示。

协作机器人公司如节卡、遨博等都在大举投入新能源行业。

汇川技术、埃斯顿等机器人上市公司则针对新能源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发展时间较短、没有“历史包袱”的新能源行业也愿意给到机器人厂商试错的机会。

一位锂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商告诉我们,2016年他们从汽车电子转型进入电池生产时,这一行业几乎没有任何标准,而下游锂电池企业愿意协同各方一起探索标准化工艺,并让设备商尝试国产自研的机器人。

据东吴证券对锂电池行业的草根调研,由于锂电池生产对节拍、统一性要求较高。

在具体生产环节中,化成和分容会使用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组装线会大量使用SCARA和六轴机器人,模组和PACK端会用到大负载的六轴和SCARA机器人。

综合来看,保守估计1GWh的锂电池产线会用到约100台机器人。

而国内锂电池的生产规模还在持续增长,据工信部统计,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

锂电池产线中使用的工业机器人

这一幕对比日本机器人产业的腾飞有着相似之处。

日本汽车行业从1970年开始崛起,产量从彼时的581万台一路升至1990年的1349万台。

汽车行业作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下游,由此发展出日本两大机器人公司发那科和安川,包揽了汽车生产中的冲压、焊接两大工艺。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开始爆发并领先全球,或能复制日本机器人路径。

何况在新能源车一体化压铸的趋势下,新能源用机器人对性能要求低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加上国产机器人的本土化能力,这是第一大优势;

交付方面,扩产的新能源要求更紧迫,国产更胜一筹。

比如在疫情期间,外资交货期普遍长达8-10个月,国产品牌常规交货期是1个月,重负载机型2个月。

据悉,协作机器人公司遨博就在去年11月和今年1月,共计拿下了比亚迪8200台“拧螺丝”机器人的订单,这两批订单的机器人均价仅为3万多元,远低于外资品牌动辄几十万的价格。

王传福在创业初期用“人+夹具=机器人”的半自动加工模式,打败了日本电池公司。

而现在作为新能源第一的比亚迪反过来又带动本土机器人发展,这未免不是一场耐人寻味的轮回。

慧和资产创始人刘安民对我们形容道,现阶段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像当年的3C电子产业,新能源产线也具有了小批量、定制化特点。

一台机械臂只能做一套标准化的动作是不够的。所以协作机器人能满足搬运、焊接或喷涂等多个功能,就体现了极高的性价比。

新能源行业的上下游起伏是中国机器人庞大市场的一道缩影,从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的宏观数据也能看出变化走向。

机器人安装量和密度是衡量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关键指标。

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相当于全球其它地区安装总和。

工业机器人密度首度超越美国,为322台/万名制造业工人,位居第五,而这一数字在10年前仅为18台/万人。

这意味着,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都渡过了早期小规模试用的阶段,将进入快速上升期。

04

从下游本体卷到上游核心零部件


对于大多数行业,只要下游的需求在增长,都会带动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攻克,机器人也不例外。

首先在工业机器人中,上游成本占比较高的减速器和机器视觉都受到了资本较高关注。

拆开来看,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一共占了总成本的70%。

其中减速器就是机器人的“关节”,大多由日本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垄断,它们的技术壁垒在于长期积累的加工能力和零部件稳定的使用寿命。

在去年的机器人热潮带动下,国产谐波减速器(用于小负载机器人)、RV减速器(用于大负载机器人)企业都获得大额融资。

例如北京智同科技获得数亿元股权融资,由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跃明带队,主要研发CRV减速器。RV减速器上市公司双环传动增发近20亿元。

来福谐波获得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的过亿元D轮融资,来福谐波一度被看作科创板上市公司绿的谐波的有力竞争者。

机器视觉的融资爆发则集中在去年下半年,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机器视觉领域至少完成了51起融资。

作为机器人的“眼睛”,机器视觉尤其是3D视觉,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虽然不同的3D视觉公司从芯片层、软件算法层、系统集成等各种维度进行创新竞争,但行业整体仍在极早期的发展阶段,规模尚未形成。

一位3D视觉公司创始人对我们表示,目前行业只有在物流领域的解决方案相对完善,例如让机械臂完成拆垛码垛、无序分拣等任务,而这一行业毛利较低、竞争激烈。

未来能否突破更多行业、更多应用将是竞争的关键点。

其次是移动机器人,上游的变化趋势则与自动驾驶的发展强烈相关。

在场景之上,移动机器人的未来竞争焦点已经逐渐转向SLAM导航技术,这包括了底层硬件和上层软件算法 。

具体来说,SLAM技术是融合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定位导航技术,使得机器人具有自主移动和感知环境的能力,与自动驾驶有一定的通用性。

马斯克顺势推出人形机器人的动作就是充分的证明。

只不过,实际落地产业的移动机器人面向的是相对封闭确定的低速场景,相比自动驾驶已率先进入了项目工程化和成本控制的阶段。

移动机器人的技术路径变化

在软硬件层面,移动机器人公司大规模采用了国产自研的激光雷达。

通过自研激光雷达及软件算法,一家无人叉车品牌甚至已为多家移动机器人公司供货。

高仙机器人仅配置一个便宜的工控机集成显卡就能实现自主导航,而不是自动驾驶汽车上昂贵的GPU。

另一方面,由于环境不同,所需要协同的对象也不同,自动驾驶时车辆需要与红绿灯等进行协同,而机器人只需要与工厂仓库的电梯或摄像头进行交互。

在确定性的场景下,机器人的环境协同方案相对更成熟。

无人叉车公司劢微就通过类似于车路协同的系统,让叉车能够识别货物异常状态(如跌落、偏移),将问题实时反馈至软件系统,以保证运输流程正常进行。

目前,使用SLAM导航技术的移动机器人仍然只占整体的25%,远远未达天花板。

毕竟这一技术突破仍有难度,某家面向仓储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公司,就在2022年因为软件系统不稳定,导致已部署的机器人在升级后长期出现定位丢失、无法实时调度的情况,最终出货量不达预期。

在自动驾驶领域,禾赛科技已经于2月9日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立至今已向下游车企累计交付超10万台激光雷达。

截至发稿,禾赛市值已达23.85亿美元。

可以预见,逐渐走向智能化的移动机器人也将进一步带动上游,更多的激光雷达厂商也看到了这一新兴市场。

如大疆览沃Livox就选择避开车规量产的激烈战场,在今年1月份推出仅3999元的MID-360,专门聚焦低速场景,面向工业和无人物流领域。

最后,不管从B端到C端,还是从下游到上游,中国机器人公司都正向前一步步坚实地迈进。



  ·   END   ·  



近 期 活 动


----------------------------------------

----------------------------------------


阅 读 推 荐


· 从8位大佬在乌镇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我看到了这个趋势

· 沃衍资本魏斌:制造业投资大有可为,选对方向才是关键

· 雷军小目标:做世界TOP5,每年至少1000万辆

· 沈南鹏:15年投了上千创业者,我发现这样的CEO能成事

· 张一鸣:为什么我不赞同控制人力成本?


视 频 推 荐

合 作 对 接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媒体互推、开白、投稿、爆料等……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超 级 社 群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旗 下 媒 体


发现在看了吗,戳下看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机器人行业2023:上市潮、卷出海、拼性价比|36氪新风向清酒不用烫,浊酒不用筛(2)日本清酒细品小酌世界首例|阜外医院窦克非团队成功应用微亚医疗血管手术机器人完成世界首例全程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造影2023年香港上市攻略:上市模式/流程/法律/财税实务颜纯鈎: 细颈瓶才是中国人痛苦的罪魁祸首校友活动丨珍存2022 迎接2023:清华经管EMBA内蒙古校友会2022-2023云端迎新年活动上市潮,又来了?闲话人生(223)深切怀念我亲爱的二姐2023 汽车价格战:极致残酷、卷入上下游所有人、现在还看不到终点透视汽车业2022年“收成”:上下游利润格局重塑2022年去世的15位老海归AV夜话#6 刘连响:聊聊音视频与出海、AI和传统行业美国风投行业2022年发展情况及2023年展望最航运 | 跨境电商出海2023:告别野蛮生长,跨境卖家如何链接下一站?创业者在2023:抢人、找钱、出海,找回失去的三年双足机器人的最新就业方向:波士顿动力机器人「进厂搬砖」了!邓小平三起三落如何玩弄华国锋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第四次服装上市潮,有何不一样?出海2023:草莽混战落下帷幕,平台之争燃起硝烟机器人会“遁地术”?意大利理工学院蚯蚓仿生机器人可用于探索和救援优必选科技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中国人形机器人迈入新阶段|氪金·大事件火拼“性价比”,阿里、京东、拼多多内卷几时休?拼创意、拼故事、拼财力:六个品牌在超级碗的吸晴之战|海外案例2023康复机器人行业报告:产业迅速回暖,今年融资创新高,院外康复和早期康复趋势明显刚刚,特斯拉发布“人行机器人”!能自己造自己?机器人行业有望扩容,机构建议关注这两条主线A轮融资1200万欧元,“手术机器人之父”称其产品为全球采血机器人的新标准【海外案例】双养优选|2022中高考再次证明:上了中学回头看,这是性价比最高的素质培养,没有之一GPT卷入实体机器人行业,进门掘金的“入场券”是什么?超近BU | 1047高级公寓转租 | 3/14/2023 - 7/31/2023 | 超高性价比 | 月租$2100短短三年儿子打入机器人“奥运会”比赛?法拉盛专业级VEX机器人课来啦!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从企业家出海到组织出海,2023中国企业出海三大趋势报告下载 | 彭博行业研究《中国房地产⾏业2023年信⽤展望》专栏 | 消费金融行业2023年的五个预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