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央视一出手,又爆出部“零差评”新片
两年前,一部央视纪录片感动了无数观众。
它站在各个时间节点,聚焦于出生、求学、上班、告别等多个人生断面。
勾勒出中国人在每个“第一次”面前,鲜活灵动的生活图景。
如今时隔2年,原班人马回归,又带来一部走心力作。
不同的主题之下,依旧是相同的感动与况味——
人生第二次
导演:秦博 / 张涛 / 谢抒豪 / 黄莎莎 / 孙功旭
詹佳骏 / 王树欢 / 张怡 / 于颖 / 杨苏烨
类型: 纪录片
首播: 2022-05-19(中国大陆)
集数:8
单集片长:60分钟
这是央视网打造的“人生三部曲”IP第二部。
前作《人生第一次》在网络上好评如潮,豆瓣评分9.1。
这部新出的续作由原班人马制作,口碑比前作更佳。
目前播出4集,豆瓣评分飙升到了9.4分。超过7成观众打5星,几乎是零差评。
肯定有人会问,这两部纪录片到底有何不同?
用导演的话来说,《第一次》像一本人生图鉴,像一页页的散文小品。
而《第二次》像一本大部头的小说,很重很沉,有点让人透不过气。
具体来说,《第一次》是以“人生时钟”的视角进行纵向叙事,而《人生第二次》是从四组对立的关键词出发,进行横向对照。
通过“圆”与“缺”、“纳”与“拒”、“是”与 “非”、“破”与“立”的八幅人生图景,多维度、多视角地观察普通人的选择与命运。
第一集为我们呈现的故事,是“圆”。
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家庭孩子被拐18年后,成功寻亲的故事。
18年前,湖北省黄冈市的蕲春县。
占绪莲和丈夫在县城里经营着一家小餐馆,过着平凡又幸福的生活。
这对夫妻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卫卓经常在餐馆门口的街上玩耍。
在卫卓4岁这一年,他被人拐走了。
儿子的意外被拐,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当中。
占绪莲和丈夫因此天天吵架,家庭不得安宁。
奶奶也因此伤心自责,每天去街上寻找丢失的卫卓,即便她的腿脚已经很不方便。
在某次寻找过程中,奶奶被一辆汽车撞飞,住院一个多月后就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孩子被拐成为了这个普通小家庭的心结,家中每个成员都因此陷入万念俱灰的境地。
十八年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打听儿子的消息,但始终一无所获。
占绪莲一直隐隐觉得,卫卓终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中。
为此,她一直在老地方经营着这家餐厅,就是为了防止儿子突然回来后找不到家。
或许是精诚所至,团圆的一天终于等来了——
从2021年1月开始,公安部开展“团员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
在此背景下,湖北省黄冈市公安局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占绪莲找到了被拐18年的儿子。
原来在事发当年,卫卓被人贩子拐到了潮汕,并卖给了当地的一户人。
一起拐卖案件,改变的是两个家庭的命运。
在央视寻亲节目现场,夫妻俩时隔十八年,终于再次和被拐的儿子重逢。
他们都泣不成声,十余年寻亲的辛酸和团圆的喜悦,在此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
换做是其他纪录片,或许在此时就把这个故事画下了句点。
但《人生第二次》主创团队却不落窠臼,他们更想要呈现的是寻亲之后两家人的真实状况。
为此,他们通过双方父母、卫卓本人和警方的多重视角,来讲述了这场跨越18年的寻亲。
在不同的视角之下,我们得以看见不同立场、不同处境的人所面对的不同困境。
卫卓的亲生父母/大哥,对失而复得的小儿子/弟弟万分疼爱。
他们为他买了很多昂贵的礼物,并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家中的卧室也是早就收拾妥当。
在被迫离别了十八年后,他们当然希望儿子能够留在自己身边。
但他们也能理解儿子对养父母的不舍,以及难以抉择的两难境地。
最后,他们一家人并未强迫卫卓回家住,而是让他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空就常回家看看。
卫卓的养父母一家远在广东,当地的民风比较保守。
养父本就对卫卓认亲一事心存芥蒂,认为这是一桩丑闻。
在得知卫卓有回亲生父母身边的可能性后,也显得暴躁不安。
毕竟养育了他这么多年,还帮他换了十多万的债务,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钱都花在了这个孩子身上。
在儿子和亲生父母相认后,他的心情十分复杂。
最终,卫卓继续留在深圳工作,他的身上还背负着债务。
而他和双方父母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也还在继续中。
这场跨越了十八年的寻亲故事,只是中国众多被拐家庭的一个缩影。
现实中的很多孩子在找到亲生父母之后,都拒绝认亲。
还有的孩子因为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强制换了环境,而陷入了抑郁之中。
更有甚者,对亲生父母没有分毫的感情,甚至还向亲生父母索要抚养费。
这些对于现实故事的真实写照,都在这部纪录片中被呈现了出来。
第一集的主题字是“圆”,讲述的是寻亲和团圆的故事。
与之对应的第二集主题字是“缺”,聚焦于一群缺失家庭关爱但又渴望被爱的孩子。
在辽宁省鞍山市,有一个特殊的马拉松俱乐部,被称为“梦想之家”。
这个俱乐部有一些特殊,它招揽的成员都是未成年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不幸福。
他们的父母离异或重病,或是遭遇过家庭暴力,缺乏家庭的关爱与照料。
这家俱乐部的负责人叫柏剑,他经营“梦想之家”长达二十多年。
对于孩子们来说,柏剑既是温柔的慈父,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但他更是严格的教练——因为柏剑想让孩子们利用体育突围,依靠马拉松改变命运。
毕竟,体育是最公平的竞技,一分努力一分收获。
每天早上四点半,这群孩子就会被叫醒。
长达十多公里的马拉松,几乎是雷打不动地每天训练。
长年累月的跑步,让一些不到十岁的孩子脚上处处是磨破的伤口。
但他们却在柏剑的鼓励之下不惧辛苦,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创造更好的成绩。
在马拉松训练之外,柏剑也是这些孩子的人生导师。
当有人怨恨抛弃自己的母亲时,柏剑会教育他放下恨,把心中装满感恩与爱。
当他们迷茫沮丧时,柏剑会引导他们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予以开解和劝慰。
他还会带孩子们看《阿甘正传》,带孩子们去农场摘水果、打雪仗,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从1995年至今,27年的时间里,柏剑先后助养了120多个孩子。
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考上了大学,16人成为专业运动员,13人成为了军人。
或许在来到“梦想之家”之前,他们的人生正经历着巨大的黑暗,陷入最深的低谷。
但柏剑把这些孩子从黑暗中拉了出来,让他们在奔跑中迎接光明的未来。
如今,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助力之下,“梦想之家”将帮助更多家庭残缺的孩子获得社会的关爱,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
除了上述两集之外,《人生第二次》还分享了另外六个故事。
每集一个主题字,两两对应的方式,尝试讲述着中国人情感深处的复杂情感。
正如总导演秦博所总结:
“圆”与“缺”,关乎骨肉亲情的分离和重逢。
“纳”与“拒”,讨论身体的缺陷和容貌的焦虑。
“是”与“非”,聚焦司法领域,记录出狱后的二次人生,以及期待公平正义的申诉人。
“破”与“立”,则对准了时代新女性的努力与奋进。
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人,都在命运中遭遇了这样或那样的意外。
在命运的大风浪中,他们努力学着与人生抗争,也在不断与自己和解。
他们一次次学着去战胜“怕”,去找到“爱”。
正如这部纪录片的slogan:人生海海,不惧重来。
希望这一个个“人生第二次”故事,能够让你找到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坚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与勇气。
希望每个看完影片的人,都能从这些经历里感受到生活的信念。
这种信念,是每个人穷其一生必不可少的修行。
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前的仍然黑暗之际,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