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宁高宁:我做企业的体验

宁高宁:我做企业的体验

公众号新闻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1月12日,辛庄企业家精神大课堂第六期成功举办,中国企业家杰出代表,中国中化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老师以《我做企业的体验》为主题做了精彩分享。

  他表示,企业是一个浑然一体的生命体、有机体,是一个具有一致性和协同性的整体,是一个有规律的系统。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有自信和自我认知,清楚自己是企业决策的最终责任承担者;要定义好自我的权限范围和界限,不越位、不缺位、不失位;要做好自己,带领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升级变革并从理念和价值观的维度塑造企业,培育高层次的领导力。在企业管理、经营和战略转型过程中,要始终将团队的理想信念和企业使命、战略定位、经营业绩有机结合,将人放在管理过程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上下同欲;要导向清晰地、决断式地进行同战略匹配的经理人队伍调整、组织架构调整、管理体系调整,充分支持战略落地;要引领创新升级,用打造百年老店的思维和行动,抓住市场政策环境变化、商业模式调整、行业选择、国际化布局等企业转型升级的八个关键点;要构建并完善激励体制等。他特别强调,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做一个复杂局面的“解扣者”,在关键时刻、关键节点、关键布局上当仁不让地发挥作用;必须做一个对世界有着敏锐感知的人,搭建自己的分析体系、框架和逻辑,并持续有意识、主动地完善;必须做一个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你的态度就是企业的文化;必须做一个有“人感”的人,要坚信人在企业内至高无上的并形成对人、对团队的感觉、感知和感受。

本文根据宁高宁老师课堂录音整理

  感谢维迎老师,感谢黄总(黄怒波)。维迎给我讲能不能到辛庄课堂,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能不能讲一些体会,没有什么具体题目,就随便说说。

  实际上,最近几个不同的教育机构、咨询机构叫我去讲,给我最大的难题是没题目,基本都没题目,随便讲。我问有没有一个方向?他们说你讲讲怎么搞管理的,企业的方向。所以我每次都是根据当时的氛围、面孔,稍微调整讲的内容。

  我本来想用10个数字说企业,我还是写了一个东西,而且我秘书做了PPT出来,一会可以给大家看,我觉得写的挺好的。我用1-10来描述企业,比如企业的二元属性、四要素、6s管理体系等等,这里有很多所谓系统性、体系性、稍微带理论性的东西,一个是原创的,第二个全都用过的,第三个用的基本成功的。前面黄总讲的介绍,我进门感觉到比较强烈的创业的氛围,所以就不按这个东西讲了,你们可以放上PPT看一看,这些东西每一页都是在几个公司讨论过、实验过、反复的提炼过,而且基本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今天不想讲这个,你们都可以看看,都是学生、学者,一看就明白了。刚才讲到“企业家”,因为最近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维迎就在讲企业家精神,给了我一本书,我也翻了一下,为什么没有企业家?因为企业家(精神)不够。但是今天不再讲宏观的大环境,企业家环境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今天不说这个。光说企业内部,回到企业里边来,怎么能够有企业家精神,怎么能够有创业者团队。特别是所谓的从我自己来说,首先企业的领导、CEO也好,叫领导人也好,叫什么老板、总裁都可以,他是怎么来做的,他怎么带动企业变成有企业家精神的。


做好自我认知

引领企业战略转型


  今天,整个社会的氛围里面说宏观比较多,说大势、说国际、说环境、说一般目标,我们往往把目标当成一个计划,当成一个规划,一定要达到什么排名,一定要到第几。全中国人民都知道中国世界第二,全国人民不知道的是数字背后的很多问题。今天就说能不能把企业家精神、团队,通过我的经历讲一些真实的体验式、体会式的东西。 

  实际说到企业管理里面领导力的问题,领导力在西方理论界讨论了差不多有30年以上的时间了,现在几乎所有的培训课程、咨询等等都叫领导力培训,全部是讲这种课题的。

  从我的角度来说,怎么从我的体会、体验,怎么能够把这些东西讲出来?

  黄总前面讲了我经历几个公司,我也是在雾中行走、摸索着,有时候也会搞不清楚。但差不多40岁的时候逐步摸索走过来,逐步形成一些感受。当反过来再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些思考、一些想法、一些路径,几次试验过之后觉得原来应该这么做。

  从华润公司说起,这个公司经过的转型,不是一般的转型,是彻底的转型、产业式的转型。华润最开始是个贸易企业,今天华润的几万亿资产和那时候完全不一样。现在几乎到处都能看到华润,这个公司做的很好,做的很坚决、很持久,它可以做啤酒、医药,也可以做电力、地产,华润几乎做什么成什么,确实讲这个团队都能够做成。当然有犯过错误,慢慢地调整,为什么会这样子?

  中粮也是一样,经历了大的转型,从一个贸易公司转变成全产业链的企业,现在超市里卖的东西,油、面、米、酒都有卖的,已经有体系、有品牌了,从文化本身来讲是更大的转变。

  中化这个公司更是经历了非常巨大的转变,彻底变成科技化的企业,是研发驱动、科技创新,世界领先的企业,不光是规模,当然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最关键是内容,领先战略转变、布局的转变,所有问题科技至上、科学至上,科技成为它唯一的驱动力,没有新技术不投资、没有新产品不投资,公司里研发变成了最主要的任务。


培育高层次领导力

做企业决策的最终责任承担者


  今天我说这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子?

  我觉得核心就是培养了一种文化,打造了一个团队出来,并且这种文化在不断延续,这个团队在不断前进。所谓的“领导力”很大意义上就是讲团队,特别是讲一把手做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从我自身来讲,第一,每个工作都是组织安排过去,和我没多大关系。第二,很多运气在里面,也不是只有我才能行。第三,不能光说我自己,一定是团队的作用。今天就按这样的思路,来讲一讲所谓的领导力,我有什么体会。
  体会1:自己要很自信。自信,非常难。因为一纸任命下来,你就非常容易的变成了一个领导、一个职务。这时候就会得到很多人的附和、支持,或者说迎合。但是我的体会是如果有100条路可以选,那么80条路可以选这个企业不会垮掉、也不会死掉的,平平常常能过。剩余的20条路可能只死掉15条,有5条还是能做好。这个职务的发挥空间是很窄的,选择不多,不可随意发挥必须有节制;这个职务的标签是非常易碎,非常敏感的,易受伤的、易损害的,就像每一个易碎的器件上面都会贴着“易碎品”的标识。
  所以不管你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首先要认识到你是一个最后的“责任者”。虽然现在都讲究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征求意见,很多程序后,你几乎还是唯一的“责任者”。另外,从体制上来讲,审计、巡视、结果、评价就这么多,虽然过程中不能你说的都算,但是“责任”是你的。你是一个领导,什么是领导?是有“领”和“导”,不是“推”和“压”。这个东西很难做区分,因为中国文化里很喜欢“独断”的领导,喜欢“啪”的拍板,会觉的这个领导帅气、霸气。我多次讲这个领导没霸气,就没人怕你,很多时候是我来给你拍板,你必须认识到位置的职责。
  体会2:必须定好范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些东西都没有职业的训练。我之前写过一本书,里面说了CEO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比如一个项目完全是天马行空,有人就会选择退出不干了。这时候作为决策者,你就要摒弃个人喜好,依据公司业务构成、发展阶段和团队的水平,做出整体的判断将项目推进。我在临退休时开了一个会,每个人说了几句赞扬的话,一个人的话我印象很深刻。他说自己平时上班很轻松,有时候觉得自己没什么事干,就会琢磨还可以做想点什么事,这里就是要定义好自己能做什么,下面我会具体再讲讲。
  体会3:要做好你自己。这也是最难的一点。什么是做好自己?就是你的为人、见识、做事风格和待人的态度,甚至包括谈吐和对事情的看法,使得你成为这里自然的领导者,这是很难的。我上大学时宿舍里是住8个人,住着住着就会有一个人,没有任命,但他的作风、为人相对来讲就会比较多的获得别人的认可,成为宿舍的“领导者”。如果领导只是“领导”就完蛋了,我在公司里也讲过,领导人在公司里有五级:第一级是凭“任命”,任命书下来后总经理拿着就来上班了,这个往往是最低级的;第二级是凭纪律,按时上班,惩罚很严,也能管一部分工作,但是团队没有活力,成员容易离开;第三级是凭情感,和下属关系搞的不错,对人也比较关心,工作也做,也很努力,这样的领导人可以维持局面;第四级开始才真正能做出变革和提升,或者说可以提升员工能力、提升公司业务,包括战略驱动、战略创新的东西,这个要求就比较高了;第五级是最高一级,就是要做到理念、价值观、信仰、使命感、个人诉求和公司、社会的诉求是融为一体的,这样的领导人比较少。做到这点,公司会很和谐,有活力,而且会有正向发展的动力。所以,领导者的很多喜好会影响到公司,比如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运动,喜欢看什么样的书……都会影响到公司。
  在中国要想做一个相对独裁的人很容易,因为文化里就有这样的因素,不管怎么讲民主决策,最后还是由你表态。这里就要有对自身的一个要求:不能有朋友,包括不能有关系特别好的公司,也不能特别亲近人,也不能有特别热爱的业务。如果说你偏向哪个业务,那你必须做到公平,不能超出公司的原则表达你的喜好。这点很难,为什么?因为你要调动整个公司公平奋斗的氛围,比如他就是喜欢谁,什么都是他,或者有什么业务就给他投资,要不喜欢了就把他减掉,你也不可能让他在公司内部搞别的。很多公司每个季度都在不断的排名,用各种指标做标杆管理,这里有喜好性的东西都会带来很大影响。

融合团队信念与企业经营

引领企业不断前行


  自己进到企业里要很自信,否则后面的事做不来。今天说的估计和前面几位经济学家大教授讲的不一样,因为他们讲的是很宏观的东西,我说的是企业本身。所谓“企业家”,本身要有勇气、有冒险、有担当的精神,我相信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一个系统管理者,不是只有简单的胆大。胆大的人多了,或者撞上什么发明,说不定下次就没有了。特别是我国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企业的现代化,是在政府推动经济环境下的现代化,而不是政府的现代化,政府下文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一定是通过企业来落实、来运行。这是说的第一个。

  当你在企业找好自己定位后,第一件事会做什么?我这里举的例子都是亲身经历过的。比如我到中粮来,那时候中粮的经营状况处在非常关键的环节。我说开个会,在开会之前开了一个预备会,让大家先谈了下家庭情况、成长经历、人生理想、工作目标和诉求等。

  后来,在我的领导下,我提了一个东西叫“体面生活”。首先,“体面生活”要在合理范围内,比如,你会住不错的房子、开不错的车,老婆会穿不错的衣服,每年会度假,孩子会上不错的学校,生活衣食无忧。如果你和我说想买一架私人飞机,我会说赶快走人,可能将来您也买不起飞机;你说我同学都当部长了,那赶快走人,我还没当部长呢。其次,体面生活不能抢钱,要通过自己努力把公司做好,这就涉及到公司战略问题了。布局战略就好似买车,将积极性调动起来,大家一起研究行业、产业,怎么调整怎么实施,但这个时候会有一个不好的方面,就是抢资源,我也要做,那个也要做,但总之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次,做战略资源分配、经营方式、考核评价和激励措施。虽然最后你所得到的回报(金钱)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但会让你自身的能力得到成长,生活状态、思维和思想也会比以前丰富。现在回到第一个人生目标看,今年有没有达到目标又回到了原点,在企业里已经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思维逻辑,而且是全员的思维逻辑。

  这个问题我记得在华润时讨论的时间很长。2000年左右,我把华润做起来之后,当时华润的一个同事, 他感到很震撼。实际上,这种逻辑关系,就是我作为所谓的一把手,来到这儿是和大家一起做事的,这是我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扩展到国家、民族、大环境,可以扩大可以不用扩大,必须要讲清楚。再后来,我所提倡的一些理念,如“体面生活”,慢慢成为公司员工都认可的理念。在我所任职的中粮、中化相对来讲,恶性的腐败案子是比较少的,在我退休以后和我们班子的5个人,有4个再次出任别的企业董事长了。为什么?这和自我定位有很大关系,要学会对人生价值进行思考,要会算账。腐败分子不会算帐,一两千块钱公司就有,你冒着这么大风险收取贿赂,结果自己进去了。

  这里的不会算帐是对理念、对人生本身错误的判断和认知,说到根本上是自我定位错误。所谓的领导,首先带大家做好领导,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还有一种是文化,不在企业感受不到这种文化。举个例子,好多年前华润有个很大的项目“万象城”在深圳,是市政府十大项目之一。其中一个领导参与过评定和开业,他告诉我,深圳这么大工程,几十亿的工程,基本上一出地面抓一窝,多半都是有问题的。后来我就指着我们企业的领导说,他怎么没有问题。他说了一个水平不太高的话,他说他觉得这个东西不行,讲完了别人就开始笑。虽然当时他是开玩笑,但是说明当时形成了一种所谓共同认可的人生定位形成的文化,由此也可见他是健康的,而且有一个比较明亮的人生。

  首先是领导力。讲清楚你对公司的看法和对公司的分析,以及公司未来战略的思考,而且引起广泛的讨论。

  我刚去华润时,几乎贸易业务完全死掉了,开始面向内地,因为没有代理出口业务了。中粮也是一样,来了以后本身负债也好、盈利也好、业务也好、政策性的影响也好、大的环境也好。这时候为什么分析它?当时我在中粮做了一个战略引领使命之旅。公司是个国企,垄断过,现在垄断没了,而且它没有成形的商业模式,没有可以赖以生存的资产。往前走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战略应该怎么样?这就变成了大家不断讨论的过程。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合并的时候,虽然我是积极推动了合并,但是有非常大的阻力和风险,因为有极高的负债比例。第一步怎么做?我写了一个两化合一防范风险,在2020年初,那时候第一次疫情刚来,有一个礼拜不用出门。通过讨论思想让团队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中粮、中化和华润运用的非常熟练了,不管是集团层面还是员工层面。所谓学习就是集思广益、统一思想、找出办法工作的过程,所谓的培训中心就是工作的过程。中粮的领导力发展很好,这种管理方式中国企业也开始运用了,但是这个必须是一把手要坚信,要推动。

  国有企业领导人太官僚,民营企业领导人太自负,觉得自己比较牛,就不会形成这个东西。相对来讲,职业经理人会好很多。他不怕丢面子、不怕别人说,不怕受到挑战,不怕所谓的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否则没法去领导、指明方向。我记得中粮有一年请了咨询公司来,给公司做诊断。公司诊断以后,咨询公司说中粮很有意思,其他分不怎么高,但是 “公司对战略的认识”这一项全员都很清楚,这个分很高。这个很好,让员工知道公司在做什么,知道公司有宏大目标。这不是建一般的房子,而是建大讲堂,我们要有宏伟的未来,实际上在逐步的实现了。公司发展了,团队发展了,收入提高了,个人也发展了,这样就算以后你离开公司,也会被人提拔被重用。

  刚才讲的所谓的目标,人生目标也好、个人目标也好,总体是和公司的目标连在一起。现在很多人给我讲,以前我搞华润的时候,有几个PE投资公司都是华润的。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拐点。有次跟华润很多人开会,说到奖励激励,我站台上就问他们,现在你们一个月拿多少工资?他们都表示不太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他们说公司也不会亏待我们,多2万、少2万没有关系。这也是不断沉淀的结果,不到那个点感受不到,我觉得这是良性的循环。这里面最主要的一点是什么东西?国家拿大头了,公司拿大头了,你拿公司10%都不到。这是最有张力、最有活力,而且最能发挥大家的催化作用。对人来讲这是最合算的,拿1元的人力资源费用可以换100元的产出,任何投资都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果。实际上,我在公司里讲大家把人力资源的费用列在成本里,它是列在未付、应付工资的负债里,我说这个应该挪一挪,应该挪到左边来,它是资产,因为有这个才使得公司有活力。


导向清晰

优化管理体系支持战略落地


  做了一把手以后,应该调整团队和调整经理人,说明你的用人导向。这也不是有意故意的,但是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晰导向标准和决断式的团队调整,但这个有风险。在国有企业里,你把一个人提拔上去了,这个人选的好不好,干的好不好,这些都要想好,否则没有领导力。我说领导力,不是说提拔你上去就听你的,不是的,是因为你的导向、用人标准和导向,使得团队知道你的要求和公司本身希望成为什么样子。实际上,现在公司里中层左右的经理人,如果他突然做了一个完全超出预期的事情,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这个时候的目标在那里。虽然是他们开会,但他们开什么会,我不用过去老远就知道开会的氛围,开会能得出什么结论。这就团队调整,调整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支持战略。我经历的这些公司来讲,相对来讲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公司里很有效的业务,你能干预,能参与业务,对每项业务的分析,你的参与都带来了方向感,带来资源的支持,带来了评价和要求。

  这个讲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蒙牛的食品安全危机。后来公司从团队的调整,品质体系建立,到股权调整,都列在当时单子上和单位上。这个过程把公司拉到更高的角度来看发展。我觉得一般公司在遇到危机后通常会非常慌张,比如说销售额第一天下来了75%,没人买东西了,怎么样来支持,怎么来调整,这也是一个领导能够做调研做研究,提出很多思维、战略、方法和标准,最主要的路径和机会。当然,这里作为企业所谓的一把手来讲,大家讲到战略,实际战略最起码是个小团体,不是很多人能形成的选择。往外推广的时候要执行,事实上在内部来讲,本身有没有战略前瞻性和勇气,去启动转型式新的战略,这就变成对你来讲,可能在公司里作为领导的原则非常核心的部分。


用打造百年老店的思维和行动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百年老店不断转型,在什么地方抓住机会做战略,必须把它调整,一定要做决策,有时候是被迫的,有时候是主动选择的。



  第一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华润是典型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没有了,因为外贸企业放开了,不做代理出口公司基本没有业务了,那时候所有贸易公司都自己做,没有代理做了,由此需要转型。当然你也可以说不做等着,等着等着公司就没有了,当时很多贸易公司就没有了。过去商务部几大公司已经没有几个了,比如过去纺织品最大的,现在很小了,再比如工艺品没有了,很多公司合在一起了。为什么现在只有中化、中粮、华润、五矿等等,就是做了转型,有了新投资,这就是适应了市场环境变化。

  第二个是商业模式。因为市场环境变化使得所有没有附加值的模式没有了,比如中粮不推全产业链,只是做原来没断的东西。全产业链模式是指从源头开始,从田间到仓库。中粮做的全球的并购,变成国有化的企业,可以做消费品,把粮源和消费品连在一起,商业模式完成改变了,公司结构也改变了,完全不同了。

  第三是行业选择转变,就是选择机会。举个例子,华润超市做的不好,到现在好一点了,也不太好,这是我的失误。那时候沃尔马很火,是全球第一大公司、第一首富,沃尔马家里有3个人是十大首富,是好的不得了的公司。当时在华润提出了4个5,就是5年时间投资50亿,做到500亿销售额。虽然它是个不成功的例子,但是行业转变的决心在那里。当时华润提了一个全球做路演融资,分销引领的供应链。华润有做食品、衣服,前面做超市,集了好几轮资。后来到了互联网时代,来了马云的满街送货,就不行了。非常有意思,去年年底华润人做培训,他们拿出了我在20年前写的“华润万家是什么”的内部的讲话又学习讨论。他们说当时分析是很对的,只是没有想到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的进步,使整个新零售模式完全不一样。

  当时用新技术管理存货、管理账户,那个很简单,是用电脑,但不是整个商业模式转变。这个行业里面,现在来讲我认为这个事件非常有意思,马云搞完阿里巴巴后也搞超市了,开了一个盒马鲜生,京东后来也开了超市。我说这是怎么回事?他们都来搞超市,现在和他们合作了,又赚回来了,赚了两倍,现在的模式完全不一样了,华润就被迫把超市做向高端了。现在华润的超市都是在高级写字楼下面,基本都是进口货,卖的很贵,这是华润的优势,但是这个是行业转变的结果。

  第四个是区域跨越。这属于国际化,典型的战略机会。华润是典型的,中粮也是。中粮通过海外并购,一下就变成国际性的粮食公司,是几十个国家、上百个国家的粮食团队并在一起了,这样就成为国际化了。中化更典型,中化自身有60%多的资产在海外,彻底的变成了国际化公司。中化海外是9万人,涵盖了农业、种子、农药、化肥,包括轮胎、动物营养、有机农场规划等等。这些业务,每一项都是全球领先的,可以排进前三位的,财务排到了500强企业的30位左右,排名大幅度提升。这是规模性的,使得公司战略趋于研发了。中化每个公司后面都有研究所,现在有28个研究所。中化出了一个宝卓是杀螨虫的,现在出了第三年了,前两年出了一个小样不大的,把日本公司和贝尔得物公司打跑了,一个小样一年赚2亿多,就一个研发,每一项的成功都是研发的成果,几乎没有一项不是因为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很难,所以搞规模肯定不行,现在讲究全球科技治理理念下的国际协同创新发展。

  协同,本身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你卖给我,我卖给你,现在是产业化。大量研发的题目设置,流程设置,人员参与,特别是大量实验在做。现在就叫做中国现代化世界水平,这个力量会越来越强。他们说中国的化学家非常好,不怕苦不怕累而且很认真,所以区域化、国际化后,中国企业最终一定会面对国际化竞争。即使在家里做点地产,做点农产都是暂时的,哪怕做农食品都是暂时的,你只要相信未来世界一定是开放的。

  第五是架构重组。专业化的重组,这个带来的转变是很大的。中化前年并购了山东鲁西,是一个化工企业,是一个基金投资,投完以后到期后,又卖给了中化。通过一个并购,可以彻底的把战略丰富了、修正了、补齐了或者提升了。但是这里又很复杂,有非常复杂的决策体系、非常多的规定。如果做不好,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并购会有失败情况出现,但是我做的并购基本上比较成功,也有不太好的,但是没有完蛋的,这个就是引入新投资者加入股权。

  第六是技术升级。技术升级是战略转变,通过战略转变成一个技术型的公司,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转型。我曾经写过一篇叫《科学至上》的文章,在一个咖啡馆里写了一天多。我当时看了规划之后,觉得中化所有能够存在的都是因为技术,这可是在中美贸易战之前,是2018年的时候,那时候华为也没有被制裁,当时中化已经开始做技术转型和技术升级了,使它转变成技术型公司。我讲到为什么并购了鲁西,又合并了中国化工,是因为合并使产业升级了,不是规模大了,规模大风险提高了,但是产业升级就完全不同。现在我们有些技术方面的东西是可以排到全球前几名的。


用责任心做事

构建完善激励体制


  主动做事是战略,是非常重要的责任。如果你在公司里只是守摊了,作为一个经理来讲,没有给出特别明确要求的话,做的很好,很守规矩,讲成本,营业额增加了或者提升了,什么时候大势来冲垮了,觉得那是十年以后的事不是今天,这样的话就没有起到领导力的战略驱动、启动、改革和升级的作用。所有企业的领导人,能在企业里留下一点商业模式,是因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了启动或者引领战略。

  再一个是必须做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要有,民营企业也要有。我发现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有时候也不太好,老板有点抠门。现在都是企业发展的某个阶段,没有形成特别的激励方式,还有一些是没有形成共识。激励机制在我走过的几个企业遍地开花,各种形式,完全实事求是,创造价值的分享。中粮是两个体制:ROE和GPS。ROE就是所谓的资本金回报率,但是中粮把它改成了一个评价不好就走人,即末位淘汰,中粮每年走5%。还有一个是GPS,很多时候指的是导航的,我们用了这个缩写,指增长性利润分享。后来,中粮ROE和GPS成了大家共识的东西。当然还会有一个奖项,叫百战奖、业绩奖。名字用了曾国藩写的诗: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为什么今天说这个?因为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在中粮在好多年前,有次开会,他们给我提意见,说我没有什么刚性,之前把他骂过一顿,但没动他,说我心太软了。作为领导一开始心会硬一点,后来随着越来越熟悉,你会知道他的不容易,会同情他,所以最后说两句就算了。但人家提出来说这样不行,那怎么办?所以就末位淘汰。后来说好,奖励用超额利润奖励,淘汰用5%的淘汰。后来出现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中粮可以被淘汰的经理人有50多个。在某个业务一把手开会,分5组讨论,每个组10个人先讨论,讨论半天,讨论完之后每个组发言,同不同意,为什么同意,什么理由,5个组全部同意写在黑板上。同意就上了末位淘汰,5%的话就是2.5-3个人,每年5%里有2.5-3个人被减掉。这个不是因为犯错误,不算贪污腐败,就是你排位和评价不好,这主观性就比较强了。后来我就问大家这样可不可以?当时全场很静,我又问可不可以?后面一位喊话了,行,10%也行。我说你们都同意吗?后面又喊了一句都同意。我说那就这么执行了。我觉得这项考核还是起了很好的作用,因为中粮到现在他们自己制定出来了。

  但是,国有企业有一些问题,什么问题?一般这种做法在国外企业里,“淘汰”后人就走了,咱们是免了后只是职务没那么重要了,人还在企业里。但是,一年2.5-3个人可以,2年6个人,3年10个人,公司里面这种人多了,就会形成一种力量。后来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让他们做董事、巡视,所以这个事情具有两面性。激励机制里的评价考核,就是刚才说的GPS,也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基本上能拿到这个奖励的是不到15%的人。这15%的人会有比较大的金额,会超出他们一般奖励的几倍以上,让他们有一个努力的突破性的目标。


关键时刻能起作用

做复杂局面的“解扣者”


  作为所谓的领导人,要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作用。

  不能有钱就搞,没钱的就不搞,关键时刻起什么作用?比如投资失败了,经营失败了起什么作用?这里分两个,是你决策失败的还是别人决策失败的。尤其是对失败的态度,处理一些不好的资产,是非常考验管理水平的,比投资还要难。投资成功,会敲锣打鼓吃个饭、签个字;投资失败了,要吵架,要与别人谈,客户不高兴,银行也不高兴。这时候需要你对失败的态度,首先责任得承担。但有好多人会不愿意去处理这件事,因为他们认为不管怎么处理都没有好事,已经失败了,只会搞的更差,最后烂到我这儿了。这时候就是你作为领导人担当的时候。我的经验是,无论是担当,还是处理问题,但责任是要分清的。用力把责任承担好,就会变成你对团队很大的带动力。

  中粮里第二次下场,第二次上手处理问题的人,在评价上现在分开了,有很多例子的。比如期货交易,亏了50亿,亏完之后,按照规定到这个钱需要往上交,就是已经超出决策范围金额了。上面看到亏成这样了,是平常处理掉还是继续持有?我接手继续做责任就是我的了,因为市场在波动无法判断好坏。这种情况下,作为领导人,要真正站出来。第一考验眼光水平处理好,第二考验意志和担当。如果你没有这个领导力,说不咸不淡的话,谁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再一个,业务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比如对财务资源的争夺,对协同方式的不同意见,对评价问题的不公平,这种问题太多了。在公司里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就会一团乱,你必须做到快速解决,见“扣”就解,直到公司最后没有“扣”了。中粮有一个卖油的,有一个榨油的,现在开了十几家榨油厂,是两个不同的公司。有一个业务是卖大豆榨油,按出厂价卖给你,你可以做小包装,可以做超市做渠道,但是你卖我多少钱这个就复杂了,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质量导致的变动,影响会没完没了。没完没了那就不卖给你,卖给别人。人家愿意买还比你的贵,最后就开始“打架”,打完商业模式打没了,商业不衔接了,信息也不通了。如果你不知道销售情况,怎么在前线买大豆期货呢?因为从那儿过来的知道做决策。如果在这个上面不能系统、科学的处理,把这个“扣”解开,领导就没有再关键时刻起到作用。

  所谓的领导人,所谓的董事长,我的体会是干什么的?对外来讲就是“求人”的。所有的问题,所有需要的客户、政策、金融、财务,到最后你必须出面为公司争取资源和政策,就是求别人。你必须要清楚,求人就是你的主要责任。就像那天清华校长说的,校长就是找钱的,我觉得非常对。他说我的责任就是到处找校友、到处找钱,这个角色也很难弄,你以为校长就很容易?董事长也是一样,他不得要钱,要政策、要环境么。

  再一个是重大的人事变动。很多人事变动,不一定是你直接启动的,可能某一个部门的经理、某个业务的经理,酝酿一下不行就没做,但是你支持了就会产生矛盾。我只要看到有人说他下属坏话,我知道这个领导一定不是好领导,下属错了你可以私下说他,但是不能在外面说。你以为把责任推脱了很聪明,把箭躲过去就万事大吉了?但是你在领导这儿也有了不好的印象,就是你什么也干不了。

  公司里还有一个非常好玩的事,就是好多不是你干的事也成了你的事。比如某个员工的工作成果很好,我说辛苦了,要奖励你们。员工说,这都是你让我们干的。我没说这个事吧,他们说你说了。我什么时候说的?他们说你电话里说的,我说电话里没说吧?他们说你有那个意思。这个事情就说明,公司里所有工作实际上都是你的,当然所有错误可能也都是你的。


做一个有“人感”的人


  再讲一下关于“人”的问题。有个上海的论坛,讨论人的问题,我当时出了一本书叫《人感》。最近抖音上还有人说这起个事。“人感”是什么意思?我觉得作为最主要的管理手段,最有力的管理手段,也是最简洁的管理手段,就是“管人”。在组织里,管资产、管上市、管融资都可以做,最难的是管理人,耗费最多的精力。我一直说不能把人和物、业务、资产混在一起来看,人一定要分开来看。做所有的事情都要假设有“人”,投资有人,并购有人,做新业务的研发要有人。这里还涉及到怎么评价人、考核人。华润最早有六项硬标准,六项软标准,中粮有九项各种维度的标准,你会发现人力资源部也好、董事会也好,写的标准很难套在人身上去用。比如,什么叫专业创新?怎么评价?只能靠打分,30个人打分会怎么样,就不会很准。所以,在这里面有一样东西是必须具备的,就是“人感”。再比如,一个领导人很有责任感、很有荣誉感、很有方向感,这些都是不错的,如果再有“人感”,就会帮助他大约判断下属的性格、特点、能力、精力和工作热情等,判断这个人适合做什么工作。

  在我接触的人里面,有“人感”的不到50%。我们一个二级公司,公司也很大的。公司领导是个外国人,就很有“人感”,老外有“人感”也不多。他是个挪威人,人非常敏感,知道谁能做和不能做什么,调整人非常有技巧。什么意思?有了人感,你去买衣服,摸摸衣服的手感,虽然还没有穿上,大约就知道穿上是什么感觉;听音乐,没听完就知道有乐感,学语言,语言没全学会,但是学了语感,大概知道抑扬顿挫是什么感觉。所以,我觉得“人感”是对人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

  我觉得应该把“人感”系统性的总结出来。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学里的“人感”。有人会觉得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发工资,要看他怎么考核、怎么认定。但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很具体,具体到让CEO知道上任第一天面会临什么困难。因为前几个月的经历非常重要,会影响整个任期。我刚到中粮的时候,第一个月,有一个专业机构的董事长给我建议,让我赶快要做一些重要决定,4个月以后再做决定就不行了。为什么?因为时间长了就会变的不客观。不过,我也没有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但这里讲的“人感”的问题,应该是可以总结学习的科学。

  如何评价一个人,这里没有道德判断,没有好坏,只是他适合做什么。山东人适合什么,山西人适合什么,广东人适合什么本来就不一样;长的高的、矮的,家庭环境、经济环境不一样的,出来做的事情也会不一样。这样分析了半天,最后还有40%以上的人用错了,而错误的用人大约影响这个业务3年。纠正完了3年基本要换掉,1个人接手工作不太行,一般年底才知道,只能明年再换他,第二年换了,第三年来了新人再接班,再搞3年,这就是“人感”带来的重要影响。


用人的九个标准


  你的认知就是对企业的引领。

  企业的经理要求是均衡性比较强的人。我在中粮的时候写过“用人的九个标准”,讲了什么样人才能做管理,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这个东西实际还没写完,因为思路很多,但是基本上是下面这些内容,我觉得可以应用到很多行业里。



  比如说97项的“自我驱动”,有没有它?我累了想休息一会,有活让别人干可以不?我觉得那你可以别做CEO了,好多例子在这就不多说了。这些用人要求是比较综合的,但是这里强调一个“认知”。什么叫认知?认识过程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使客观表现在主观中。简单来讲,需要信息比较畅通的人,对经济循环、GDP、CPI、利息、利率、就业率、股市、融资大体都要知道的人。单一的领域擅长不能满足需求,需要有体系和逻辑做判断的支撑。因为你的言语会影响到大家,你对事件的情绪会影响大家。你今天比较悲观,老说悲观的话肯定不会有创新、投资项目找你,因为知道你不高兴,会躲这个话题。所以,你对行业的认识、战略创新的认识,对管理中人性的认识,对政策环境的认识,都应该有了解。你的认知水平影响了对企业的引领方向。你要主动接收信息和去学习,比如早上拿个报纸看,这个报纸不是你要的,是别人送的,那肯定不行,因为你不知道主动搜集体系里有什么信息。有意识搜集知识体系里的东西,再拿着带领企业往前走。


做企业文化的塑造者


  那你怎么样建立企业文化。

  你的态度就是企业的文化。最近郁亮(万科董事会主席)说的一点很好的:悲观就是一个情绪,乐观是一个方法。悲观的情绪就是不干了,乐观的情绪就是想什么就做什么。作为企业的CEO,公司的一把手,要保持持续乐观,即使心理不乐观也要表现出乐观,因为任何环境都是不可控的,每天都有很多困难,每天都有很多困扰,你提出一个,下面会反馈10个给你。所有对环境的变化,对你来讲都只是给你提供经营条件,你必须在这个环境下经营好。乐观的人无论盈利100亿还是10亿,都会保持乐观。除了乐观,还要洒脱、幽默、放得开,很紧张导致什么事情也不敢做,这一点对成长性企业是很关键的因素。我曾经说过,你们要知道,有好的亏损,有坏的盈利。他们说盈利还有坏的?占用了很多资源,做了不好的商业模式,说盈利了,实际上风险在后面,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从亏损里爬出来的。

  比如,中粮的肉食上市了,现在做的不太大,但是做的还不错。当时在亏损,刚开始投放了第一年、第二年就有8个亿。结果有人就问,亏损了为什么还干?我说哪有企业上市就赚钱了,这个东西不投怎么赚钱呢。现在虽然投了8亿,但外边投资基金给我们估值的是30亿了。这种情况下使得团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从亏损一路做起来,而这里怎么激励团队,给不给方向,亏损怎么办,从一开始亏现金,到后来只亏盈利(因为折去了什么东西)。再到后来又盈利,再回报率,回报率升高再到来上市,一路走过来需要5年时间或者可能更长。如果做领导者不能支持这样的企业,你可能就不用做了,因为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现在中化有一个非常好的名字叫MAP,这个名字是我起的,叫现代农业平台,已经做了五六百家了,我退休几个月了,他们可能又增加了几十家。他们在全国做县级的农业服务平台,10个大学生左右能管一两万亩地。用全新的测图、选种、市场、机械化,测算减水减肥减药,大约能够提升20%产值。虽然现在还在亏损,但这个业务已经被上市投行估值为50亿美元了,可能准备要上市了,当然前提是项目背后有成熟的技术支持。

  你的态度可能会不断培养出国有企业里的创业者(现在国有企业说不算企业),将他们的吸引出来创建自己的企业,对他们来说算是一种自我的升级。从亏损到盈利300亿,从企业到个人都得到了提升,这时你的态度就变成了企业文化。现在有“明星”式的经营,后面有很大的红利,自己的经营做的很好。我在公司说过几次,总部的人得罪谁,也别得罪某某某,你们一定把他伺候好了。集团的总部很容易变成官僚式总部,很容易自我创造出很多活出来,在里面瞎转游,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我说你做这个事情客户知道吗?客户不知道,市场不知道,你做了干什么?你每天开会折腾,每天弄的挺严重,每天加班,这就变成了机械的发展。

  再讲下对反对声音的态度。反对声音太多肯定是不行的,根据性质去判断容忍或者鼓励。“反对”不是你想不想,是文化里面形成的问题。我当华润总经理时候,为了让大家方便提意见,就设立了“总经理接待日”,弄了一个茶几,定了礼拜几在会客室里等着,结果等了两天一个人都没来。怎么不来?来干嘛?会议室外这么多人,谁都知道他来了,肯定不会有人去,这个做法是不对的。这实际是显示自己的姿态,不是真想征求意见。后来宣布取消了,因为没人来。这就是一个态度问题。

  经理是非常窄,非常易碎的职务,必须自我要求很严格的,很自律的。

  无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一样的,因为你是老板,你是所有者。现在好多名词都搞混了,你是创业者,你也是经理,但不是老板。

  我今天说的经理不是创业者,不是企业拥有者,只是个管理企业的经理。确切讲叫经理人,不叫企业家。外国的CEO也是创立者,比如说比尔盖茨、韦尔奇等等。这样的话就好了,定位就对了。

  国有企业里没有企业家是不对的,因为国有企业也有管理风险,要管理发展,但是他确实没有拥有权。对我们自己来讲要自律,自律不是被迫的,不是不敢搞,是你想通了对自己的要求,明确自己的定位后会自律的来做这件事情。所以,你要比较透明友善和勤奋的做好工作。之后根据什么样的体制,有什么的报酬和利润,不愿意做了还有别人来干。这就是我觉得现在来讲,作为所谓不管是国企民企,自律都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辛庄课堂(ID: xinzhuangketang),作者辛庄课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体验 | 跟男朋友在香港同一栋楼里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无老人帮忙养“三胎”是种怎样的体验?我们来采访一下...有一个自己搞定幼儿园手工作业的娃,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太真实了!大人的体力VS宝宝的体力宁高宁:自律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留学生穿汉服参加毕业典礼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宁高宁:全球新变局下的企业战略宁高宁:2023,不要太过于乐观美团近期将上线「美团企业版」,先做企业用餐|LongChina50独家高等教育是共享经济的最后一站?共享大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做企业,把风险留给自己,把保险给予别人辽宁高级养老院一段偷拍视频,揭开了世间最大骗局宋志平:回到常理做企业宁高宁:所谓领导力,就是关键时刻有担当在重庆搞研发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做企业的管理者,会让你失眠宁高宁:比培养人更重要的,是选对人宁高宁:2023,不要过于乐观2023回国探亲,免谈,莫来哪位懂这个中文?到底符合中文还是日文的语法??或哪本教材的逻辑???看!我做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你也行!)CASG夏令营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夏天TED演讲 | 不是小说也不是韩剧,失忆究竟是种怎样的体验?Daycare阶段就要开启,孩子无法接纳新生活?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拥有好的体验呢?一见钟情的爱情绿研院日报 | 宁高宁评价年轻人进体制,“广阔天地,千万别把国企当国企”采访世界顶级科学家是种怎样的体验?我的故事 —— 华西岁月续篇(心中的玫瑰)约旦自驾游(1) - 入境约旦,大漠月亮谷在中国学生多的英国大学留学,是怎样的体验?挂黄牌、住检疫所…最近中国入境日韩是种怎样的体验?连生7个孩子是种怎样的体验?这个中国妈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为什么做企业一定要读宋志平?厉以宁:我的理想是经世济民,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一名产品经理,拥有45项专利是种怎样的体验宁高宁:是告别,也是新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