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健身行业,仍在过冬在去年12月梵音初步碰到经营困境时,饶秋玉在钉钉群里直播表示,“主要(原因)不是我们经营不善。”现在随着疫情平稳,各大瑜伽馆陆续恢复营业,客流量也在逐渐恢复。然而,尽管复苏就在眼前,不少瑜伽馆已经陷入了资金无法周转的困境中。梵音瑜伽只是其中一员。去年3月,在全国拥有200多家门店的瑜舍瑜伽在多地关停、歇业,并且在关停前1个月仍在发布扩张公告。界面新闻曾报道,去年10月在上海经营近10年的Mysoul瑜伽馆突然停业之后,会员退费问题依旧没有被处理,据统计,该健身馆待退金额已经超过50万元。这篇报道中,一位曾在上海某瑜伽馆担任过店长的业内人士表示,去年门店的债务与往年相比翻了一倍,主要是停业期间房租、水电、工资一样都不能少,入不敷出,很难经营下去。业内估计,由于不少瑜伽消费者在“阳康”后,出于专家的建议和身体状况,不会很快投身于瑜伽和健身锻炼,所以2023年第一季度,对于大部分瑜伽馆来说还是艰难时期。时老师透露,行业内估算上海的瑜伽行业恢复程度刚到六成,北京可能只有四成,想要完全复苏不仅要等待“阳康”,还要看大家对经济环境的乐观程度。有瑜伽行业人士向《豹变》表示,梵音瑜伽作为国内二十多年数一数二的品牌,今天突然全线停业,头部瑜伽品牌都不好过,更别提中小型规模的瑜伽工作室了。作为曾经是梵音瑜伽其中的一员,也在那里进行了全面的学习,为梵音瑜伽感到可惜。从成本的角度看,线下瑜伽健身房负担的资金成本过高。除了与线下的同行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居家健身市场规模正在发展。如果按照王兴的说法“同向为竞,相向为争,竞是一个比争更好的状态”的话,那么线下瑜伽健身,则处在一个比竞和争更加艰难的发展阶段。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居家健身市场规模已达281.5亿元,2022年预计增长43%。而根据《2021年中国瑜伽行业报告》的数据,2021年,中国瑜伽馆规模已经超过4万家,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瑜伽行业已接近饱和。在饱和的市场下,再遇到大面积的倒店、退费困难的情况,不少人认为会加大行业内出现“独角兽”的难度,而且预付费也有可能会被取消。同时,这还更加剧了开店的资金成本和资金周转的灵活度。如果监管部门出手整顿,或许三五年内很难再出现像样规模和水平的瑜伽馆和健身房。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