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期待是通往地狱之路。人不可避免地会有期待,难得是保留有觉知,能够看见,在过度期待的时候刹车,能够接受期待没有被满足。
有个朋友和爸妈两年没见了,这次千里迢迢相见,进门刚把东西放下坐到沙发上,首先被问的是:“你现在一个月收入有多少?”朋友说,所有久别重逢归家的愉快和喜悦,在那个瞬间烟消云散。同时这样的问话也仿佛是一根刺穿透他树立好的屏障,要来打探自己的角角落落,朋友第一反应就是想离远点,站在射程范围之外。在一切没有完全分化的亲密关系中,某一个人的快乐,对其他人可能就是罪恶。这个罪恶的名字叫做抛弃。未完全分化的关系是指是,身处其中的人的人格没有发展完全,缺乏独立性,过度依赖,所以需要控制他人以及被他人控制。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未分化意味着人格还保留着婴儿的特点。婴儿躺在那里,貌似全然无能的状态却包含着全能:妈妈被高度控制着不能离开一步;所有的人都必须围着他转。温尼科特甚至说,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婴儿这种“东西”,因为,只要看见了婴儿,必然看见他的妈妈,所以只有名为“母婴”的存在,婴儿的控制力可以略见一斑。而母婴关系,就是完全没分化。住集体宿舍,和住独立套间的状态,分别是未分化和分化的状态。在集体宿舍,相互依存或者影响较大,单个人的快乐,就可能就是对他人的伤害。比如,宿舍中某一个人凌晨3点突然想来一支咏叹调,他的快乐程度,就跟其他熟睡已久的人的痛苦成正比了。而住独立套间的人,如果墙壁还足够隔音(足够“分化”)的话,那他的咏叹的快乐就很纯粹,不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在一个管理糟糕的公司里,也会是一个未分化的、快乐对立的状态。老板会觉得,员工的快乐——包括自由、能力的发挥、自我实现的倾向等等,都是对他的攻击和背叛,所以他会制定苛刻的制度,一脸所有人都欠他债的表情,使员工处在一个被他高度控制甚至施虐的状态。员工对此的反抗,可以是意识的和潜意识的,前者的表现是抗议甚至罢工,后者则是消极怠工、意志消沉和能力的衰退。可以想见这个公司最后的命运。这样的老板的攻击目标,其实是指向了自己,进一步说,未分化关系中的攻击,全都可能是自杀性的。国家也是。在糟糕的国家管理中,人民的快乐跟政府是对立的。政府其实也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政府里的人还有着婴儿般的全能控制欲,他们就会觉得,人民的快乐竟然没有拿政府的许可证,那实在太放肆了,苛政因此层出不穷。久而久之,人民可能也习惯了自己的快乐需要被允许,一旦有政策解除了束缚而感到快乐的时候,他们就不自觉地要歌功颂德,但他们忘记了,快乐是他们本应该有的天赋权利。我很高兴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国度里:我每天都在快乐,没有谁找我麻烦。可惜我们的父母不一样。他们会直接把孩子的自由、快乐与社会化的倾向看成是对自己的抛弃。除了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精神发育迟滞,所有的孩子的心理问题,都跟他们不被父母允许健康快乐有关。所以,孩子有问题时,最应该看心理医生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意思是,河边的离开了水的两条濒死的鱼,互相吐唾沫以延长生命。此情此景,的确感人至深;但更好的状况,是两条鱼重回江河,各奔东西,永不往来,情是淡了点,但生命还在。是拼了命把情扇到极致,还是留着命让情细水长流,这真是个问题。庄子没说到第三种状况,就是在江湖里两条鱼可远可近的美好和沉醉。这是这个世界上最健康、最快乐和最神圣的关系:远得我还是我、你还是你,但也可以近得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你我融为一体。个人的快乐从此不再是他人的灾难,而是所有人的快乐。一个人被他人期望成为一个什么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或处于什么状态,一般来说是件愉快的事。这表示你不是孤独的,有人关心你,很看得起你——这显然可以极大地满足你的自恋。你就像被信任的原始股票一样,被持有者期望着天天涨停板。但,被过度期望,就不愉快了。过度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可以使你的身心都处于应激状态。从本质上来说,给予他人过度期待,实际上是向他人传递焦虑的一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推卸责任。比如,你跟朋友在山里碰见老虎,结果他对你说,我很看好你哦,你一定打得过老虎的。说完就躲到一边去了。显然,他在用对你的期望使自己置身事外。在这个极端的例子中,期望变成了谋杀。日常生活中的过度期望当然不足以构成谋杀,却足以成为施虐。父母期望孩子成才、妻子期望丈夫赚更多的钱、老师期望学生更有成就、老板期望员工更加努力,无处不在的期望一旦过度,就变成了虐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很多亲密的关系,最后被强烈的期望拆解得四分五裂。期望不太大的时候,不满意的程度也较小,所以不易被察觉,也就不易造成伤害。但是,随着期望的增加,不满意也就增加了,到一定程度可以被察觉,就可能制造心理上的伤害。从深层心理学上说,一切过度的期望,在潜意识层面都可能包含相反的内容和作用。例子:一对毕业于著名大学的夫妻,希望孩子成绩好,能够上他们上过的大学。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为实现这一理想作出很多努力。遗憾的是,孩子高考成绩本科线都没达到。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这对夫妻潜意识里有很多对堕落、失败、无能的恐惧,这些恐惧以“期望”的名义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被动地接受了,就如父母潜意识的愿,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成功的人。简而言之,所有过度的期望,最后都会使事情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愿意自己承担责任的人,不会对他人有过度期望,也自然不会用期望虐待他人。而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的基本前提,就是他有充分的自由——奴隶不必承担责任,因为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过度期望,他就变成了他人的期望的奴隶,他活着的目标,只不过是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已。怎样才能知道期望过度了呢?很简单,问一问被期望的人的感受就知道了。因为他们在过度期望他人的时候,并不知道、也许是不想知道,他人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有不能承受的期望之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鼓励被过度期望者的觉醒,觉醒到可以对那些用期望施虐的人说:我也许永远不会像你期望的那么好,但我希望我能够做到像自己期望的就足够了。作者:曾奇峰 。文章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2000多篇原创亲子/两性/个人成长心理文章,精神分析学习,9年陪伴,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
我们的视频号每天都有导师分享一个心理学内容视频!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记得关注视频号,欢迎关注和点赞留言参与讨论!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