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同意启动电动汽车关键矿物谈判,能谈成吗?
13.03.2023
本文字数:2267,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所谓关键矿物就是在制造电动汽车电池时所需的锂、镍和钴等矿物。
作者 | 第一财经 冯迪凡
美国和欧洲正在寻求就电动汽车中使用的所谓关键矿物的供应达成初步协议。
当地时间10日,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美期间,美欧双方同意将就电动汽车使用的关键矿物问题启动谈判。
若该协议能够达成,欧盟企业将可以有渠道获得《通胀削减法案》中的部分补贴,美欧贸易争端也能有效规避。
在同美国总统拜登会见后,冯德莱恩在华盛顿表示:“我们已经同意现在就以明确的目标为向导开始工作——目标是就在欧盟采购或加工的关键原材料方面达成协议。”
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邢予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在新能源领域发力,力图恢复自己的制造业,而大规模生产汽车电池方面是其努力方向,但“该政策现在特别有争议性”。邢予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道,如想拿到新能源汽车补贴,其产品的一定比例必须在美国制造组装,日本和欧盟对此很反对。
锂矿(新华社图)
关键矿物质
《通胀削减法案》包括3690亿美元新能源技术补贴,于2023年生效。该法案因包含大量补贴,在全球备受批评。欧盟更是从一开始就对此表示反对,并指责该法案有歧视欧盟公司之嫌。
以电动车企业为例,当前美国对购买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而该法案对这一税收优惠的获取资格进行了修改。
修订后的抵免资格取决于三个条件:汽车的最终组装是在北美进行的;汽车电池关键矿物要有一定比例来自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伙伴,或在北美回收;电池组件有一定的比例是在北美制造的。不满足要求的企业只能获得一半的税收抵免。如果电池中含有的任何关键矿物是由“受关注的外国实体”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则会取消税收抵免资格。
美欧此次要进行的“关键矿物”谈判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从《通胀削减法案》推出以来,欧盟一直在寻求让美国让步,冯德莱恩曾表示,该法案的某些方面会不公平地帮助美国公司,欧洲公司需要得到豁免。
上周五,拜登态度有所缓和,暗示美欧双方可以在此方面达成共赢。
“我们正在推动创造清洁能源产业和就业机会方面推动新投资,并确保供应链适用于我们两大洲(美国和欧盟)。”拜登表示,“这个想法能支持我们的《通胀削减法案》,也是你们(欧盟)《绿色交易工业计划》的核心。”
简单而言,美国所说的“关键矿物质”就是在制造电动汽车电池时所需的锂、镍和钴等矿物。
“未来几年全球对这些矿物的需求将是巨大的。我们高度依赖中国。”在拜登同冯德莱恩会见的同日,美国财长耶伦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作证时表示,“《通胀削减法案》的目标之一,就是广泛加强这些关键矿物及加工原料的供应链。”
她称,美国和日本正在讨论类似美国与欧盟所讨论的协议,这些协议将“允许我们的亲密盟友也提供矿物及其加工品,这些矿物将有资格用于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
什么样的新机制
根据《通胀削减法案》,如一方同美国没有自贸协议,则无法享受该法案所提供的补贴,也无法有效进入北美价值链。
目前欧盟与日本不满的地方是:作为盟友,欧盟和日本同美国之间目前没有自贸协定(FTA),且在中期之内能谈出FTA的可能性也较为渺茫。
此次,美欧双方在声明中表示,将立刻开始就关键矿物进行谈判,目的是使在欧盟提取或加工的相关关键矿物能够计入《通胀削减法案》第30D条中,符合清洁车辆税收抵免的相关要求。
美欧联合声明 来源:欧盟委员会
在冯德莱恩访美之前,一位欧盟官员放风表示,希望与华盛顿就关键矿产达成的宽松协议能够使欧盟获得“类似自由贸易的地位”,允许来自欧洲的产品有资格获得补贴。该官员表示,更全面的协议需要对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可以动用美国的行政权力来执行。
美国官员则在9日放风表示,任何更全面的协议都可能包括在劳工和环境方面的“极高标准”。
据统计,自去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以来,已有超过900亿美元绿色投资涌入美国,近期法德经济高官在访问美国期间,都表达了欧洲对美国该项立法可能引发双方补贴战的担忧。
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在访美期间表示,法国、德国和美国官员一致认为,有必要“在给予私营公司的补贴和税收抵免水平上完全透明”,以及有必要就战略投资“在部长级进行持续沟通”。
此次,美欧在声明中则表示,同意建立一个新机制,以避免就绿色补贴产生争议,该机制被称为“清洁能源激励对话”。
“双方将采取措施,避免因各自的激励措施而可能对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流动造成任何干扰。”美欧双方表示,不过该声明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按照日程,欧盟委员会将于下周发布一项《净零工业法案》,作为对《通胀削减法案》的回应,据悉欧盟方面会放松一些在国家补贴方面的规定,并正在重新评估是否会部署欧盟级别的补贴。但据行业高管称,最近看到的初稿不尽如人意。
出席了相关准备会议的一家欧洲电池企业高管说:“(草案)看起来很糟糕。缺乏具体措施。”
另一位高管则表示:“美国许多州都联系过我们,他们都强调了《通胀削减法案》。当我们把这些数字放在一起时,他们提供的条件,比欧洲提供的条件有趣得多。”
邢予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道,目前在这些补贴型产业政策方面,日欧都有动静,但总体来说规模都小得多。
产业政策是否可以成功?他解释道,第一,要有规模效应,生产越多,成本越低。第二,要有广阔的市场,否则难以回收前期投资。第三,技术前景必须明确,不确定性小,风险低。
从理论上讲,经济学家证明过,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政府进行补贴有利于本国企业争夺国际市场份额,最终整个社会的福利也是增加的,争夺的份额所获得的“租”或者说利润可以弥补投入的补贴。他补充道,而不补贴的国家在博弈中则会成为输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