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谈判,真的能造福患者吗?
★ 关注备用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文丨漫天雪
辉瑞新冠药物paxlovid因为报价太高无法进入医保目录一事,让我们再次思考医保制度的问题所在。
每年都会出现医保局的代表和医药企业进行谈判压价的消息,一个为患者负责的、尽可能降低患者负担的负责任的形象立即俘获民众的心,医药企业唯利是图、血淋淋的资本不顾人命与此形成了鲜明比对。就连《我不是药神》中的制药企业代表,都是一幅猥琐的形象。
事情真的如此吗?我们在为医保制度点赞的时候,能否稍作思想上的停留,思考一下它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首先要思考的是,得病了要看病,是谁的事情?
当然是病人自己的事情。
既然是病人的事情,怎么让国家负责?
得病了看病,本质上就是患者向医院和医生购买诊疗服务,医院和医生是供给者,患者是消费者,双向选择。药企根据对疾病的研究生产药物,医院采购药物,满足消费者的治疗需求,向消费者收取费用。
现在国家插手,成为费用的集中支付者,那消费者变成了谁呢?
国家。
既然支付费用的是国家,医院就会听令于国家,而不是消费者。国家采购哪些药,医院就用哪些药,患者作为消费者的选择权是变小了还是变大了?
第二,国家为什么要压价?
每个人每个月都在缴纳医保,医保这么大的摊子,为什么还要压价,要医保控费?
因为在这种制度下,就变成了大锅饭模式。
健康是一个主观概念。你说我健康吗?我健康。但是我其实体检也有很多毛病。每个人对健康的需求是无限的,一个病,可以花10万去治,也可以花1000万去治,有的人则直接不治,例如癌症晚期患者。
但是当有医保制度能够报销的时候,就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激励。你补贴什么,什么就会多起来。补贴看病,“有病”的人就更多。即使不要紧的毛病,或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能够治愈的,我也想住院治疗;能够门诊治疗的,我也想住院治疗,因为住院报销比例高;即使注定治不好的病,也想住院治疗尽可能延续生命。
当然这也导致了能去小医院治疗的,我也要到大医院,于是小医院没人去,大医院挤死人。资源配置整个是乱的。
反正我只掏那一点,剩下的都是医保资金在承担嘛。
这就不用说那些特殊人物和特殊病房了,那开销也大得惊人。
所以这就成了一个永远填不饱的无底洞,你就是收多少上来,都不够。
所有国家的养老制度、医保制度,都会面临破产的困境。当给大家以一种个人健康由国家管的观念和期望时,一不能随意加税补足窟窿,二又不敢进行任何保障上的削减,所以就必须控费。
第三,医保并没有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既然是大锅饭,谁都想分一杯羹,药企也不例外。
在正常的市场上,所有商品、当然包括医疗服务和药品,都会不断降价,因为只有那样,才能让更多消费者使用,从而提高总利润。
但是到了大锅饭模式,药企就想,我要把价格抬高一点,等着你去砍,你砍完了,照样比正常市场机制下要高。只要进入医保名录,利润就滚滚而来。
这也是医保要控费的另一个原因。
可是怎么可能控下来呢?只需要一个常识就明白了:一个人花自己钱节省,还是花别人的钱节省呢?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再也买不到几块钱的药了,感冒了都要花一两百。因为把药重新包装一下、取个名字、变成新药,价格就上来了。我报价50,你砍到20,够“负责任”了吧?可是我这药若是在正常的自由市场上,才卖1块钱。
这时候,患者看病共花了1000元,假如自费负担了30%,支付了300元,看似负担降低了,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在自由市场上,他们本来总共只需要100元的。
这就更不用说,那剩下的700元,其实是他人为自己支付了代价,全社会医疗成本几何式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本积累减少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下降了。
第四,大锅饭当然意味着转移支付。
健康的人群缴纳医保,向不健康的人转移;良好生活习惯的人,向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转移;坚强的人,向不坚强的人转移;辛勤奋斗而忽视身体的人,向养尊处优神经质地认为自己到处都是病的人转移;见便宜就想占的“爱生病”的人,向自负其责的人转移;生产者的财富,向食税者转移……
因此这是一种再分配。再分配,总是从好的向坏的转移,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坏。
第五,人为压低价格,注定制造短缺。
价格就是人际交换中形成的交换比率,只要双方自愿形成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
人为压低价格,必然制造短缺。就像对口罩、布洛芬实施价格管制,结果生产厂家无利可图减少供给,消费端并不急迫的人却去囤积,只会造成更多的、更需要的人买不到。
这是经济学定律,不是谁权大、意志力强就能改变的。
那么压低某种药品的价格,看得见的是,价格低了,看不到的是,急需的人买不到了。
前两年搞心脏支架医保谈判,谈到了700块,价格的确挺低的。但是患者到医院后被告知,没货,等六个月,或者用进口的3万的,不报销。你说患者怎么选?那可是心脏啊。
所以看着价格很低,不过是画了一个饼。
可能只有那些真正有需求的人,才会切身体会其中的荒诞。
第六,真的需要用药的人,不在乎价格高,不在乎能不能报销。
这里说“不在乎”,不是说贵贱无所谓,而是经济学上的价值排序概念。
假如paxlovid的确能治新冠(医药科学问题我们不懂,不讨论),一个患者又急需这个药才能保命,他的价值排序是花2000块买这个药保命,还是能报销70%自己负担600元了再保命?
除非极少数不想要命的人,绝大多数人肯定选前者。
因此这个时候医保谈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开放市场准入,让这个药能够买得到。买得到,贵一点,总是比买不到要好。
而一旦实行准入限制,就是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把他们暴露在了巨大的风险之中。人死了钱没花了,要钱有何用?
第七,不要随便指责药企。
那些指责药企贪婪的人要明白,这一切并不能用资本贪婪、药企冷血来解释。药企里的人的贪婪,既不比你我多,也不比你我少。这就是制度使然。而制度是观念的结果,大家都要免费的医疗,结果就是这样。
说到底,还是要自负其责。
人们还应当思考:到底是药企在生产药物,拯救人们的生命,还是那光辉伟岸的医保谈判代表在生产?改善我们生活的所有商品,到底是企业生产的,还是你所崇拜的某种力量生产的?
新药价格高的原因,除了研发成本,最重要的就是管制因素。繁文缛节的审批管制,几何式提高了制药企业的成本,延缓了药物的上市速度,让很多人支付了更高的代价,或者在绝望中等待或死亡。
再说,一种新产品上市,价格总是高的,就像当初的大哥大一样。企业为了扩大消费者群体,应对市场竞争,必然会降价,因为只有那样,才会提升总利润。
利润是个好东西,不要仇视它。正是利润机制,迫使企业服从消费者的指令。如果没有利润了,企业何必服务消费者呢?
若是对药企进行利润率的干预,造成的结果就是,进一步减少供给,造成短缺,使更多人买不到或者支付更高的代价。并且,以后投入研发的资本就更少了,没有能力研发新药了,那么当出现新的疾病时,人们就只能听天由命。
题图:Dmitry Ilyich Levin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