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的感觉是越看越觉得可惜,如果没有遇到《梦华录》这种声量上的庞然大物,这部剧应该能像去年《山海情》一样,好好爆一下的。同样的主旋律范式,表演好,题材新,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做好了一件中国影视剧最被忽略的一件事——这部剧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没有光鲜亮丽的底色,将近六分钟的长镜头。它就好像是菜市场里的塑料袋,但正是因为寻常,才能瞬间将八里河的生活都给兜了进去。镜头从城市上空俯拍,落到从有些脏乱的楼梯走下来的男人身上,左边有一对母女在搬纸箱,有人在摆摊,右边开来一辆装满菜的三轮车,经过卖包子和豆浆的小摊。环卫工人的三轮车从八里河派出所前驶过,派出所的门开了,王所长的说话声,与“今天的菜很新鲜”,“老板,来个包子”这些车流、人流声混在一起。镜头这时才从下往上进入窗户,看到将手机举得好远,在跟局长打电话的王所长。恍惚间让我想起了家乡,穿过摆满海鲜和蔬果的旧市场,拐进居民区的狭窄小巷,没走几步路就能看到的老派出所。还有我的父母,他们平时打电话的模样跟王所长如出一辙,真的很久没有看到那么贴近我们普通人生活的国产剧了。长镜头到这还没结束,市井生活的气息随着王所长挂断电话,一起走入到八里河派出所内部。他吩咐大家要好好接待四个新人和局长的时候,民警们都没有停下手里的活,有的在看被偷的尿不湿的录像,有的在打扫卫生,还有的穿着便服蹲点完刚下班。所有的人和他们所做的事都是流动的,是自然在发生的。生活被各种小事兜住,不存在那么多的停顿和等待,那观众自然也就跟着被兜进这个塑料袋里,看到袋子里塞满的鸡毛蒜皮。人活着本来就是一地的鸡毛蒜皮,这句话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亲身体悟,但在影视作品里,我们却很少触及。特别是对于警匪犯罪题材,我们习惯于离我们特别远的大场面,大阴谋,高科技,以及高智商,不爱看离我们近一些的“生活”。但其实大部分的民警,日常要处理的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生活”,比如抓住偷尿不湿的小偷,让居民不要再在楼道偷电充电瓶车,甚至是给小区的流浪猫接生。对于年轻一代做着警察英雄梦进来的新人来说,他们开始时往往也是失望的,会认为“我们一天到晚干的活,跟社会的抹布差不多,上哪去实现英雄梦。”要怎么将这块不起眼的「抹布」拍好,是这部剧最大的难题。编剧没有图省事地将「抹布」洗得透白锃亮,而是看到它的柔软和污渍的轮廓,把它们揉捏、勾勒成形状各异的喜剧元素,放置在不同的情景里。第二集里,四位新人第一次出警的情形,就是典型一波三折的剧作技法。
他们碰到小区里的人,因为猫把鸡吃了的事情,差点打起来的纠纷。王所长给丢了一只鸡的老太太送回四只鸡,老太太高兴了,可双方还是在闹。
民警好不容易找到两位躲起来的村长,依旧没能将纠纷平息下去。
铺垫到最后处长出场了,你以为事情总该解决了吧,结果又是一个反转,只看到处长哭丧着脸说:“我一个处长能解决什么问题。”哭笑不得的无奈是生活的辛酸笑料,从《警察荣誉》里可以看到过去《编辑部的故事》等情景喜剧的影子。而这些污渍,其实也是一点点地积累起来的岁月痕迹,风霜向来都是斑驳的,只会增加「抹布」的生活厚度。光是在吃这件事情上,这部剧就有大量的细节,将民警工作、人物关系和生活融在一起。比如,新人赵继伟因为着急立功犯了错,其他三位新人安慰他,准备了一桌子的火锅。镜头从他们一起住的出租屋里慢慢拉远,民警脱下警服以后,也是万家灯火里的一员。还有杨树师父因为丈母娘嫌贫爱富的压力,导致他会抢功推过,造成了师徒之间的矛盾。那用矿泉水装的一瓶白酒就是师父内心的苦,他要借着酒劲,才能告诉徒弟自己生活里的一地鸡毛。同时,「抹布」还能擦去黏在这些鸡毛蒜皮表面的污垢,给我们看清事情的根源病症。那失窃的尿不湿,民警看了那么久的视频都找不到小偷,是因为起初根本没注意到小男孩的存在。父母没法照顾五六个月大的女儿,小男孩看到别人也在用尿不湿,就偷偷拿来给妹妹用。
吴大夫的孩子多次“失踪”,她在紧张报案找到孩子以后,一次次要求警察跟她道歉。这种极端的偏执是源于生活之苦,她赚钱养家换来的却是丈夫的出轨、孩子的疏远。
一切就如赵继伟师父所说的“这个世界哪有这么多的变态,都是一些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就有欲望和诉求,就自然会犯错。”当然,也是因为上面的这些东西,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部剧都在拍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戏剧冲突,无聊没意思,豆瓣里就有一条类似观点的短评,且获得811个赞。拍小事并不等于没有戏剧冲突,《警察荣誉》只是不像以往的国产剧有那么多大开大合的情节,题材上也没法跟传统刑侦犯罪剧一样,以连续不断的贩毒、凶杀等大案件去制造紧张感。所以,编剧将核心的矛盾冲突,处理成民警内部的新老冲突,警民之间的“冲突”,以及市民之间的冲突。这就是我们在开头说的“落地”,一切矛盾都归于了日常,但日常恰恰反映了最有价值的社会样貌。戏内戏外的打通,将矛盾指向了每一个具体的人,有人才能将「抹布」擦动起来,让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带上生命的生机和能量。
其中老带新的关系,四位老民警和四位新人之间发生的误会、冲突,以及新人的成长,被处理成了整部剧的主线。它在贯穿地讲应该怎样当一名警察的矛盾,开篇便是第一课,警察要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通过刀这个武器,它对比着去拍两件小事:一件是李大为没有请示师父直接进行抓捕,手被刺了一刀;另一件是夏洁师父看到小偷手里有刀,立马带夏洁离开。
再通过反转,加深我们对警察生命的认知,深化这个矛盾的力量,像失窃物品后来被夏洁师父以迂回抄底的方式找了回来,李大为则被王所长痛骂来了一顿:“他要是一刀把你捅死了,所里怎么办?你的命是自己的吗,你的父母怎么办?你不是一个人,人家一个辅警,一个月两千多块钱工资,你想让人把命搭上去?”
面对罪犯,警察确实不能退缩,但绝不只是正面抓捕一种方式。警察在保障人民安全之前,要先保障好自己的安全,否则只是在逞英雄,实际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而这些鸡毛蒜皮的小案件本身,指向的是八里河这个地方的特殊性,它位于城乡结合地带,里面有太多人和人之间的冲突与混乱了。乡邻之间的矛盾不会因为建起了高楼就消失,村民们又无法快速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粗粝生长的城乡结合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对此,《警察荣誉》里还常常出现执法记录仪的视角,它不仅能让整部剧的呈现更接近于真实,同时也是对这个时代的侧写和记录。
很典型的一个案件,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猫吃鸡,导致小区里的人打起来的纠纷。它绝不只是少了一只鸡的小事,类似的口角之前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其根本原因是两个村原来就有矛盾,城市建楼的时候将两村的人安排在东西区,紧挨着就自然容易出问题。
类似这样的城乡改造纠纷还有很多,比如城区改造刚搬上楼的大爷,养狗没有狗证,出门遛狗也没用狗绳,狗追着小孩跑,导致小孩摔跤受伤了。大爷不仅没有道歉还装病,让子女把自己抬到派出所门口闹事,一家人甚至跑到小孩家里拍门闹事、刷红漆。但就像王所长说的:“我在这里工作三十年,我是眼瞅着他们从农民到进城打工,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城市居民啊,还不知道这个城市的生存法则呀。”
再结合最近唐山的那些事情,我越看越觉得,警察太像一个社会窗口了,他们除了是国家机器,也是弥合社会裂缝的穿行者,能够在一个个案件里放大最微妙的社会变化,不管是向好,还是下行。
也是因此,一个警察的选择,他(她)的合格与不合格,所影响的一定是整个的社会氛围与每个人的安全感。
而我们也看到了,剧里是一种选择,现实是另一种选择。
当然,这部剧也有一些瑕疵,比如大部分民众形象都偏极端,作为民警的对立面去设置戏剧冲突,还有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多依赖于巧合、爱和善良等。可现在有耐心写好、拍好一堆鸡毛蒜皮小事,以及一个职业的国产剧真的太少,太难得了。
《警察荣誉》绝对值8.3分,也够资格在豆瓣拿下一个更高的分数,以及被更多人看到,获得出第二季的热度。音乐/
配图/《警察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