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8.7,它狠狠吊打《梦华录》
虽然《梦华录》眼见有翻车的迹象。
但这剧的爆红,提醒了我们——
内娱有多久没出过一部各方面都合格的古偶。
不止古偶,放眼国产古装剧,不夸张地说,几乎是次品烂剧集中地。
大家爱考古,并非厚古薄今,而是很多老剧确实经得起一看再看。
就像这些年,一提宫斗必是南《金枝》北《甄嬛》。
这两部当然都是精品,飘以前也比较过(指路《宫斗已死》)。
但,还有遗珠。
早在二十年前,有这样一部戏,吊打当下大部分宫斗剧。
论颜值论演技,全员都在线——
郝蕾的疯批皇后。
杨蓉的娇羞宠妃。
霍思燕的柔弱小白花。
论主旨,它一针见血地说尽皇权之悲,比《金枝欲孽》还早一年。
只可惜,它火得快,凉得也快,之后甚少被提及。
《少年天子》,被低估太久了。
如果你以为《少年天子》当年不火。
那还真冤枉了它。
2003年,这剧一经播出,便像闪电一般轰动,不仅在大陆热映,在台湾播出后,同样火得不行。
在那些年,正剧戏说清朝历史的作品很多。
但对皇帝的描写大多正面。
而《少年天子》偏偏逆潮流而行,它最大的特点是:
塑造了一位软弱的悲情皇帝顺治。
顺治的一生,都处在身不由己之中。
婚姻无法自主。
在母亲孝庄太后的逼迫下,娶了自己的表妹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由于没有共同语言,两人之间的对谈永远是争吵。
爱情不能遂愿。
宫女出身的花束子、选秀出身的佟腊月,被他宠爱过,但都不是真爱。
好不容易遇上心意相通的乌云珠,却是弟弟的福晋。
弟弟自杀后,终于将乌云珠封为贵妃,乌云珠却又因孩子死亡患上心病,很快就离世。
最后,福临选择了出家,并最终服毒自尽。
强势的母亲、痛苦的婚姻、再加上失意的政治,福临的一生可谓受尽束缚。
但很讽刺的是。
故事一开始,年少的福临登基后,做的第一个决定,便是把“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
他说:
天子的子加上两个脚枷
两旁有两个解卒抓住天子的胳膊
这让天子如何是好
改名的原因很简单:
少年天子期求自由,不希望自己被束缚。
但现实恰恰相反。
他一辈子都赶不走那两个“解卒”,也解不开那副脚枷,也正是这些,造成了福临命运的悲剧。
第一个束缚住福临的“解卒”,是“死亡”。
与一般的开国君主残暴且威严的形象不同。
作为清军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对死亡始终抱有一种强大的畏惧感。
这种畏惧,来自幼年时摄政王多尔衮带给他的阴影。
他一生都在试图躲避死亡威胁,但躲无可躲。
这种对死亡的畏惧,致使他个性软弱。
他为罪犯在自己面前被斩而呕吐;
他告别了一起长大的博果尔;
他为一生挚爱的乌云珠在自己怀中长眠而痛哭。
他想要拯救在灾荒中饿死的饥民,免掉所有灾区的赋税,可这样会让全国一起跟着挨饿;
想让双眼尽量避开犯人斩首时的惨烈,可那冷酷而肃穆气氛却渗入人的骨髓;
想要留住倔强莽憨博果尔,可博果尔的心早已死去;
想让最爱的人与自己长久相伴,已入膏肓的病苦又有谁能拯救呢?
即便贵为天子,在死亡面前,福临依然是无能为力的少年。
这是他的第一重悲哀。
第二个缚住福临的,是“皇权”。
皇权是冰冷的法则,福临却是活生生的人。
在法则面前,人依然不得不服从,这是顺治的第二重悲哀。
皇权对福临最直接的约束,来自于他的母亲孝庄。
作为宫廷中地位至高的太后,孝庄所拥有的“自由”与“权力”,其实都由封建皇权所赋予。
封建皇权规定了太后的职能,孝庄也只是父权意志的代言人而已。
因此福临对于孝庄的孝心,就被扭曲成了皇帝对封建规则的顺从。
为了遵从孝道:
他接受政治联姻,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后来,皇后被贬为静妃。在孝庄的安排下,福临娶了另一个博尔济吉特氏的公主为后。
可这位新皇后的心智还像个没到十岁的小孩子,和她谈情说爱显然不大可能。
说白了,天子的婚姻也只是为了遵循满蒙联姻的祖宗规矩,也是孝庄为了维护博尔济吉特氏的家族地位罢了。
后宫婚配不能自主;
前朝的事宜也不由他一人说了算。
当福临打算严厉惩处虐杀犯人的大臣,孝庄却呵斥说:所有人都认为这样做都没错,只有你觉得有问题,那就是你的问题——
如果上上下下都这么看
唯独你偏偏不这么看
是不是该好好想想
是哪儿出了毛病
他是皇帝,就必须守着皇帝的规矩。
要协和婚配,要调理朝政。
他的任何决定,都不独属于自己。
而在被“死亡”和“皇权”扣押的同时,福临也为自己戴上了一副“自我压抑”的脚枷。
这让他的帝王之路变得更曲折。
就拿福临与他最爱的女子乌云珠来说。
乌云珠是弟弟博果尔的福晋,因此福临对乌云珠的爱总是克制的。
博果尔和乌云珠去给福临请安,福临闭门不见。
可是等乌云珠离开时,他却站在栏杆旁,痴痴地望着人家的背影。
不是不想见,而是害怕见面时,自己会失控。
等到福临和乌云珠第一次独处。
对着她的背影,他眼中的爱意恳切又直白。
可一旦两人正面相对,福临的目光便立马游移开来。
他的爱与不甘,永远只有在面对乌云珠的背影时才显露出来。
可当初,恰恰是他亲自把乌云珠许给了博果尔。
或许,福临在理想爱情面前的自我压抑,不仅仅碍于不能越矩乱伦。
更因为命运的安排叫人不情愿,而又使人不得已。
爱情是这样,死亡与皇权的逼迫又何尝不是这样。
后来,他挣脱了自我束缚,封乌云珠为贵妃,可没过多久乌云珠就因病早逝。
后来,他想要摆脱皇权约束,出家当了和尚,可活着的人,没有一个不依赖着他。
这时候,再想过上青灯古佛的日子,意味着要压抑混乱的心绪;
要重回帝位,治国理政,就必须重新接受皇权的束缚;
似乎只有死亡,才能远离一切痛苦;
但这也意味着死亡的胜利。
最悲哀的莫过于——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福临依然躲不掉他一生的束缚。
正应了片头曲所唱的:
苦思冥想
攀不过紫禁铁壁高墙
枉我是千万人之上
也应了福临与乌云珠共同写下的那句话:
悲辛无尽。
可每次夜半醒来,她倒在苏喇嘛姑身上瑟瑟发抖,一样惊慌失措。
皇权给予她的,看似是至高无上的威仪。
实际上却是永无休止的恐惧与不安。
她宠溺自己的孩子福临,却又不得不以天子的标准要求他;
她明知皇后因妒忌瑾贵人,投放麝香使之堕胎,却又不得不隐瞒真相,维系后宫的平稳;
她同样为博果尔的死亡痛心,台面上却不得不以太后的身份责骂他软弱无能。
孝庄永远处在皇权与自我的分裂与斗争之中。
同样为皇权制度所侵蚀的还有郝蕾所饰演的皇后。
福临和皇后,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一个是身份尊贵的蒙古公主。
身份地位相配。
然而,兴趣却截然相反:
福临爱的,是江南的笔墨纸砚;皇后爱的,是草原的驰骋飞扬。
但因为个性相近,都是骄傲、不肯服输之人。
两人一辈子针锋相对,争闹不休。
皇后不甘被冷落,无人关心,只懂得用吵闹发疯的方式,吸引注意。
但,越是这样,越是被皇帝厌恶。
渐渐把自己推向深渊;
直到生死离别时,两人才真正对上话。
皇后的悲剧,是试图在一段以政治为目的结合的婚姻里寻找爱情。
可皇权,从来与情爱无关。
政治联姻如此,选秀也是如此。
秀女佟腊月,同样在皇宫里逐渐被异化。
因为背负着巩固家庭地位的责任,所以,她对福临的感情并不纯粹。
为了得到皇帝青睐,腊月初入宫时,总装得很安静。
但这根本就是对自己天性的拘束。
后来随着舅舅入狱,母亲怂恿她在福临耳边吹起了枕边风。
这一举动却导致两人关系的疏远:福临并不希望自己的爱情掺入过多政治色彩。
被皇帝冷落之后,佟腊月才明白:
要想在皇宫里活下去,就绝不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
从天真烂漫,到约束本心,再到自利自保。
谁说光辉璀璨的紫禁城,不是血色翻涌的修罗殿?
在福临的一众妃子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谨贵人花束子。
她不是从政治联姻而来,而是因为福临的主动选择而受到宠幸。
但福临真的爱花束子吗?
他爱的只是她的乖巧与顺从——这些,都是皇后所没有的。
选择她,只是出于对皇后的一种报复。
也是对自己母亲的一种叛逆。
况且,出身低微的花束子不识字,也不能理解福临丰富的内心世界。
没过多久,福临的心思也就转移到了别的妃子身上。
从宫女一跃成为贵人再到发疯而死,花束子不过是福临为自由而挣扎衍生的牺牲品罢了。
哪怕她再写多少“福”字,终究也等不来他的福临。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无数女子围着一个皇帝,为了得到宠幸而勾心斗角。
这也成为了宫斗剧的主要剧情套路:
在一个男权意志居于完全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纯洁的女性,要么被污染,要么被淘汰。
这是她们命中注定的悲剧。
但《少年天子》对女性命运的关照,不是通过她们之间的斗争来达成。
反而以一种静默的方式展现了每个人的凄苦。
没有共同语言的皇后被抛弃了;没有灵魂对谈的花束子被抛弃了;没有纯粹爱情的佟腊月也被抛弃了。
她们不争,因为无处可争,那个皇帝不爱你的时候,连性也不会给你。
她们也不斗,因为无心可斗,她们的身心,都被同一种孤寂缠绕。
于是,皇后和谨贵人纠缠在一起。
于是,佟妃和太监吴良辅搅和在一起。
甚至连孝庄与苏喇嘛姑之间,也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们苦苦等待的,不是一具异性的肉体,也不是母仪天下的地位。
而是一份被理解、被懂得的情感而已。
但历朝历代的后宫佳人,有几个真的得到了?
相斗的人等不到。
无处可斗的人同样等不到。
如果剧讲到这,无非就是一个批判皇权的宫斗戏而已。
但《少年天子》的鞭挞没有止步于此。
它的视角从宫廷,转向了民间。
它不仅讲后宫,还讲前朝。
通过对顺治的刻画,它揭示了当时清廷统治下的民生状况。
金句之王吴良辅一语点明真相:
别的人哪
就是地下的石头子儿、虫子、蚂蚁
您一跺脚就能把她们弄死
封建社会下的百姓,无非是蝼蚁尘埃罢了。
他们的生命如草芥般卑微——
清军入关,带来的是暴虐无度,是肆意残杀。
虐杀奴仆也成了官员们理所当然的行为。
更惨的是。
八旗子弟入关后,为安置王族、功臣,清廷纵容满洲贵族圈地占为己有,并设圈地令。
一时间,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
或沦为乞丐,或沦落成奴,或身死异乡。
如此一来,百姓能乐意吗?
哪怕后来,福临意识到民穷则道的道理,下令停止圈地。
可对百姓来说,早已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与经济剥削同时存在的,还有文化上的压制。
汉臣陈名夏在狱中曾说:
前明早就是一条漏了底的破船 不击自沉
为了区区一根辫子 流了多少血
又激起了多少仇恨和反抗
还逼着多少人跳到水里面去拼命
也要把这条破船顶到水面儿上
所以为什么明朝已然灭亡,却还有那么多人意图为之招魂?
本质上这是一场思想文化之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汉族的文化观念,而剃头则是满族的传统思想。
当意识的差异,碰上皇权的对立,矛盾显得更为尖锐。
只是可怜卑如草芥的芸芸众生,在两种文化的争斗中流离失所,随时殒命。
所以,《少年天子》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宫斗剧。
它的基调悲凉。
不管帝王妃子,没一个人能躲过被皇权控制蚕食的命运。
但,它比后来的宫斗剧站得更高的一点是:
在这套制度下,不仅宫墙内的人被异化;
宫墙外,每一个人同样被裹挟、被支配,随时可能丧命。
它没有半点如今常见的慕强和权力崇拜。
而是对制度下每个被控制、被牺牲的生命,抱有悲悯的态度。
因此,在整部剧里,没有彻底的好人,也没有彻底的坏人。
有的,只是一个个可怜人。
借用网友的一句评论:
有时爽文看多了
我们都快忘了
那是个恐怖无情的封建时代
比起爽文,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深刻的探讨——
比如宫廷法则下软弱皇帝的命运悲剧;
比如父权社会中后宫佳人的落寞结局;
比如封建制度程给人民大众带来的遍体鳞伤。
毕竟,封建的车轮碾过,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
可惜的是。
如今,这样的剧本,再也看不到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