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荼罗 — 轮回密码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 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西藏自治区江孜县白居寺
藏历四月,雅鲁藏布江畔开满了月白色的小花,寂静的江流如一条碧绿色的纽带,穿行于崎岖的峡谷山路之间。年轻的僧侣手中拎着沉重的桶篮,一步步艰难地走在返回寺庙的路上。桶篮里,装满了他刚从那座远方的山上挑选回来的石料。这种特殊松软的白色石料,研磨碎后会变成白色的细沙,经过染色,就成为了色彩斑斓的沙粒。四月十五日,萨噶达瓦节将至,这是他们每年都必需的神圣材料。因为在高僧的带领下,他们将完成这一年一度的伟大任务,制作一幅精美的坛城沙画。
白居寺内的坛城沙画
坛城,即“曼荼罗”,原意本是应修行需要建立的一个小土台,后引申变相为多种宗教中探索生命奥义与轮回理论的绘画与建筑,其艺术变现形式虽然多样,但也有固定的象征模式。
古印度曼荼罗
佛教六道轮回曼荼罗
在佛教的世界里,坛城是佛的居所,象征着整个佛教世界的结构本源,也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其眷属神修行宇宙的观想缩影,反映了整个佛教世界的宇宙观。它常以佛或佛的象征为中心,以代表世界的方圆为基础结构,交替且对称地围成严谨的坛城。坛城周围通常有四面墙壁,在四方分别开有四扇通向外部世界的门,墙壁的外部有一圈火焰围绕表达驱散邪魔的寓意,并用莲花瓣代表净土的本性。在密教中,曼荼罗又可分为四类三种。四类,即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和羯磨曼荼罗。三种,即普门曼荼罗、部会曼荼罗和别尊曼荼罗。依修持法门不同,描绘主题亦不同,所用材料也众多。
日本平安时代 胎藏界两界曼荼罗图
现藏于京都东寺
公元八世纪 绢丝制曼荼罗图
现藏于日本奈良县当麻寺
而在藏传佛教中,这种用彩色细沙构建出来的精美图案建筑,被称为沙画曼荼罗,即沙坛城。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坐于菩提树下修行的49天,他先是在地上铺上了一层枯草,再在枯草上垫上碎石坐于其上,这就是坛城的最初原型。
佛祖亲自教授弟子绘制坛城,是为了阻挡魔的侵扰,在“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修持佛法。延续至今,每一幅坛城的绘制,从制沙到构图,到这座神秘建筑的绘制完成,以至于最后的散去,一切都秉持着历代高僧手口相传的严谨秘法,不可有丝毫的更改与违背。
坛城沙画中用到的多彩细沙,都是白沙经由矿石颜料沉淀后染制而成。通常所用的有五种基本颜色,即白、蓝、黄、红、绿,分别代表了藏传佛教中的五方佛,即中央大日如来,又作毗卢遮那佛;东方不动如来,又作金刚不动佛、阿閦佛;南方宝生如来,又作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无量光如来;以及北方不空成就佛,又称不空成就如来。其他的辅助色彩可多达十几种,而使用到的孔雀石、蓝铜矿石等天然矿物质颜料,需要辛劳地从西藏各地收集而来。
藏传佛教五方佛曼荼罗
明代 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
上海观复博物馆 藏
在燃香、念经及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的情况下,一幅神秘而神圣的坛城沙画即将开始它的制作。寺院的僧人们会在清洗干净的大殿地板上,利用长线与圆规等工具沾上白色粉末,用弹制按压等手法细致地勾勒出一个比例严谨的坛城轮廓。几十位僧人会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分别为坛城上色。经验丰富的高僧们可用手直接捻撒细沙,而更多的年轻僧侣们会用特制的铜管工具进行上色。多彩的细沙从大小不一的锥形铜管中徐徐流出,从中央佛陀居住的内院开始,逐渐向外,通过铜管上一排细小的锯齿,经过指尖刮敲控制流量,在坛城上流洒出各种精致美丽的图案,直到这一方佛的世界堆砌完成。
这是一个非常艰辛且考验脑力、耐力与毅力的过程。从采沙、制沙,直到坛城的完成,经常需要十天以上的时间。完成后的沙坛城将由僧人们诵经护持八天,直到萨噶达瓦节的到来。这一天,人们会汇聚在坛城边,焚香,祈福,等待,等待着见证这一个色彩斑斓的流沙世界,在绚烂中出世,然后消失。
在一切的仪式完成之后,这座辛苦建立的坛城将会被金刚杵一分为二,再向八方驱散,一些特殊位置的沙粒将会被收集入瓶,最终倒入江河之中,功德随流水而润泽万物。
唐代 铜鎏金金刚杵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藏
金刚杵是佛教密宗金刚部诸尊常持之法器,寓意破除愚痴妄想之心魔与诸外道魔障。
明代 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像
上海观复博物馆 藏
大殿的地板将会被清洗,恢复原本的样貌。人世间的一切,可以辛苦的拿起,也可以轻松的放下。沙子变回了沙子,而坛城,亦不复存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金刚经《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流沙,幻化无常而执空的本性。
沙画曼荼罗,一个真实与虚幻的坛城世界。
生命,从漫长的辛劳中走来,或短暂遭遇绚烂,但终会返于本初。
被毁灭的只是尘世的虚幻,指尖流过的细沙,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繁华。
扫码VR全景云游
上海观复博物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