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 脑活动 · 知识网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第三季 Season 3 /
锵锵脑科学
【第二集 Ep.2】
本期关键词
记忆 · 脑活动 · 知识网络
本期嘉宾 · 刘潇楠博士
刘潇楠,现就职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主要研究方向为记忆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时间轴与内容概览
00’41
记忆功能
记不住是个好事情?
我研究记忆的功能,从比较认知的角度来讲就是在研究不同的记忆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怎么样能够提升记忆的效率。比如说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是去单纯的记忆很多不同的知识点,而是去形成一个结构网络。然后我现在就很关注这个结构网络是怎么形成的,并且当你形成一个知识的结构或者体系的时候,它又会如何帮助你更好的去学习新的知识。从比较神经层面来讲,就是什么样的大脑、什么样的活动在支持这种知识结构、知识网络的习得。
对于我们大脑来说,其实更多的只是去记忆一个结构或者是一个非常抽象、概括的东西。我觉得现在人记不住东西,是因为人的记忆容量或者记忆能力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固定的,很难通过什么样的训练让你能够从16G变成32G,32G变成64G。但是你能在有限的空间下更加高效的存放东西。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人类实际上不是物理层面的进化,而是功能层面的进化,是在更多的依赖比如说“网络”,依赖于这种外在的记忆终端。比如说虽然我可能记不清楚我具体看了哪篇研究、具体做了什么,但是我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这个印象是关于:我好像昨天或者上个星期或者去年看到一个研究,这个研究好像和我有一点关系。但这些信息让你能够从网上用比较合理的时间把这篇文章再找出来,那我觉得这就足够了。然后当你能够记忆的这种检索信息越来越多的时候,虽然里面的这些细节你可能都记不住,但只要你能够高效的或者比较高效的检索出来、能够从网上找出来,那么我觉得反而会是一个更好的现象。
✦
✦
05’30
记忆的行为学研究
越了解越记得好?
我们的一个行为实验是让大家去看一个电视剧,电视剧里面有几个主角,然后去另外找一批这个电视剧的专家,就是看这个电视剧看过很多遍或者非常熟悉这个电视剧的人,用大五量表*去评价这些主要角色的人格,比如说这个人的外向性、神经质的程度等等,这样每一个主要角色都由这个电视剧的专家去评出一个人格曲线或者人格特质。我们发现:如果一个人来看这个电视剧,他能够更快的和这些专家的评价一致,那么他记录和这个人相关信息的能力就会更快。也就是说,我越了解一个人,那么我去记录或记忆这个人相关的事情和事件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虽然你对他的了解和记忆事件本身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就是说当我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知道这个人的性格或者人格,然后我再去记忆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说的话、做的事情、和别人的交往,可能我记忆的结果会更好。
*大五量表:即NEO人格量表,是建立在大五人格理论的基础之上,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McCrae在1987年编制成。“大五”人格(Big Five Personality)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人格测试方法。从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心等五大维度综合分人格特征。
✦
✦
32’30
记忆的神经研究
睡觉还是做梦?
有很多很经典的故事(提到睡觉或者做梦的作用),比如发现苯环的故事,但这种事情的真假也很难考证。但是在做梦和睡眠对记忆的作用可能又会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一般都会认为睡觉对记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慢波睡眠阶段,做梦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的阶段,但是快速眼动、睡眠以及做梦对记忆有什么样的作用?这点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
✦
✦
34’50
记忆的塑造靠反复提取
换个角度看考试!
我觉得考试特别好,考试是一个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事情越来越多,考试其实会变成一个特别快乐的事情。特别是比如说你读博士以后,或者说等到了工作以后,越往后越觉得考试其实是一个特别能够提升幸福感的事情。因为当你面临一个考试的时候,你会不自觉的特别专注于这件事情,好处就是你可以有一个理由不去考虑那些杂七杂八、有的没的事情,反而是用一种很具体的焦虑去取代了那种无形的、泛泛的焦虑,然后降低你的焦虑。
✦
✦
37’00
心理学人的育儿经验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门的人做
有了孩子之后,加上你有很多知识,然后你会想在孩子身上应用这些知识,特别是你可能会觉得一些发展心理学或者一些什么知识会希望在这个孩子身上得到印证,然后就会导致你对这个孩子有很多很具体的期望。比如说这个孩子今天过两岁生日了,你从今天开始就只能进入前运算阶段了,你从今天开始就不能再犯这个“A not B*”的错误了,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些期待。但是我们就在很努力的在去抑制这种对孩子很具体的预期,有的时候也很难,因为你有了很多知识,以后你还会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你会很依赖网络,依赖一些书籍,你会期待他比如到两岁的时候,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你就会很期待他到两岁的时候确实到那个样子。那他两岁没有到那个样子的时候,你就会焦虑。
其实我们所有的书上所有的知识给你的都是均值嘛,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服从正态分布或者什么分布的,实际上这个人和人差异是很大的,你的孩子也是这些人的当中一个,所以我们在很努力的去抑制这种拿这种教科书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后,以后可能在小朋友上学以后,我们可能还是需要去抑制过多的用自己的理论和卡尺去衡量老师的教育。因为其实你是研究心理学的,但你并不是一个教育者,特别是你并不是一个针对3岁、5岁、6岁、7岁小朋友的一个非常具体的教育者,那么那个教育者他是专门研究怎么样去这个对待3岁小朋友,我相信他在实操的角度还是要比我们专业很多的。就像一个物理学家,比如杨振宁拿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他不一定会去修车对吧?虽然你修车可能用的也是物理学知识,但是他的车坏了,也应该不是自己在家修,会送到店里去修。
*A-not-B错误:典型的任务是实验者将一个有吸引力的玩具藏在婴儿可以触及的盒子“A”里。然后让婴儿寻找玩具,婴儿会在“A”盒子里找到玩具。然后再重复几次,婴儿总能在盒子“A”里找到玩具。在接下来的关键试验中,实验人员将玩具移动到婴儿可以够到的“B”盒子里。研究发现,10个月以下的婴儿通常会“坚持不懈”在盒子“A”里寻找玩具,即使婴儿看到研究人员将玩具移动到“B”盒子里,他们也还会在“A”盒子里寻找,而且“B”盒子也很容易拿到。但12个月或更大的孩子通常不会出现这种错误。
✦
✦
40’30
做科研
心态最重要
我觉得心态会比较重要,这也是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或者衰老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我觉得“认命”特别重要,所谓认命就是认同运气的作用。因为成功的定义本来就很虚嘛,很多事情能够成功,是因为你的目标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能不能达到那个目标、或者超越你的目标、或者低于你的目标,其实我觉得99%都是运气决定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当我们承认运气的作用,反而会让我们能够更加心平气和的去做好我们眼前的很具体的工作,会降低很多焦虑。其实在我比较年轻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目标,会希望我要做到什么样。在想这个目标或者在做一件事情过程当中,不断拿这个事情的进度和那个目标比较的过程会导致很多的焦虑,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就会让自己生活变得很不快乐。
✦
✦
更多信息
大五量表测试:https://m.psy525.cn/ceshi/84497.html
A-not-B实验(00:37开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J411T7tt?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点击前往嘉宾往期访谈
本期主播:白小白。
文字制作:马银屏。
美工制作:季雨清。
统筹排版:白小白。
[素材来源]
音频:独家访谈
图片及视频:源自网络
·扫码关注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