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他凭一首歌,让1076万人破防
又是一年盛夏,天清气朗,意气飞扬。 在这个六月,首批00后大学生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季,1076万应届大学生即将与自己的青春暂时作别,带着憧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6月16日晚,B站举行了2022夏日毕业歌会。这已经是B站以“夏日毕业歌会”的形式陪伴大学生们毕业的第三年。
当汪苏泷唱起《万有引力》,弹幕中齐刷“泪目”,引发一波回忆潮。
在今年的B站夏日毕业歌会上,歌手汪苏泷演唱了《耿》和《万有引力》两首歌曲。
而当《万有引力》轻快的旋律响起,人们又好像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在接受采访时,汪苏泷说,“我也是高中开始写歌的,我自己的歌也陪我度过了我的青春时代,当我唱我以前的歌,我会想起以前美好的事情。”
这首国民度极高的《万有引力》,正是汪苏泷在大学时创作的一首歌。明快的节奏下,有千禧一代青春里的青涩印记。
时光荏苒,如今,距离《万有引力》第一次发布,已经过去了十年。
伴随着弹幕上齐刷刷的“泪目”和“爷青回”,年少时的岁月好似又打了一个闪回。
昨晚的“B站夏日毕业歌会”就让不少人感慨,“汪苏泷三个字,永远属于我的青春时代。”
“再次听见汪苏泷的歌,人很难不晃神。那些放不下、忘不了的人,他的歌替我记得。”在今年B站的夏日毕业歌会页面下,一位网友这样写道。
图片来自网络
能让这一代年轻人有如此感受的,还有许嵩。
在2021年的“B站夏日毕业歌会”上,许嵩的出现让一众大学生激动不已。
这个曾无数次出现在青春记事本上的名字,在B站夏日毕业歌会的舞台上以一曲《有何不可》向所有大学生献上了青春的祝福:
“去领略闻所未闻的,去经历见所未见的,去奋发,去拼搏,我们要相信在一切的努力过后,一切的美好终将如约而至。”
即便当时,许嵩刚刚度过自己的35岁生日,这个戴着黑框眼镜,身穿卫衣的大男孩,还是引起一代人的回忆。
发表《万有引力》时,汪苏泷年纪尚浅,只有23岁。
巧合的是,2009年发行的《有何不可》,刚好也是许嵩写于自己大学毕业那年。
那年,他同样23岁。
许嵩比汪苏泷年长三岁。同样生于八十年代后期的二人,迎头赶上了互联网的爆发时代。
他们的音乐创作,借由网络送抵一代人的内心。歌曲不仅占领了大街小巷的扩音音响,还占据了90后和00后的MP3、QQ空间、歌词本和同学录。
汪苏泷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唱京剧的父亲,曾希望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古典音乐艺术家。汪苏泷却一头扎进流行音乐的世界。
2010年,在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读大四的他,写出一首《小星星》,随后凭借《不分手的恋爱》《三国杀》等歌曲,爆红网络。
而此时,已经毕业一年的许嵩,已经爆红网络4年,甚至被贴上“小周杰伦”的标签。
许嵩同样从小接受音乐熏陶,他的父亲是部队文工团的扬琴演奏者。2006年,在安徽医科大学读大二的许嵩,用VAE的网名,在网络上传了几首自己课余时间制作的歌曲。
一首《玫瑰花的葬礼》,让不少人开始搜索这个年轻人的真实姓名。
随后,他以一个月一首歌的速度更新,更新一首,爆红一首。《粉色信笺》《断桥残雪》《你若成风》爆红网络,成为一代年轻人口口相传的“神曲”。
然而最初,汪苏泷、许嵩的歌,一度被认为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网络歌曲。他们也被贴上“网络歌手”的标签。
对于创作型歌手而言,否定作品无疑是否定了一切。
但他们又是真的“火”。
汪苏泷曾说:“只要是人均消费不超过20块钱的地方,都放着我的歌,什么理发店啊,小卖部啊,都能听到。”
实际上,即便是在所谓更高档消费的地方,放的也是他们的歌。在大家都没什么钱的青春年代,许嵩和汪苏泷是人们用脚投票诞生的“民选巨星”。
在音乐圈,没有人不希望写出热歌。
一首家喻户晓的大火曲目,就像是音乐人的保险。只要歌在,江湖地位就在。在乐坛,凭借一首歌“吃一辈子老本”的歌手并不在少数,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一种能力。
早在大数据算法统领短视频音乐之前,许嵩和汪苏泷早已成为初代“爆款制造机”。
“网络歌手”的标签之下,一个共同点却是,他们几乎每一首歌从词曲创作到录音混音,均由自己一人完成。
这符合现在对于“原创音乐人”的定义。
但在那时,“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这件事无异于“小作坊”和“不入流”等同,比起动辄斥资百万包装流行歌手,许嵩和汪苏泷只能被列为“非主流”之列。
汪苏泷至今依然对“贴标签”这件事心有余悸,“我当时就是被人贴上网络歌手的标签,但最终音乐都是来听的,有些歌在你心里,听完之后留下了,有些歌听过就过了。”
能经历时间沉淀留下来的歌,就是好歌。汪苏泷和许嵩的沉淀,都至少用了十年。
时间带来的改变,也随之发生。
自2011年开始,许嵩更注重在作品中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人文关怀。在歌中,你依然听得见许嵩的独特风格,但是歌词却指向更现实的社会。
《违章动物》《大千世界》《全球变冷》等歌曲的问世,更是让曾经听着许嵩式情歌长大的网友们吃了一惊。
他在音乐中描述路人冷漠,描述城管暴力,描述中东战争。蜕去少年青涩,他的歌变得丰富而强烈,甚至有人评价:“他变了,变成当代杜甫了。”
然而这样的变化之外,许嵩又似乎一点没变。
正如2019年他在上海演唱会上对歌迷所言:
“从二十岁起,我的青春时光全都投入到创作中,除了少数舞台时刻,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是一个幕后人士,我非常享受那样一人一世界的创作空间。”
正当许嵩完成创作转变时,汪苏泷也靠着多首大热的影视歌曲,撕掉了自己身上的“网络歌手”标签。
2015年,随着电视剧《花千骨》大爆,歌曲《年轮》再次风靡。这首深情的电视剧插曲,陪着无数人度过了缱绻心伤的夜晚。而少有人知的是,这首歌的词曲创作都是汪苏泷。
汪苏泷曾开玩笑说:“这首歌除了张碧晨以外都是我的。”以《年轮》为锚点,汪苏泷一举打开了影视原声带市场,他创作的《忽而今夏》《耿》等影视歌曲均取得巨大成功。
他不只关心少年青涩的爱,也关心成年人的内心世界。
十多年过去,他成为了影视投资方争夺的流量密码,有了“影视原声带小神兽”之称。
出道时写歌自嘲“我很忙我是班长,这辈子不知能否自费开个个唱”的许嵩可能不会想到:多年后,他的城市巡回演唱会一票难求,成为数字时代的票房保证。
在古典音乐教育下成长的汪苏泷,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写网络热歌而踏入流行音乐领域,成为不老的“青春代名词”。
而听着汪苏泷的歌长大的一代,也正以自己的方式续写着自己的青春故事。
一代人长大,陪着他们长大的音乐却依然年轻。
“我小学在听《有何不可》,大学毕业还在听《有何不可》。”时代的节奏不断加快,当代年轻人对于“老歌”的怀念与依赖却逐渐加深。
而许嵩、汪苏泷所引发的回忆潮,正体现了年轻人在变动的时代中,寻求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近几年来,年轻人似乎自发地掀起了一股“复古风潮”,他们越来越爱听老歌,越来越爱看老剧。
从各大音乐榜单的数据来看,一些经典老歌反复上榜。
其中,周杰伦的《晴天》仅在某音乐平台2021年度的上榜次数就高达52次,几乎每周都在榜上,而这首歌的发行时间距今已经过去整整十九年。
今年夏天,随着王心凌的翻红,她于十八年前发行的经典歌曲《爱你》再次屠榜。
当全网“王心凌男孩”跳起同样的舞步,哼唱起“情话多说一点,想我就多看一眼”,人们内心的情感翻涌,不只是歌曲带来的情感共鸣,更多的是曾在这首歌陪伴下经历的青春的点点滴滴。
曾经听着周杰伦、王心凌的少男少女们,已经成为了职场中的新力量,开始经受“大人的烦恼”,世界不再单纯如昨。
在现实的压力和越来越快的生存节奏里,有意识地“逃”回过去,变成这一代年轻人所选择的一种心理代偿机制。
也正是在如此情况下,和这些“老歌”有关的青春回忆便会被覆上温柔的高光。
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便能通过追忆过往,想象性地构造出“生活在别处”、“回到少年时”的纾解通道,让人感到舒心与安全。
许嵩在“B站2021夏日毕业歌会”
毫无疑问,汪苏泷和许嵩们,依然在用他们的音乐向这一代年轻人提供着重要的“陪伴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对“青春老歌”的爱,并不是偶尔怀旧。那些在学生时代里爱听的音乐,如今依然在这一代年轻人的播放器中循环播放。
“我一直觉得在歌里面鼓掌是挺傻的事情,但是我们今天就傻一点吧。”
草地上,汪苏泷再次唱起《万有引力》,弹幕里网友发起“不跟唱挑战”。
然而旋律起,几近全军覆没——没有人能一动不动地、控制住面部表情地听完这首歌。
忍不住上扬的嘴角里,是这一代年轻人回不去的过往。
但在他们的歌里,青春不必回来。青春一直都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