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能不捕就不捕”,并不是对企业家法外施恩
一旦企业有风吹草动,企业负责人被抓,外界丧失信心,信用支撑下的资金链就会断掉。即便到时候企业负责人没有任何问题,也不可能立马恢复正常生产。
疫情结束后,各地都在拼经济。与此同时,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大学生就业也是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状况备受重视。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要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
这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对于民营企业家搞所谓“不捕不诉”,是不是对民营企业,法外施恩,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首先,海南“能不捕的不捕”的这个提法,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是放在“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行动”之后的,也就是说,针对的是经营类犯罪。
经营类犯罪,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开发票罪、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
一般来说,普通人不经营企业,根本不会涉及到这些罪名,而一旦经营企业,不论企业大小,都是法律意义上的企业家了。所以,这并不是法外特权,而是一视同仁。
不捕,并不是不侦查,而是在没有必要逮捕的时候,采取取保候审等措施,既能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也能保障企业持续经营。
其次,这个表述,并不是海南发明的。
2019年,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在多个场合强调:“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时,综合运用好刑事司法政策,能不捕的就不捕,能不诉的就不诉,能判缓刑的就提出缓刑的量刑建议。”
2021年4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把“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推进非羁押强制措施,写入年度工作要点,将“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政策从司法理念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刑事司法政策。
在今年3月份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上,两高报告就提出了依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依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依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等表述。
报告在“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中列举了相关数据:
依法再审纠正张文中案等重大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209件283人,
对6250名在押企业经营者变更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
对290名涉案企业经营者依法宣告无罪。
这反映了两高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保护市场主体合法的财产权益、合同权益。
所以,“能不捕的不捕”这是国家三令五申的司法政策,不是海南拍脑袋。其他省份也有类似的强调。
内蒙古政府2022年9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出: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
为什么国家会有这样的政策?因为民营企业太重要了。
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从50%上升至60%以上,并贡献了五成以上的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民营市场主体占全国市场主体的比重高达98%。
现代企业都是在信用链条的支撑下运行的,简单地说,企业为了更大规模的生产,往往会负债经营,企业有贷款、债券、垫资、应付账款,一些企业还会发行股票。企业的信用支撑着企业的负债经营,企业的信用的基础,则是外界对企业的信心。
一旦企业有风吹草动,企业负责人被抓,外界丧失信心,企业就会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平时在信用支撑下的资金链就会断掉。即便到时候企业负责人没有任何问题,放出来了,企业也不可能立马恢复正常生产。这背后则是供应商、企业职工、上下游乃至当地经济全都受损。
所以,避免“案子还没有查清楚,就把人抓了”,在没有搞清楚事情之前,慎捕,能不捕的不捕,有利于一地的经济运行,社会稳定。
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内蒙古还提出,对涉案企业合规整改经评估符合标准的,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变更强制措施、不起诉决定,提出轻缓量刑建议或从宽处罚、处分的检察意见;慎重适用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强制措施等措施。对处于社区矫正期或取保候审的企业人员,需要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简化批准程序,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便利。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总之,在法律范围之内,尽量保障企业平稳运行,不能因为一个人涉嫌犯罪就连累很多无辜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演员、明星某种程度上,也类似一个企业家。现在一部电影动辄10亿的投资,演员身后的相关产业链,相当于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因为某一个演员的轻微违法活动,导致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完全不能上映,血本无归,这也会造成因一人之错,让一家企业濒危。
其实,企业家并不需要法外施恩,因为法外特权,意味着今天你可以特权,明天别人就可以特权。今天保护企业家给了企业家特权,明天就能给那些意图伤害企业的人特权。企业家需要的,是透明公开严格地按法律办事。
此外毋庸讳言,现在中国的民间舆论对企业家并不友好。不少企业家在网上也遭到舆论攻击,而且,这种攻击往往是不对等的。一些网络意见领袖可以任意造谣、抹黑企业家,但企业家无法还嘴,也不会去起诉。而社会的微妙之处在于,企业家、大众都会感知到这种氛围,然后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某种程度上,只有当企业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向抹黑自己的言论发起诉讼,才意味着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氛围的转变。
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硕博脱单,用理想岛! 截至2023年3月26日,硕博自助相亲平台,理想岛VIP认证用户超100000人!其中,来自985及全球前100强高校用户占80%。 理想岛VIP核心功能是搜索,想找什么样就找什么样。 关注公众号后,可直接登陆↓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扫码关注理想岛,提升认知维度。 ▼长按二维码 关注理想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