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起大风,上市游戏公司“躺赢”,股价集体暴涨!
「 点击上方"GameLook"↑↑↑,订阅微信 」
图片来源:Pexel
最近两年从来只被低估、待修复的游戏股不会想到,终有一天,自己再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随着AI的升温,游戏在股市火了——3月最后一周,动漫游戏指数迎接五连涨,涨幅超过50%,3月31日华夏基金监测日报更指出,游戏ETF一周流入资金超2.4亿元,足见市场热衷。
时间进入4月热度依旧在持续,手游、网络游戏纷纷成为股市热门概念。以4月3日自选股统计为例,当天热门板块中手游概念上涨6.7%、网络游戏上涨6.4%。若从年初开始计算,手游概念涨幅达65.66%、网络游戏涨幅达60.32%。
除了今年日渐清晰的版号常态化发放利好,游戏股大涨与年初至今涨幅近100%的AIGC概念、超76%涨幅的ChatGPT概念走红有莫大联系。如2月起开始宣布积极尝试AIGC技术的富春股份,4月3日以20%的涨幅位列游戏股甚至整个创业板和A股涨幅第一,年初至今涨幅更达到79.74%。
当天,涨势几乎席卷了每一家游戏公司,神州泰岳涨11.25%、姚记科技涨9.98%,吉比特、完美接近涨停,三七涨8.51%,世纪华通涨幅过7%,此外年初至今涨幅翻倍、甚至数倍的比比皆是……喊了无数次的游戏股价值修复,就这么突如其然的来了,且拿到版号的游戏大多数还未上线,这波股价上涨的巨浪就已到来。
股价大涨,游戏又成资本宠儿
按照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联接基金经理徐猛的说法,本轮游戏板块大涨原因有三:监管压力降低、大量新游蓄势待发,以及AI技术落地首选游戏。
需要说明的是,监管压力并不是上个月才降低,而是降低已有一段时间。从2022年底版号发放常态化,表现为12月版号发放数量(84个)成为当年最高的月份,并在2023年保持超80个版号开始,以及未成年防沉迷工作取得社会的认可,监管压力已经不是国内游戏业当前最紧迫的问题。
另一方面,根据伽马数据《2023年1月游戏产业报告》,今年1月国内游戏市场收入同比下降16.89%,报告将市场颓势原因归咎为新品供应过少。换言之,AI可能是本轮游戏板块短期走红的最大功臣。
同样,许多股民、基民惊讶游戏板块大涨突然,没有及时上车的原因,也和AI影响力和AIGC应用快速在全球爆发有关。
自去年11月ChatGPT引爆AI,上至科技巨头、下至普罗大众都在积极涌向AI的怀抱。本轮AI浪潮之所以普及核心要素有两点,一是效果奇佳、二是使用门槛低。ChatGPT对上下文的理解,Midjourney画作能够力压人类获奖的惊艳,都一举改写了人们对AI过去“人工智障”的认知,而GPT-3.5到GPT-4的升级,OpenAI对ChatGPT和Whisper的模型API的开放,都让更多中小公司也能够参与并分享本轮AI红利。
图片来源:Pexel
由于AI商业模式十分清晰,其高昂的训练费用又迫切需要商业化,技术模式天然契合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等传统高科技行业。使得大量游戏公司对AI的态度由好奇、恐慌,迅速转向尝试、布局。
而游戏行业恰好踩在高科技、互联网,以及内容产业的交叉地带,更巧的是,游戏股估值常年处于价值洼地,一旦出现关键行业利好信息、迅速行情实现翻转。多方因素综合下,游戏股真的到了不火天理难容的地步。
无AI不游戏,游戏企业全员跑步进场
了解游戏行业的读者应该知道,2022年是游戏行业的“水逆之年”,全球经济的大环境、海外通货膨胀、用户活跃度和消费能力下滑、监管的压力,带来了用户消费积极性降低、营销成本走高、新游戏成功率降低、版号资源稀缺等一系列问题。
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2022年我国游戏业收入破天荒下滑10.33%,甚至成为统计局统计口径中,16个文化产业新业态行业小类中少有拖后腿的3个小类之一。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也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七成上市游戏公司财报呈现亏损。
1月份,多家上市游戏公司发业绩预告预报亏损,亏损数亿甚至已是平常态,由于计提商誉减值,其中某A股公司还暴了一颗预亏60~80亿的“雷”。当然,由于商誉减值作为一种财务处理方式“并不意味着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此事对于该公司股价的影响确实不严重。
甚至于说,由于AI在游戏行业的前景受到看好,游戏股已经有了走上厚积薄发之路的迹象。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ChatGPT走红之初,世纪华通便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以人工智能业务为基础技术应用,在游戏研发等多领域均有一定程度的应用。”
今年2月完美也承认,已将AI相关技术应用于游戏中的智能NPC、场景建模、AI 剧情、AI 绘图等方面,比如《梦幻新诛仙》采用智能NPC与IK技术、《诛仙世界》创新运用了全天候天气智能AI演算技术等。
向来不怎么爱追热点的吉比特,也在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现阶段比较关注AI的发展对游戏策划、程序、美术、音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提升,以及AI技术对玩家体验优化方面的帮助。”
去年12月就发布AIGC算法与模型“昆仑天工”的昆仑万维,也多次公开表达了对AIGC的坚定看好。除了2月份与OpenAI达成合作,在Opera浏览器内植入AIGC功能,3月中旬在回应深交所问询函时,昆仑万维还透露要在今年内推出中国版类ChatGPT。由于乘上AI的东风,昆仑万维股价由年初的14.41元涨至现今的超过50.65元,3个月累计涨幅达258.71%。
当然,除了A股,港股上市游戏公司也纷纷加入AI大军。以网易为例,除了《永劫无间》将上线首个AI共创游戏设计,网易还在2022年财报中透露投入了超过150亿元,加快AIGC、元宇宙、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自研突破。
同样,腾讯也动作迅速,2月腾讯发布《AIGC发展趋势报告2023:迎接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时代》、成立“混元助手”项目组,3月在财报会上坦承“AI令人兴奋”,并透露未来可能要将AI纳入微信和QQ,“放话”后一周,腾讯AIGC工具“腾讯智影”微信小程序便正式面世。
比元宇宙更凶猛,不用AI的游戏公司没前途?
与2021年的行业热点概念“元宇宙”相较,AI给游戏行业带来几乎相同全世界关注的热度,但结果却有所不同,与元宇宙当下毁誉参半、甚至怀疑声盖过笃信相比,AI几乎受到了一致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游戏行业的普遍接纳。
究其原因,与二者需要投入程度不同,回报周期差异有很大关系。如AI在绘图、建模、NPC智能,甚至剧情和世界观设计层面均能起到快速产出和协助开发的显要作用。且由于OpenAI接口公开,市面上也有一定的开源AI模型,游戏企业使用门槛与成本都较低,允许游戏厂商喊口号与做实事并进。
与之相对,元宇宙蓝图虽宏大,实现预想效果更需要厂商巨额投入,效果预期性不足,而且商业模式更加复杂,变现路径长。除了Roblox始终保持一枝独秀外,市面上缺少经过验证的成功案例,而技术和用户规模的高要求、导致元宇宙产品半道崩卒概率更高,即便是号称要每年投入100亿到150亿美元、还把公司名字改了巨头Meta,也不得不接受巨亏裁员的事实。
相反,AIGC顺应了去年开始的游戏行业降本增效的趋势,能对研发环节的产能带去加持,使得游戏厂商受益明显。当然,目前AIGC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美术层面AI产出更多集中在2D,然而当下行业工业化大背景下,精品游戏最大成本项在3D美术资产。
不过基于当下的AI技术,有开发者已经通过使用Midjourney、Stable Diffunsion辅助3D角色设计,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AI对3D美术资产的生产能力指日可待。
如腾讯AI Lab也在2023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一座3D虚拟城市,以及生成该城市的自研3D游戏场景自动生成解决方案,相信未来3D AIGC只是时间问题。
小说家茨威格曾说,命运所有馈赠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价格。如今资本因AI热捧游戏,也代表游戏行业失去了拒绝AI的选项,不用AI势必要回到市值被低估的日子。
因此所有上市游戏公司都会在公告中透露对AI的布局,如创梦天地旗下用户社区Fanbook已经积极拥抱,或在财报电话会上被频繁问及AI应用进度,创业公司也必须千方百计与AI搭上关系,如前TapTap联合创始人黄希威在新发布的Hayo AI应用中融入ChatGPT、Stable Diffusion。
就目前来看,AI对游戏研发流程的接入尚不够深入,考虑到游戏产品的研发周期动辄数年,与许多新技术一样,AI与游戏真正碰撞出火花、发挥降本增效的作用,可能要等半年甚至一年后才会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评估结果。当下对于所有中国游戏公司而言,这是一个相对公平、但也没有太多选择的风口:能选何时入局、怎么做,但唯独不能不用AI。
····· End ·····
GameLook每日游戏产业报道
全球视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请加主编微信 igamelook
广告投放 : 请加 QQ:1772295880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订阅微信公众号
····· 更多内容请访问 www.gamelook.com.cn ·····
Copyright © GameLook® 2009-2023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