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我总是会问这个问题:你心目中的好睡眠是怎样的?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会透露出你对睡眠的认知,如果你在追求一个错误的、不合理的睡眠目标,那么,你将永远被困在和自己较劲的牢笼里。昨天,我在“怡禾”接了一个线上咨询,我照例问:你心目中的好睡眠是怎样的?这位朋友的答案是:躺下马上就能睡着,能睡够8小时。注意了,这个答案就是有问题的,属于对睡眠的认知有偏差,误会了好睡眠应该有的样子。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秒睡”,很多人都以为“秒睡”就是睡得好,而各路商家也为了迎合大众的这种目标,都标榜自己的产品可以让你“秒睡”。然而,事实上,秒睡在大概率上,不仅不意味着睡得好,反而提示存在某种睡眠问题。在睡眠医学上,把一个人从躺下准备睡觉,到进入睡眠的这段时间叫作“睡眠潜伏期”。睡眠潜伏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长一点,有的人短一点。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景和年龄,睡眠潜伏期也会出现波动。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给出的定义:如果某人睡眠潜伏期小于8分钟(所谓秒睡),那么,提示这个人存在嗜睡,也就是过度瞌睡。这种状态下,大概有70%的人是因为太困太疲惫,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最多见的就是“睡眠剥夺”。当你长期睡不够时,就会欠下很多的“睡眠债”。欠债是要还的,身体还睡眠债的方式就是,在你有机会睡觉的时候,会迅速地让你睡着——好比刚发工资钱就被划走。比如,有的人入睡特别快,睡着以后打鼾很厉害,隔着房间门都能被听见,而且打鼾声非常不规律,中间一段时间会出现“鼾声暂停”,此时整个世界都突然安静下来,然后,猛地又是一声巨大的鼾声。注意,这种“打鼾+秒睡”的状态,很可能就意味着存在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此时的秒睡,根本就不是睡得好、睡得香,而是因为平时都睡得惨、睡不够,所以才“睡得快”。因此,永远不要追求入睡快,入睡快从来就不是好睡眠的标准。执着于追求入睡快,只会把自己困在焦虑的牢笼里,结果只会是越来越难以入睡。8小时睡眠这个说法,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意思是,绝大多数健康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处在7-9小时这个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人不需要睡这么多,白天照样生龙活虎;也有少数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会更多,就算睡8小时也不够。也就是说,睡眠时间和上面说的“入睡时间”一样,也是有个体差异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睡眠时间也会不同。因此,在现实中,评估一个人睡得好不好那就不能完全按照“8小时”来判断。那该怎么判断呢?目前的共识是:看你醒后的总体感觉。说得稍微正式点就是:按照个人对睡眠体验的自我满意度来判断。如果你醒后感觉很好,精力充沛,那就说明你昨晚拥有了一个还不错的睡眠,不要纠结具体几小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挑一个小长假,晚上困了自然睡,睡到第二天自然醒,连续几天,记录上床时间、起床时间和白天精力状态,注意留心状态良好的那几天,那时的睡眠时间很可能就是你自己需要的。另外,这个方法还可以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节律——是晚睡晚起的猫头鹰,还是早睡早起的百灵鸟。人间很多困境,其实是认知枷锁带来的。走出困境的方法,是打碎原有认知。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难。毕竟,否定“一直以来”的自己不仅需要“新知”,还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具体来说,这份勇气,就是敢于质疑所谓的权威,敢于质疑“上面说的”,敢于质疑“老祖宗”,敢于质疑“那么多人都这样”。表面上看,质疑很累,迷信好像很轻松。然而事实上是,迷信某个“虚无的确定”会带来更多的焦虑,而承认“不确定的世界”反而会带来更多的从容。
延伸阅读:关于睡眠的10大谣言,一个比一个害人,今天一次性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