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资源型城市的新路子
· 这是第5132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2k+ ·
· 四方君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近日,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OPEC+)宣布将减少石油产量,本已高位运行的能源价格再次开始上涨。能源涨价,有人忧愁有人喜。
近两年能源价格大涨,国内资源型城市的“地利”得以享受“天时”,一时间GDP火箭式蹿升、风光无两。
但他们也面临着“资源诅咒”的问题,大庆、玉门、鹤岗等前车之鉴近在眼前,加之“双碳目标”硬约束的日渐临近,如何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是这些资源型城市在“晴天”里就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国内著名的资源型城市、“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前不久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筑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十四五”末“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5000亿元,建成世界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最大的储能产业基地、最大的氢能产业基地、最大的新能源重卡基地。
一个城市的发展或多或少都存在“路径依赖”效应,转型并非易事,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尤甚。
笔者之前观察过榆林(参见《榆林啊榆林》),其转型之路就还很长,同属资源型城市的鄂尔多斯能否不循旧路、趟出一条新路来呢?
鄂尔多斯市,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7.35%,2021年末常住人口216.84万人、占全区9.04%。
2022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为5613.44亿元、占全区24.24%,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第1位、中国内地GDP百强城市榜第49位。
以全区7%的土地、9%的人口,创造了全区近1/4的GDP,鄂尔多斯的财富创造能力确实不简单。事实上,鄂尔多斯已经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内地城市人均GDP排行榜第一名。
但有一说一,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一座普通地级市,鄂尔多斯的人均GDP达到全国第一,离不开“人少、煤多”的先天优渥资源。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煤炭资源储量2535亿吨,约占全国的1/6、内蒙古自治区的2/3,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煤都”。
自2021年全国煤炭能源供需紧张以来,鄂尔多斯倾全市之力进行煤炭保供、力解各地“燃煤”之急。连续三年与全国25个省区市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年度煤炭销量占到全国五分之一。
“温暖了千座城、点亮了万家灯”,这句褒扬,鄂尔多斯当之无愧。
同时,受益于煤炭价格大涨、需求大增,近两年鄂尔多斯GDP犹如开挂一般,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台阶,成了耀眼的增长明星。
2020~2022年,鄂尔多斯的GDP从3533.66亿元、全国第68位,猛增至5613.44亿元、全国第49位,两年间提升了19个位次,成为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虽然还处在资源富产期,但也有着自己的“中年危机”焦虑。
产业结构的“一煤独大”如何破解?
发展路上的“资源陷阱”如何跨越?
越来越近的“双碳目标”如何达成?
一个个难题,都是摆在鄂尔多斯面前绕不开的必答题。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作为全国首批转型升级示范城市,鄂尔多斯承担着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探路的重任,其产业转型工作已悄然展开。
绿色低碳的新能源行业是国家大力倡导的新兴产业,作为一类风能资源区和太阳能资源B类丰富区,鄂尔多斯“就地取材”,顺势从过去的“羊煤土气”(羊绒、煤炭、高岭土、天然气)向“风光氢储车”(风能、光伏、氢能、储能和新能源汽车)进行产业转型。
2022年,全球首座零碳产业园区在鄂尔多斯拔地而起,两个千万千瓦级国家大型风光基地相继获批,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戈荒”风光基地开工建设,全区首片大尺寸光伏组件、首套现代化氢燃料电池电堆下线,首家绿电制氢加氢储氢一体化项目建成投用,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113.6%,“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蔚然起势。
转型升级顺利推进,离不开科技创新加力赋能。
2021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城市榜单上,鄂尔多斯名列第89位,首次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城市。
2022年,鄂尔多斯规上企业研发费用突破70亿元、增长25%,创历史新高,总量和贡献,均居全区第一。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还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2年2月,鄂尔多斯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发布《鄂尔多斯市对标先进建设最优营商环境行动方案》,500条政策措施对标全国一流水平,旨在努力建成全国营商环境优秀城市。
《行动方案》实施前,在鄂尔多斯投资一家亿元以上的项目,审批最长要花费一到两年时间,企业可能要跑二三十个部门才能完成。营商环境优化改革后,同样的项目最快45天即可完成审批,企业根本不用跑,只需要把相关材料备齐,交由政务服务专业的帮办代办团队就可以了。
在全区营商环境评估中,鄂尔多斯连续三次位居第一名。“花香蝶自来”,2022年,鄂尔多斯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57项,实际到位资金550亿元、同比增长47%。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传统资源型城市要想真正转型发展、走好新路子,最重要的是彻底摒弃旧思维、强力突破旧路径。
窥一斑而知全豹,小切口里有大视角,观察鄂尔多斯能否走好“转型的新路子”,我们不妨从政府机构对“脚下之路”的管理服务理念的转变来考察。
作为“中国煤都”,全国每5吨煤中就有1吨煤来自鄂尔多斯,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通过公路货运,平均每天10万辆次运煤车辆进出鄂尔多斯。车多且重,道路压力大,政府管理压力更大,因为保鄂尔多斯的交通就是保全国的煤炭供应。
但这些货车普遍存在超限超载、非法改装的现象,公路桥梁设施损毁严重、交通事故频发也由此成了常态。过去,鄂尔多斯往往通过联合执法、人工巡查、限发“煤票”等措施来管控,但管理成本高、效果也不好。
现在,鄂尔多斯开始利用“互联网+”智慧交通的管理新模式,将科技贯穿在治超各环节,在全区率先开辟超限超载治理非现场执法监管网络,打出了源头治超、固定站点治超、高速入口治超和路警联合治超相结合的科技治超“组合拳”,有效解决了执法力量不足、超限车辆绕行以及“人情执法”等问题,连续多年未发生因超限超载运输引发的交通事故,有效掐灭了安全隐患、保护了公路桥梁、保障了道路通畅。
保安全的同时还要促发展。为了真正走上、走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鄂尔多斯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新能源车辆(绿色牌照车辆)2折的差异化收费政策。
政策提出,自2023年3月15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鄂尔多斯市境内S24线兴巴高速等10段政府还贷收费公路,包括3段高速公路及7段一级公路开始执行新能源车辆(绿色牌照车辆)2折的差异化收费。
此次新能源车辆差异化收费总里程达1164公里,差异化收费措施覆盖全市国省道高等级公路总里程的68%,政策受益群体、实施里程居全国之首。
其实早在2022年,S24线大路至巴拉贡段高速公路就已首次试点实施差异化收费政策。从2022年1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差异化收费政策实施期间,鄂尔多斯累计减免通行费1.55亿元。
让利的另一项收获是极大缓解了并行公路的通行压力,安全事故大幅下降,其中省道316线一般事故减少29起,下降52.73%;国道210线一般事故减少15起,下降52.7%。
你看,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的服务管理,鄂尔多斯从过去的人海战术升级成了科技赋能,从过去计划经济思维(煤票)的“堵”,转变成了现在市场经济策略(价格调节)的“疏”,表面上改变的只是方式方法,底层逻辑则是观念、理念和思维模式的更新优化。
为了更好服务司机、提高车辆通行效率,鄂尔多斯还上线了“AI智慧收费机器人”,全程发卡、自助缴费、自助打票,最快仅需5秒钟,同时建设了预约通车系统,支持车辆以50迈左右的速度高速通过收费车道。
思维一变天地宽。转变旧思维、重塑新模式的鄂尔多斯一定可以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塑造出一个新标杆!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