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一个宏观框架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一个宏观框架

公众号新闻


者:郭磊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永恒 博士广发证券高级宏观研究员  
来源:郭磊宏观茶座(ID:

报告简版


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发展。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2023年3月15日OpenAI推出新一代语言模型GPT-4。3月16日,百度发布“文心一言”。3月22日,谷歌宣布推出Bard测试版。研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继机械化(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电气化(内燃机和电力使用为标志)、信息化(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为标志)之后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标志性技术之一。怎么看待这一过程的宏观影响?

首先,对总量经济增长来说,人工智能未来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带来潜在增长率的上升。人工智能具有渗透性、协同性、替代性、创造性等四项特征(蔡跃洲,2019)。渗透性可以引致关联产业链的发展;协同性可以提升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之间的匹配度;替代性可以减少老龄化、少子化对于经济供给端的约束;创造性可以带来更密集的知识和技术要素生产,以上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与计算机应用时候的“索洛悖论”类似,按照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劳动生产率和GDP增长率初期不一定会正向变化,统计人工智能的价值创造需要核算体系同步创新。


其次,对于产业结构来说,人工智能一则在供给端会带来自身庞大的产业链谱系的形成,数据、算法、算力等三项基础要素的迭代将推动行业的发展;二则在需求端会通过“人工智能+”,带来对传统行业的创造性改造,无论是C端、B端还是G端都会有无数的应用场景;三则在流通端它还会通过对生产方式、商业渠道、居民生活半径、生活方式等环节的传递,对于社会经济结构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思路来说,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增加了四化特别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的合理性,但与此对应,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国家级算力平台的建设就相对更为关键。


再次,对就业来说,人工智能对总量失业率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Displacement Effect)与“创造效应”(Creation Effect)的相对大小。过去两个多世纪的历史经验(Autor,2015)表明,并无证据支持总量失业率随技术进步而长期增加,这就是技术革命的“总量就业中性”假说。但上述研究是基于长期视角,短期就业影响仍可能会是显性的,OpenAI(2023)的研究显示,大约 80% 的美国工作岗位来说,至少有 10% 的工作任务受到 GPT 的影响;大约 19% 的工作岗位至少有50% 的工作任务受到影响。同时,经验研究显示(Goos,2014)在工业信息化时代,ICT带来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就业结构改变,出现了工作“极化”现象(Job Polarization),即不可替代的高端与低端服务的就业比重会上升,中间常规性、程序化的工作比重减少,存在被替代的趋势。这一效应值得继续研究,比如对于中国经济的“工程师红利”来说,其中创造性的部分会相对价值更大。


最后,对于通胀来说,人工智能一则整体会提升供应端效率、增加供应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供求匹配度;二则会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降低服务端的边际成本,这些逻辑长期来看将对总通胀水平形成约束。瑞典中央银行(Sveriges Riksbank)在其2015年的货币政策报告专栏中曾研究数字化与通胀的关系,指出过去三十余年全球低通胀或与信息革命以来的数字技术及其在经济各方面的应用有关。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算力的要求对应其对电力等能源的消耗较大,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能源供求格局。


正文


首先,对总量经济增长来说,人工智能未来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带来潜在增长率的上升。人工智能具有渗透性、协同性、替代性、创造性等四项特征(蔡跃洲,2019)。渗透性可以引致关联产业链的发展;协同性可以提升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之间的匹配度;替代性可以减少老龄化、少子化对于经济供给端的约束;创造性可以带来更密集的知识和技术要素生产,以上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与计算机应用时候的“索洛悖论”类似,按照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劳动生产率和GDP增长率初期不一定会正向变化,统计人工智能的价值创造需要核算体系同步创新。



人工智能具有渗透性、协同性、替代性与创造性四项技术-经济特征(蔡跃洲,2019)。具体来说,渗透性是指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可以与经济社会各行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相融合,渗透融合过程中必将引致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通过新产业体系的发展壮大直接带动经济增长。


协同性是指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提升劳动、资本与技术等要素的匹配度,降低各要素生产过程中的摩擦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生产效率提升。


替代性直接体现在人工智能对劳动要素的替代上,这将减少老龄化、少子化对于经济供给端的约束。此外,这种替代不仅体现在体力上,更体现在脑力上,即人工智能的创造性,通过更便捷、更密集的知识及技术要素生产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带来经济增长。


基于人工智能的这四种特征,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可通过增量-关联产业壮大与存量-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两种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带动潜在增长率的上升。


但需注意,按照现有GDP核算体系,在人工智能未来的大规模应用中,现实的劳动生产率与实际增长率可能阶段性下降,因为人工智能必将导致一些商品与服务被替代掉,而新创造出的产品与服务,其增加值可能还无法核算,不能反映计入GDP中。这与计算机时代的“索洛悖论”类似,1987年索洛指出“我们到处都看得见计算机,但在生产率统计方面却看不到”,为解决这一悖论,Brynjolfsson指出“投入产出的测度误差是悖论产生的根源”“由于IT技术所带来的产出质量优化、产出类型增加、消费者服务提升等产出收益被传统核算方法所忽视,这造成了生产率的系统性低估”。从而,人工智能测算方面的低估或也将使劳动生产率和GDP增长率初期不一定会正向变化,需同步创新核算体系。


其次,对于产业结构来说,人工智能一则在供给端会带来自身庞大的产业链谱系的形成,数据、算法、算力等三项基础要素的迭代将推动行业的发展;二则在需求端会通过“人工智能+”,带来对传统行业的创造性改造,无论是C端、B端还是G端都会有无数的应用场景;三则在流通端它还会通过对生产方式、商业渠道、居民生活半径、生活方式等环节的传递,对于社会经济结构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思路来说,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增加了四化特别是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同步推进的合理性,但与此对应,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国家级算力平台的建设就相对更为关键。


生产端,数据、算法、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要素,人工智能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中,必将带动数据生产、算法与软件开发、芯片、存储器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将通过引致产业链谱系的形成来重塑产业结构。


应用端,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渗透,其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将大幅改造传统行业,再造服务业,革新工业,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能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零售等将涌现,无论是C端、B端还是G端都会有无数的应用场景出现。


流通端,人工智能作为引领人类社会第六次技术革命的代表,与前五次技术革命类似,技术驱动的产业结构变革将传递到生产方式、商业渠道、居民生活半径、生活方式等环节,进一步对社会经济结构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此外,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当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叠加发展,未来或将进一步从信息化到智能化转变,由国民经济信息化转向国民经济智能化,这增加了四化同步推进的合理性,但与此对应,智能化推进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国家级算力平台的建设就相对更为关键。


再次,对就业来说,人工智能对总量失业率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Displacement Effect)与“创造效应”(Creation Effect)的相对大小。过去两个多世纪的历史经验(Autor,2015)表明,并无证据支持总量失业率随技术进步而长期增加,这就是技术革命的“总量就业中性”假说。但上述研究是基于长期视角,短期就业影响仍可能会是显性的,OpenAI(2023)的研究显示,大约 80% 的美国工作岗位来说,至少有 10% 的工作任务受到 GPT 的影响;大约 19% 的工作岗位至少有50% 的工作任务受到影响。同时,经验研究显示(Goos,2014)在工业信息化时代,ICT带来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就业结构改变,出现了工作“极化”现象(Job Polarization),即不可替代的高端与低端服务的就业比重会上升,中间常规性、程序化的工作比重减少,存在被替代的趋势。这一效应值得继续研究,比如对于中国经济的“工程师红利”来说,其中创造性的部分会相对价值更大。


人工智能与之前历次技术变革类似,将通过“替代效应”与“创造效应”两个渠道影响就业,“替代效应”是指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通过对劳动要素的替代,导致部分就业岗位消失,出现“机器换人”的格局。“创造效应”是指人工智能通过效率、技术提升,提高生产率,一方面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劳动需求,另一方面还可创造新岗位、新工种,从而弥补了岗位的减少。


自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存在技术进步导致失业的担忧,但两个多世纪的历史经验与数据(Autor,2015)表明,自动化与技术进步并未带来更多的劳动力失业,没有证据支持总量失业率会随技术进步而长期增加。机器替代人的过程中,尽管消灭了部分岗位,但是也创造了更多的新岗位,就业总量反而保持了长期增长。人工智能与之前历次自动化进程类似,它的兴起必然会导致很多就业岗位消失,但也会创造引致出很多新岗位,从而实现总量就业上的相对稳定。


但与工业革命以来,历次技术变革引起就业从农业、工业转向服务业,从土地、工厂转向办公室不同,人工智能技术将替代人类智力,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或随其发展阶段而变化,在初期可能仅是替代低技能劳动,但是随智能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将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影响,这或将影响“总量就业中性”假说。OpenAI(2023)最近的研究发现,大约 80%的美国工作可能至少有 10% 的工作任务受到 GPT 的影响,此外,大约 19%的工作可能至少有50% 的工作任务受到影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或增加了失业率短期上升的可能。


此外,实证研究表明,在工业信息化时代,ICT带来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就业结构改变,出现了工作极化现象(Job Polarization),而人工智能是在ICT基础上的进一步智能化,这将加剧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极化。不可替代的高端与低端服务的就业比重会上升,而中间常规性、程序化的工作会进一步减少。此前在计算机时代被认为是高端服务的一些行业也将被人工智能替代,比如教育、金融、医疗保健、办公室行政等。


最后,对于通胀来说,人工智能一则整体会提升供应端效率、增加供应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供求匹配度;二则会减少对人工的依赖、降低服务端的边际成本,这些逻辑长期来看将对总通胀水平形成约束。瑞典中央银行(Sveriges Riksbank)在其2015年的货币政策报告专栏中曾研究数字化与通胀的关系,指出过去三十余年全球低通胀或与信息革命以来的数字技术及其在经济各方面的应用有关。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算力的要求对应其对电力等能源的消耗较大,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能源供求格局。


总量供需角度,供给上,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供应端效率,增加生产供应能力,通过增加供给而压低通胀水平;需求上,人工智能加剧劳动力就业极化,进而带来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消费能力最强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将下降,而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这或将通过降低总需求而制约通胀水平抬升。供给提升、需求相对压制下,整体供求匹配度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压制产出缺口扩大,约束长期总通胀水平。


成本角度,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提高各产业的生产率,而各产业更高的生产率将转变为更低的生产成本,此外,人工智能的持续渗透将加快各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进程,相应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工资增长的速度或被压制,也将进一步降低服务端的边际成本,工资-价格螺旋得到缓解,长期来看成本推动型通胀或被约束。


历史类比来看,瑞典中央银行(Sveriges Riksbank)在2015年的货币政策报告专栏中深入研究了数字化与通胀的关系,指出过去三十余年全球低通胀或与信息革命以来的数字技术及其在经济各方面的应用有关,比如数字化可以通过带来信息与通讯技术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下降来降低通胀,并且可以改变市场结构,数字化的发展减少了各类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等信息摩擦问题,使市场更趋于完全竞争市场,从定价过程上压制了通胀。与此相似,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在过去信息化、数字化上的继续,作为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智能化也可能产生上一轮数字化相似的通胀约束效应。


最后,结构层面,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算力提升与数据中心维护都将消耗庞大电力,这将加大能源压力,或将驱动能源与资源品价格进一步上涨。来自谷歌的数据表明人工智能每年消耗谷歌公司约2.3太瓦时的电量,大约相当于亚特兰大这样大小的城市中所有家庭每年的电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大,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达2166亿度,碳排放达到1.35亿吨,电力成本占总成本的60%到70%。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基于其开发的Carbontracker估算“在微软超算数据中心中使用英伟达GPU训练 GPT-3模型,按照美国平均碳强度计算,将消耗大约19万千瓦时的电,产生85000 kg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相当于欧洲一辆汽车行驶 70 万公里产生的排放量”。这样的测算不一定完全客观,但它提示人工智能的能源消耗较大。



核心假设风险:技术演变超预期,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盘点四大技术板块,洞察百项人工智能开源项目——InfoQ研究中心带你探秘中国人工智能开源领域​WWW 2023 | 元数据对科学文献分类的影响:一项跨领域跨模型的研究智能革命: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物 学习和智能材料的合力高盛: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面壁智能联合知乎开源 CPM-Bee 并发布智能对话助手“露卡”(Luca),联网论文查找摘要功能太炸裂了!王菲女儿窦靖童出家,宗萨仁波切亲自剃度,知道原因我只佩服王菲张艺谋21岁私生子越来越像巩俐?与巩俐相恋8年,娶小31岁娇妻生三胎注意!加拿大航空突然严查这些人!大批华人受影响:被迫多交钱!2023人工智能行业:ChatGPT的宏观视角(附下载)训练人工智能的中国县城工人从宏观政策的视角,看人工智能的投资机会《人类简史》作者最新演讲: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操控,可能比你想的更严重AI智能新世代 圆桌论坛! 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鲁上海校友会共同邀请您参加圆桌论坛:业内专家探讨和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多方面影响美联储加息!美债倒挂!衰退预期?一文速看美债倒挂对经济的影响稻盛和夫:困难时候,不要中长期计划Omdia:中国人工智能框架市场调研报告专栏 | 深度人工智能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就连人工智能也建议暂时回避人工智能股票人工智能对应试教育的冲击首个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游戏和电影问世,探秘生成式 AI 如何发展(附相关人工智能产品集)帮扶与人工智能标注师: 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自由谈3/30 波士顿新闻总汇 | 科学家呼吁停止人工智能竞赛 波士顿长期民权活动人士梅尔·金去世 警方在游乐场发现上膛的枪支和弹药印度或将成为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动机!印度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生活的故事会不会是习近平报复特朗普把病毒带到全世界,然后特朗普连任没戏。习近平报复拜登用气球进入美国,然后拜登连任也没戏呢?26岁外卖员与12岁女生发生6次性联系,获刑四年6个月中央政治局定调!证监会重磅发布…五一假期影响一周市场的十大消息(新股+点评)财经媒体阅读营解读:世界债务创新高,对经济有何影响?法律翻译 | 小冲突,大影响:无人谈论的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战争尤瓦尔最新演讲: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操控,可能比你想的更严重人工智能对各国女性样貌的理解人工智能系列深度报告:计算机视觉行业框架—AI之眼,初启商业飞轮 | 国海全球科技人工智能对全球女性样貌的理解【宏观市场】宏观经济如何影响利率:逻辑的演变【十大券商一周策略】股市还行不行?大格局没变!短期优选高切低,中长期坚定中特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