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应试教育的冲击
各位社友好!欢迎来到清和直播间,我是清和。今天是第15期,我继续讲高考。
昨天我讲了高考制度的一些利弊,以及如何去改变。今天聚焦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大学、专业,如何更有价值的度过大学生活,以及家长该如何培养小孩。每个家庭、每个小孩具体情况不同,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能提供一些经验和观点,仅仅作为参考。
考生该如何选择专业?
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就业形势,还有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孩子该选什么样的专业?
专业对就业的影响很大,就业跟经济形势的关系很大。我们这一代人,当初很多人选专业还是比较盲目的,有点凭感觉、碰运气。如果选择了金融、建筑工程、计算机这些专业,比较有机会进入银行、房地产和互联网大厂,发展前景要好很多,至少过去十多年,发展的是比较好的。
但现在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跟之前不太一样。
一般来说,成绩一般的考生,可能继续深造的机会比较小,主要考虑的是就业,那么选择专业和城市都要好就业一些的。现在比较泛泛而谈的专业,像管理学、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历史学、公共管理这类专业都比较难找工作。尽量选择专业性强一点的专业,稍微好找工作一些。偏文科会难一些,除非考公务员。打算考公务员和体制内的工作,可以选择汉语言文学、法学、会计、经济学。
成绩一般的考生,要重视城市选择。打算在哪个城市就业,就选择哪个城市读大学,这样就业优势会更大一些。比如,想来深圳工作和生活,可以考深大。深大毕业在深圳找工作优势要比外地的同类学校机会大一些。
如果孩子成绩比较好,能够上到985,尤其是理科考生,要更看重专业,专业要比大学、城市更优先考虑。985理科专业,一般找工作难度要小一些,大公司校招的机会很多。有些专业适合继续深造,像临床医学、生物工程,都适合深造,深造的话,专业有优势。
人工智能时代应该避开哪些专业?
另外,当下选专业的话,一定要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今年爆发了一场内容生成式的人工智能革命。这场人工智能的革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现在高考的孩子未来大学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
现在的人工智能,它会对哪些职业有冲击?
秘书、会计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还有记者、编辑、翻译、配音等等。
比如说编辑职业,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迅速的编辑文字,并且编辑的文字能力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中等水平的编辑。另外,翻译、配音的初级工作,容易人工智能替代。
这么一说,好像很多岗位都要被替代,那还怎么报专业?
其实,人工智能对现在的知识工作群体的影响,主要是冲击中初级的工作者。中初级的知识工作容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高级知识群体不容易被替代。比如,软件工程师,现在谷歌公司虽然大量使用人工智能编程,但是谷歌还是需要高级工程师。设计、会计、翻译都是这样,高级的还需要,但是中初级的会被替代。
这是知识服务业的一场大规模生产革命。工业领域,已经历过好几轮的技术革命,从原来的手工业时代,进入到了流水线、标准化大生产的时代。
但是,在知识服务这个领域,还处于手工业时代。而这一次人工智能,其实就在帮助知识服务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很多工作要被替代,当然也会涌现新的工作。
所以,对现在考大学的孩子来说,如果能够考上985的,其实不用太担心,这些专业还需要高级人才。在大学里,我们需要学会使用人工智能这个工具,才不容易被淘汰。
但是,成绩比较一般的孩子,就比较麻烦了。我昨天说过,人工智能对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挑战是很大的。有两个挑战:
一是应试教育强调知识记忆和考试技能,忽视逻辑和创造力的培养,但是知识记忆和考试技能,这些是人工智能最擅长的,最容易被替代的。
二是人工智能对普通成绩的孩子挑战很大。如果考个普通大学,学习文秘、新闻、会计这些专业,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竞争力可能不如人工智能。像文秘、编辑、会计等工作,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达到初级水平。
我们让gpt写一篇高考作文,行不行?可以试试,相信比大多数考生写得好。
当然,这个替代过程可能比较长,尤其是中国,但我们需要长远考虑。人工智能会替代一部分岗位,同样也会创造一部分岗位。
目前来看,容易替代的岗位主要是秘书、会计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记者、编辑、翻译、配音,尽量要避开这些专业。不容易替代的岗位,人工智能创造的新的岗位,主要是需要动手的工作岗位,像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电力和能源工程、飞机和船舶维修等等。高级技术工人还是非常需要的,如果成绩一般的孩子,可以往这个方面考虑。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一般的学生,都要学会使用人工智能。只要学会使用工具,就不容易被淘汰、被替代。
选择大学、专业,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需要慎重,我也不是专业的,这里只提供参考,考生和家长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第二个讲的具体问题是,高考的这些孩子进入到大学之后该怎么去学习?
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大学才是正式开始学习的时候。
前面那十多年你们都在考试,学习知识,进入大学,你们有一个极大的空间,有极大的自由让你们去学习,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天天应付考试。大学的图书馆非常大,那里面有很多你想要看的书。你想要看什么书,你就可以去看什么书,想要学什么知识可以学什么知识。大学期间,需要把专业学好,也需要多读书、多思考,还需要交朋友、多调研、多旅行。
在美国,大学是一个人学习的集中的爆发期。在美国的一些好的学校,学习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他的学习强度要比中国的大学大得多。
但在中国,可能会有点相反,因为前面那十来年,好多人的学习精力、学习热情都被透支了,进入到大学时就会放松,好多人在自己青春年华的时期放弃了学习,浪费了时间。
现在,我们要调整过来,大学的青春年华这四年或者六年、九年,是我们最青春年华的时光,也是我们最没有压力、最自由的时期,我们要好好把握,弥补之前应试留下的空白,把之前浪费的时间追回来。
真正能够学到知识和训练思维的,就是大学。在大学的期间,你可以好好的去训练你的思维。过去,是大量的知识记忆,在大学里你可以开始去思考问题,思考历史问题,思考哲学问题,思考社会问题。通过思维训练形成你的一整套思维的逻辑体系。可以说,大学里,自己要在思想上、思维上“脱胎换骨”。
最终,在大学这个很好的一个人生最青春年华的阶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
第三个问题就是,有些家长的孩子可能在读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没有进入高中或者高考这阶段,但也有教育压力,该怎么去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
该怎么去培养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或更好的机会,这也是当下很多家庭的问题或者烦恼吧。在进入高考体系之后的学习的压力很大,小孩自身的学习压力很大,家长的压力也非常的大,耗耗时间、耗精力,也耗金钱。
因为每一个孩子,每个家庭,他的情况不一样,在这里,我只能分享一些经验,不一定完全正确,同时,我自己也同样都面临着教育孩子的苦恼,所以,我只能说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应试教育下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
大概有这么几点想法:
第一个想法,孩子不论学什么,我觉得这个学习方面,还是要努力。
这个学习是广义的,可以学习知识,也可以学习体育运动,文化艺术,其他类的还是要努力。
为什么要努力呢?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学习知识,思维以及技能,是这个孩子的立身之本,第二,努力学习,其实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独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第二个想法,重视上课听讲,认真听讲、认真思考是最重要的。
在高考这个制度下,每个孩子都面临考试这个问题,也希望借助高考这个跳板。但是,我们很清楚,应试对孩子是有伤害的,而且,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擅长考试。怎么办?
不管是考试天赋强的孩子,还是考试天赋不强的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办法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课后辅导可以减少,刷题的时间也可以减少。即使刷题,孩子也会更轻松、效率更高。
上课认真听认真思考,孩子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我们可以多陪伴他们,多让他们去运动、交朋友、旅行、接触艺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审美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第三个想法,还是要关注孩子天赋的多样性,其实每个孩子他的天赋不一样,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于考试,从事学术研究。
这一点,家长需要比较客观的认识,理性的认识。如果发现这个孩子在考试方面、学术方面的天赋弱一点的时候,那家长的预期也要降低。然后,更重要的是去寻找他其他方面的天赋,然后去培养他。这样的话,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利一点。
对学习天赋稍微好一些的孩子,我对他的要求会严格一点。对他来讲,他学习压力也不会很大。学习天赋没那么好的孩子,我就会给他大一点的空间,培养他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表现能力、表达能力、艺术方面、运动方面的天赋。我会让他去尝试,多去激发的天赋。
现在的人工智能,对我们当前的这种教育模式,它的挑战是比较大的,当前这种以应试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它注重的是记忆标准答案和结果,忽略的是思考思维以及开创性的创新。所以,我们不能过度应试,要给孩子留一点空间。
最怕的是,考试天赋不是很强的孩子,给他不断的施压,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在考试,结果高考没有考上好大学,然后其它素质也没有培养起来,这个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
所以,对这类孩子,还是要留一点空间,那么多培养他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责任心、组织和领导能力。
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庸
第四个想法,注重培养孩子的过程,感受培养孩子一起成长的这种幸福和快乐,尽量少关注结果。对于考试考的怎么样、最终这个孩子成长的怎么样,可以降低一点点关注度以及预期。
假如孩子考试天赋没那么强,我们家长的预期要降下来,要接受孩子在考试方面的平凡。当然这很难做到,对于中国很多中产家庭来讲,接受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平凡,可能就比较难做到。因为好多家长他可能是个学霸,他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考一个普通的大学。
我好几个朋友,自己都是学霸,北大清华复旦这类的大学,但是孩子考上普通的学校,普通本科什么的,很难接受。他们孩子考不好,就找我吃饭、吐槽。他们经常说的是,你看我们读书,当时教育条件那么差,我们只要认真上课,也不用刷题,照样可以考上好高中、好大学。你说,现在孩子怎么了?
我就跟他们说,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学霸是万里挑一的,父母是学霸,孩子不一定是学霸。擅长考试或者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也就是百分之几,当我们的孩子没有这方面天赋特长时,我们就需要去接受。同时,去开发另外方面的一些天赋和特长。
再退一步讲,即便孩子某个方面有天赋,但是这领域也是竞争激烈的,最终可能工作苦恼比较平凡,那么我们需要接受平凡。
我的态度是,需要努力,但接受平凡。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扫绿码加入智本社终身会员
学习
100门音频课程 + 100本经典解读
扫橙码添加我的企业微信
每日收到一份“清和小笔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