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扫描报告2023》发布
2023年4月1日,在首届“全国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论坛”组织的快闪发布会上,致朴正式发布《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扫描报告(2023)》,本篇推文将整合快闪发布会内容。
分享时间:2023年4月1日
分享人:李金
很开心能和大家分享我们最近出炉的这版扫描报告的主要内容。但因为时间有限,这里我主要是以一种导读的角色,来简要分享一些大家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和洞察,一会发布会结束后,大家可以扫码领取报告。
这是新版扫描报告的目录,可以看到大致的研究框架和2020版差不多,主要分为了四个部分。
第一章节是对美育的新认知,第二章节是乡村儿童美育的背景、问题与机遇,第三章节就进入到了对领域概貌的分析和呈现;最后一章节,我们从访谈以及大家的评估报告中,提炼出了7点美育公益行动带来的实际影响和价值。最后是一些附录资料。
这次我们主要通过网络搜索、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了193家行动者名单,其中120位填写了调研问卷,45家接受了更进一步的深度访谈。这点也和大家做以简单的说明。
那么,这份新出炉的2023版扫描报告,和2020版相比,又有哪些不同,或者是新的变化呢?这里我也总结了下2023版扫描报告的四大不同点,和大家分享:
变化一:对齐美育内涵与领域外延,对议题和领域的认知更深入
其实2020版报告,我们对于美育的理解已经是从大美育的内涵出发,可以看到美育并不等同于艺术教育,美育的外延是远远大于艺术教育的。但是这几年做议题研究下来,我们对美育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系统,也理清了关于乡村儿童美育的几个重要观点,稍后会和大家详细介绍。
那什么叫把外延也和内涵做对齐呢?大家看蓝色的区域,当时受限于种种现实情况,我们对领域项目的扫描只聚焦在了视觉艺术的项目范畴。
相比大美育的内涵而言,那时候对领域的扫描视角是比较窄的。因此,这一次我们也放开了领域的边界,把所有我们觉得算得上乡村儿童美育的公益行动都找来了,不仅仅是视觉艺术,还包括了其他艺术美育形式的行动,比如音乐、戏剧、舞蹈类,以及非艺术类的美育行动,比如自然美育等等。
先来看看在对美育内涵的理解上,我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报告的第一章节里,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关于美育的基本认知。美育是关于人性的教育。儿童美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发展,为其形成完整的人格、获得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我们厘清了关于乡村儿童美育的8个重要观点。
1.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路径之一,但是美育绝不等于艺术教育,美育的外延远远大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美术、音乐)依然是目前乡村儿童美育公益领域内占比最大的内容板块,但是越来越多的同行正在实践中努力拓展和更新自己对乡村儿童美育内涵和外延的认知。美育是理念、目标,也是一种方法和路径;美育不是“学科”概念,美育可从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科学美等多维度展开。
2.美育有其本质特征:
以人的完整发展为目标、以激发人的情感为基础,以体验为激发的主要路径、把过程本身作为目的、参与者的个体差异被充分尊重和展现、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力量感。
一切忽视儿童情感和个性差异,用机械和标准化的方式,以选拔和淘汰为目的,最终给学习者带来挫败感的教育,都是和美育背道而驰的。
3.美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每一个儿童皆需要美育。
美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育“生活家”。人生的目的不只是活着,每一个儿童都需要过上有觉察、有选择、有爱的生活,这恰恰是美育的基本功能。
4.美育没有门槛,每一个儿童皆可参与美育。
感受是美育的起点,感受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当儿童对自己或外部世界展开感知,就站在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起点上,走向自己的美育旅程。
5.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是一名美育老师。
所有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是审美对象,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儿童的感知、想象、情感、直觉,从而激励、唤醒、鼓舞每一个孩子。
6.美育中教师和儿童是相互平等、相互滋养的关系。
美育,是参与者的“共舞”,是参与者基于目标共同构建的过程,对每一个参与者(包括老师和学生)都是一次自我探究,彼此激发和支持,获得共同成长的美好经历。教师单向灌输的“绝对权力”是违背美育“个体自主性”原则的。
7.儿童生活的所有场景,都是美育可以发生的地方。
儿童,是生活中的儿童。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育。日常所遇的人、物、关系、情感,都是美育发生的土壤,当儿童作为主体之一在其中存在,美育便可以发生。
8.乡村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是美育资源不竭的源头。
乡村,应该是自然的,有机的,系统的。当我们把美育理解为一种促进人的整体性、有机性发展的教育,乡村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大自然万物共生且有规律地周而复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乡村生活方式,是美育最肥沃的土壤,乡村教育会因此呈现出反哺城市的优势。
在打开领域外延之后,我们看看这两三年,整个乡村儿童美育公益领域有了哪些新变化、新动向。
第一,半数行动为近三年内发起,一些生态分工已初步显现。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120份有效问卷中,有一半的美育行动或项目都是这三年内新发起的,可见美育领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而且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领域。同时,我们也看到,尽管美育领域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也出现了一些生态分工。我们用了这样一张生态格局图来呈现不同的分工和角色,大家可以从中感受下自己行动的位置在哪里。
第二,行动主体愈加多元,彼此之间产生多种形式的连接。从调研数据上看,公益组织仍然是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的最大主体,但是也会看到有更多元的行动主体涌入这一领域,比如高校力量,企业CSR部门等等。我们也观察到,美育还挺“跨界”的,有一些不一样的力量从不同的途径进来,然后慢慢产生了一些交汇。除了许多教育公益组织,也越来越关注到了美育的价值和理念,因而开始增设美育相关的公益项目之外,还有两个群体的力量值得关注,一是艺术或美术学科发展的力量,像蒲公英行动这样的公益项目,可能二十年前就已经在探索乡村儿童美育;二是艺术乡建的这一拨力量,早期像碧山计划、许村计划,近期如大元社、乡野艺校等驻地机构,他们往往会从乡村建设、乡村社区营造、乡村振兴的角度在做社会美育的尝试。
第三,美育行动的场景得到进一步延伸和融合。美育行动场景的融合也是一个主要的动向。虽然乡村学校是主要的行动场景,占比76.67%。但我们看到了一些发展趋势,比如55%以上的美育公益行动已经从单一的行动场景延伸出去。而且这里涉及到了几种不同层次的融合。一类是通过美育促进乡村学校、社区、家庭场景之间的融合;还有一类是通过美育促进城乡融合,从而打破城市对美育的权力垄断,看见乡村有别于城市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还有一类则是借助互联网途径将场景向云端延伸,这在三年疫情环境里表现更为突出。当常规的项目形式和节奏受到阻碍,美育行动者们或被动或主动都有结合数字化方式做出一定的转型尝试。未来美育网络会发布美育行动的数字化应用专题报告,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关注下。
第四,美育行动更加关注乡村的内生力量,推动乡村主体性的发展。譬如我们会看到在项目服务区域上,有56%的行动者选择在一地扎根然后辐射周边,另外行动者们都关注到了对乡村在地资源的利用和转化,其中乡村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成为美育行动运用最多的审美对象。
我们也观察了一些理念的变化。比如在项目可持续性的设计上,我们看到行动者们,已经不仅仅是把乡村的学校、社区和家庭当作简单的供给对象。而是更有意识地去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使之成为可与之同行的美育创造主体。另一方面,随着对乡村的再理解,许多美育行动者已经跳出问题视角的框架,更多从乡村的审美特殊性、乡土文化的生命力等价值视角出发,认识到乡村美育是激发乡土文化内生活力的重要载体,并在工作中注重体现乡村的主体性。
变化二: 加入历史视角,感知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的整体发展脉络
这一次,我们不只是静态地呈现当前的现状,还加入了两种维度的历史视角。一是在中国美育的历史脉络中看乡村儿童美育,二是梳理了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过去十多年的历史脉络。目的是希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历史感,一种整体感,去动态地感知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的发展脉络,看到它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进的。
从历史和传统的角度,在中国美育的历史脉络中看乡村儿童美育,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发现是,美育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无根的,美育也不是西方的舶来品,自古以来“天人合一”、“仁爱大同”的东方哲学思想,到近代的现代美育理念,“以美育代宗教”,“生活审美化”……本土美育实践,其实有自己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传承。
“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发展脉络”这幅图是今年2月的时候,我们联合了20多家美育公益机构,做的一次美育领域历史扫描。
大家在梳理了这十几年的关键事件之后,把这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分成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播种、孕育和重新发芽。并把整个过程命名为“这是一段美育种子重新发芽的旅程”。不知道大家听到“重新发芽”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们说乡村儿童美育领域还比较新,行动者数量和类型比较少,但是美育在乡村的发生,既是新的播种和发芽,也是这片土地一直的孕育。我们只是站在从古至今无数的传统和本土文化的基底之上,再一次出发,再一次让这颗美育种子去发挥它本可以有的作为。
丘吉尔曾说过一句话,“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当我们意识到有这种传统和土壤可以去做桥接,就会发现,乡村儿童美育行动的思路和方向,其实比我们想象的可以更打开,更广阔。
变化三:进入更微观的教育场景,呈现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现状
第三个不同点,这一次我们进入到了更微观的教育场景,呈现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现状。细心的伙伴应该会发现,我们2020版和2023版的扫描报告,名字有细微的差异。一个是《乡村儿童美育公益领域扫描》,另一个是《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扫描》。
大家看左边这个像太阳的图,这是2020版扫描报告中,我们总结的乡村儿童美育公益项目的十大干预策略,当时是从比较整体和中观的项目模式角度来做的提炼。
这一次,我们则把视角投向了更微观的行动层面。想去看看对于乡村儿童成长来说最重要的三个教育场景,学校、社区、家庭这三个场景之中,美育公益行动的现状是怎样的,大家在做着什么样的探索,可以和谁一起交流,遇到了怎样的挑战。以及对于丰富乡村儿童的生命成长环境而言,美育公益行动还有哪些空白点和机遇点,可以去发展的。时间有限,没有办法展开,这里简单分享下我们的一些观察。
学校场景部分,课程和教育工作者是主要的干预要素,同时,也会看到有近80%的学校美育行动超越了单一干预渠道,采取多种干预策略的组合在多层面进行干预。可以推测越来越多的美育行动者已经意识到了,学校作为一个系统,并非局部之和的简单相加,单一要素的干预难以带来持久有效的改变。部分行动者也开始转向整校干预或样板学校打造,更为深入地探讨学校复杂系统中各环节的互动关系。
社区场景部分,则更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师资”的认知,开始卷入更多元的人群参与到社区儿童美育的行动当中。而且社区美育行动者都很有意识地将乡土文化、自然环境作为美育的内容资源。开始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乡土“特色”,把注意力放到随处可见的生活中,在那里获取美育资源。如何使空间“活”起来?也是许多行动者的挑战和工作重点。在社区场景中,天然的开放性为这种“活化”提供了更多生长和延伸的可能。社区美育的空间可以固定的教室空间,也可以是开放的,比如田野山林等等,会显得更流动。
家庭场景部分,家庭美育是当前行动的空白点,数量比较少,当然这也和当前乡村家庭面临的现状与挑战有关。此外,我们会看到家庭美育有一些特殊的特点,比如它的实施者主要是家长,更多是以无意识的,言传身教的方式,从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儿童产生美的启蒙和影响。而且发生时间更早,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接受家庭美育了。不管家长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美育都在这个场域之中积极或消极地发生着。
变化四: 从实证中看见了美育公益行动带来的影响和价值
最后一个不同是,2020版扫描报告也提到了美育的影响和作用,不过那时候更多是从理论的层面,以及国外案例的角度去谈的。
这一次,我们收集了一线行动者的部分评估报告,想看看从实证层面,我们这些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到底给乡村儿童和周边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和价值?哪些实现的比较好,哪些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以及去看见其中影响价值实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这是我们在报告中梳理提炼出来的 7点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的影响和作用。
这张图分了三个维度。
首先是对乡村儿童的直接影响,有四点。
1.在访谈中看到,大多数的乡村儿童美育行动都会把儿童的审美感知、审美表现、创造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或美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
2.美育课程和活动的实施,增加了儿童的愉悦感,释放了压力和情绪,促进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这是被行动者们提到频率最高的价值,同时这一价值和作 用在如今日益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大背景下,也显得尤为重要。
3.乡村儿童美育有助于儿童构建自我,发展健全人格,促进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自信表达。
4.美育并不仅仅发生在艺术活动之中,数学、科学等学科也可以通过审美化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状态,提高学业成就。遗憾的是, 目前这方面已有的实践和案例不太多,有待发展。
第二个维度的影响是对乡村儿童周边环境产生的价值。
比如美育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庭关系的影响也是被大家谈及比较多的一个价值。
在乡土部分,也有非常多美育行动者都意识到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乡土人文资源,借助这些资源开展美育行动,能够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 建立认同与联结。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数据指向。在一些评估报告中,涉及到乡土部分、文化意识等课程目标的反馈数据都相对较低。由此可见, 尽管在乡村开展美育活动具有充足的乡土资源,但如何利用好这些乡土资源真正促进目标的达成,仍然有待找到更有效的实现方式。
最后一个维度,一些美育公益项目甚至能够以美育理念为引领,改变教学示范模式,并且能够带来了更多对已有观念的改变,并且对现有的教育生态系统的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彩蛋:“小灵通”大礼包
最后的最后,我们还在扫描报告里,准备了一个“小灵通”大礼包。
通,指的是领域通讯录。我们开放了在线表格,欢迎所有觉得自己也在做乡村儿童美育的行动者,把你们的名字加进这份名录里。这是我们的第一份“领域通讯录”,还比较粗糙,但我们正在探索,未来让它变得更智能,真正发挥数字化的力量,真正能促进大家认识和联结。
灵,指的是学习灵感库。美育学习路上,有哪些书值得看?哪些资料可以学习?怎么下载?我们全部帮你整理好了!这份学习资料库,会一直丰富下去,也欢迎大家一起共享你的学习资料,让这份学习资料库更丰富。这些在线表单的链接,都附在扫描报告后面了,大家有需要的自取。
小,指的是小而美的城市沙龙。除了这场发布会,未来我们还会去到更多的城市,去做沙龙,办交流会,做美育工作坊……以这版报告为契机,面对面做很多的关于美育怎么理解、怎么做的讨论和对话。所以,如果你感兴趣,也有场地,希望和致朴伙伴一起,在你那里组织小而美沙龙。欢迎联系我。
最后,非常期待这份报告可以帮助我们联结更多同道,一起以美育为核心价值,打开领域接口,丰富乡村儿童的生命成长环境。
我们相信——在乡村,时时,处处,人人,美育皆有可为。同道致朴,谢谢大家!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申领报告完整版。报告陆续发出,请耐心等待。
/
/
👆扫码申领👆
《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扫描报告2023》
撰文:李金
排版:泯名
审稿:国琼 花布
教育的改变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为了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邀您参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月捐计划”
点滴行动,把教育推向更好的明天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育见美好”月捐计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