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还能玩出哪些新花样?
🎈 🎠 🏰
房子整体的主色调是粉色,客厅的墙上挂着撒满亮粉的星星样装饰,棚顶悬挂着枝状吊灯,动物公仔、玩偶随处可见,地板中间还放了一个旋转木马。家中有一个房间是“娃娃房”,里面摆放着任天堂红白机、复古DVD及各式各样的娃娃。
这是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居家装潢大惊奇》中展示的一个家,屋主叫做Kelly。从她的家居设计中,人们不难看出她的生活态度——希望拥有梦幻的、童话般的生活。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曾说:“家的进化虽然包括舒适度、安全性的提高,但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人类对新生活方式的欲望,让人意识到原来可以这样生活。”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用家居设计,表达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而根据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的家·2023影响中国人居生活方式趋势报告》显示,在满足基本生活诉求的基础上,居住空间衍生的释放压力、抚慰情绪以及自我提升的功能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
你是什么性格的人
你的家就是什么样子
家居设计很大程度能反映屋主的性格和经历
时尚博主“黎贝卡”曾用视频记录了上百个家的样子。在她的征集中,时尚主理人的家摆满了从世界各地淘回来的家具;插画师把老洋房改成了植物园;建筑师则把胡同里的院子变成了日常喝茶、赏花的地方……
对这些人来说,家不仅是住所,更是反映个性与展现生活情趣的地方。哪怕是细微之处,也可以在巧思的加持下,构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在这些家中,“黎贝卡”特别注意到,有一位露营爱好者把家变成了“营地”。
这个家的主人叫做大鲸,一进她的家门,就能看到劈柴的斧头,开路的砍刀,成堆的干木柴……让人一下子就置身“营区”之中。大鲸家的客厅没有放置茶几,而是被一张可折叠的户外桌所取代,露营椅围在四周,充当沙发的角色。不远处是大鲸的工作区,在这两个场域之间来回切换,也是她生活两面性的具体展现。
其实,把家设计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是很多人内心的诉求。我们有很多在外部环境中难以实现的想法,但都可以在家这一方天地里展现出来。无论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审美取向,还是小众的爱好,都表现了我们最真实的自己。
💆
外部世界再动荡
家都是一个“情绪按摩器”
将自然带入家中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阳台上放着大豕草,散发着淡淡的草木味,壁炉旁搁置着从野外捡回来的各种枝蔓,给家里增添着生气,鼠尾草和柏木混合的精油在缓缓燃烧……如果一个人情绪受损时,回到这样的家,会不会感受到治愈?
珍妮・杰克逊的答案是肯定的。她和家人住在伦敦的一处建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房屋,在设计家时,她既考虑了房屋的历史,又为家庭成员设置了不同的“情绪出口”。这些模仿大自然的空间,就是她留给自己的小天地。她会在工作日的晚上来到这里,铺开瑜伽垫,有时是做运动,有时是面对墙壁冥想。对她来说,这是获得宁静的方式。
除此之外,杰克逊还从母亲那里带来了一套厨具。虽然那口最常使用的大锅已经变得破旧,但每到周末,她还是会和如常一样,与家人共同烹制一顿晚饭,并认真享用这一餐。在她的孩子眼中,这些使用了多年的物品,是外婆爱的象征,那些斑驳的印迹在提醒着他们,家中的有些传统和文化将由此传承下去。在她和丈夫的生活观念中,只有“当居住者不断将温暖和安心带给家人和客人时,家才变得独一无二。”
不少人会用鲜花点缀家居空间
这一故事记录在《KINFOLK家居》杂志中,编辑部成员和杂志创办者内森·威廉姆斯走访了五大洲的35组家庭后发现,那些受访者,只有在家里,才会真正按照自己的步调去生活,并学着感受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内森·威廉姆斯说:“家不仅仅只是日常起居的背景环境。当居住者真正与其产生联接时,他们便能塑造出家的情绪与感受。”
杰克逊的故事虽然发生在英国,但类似的趋势同样存在于世界各地,国内也是如此。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总会面对很多压力,而家总是那个疏解情绪的港湾。有时候,人与家的关系正是这样微妙。我们将那些对自我生命重要的元素填入家中,构建出自己心中的理想空间。而反过来,家庭的舒适、愉悦又让我们享受其中,我们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珍视在家的时光,并愿意在其中发挥创造力和艺术灵感。
🌼
家不仅是居住空间
还是创造美的容器
在很多人心中,在家居设计时,会更关注其中的艺术气息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巴拉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作为一个创造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令人愉悦、舒适的房子,我们更需要从建筑的材料与资源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换言之,一个理想的家,应当具备些许艺术气质。在这样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居设计中添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
Apple tv出品的纪录片《家园》,就展现了很多这样的案例。其中有一位是现今居住在巴厘岛的Elora。母亲在她小时候鼓励她给生活多一些艺术元素,早年间,她在妈妈的帮助下,建造了一间幻想中的蘑菇屋,“当一个想法扩大,就可以变成现实中存在的东西。”
长大后,Elora在设计自己家的过程中也发挥出想象力。她家有六层楼,房屋主体均由竹子构成,Elora将它取名为夏尔玛泉。这个家没有墙壁的概念,也不设窗户,每天清晨起床,Elora就会看到四周的树木与倾泻而下的阳光。而家具也全部由印尼当地的竹子制成,吊床,凳子,乃至冰箱都是竹子编制的。对Elora来说,这就是艺术给家带来的新可能。
现实生活中,具有创意的家庭空间也层出不穷,比如香港的变形公寓,印度的墙屋,缅因的煤烟屋,每一种房屋都反映出设计师不同的理念。国内这种趋势也日渐增强,它们在保持各自特质的同时,还有一个共性:既包涵着各个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又将各自的喜好、审美与当地文化相互融汇。在颠覆人们对家的认知的同时,也在重塑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
在今天
家还能有哪些可能?
家居设计有很多不同的风格
建筑学家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写过一部《家的设计史》,在书中,他梳理了近五百年来家居生活的变化:中世纪,人们的家具取之于自然;维多利亚时期,人们渴望把家建成博物乐园;到了当代,户主的尝试更为多元,他们会在家里融合科技、艺术、时尚潮流等方面的构想。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国人在家居设计方面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生活写就的历史。人们从最初的讲求舒适,发展到后来纷纷尝试给家注入更多艺术与潮流元素。关于家,关于未来的生活,人们总是充满了畅想与期冀。那么,在充满不确定性、审美又日渐多元的当下,家能生发出哪些可能?面对持续不断的变化,我们还能怎么生活?
对此,顾家家居认为我们应该“为生活而设计”。创立41年来,顾家家居以专业设计团队、全球化设计师资源、优质供应链及新材质技术应用,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又反哺到产品中,制作出真正懂人、懂生活的产品,唤醒着人们对于设计“自我生活”需求的关注。
点击观看视频
在4月12日顾家家居品牌年度主题“为生活而设计”发布上,作家许知远游览了顾家家居研究院后,打破了自己过去对家居设计的刻板印象,并产生了新的思考:“情绪的重量,都能够通过皮革的韧性、海绵的弹性来完成承接,而在决定购置每个物件时,我们其实也在面对自我真实的感受,所以说家居越来越成为内心世界的投射。”
在游览中,许知远除了见证顾家家居设计师们在产品上的用心,还看到了整个团队在艺术与美学上的探索。创新中心内,顾家家居携手艺术家们,用舞蹈和声光装置的艺术形式,在呈现出家居本身带给个体的情绪变化的同时,也让整个家居制造过程变得更性感,更有温度。这些源于生活又滋养生活的元素,既是对生活本身的回归,也是对“为生活而设计”这一主题的升华。
围绕这一主题,顾家家居集旗下精英设计团队的IP- KUKA DESIGN ,设计出了概念款产品,诸如take me away系列,用独特的设计将消费者带到自然之中。这些产品创新,真正做到了为生活而设计。
顾家家居在设计方面的努力不止如此,它还与保时捷设计工作室联名。在共创中,双方跨越了车居设计借鉴,并让彼此对生活的思考得到融汇。在文化与艺术的碰撞中,顾家家居也在不断拓展家与生活的边界。
当行业内部仍在钻研打造某个爆款产品,提供稍显刻板的样板间设计时,顾家家居选择走上一条以生活为原点的设计之路。这场发布事件只是个起点,它让我们看到艺术、人文与生活能在同一个场域中完成连接。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发生改变,但只要以生活为原点,家就始终是那个让人感到愉悦和安心的空间。当家居全部按照自我的情绪、意愿与想象来进行创作时,理想的生活就将随之到来。
建筑师隈研吾曾讲,在“家”这个场所里的象征作用,是通过住在里面的人的价值观表现出来的。现在,这一切与家有关的价值观都有了依托,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在设计里会得到最好的呈现。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李佳星
作者丨伊卡洛斯
图片来源丨顾家家居、pexels、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