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有没有未来?印度准备好做世界第一人口国了吗?丨小巴看一周
ONE
事件
淄博人:“别人给我们带动GDP,我们也要给别人带动。”
点评:当烧烤摊位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时,本地人陈勇(化名)就再也挤不进去吃烧烤了。
“最早火是从2020年某个明星来我们这办麦田音乐节开始的”,一位在淄博做私募的徐老板对小巴说到。“他说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的烧烤。”
“慢慢就开始,有周边其他城市的人到这里来吃来玩了”,而据他介绍,实际上几年前的名人效应出圈,也是在淄博市政府主导下进行的。
苗头可以追溯到1月份。
距离淄博差不多两小时车程的泰山景区,在今年1月21日至3月31日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免票活动,这三个月时间里,接待游客同比增长了近5倍。
以3月5日为例,当天迁入淄博的人群属地基本以省内人群为主,其中滨州距离最近,济南、潍坊其次,开车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而济南拥有山东省内最多的高校数量——43所。
路程近,学生多,天时地利人和,只差一个契机引爆。
3月5日,山东广播电视台抖音号发布了关于一条大学生“占领”淄博烧烤的短视频。据报道,这条视频后台显示播放超过2600万,第一个带火了淄博烧烤的热点话题,即‘大学生组团去淄博吃烧烤’”;
3月8日,淄博撸串登上抖音同城热搜。
整个3月,“淄博烧烤”话题里的评论,基本都来自于山东省内。山东的大学生们开始组团去淄博吃烧烤。
4月,央视新闻开始报道淄博烧烤,淄博烧烤破圈。
期间,淄博市政府的反应也足够迅速。
3月10日,淄博市政府就召开发布会,发布打造“淄博烧烤”美食品牌的相关情况。随后跟上了配套服务,如大学生入住青年驿站半价优惠、开通21条地铁烧烤专线、警察夜巡烧烤店普法等等。
对此,陈勇既高兴,又有点怅然若失。在他的记忆里,曾经的淄博,好像不需要游客,就远比现在更激动人心。
时光倒回30年前,1994年的淄博GDP排名居全国第13,位列省会济南之前,与杭州几乎可等量齐观。同年人均GDP达到8041元,比济南高了1095元。
彼时的淄博,也很热闹。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淄博的城区人口就过百万,同齐齐哈尔、鞍山、抚顺等北方城市一起率先在城镇化的道路上一路狂飙,而那时南方的厦门、苏州、无锡、宁波、佛山等城市人口则均在百万以下。
支撑这些辉煌的背后,是淄博的第一支柱产业——重化工业。
作为全国重点资源型城市的淄博,拥有着石油、天然气、煤、铁、铝钒土、耐火粘土、化工石灰岩、陶瓷土等等资源,储量大且质量高。
1967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年处理原油量最大的炼油厂——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就建立在淄博;而1986年,淄博就作为全世界79个大城市之一,参加了联合国“人口与城市未来”国际会议。
作为全国120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淄博承担起了新中国建立后振兴国家工业的重任,当时的辉煌,也不怪乎陈勇会念兹在兹。
很快,淄博就和之前的“网红”城市鹤岗一样,遇到了资源型城市最大的瓶颈:资源枯竭、产业单一、人口萎缩外流、城市逐渐衰败,房价下跌。
转型也随之开始。
“当时淄博市查环保,据说关闭了2万家厂子,经济倒退了不少。”一位在淄博的一家家具厂工作的小刘回忆。
他口中的“倒退不少”,反映在GDP上的具体数字是,1208个亿。
2017年7月,《淄博市2017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出台,方案显示,要把建陶、耐火材料、日用玻璃、水泥粉磨站、板簧、氧化铝球、碳素等行业全部关停。
这个政策,是当时为调整产业结构,解决淄博产业结构过“重”的问题而设,也为后来山东省在2018年推进实施的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铺路。
但淄博的步子,似乎迈得还是太快了些。
相对稳健的节奏是,新旧动能转化,是要先引入新动能,再逐渐移除旧动能。但淄博却是在新动能未完全引入之前,就关停了大量小型化工企业,移除了旧动能。
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GDP在2018年出现大幅下滑。而经济下滑,企业关停,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岗位的减少,人口大量外流。
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淄博市常住人口为4704138人,10年里共增加了173541人,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38%。
人口流失令招商引资变得更加困难。2019年,淄博的GDP增速仅为3.5%,在山东省16个地市中排倒数第二。
转型的阵痛期持续了五年左右,到2021年才出现了新的生机。
实际上,除了2023年顺势而为,发力烧烤外,这些年淄博做了不少有价值的新动作。
比如,淄博涌现出了新恒汇、信通电子、智洋创新、淄博美林、兆物网络、卓创资讯、亚华电子等深耕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
还有人才引进。
2019年12月,淄博出台“淄博人才金政37条”,其中,本科、硕士一次性购房补贴分别为5万元、8万元。到2022年,淄博又出台“淄博人才金政50条”,把原来的本科、硕士一次性购房补贴,提高到8万元、12万元。
据市委书记江敦涛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2021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4%、21.9%,均列全省第4位;全市独角兽类、瞪羚类、哪吒企业达14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6%,“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9.4%,“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1%。
2021年,吴老师到访淄博时,也曾提过:
“我看到了一个悄悄积蓄力量的新制造城市,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和电子信息正构成新的产业支柱和城市名片,它甚至在超前布局氢能产业等面向未来的全新赛道。”
淄博向往的生活,或许是成都当下的模样: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成都的第一支柱产业,汇聚了京东方、中国电科、中国电子、英特尔、德州仪器等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里的各大龙头企业,总规模达到万亿级别;成都流动人口为845.96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428.01万人,足足翻了一倍多,在重庆、上海、北京和成都这4个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中,成都的常住人口增量高居第一。
毕竟,一个城市的网红化,能否持久,还待考量;其次,网红效应能解决城市发展的短期增量问题,但未必适合解决存量问题。相比于大学生组团来旅游,大学生毕业后能组团在淄博留下和工作,或许是更激动人心的“热闹”指标。
不过,面对近在咫尺的五一假期,淄博人已经准备好了要迎来了一个“人从众”的新常态,他们也做好了自己的出行规划:“别人给我们带动GDP,我们也要给别人带动。”
这句话,一语双关,隐含了一丝他们对淄博未来的向往。
2700年前,淄博是华夏大地上最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作为齐国的都城,“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希望2700年后,淄博能重回盛景:“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TWO
数据
据联合国估计,印度将于4月14日人口数达到1425775850人,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分析认为,印度有可能利用“人口红利”在21世界争得一席之地,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场“人口灾难”。
点评:印度的14亿人口看似是高出生率的结果,背后其实还有区域不均衡的原因,一面是安置不妥的新生儿,一面是老去的老年人,导致印度可能享受不到多少人口红利就未富先老。
印度国大党议员沙希·塔鲁尔在文章《印度日益凸显的人口差异问题》中写到,印度北方的人口还在持续增长,南部地区已经区域稳定,在南部的喀拉拉,东北部的那加兰等地,人口甚至已经开始减少。
1947年到1997年,印度人口从3.5亿到10亿,这些增加的人口多数来自相对贫穷的北方地区,而有更好的人口发展和教育水平的南方,很数十年的时间里平均每户拥有的孩子数目约为北方的三分之一。
这些新生儿都转换成印度的劳动力了吗?答案并不是肯定的。
印度的NFHS 报道显示,在2016年之后的5-6年时间,印度大部分地区儿童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不仅营养不行,他们也没能接受良好教育。
印度《德干先驱报》称,印度18岁-24岁的劳动力中只有1/4完成中学或高中的学业,他们缺少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因此,很多人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
一些观念上的问题也在影响印度人的个人发展,印度有轻视农民和贫民的倾向,没有土地的农民住在窝棚中,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再加上种姓制度和宗教等因素影响,底层民众上升渠道十分有限,极端贫困的人也给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全球知名数据统计库 Statista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 年,印度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下的男性约3800万,女性约为4500万,合计约8300万。
高人口增长率被认为是印度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人口数量上去了,多出来的劳动力也没有得到恰当的安置。因此,印度成为人口第一大国,能不能真的成为人口福利,答案可能没有那么乐观。
THREE
图片
自4月8日以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7天发布沙尘暴预警,东北三省、北京等地部分地区沙尘日数已达数天。黄色的天空把北京渲染成“北宋”,北方居民在通勤的路上变成“兵马俑”,沙尘还一路南下,江浙沪包邮区的居民也意外吃土。
点评:这次沙尘来自蒙古,蒙古因为开采铜矿、煤炭所造成的的污染加速了土地荒漠化,30年间增加了2倍的牲畜和没有增加的草地面积使得过度放牧的情况存在,两个主要因素叠加,让蒙古更容易发生沙尘暴。
这次沙尘源于蒙古国南部,是蒙古气旋带来的大风直接导致的,而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沙漠是东亚沙尘暴的主要来源。
NASA在3月拍摄了这张照片,准确地说,这场沙尘暴从3月22日进入中国,在接下来的20天内影响了中国5.6亿人。在拥有2000万人口的北京,在4月14日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超过了500微克/立方米。
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也给了这次沙尘暴沿途一路补沙的“便利条件”,沙尘暴还在南下之后绕回来,最远到达福建省,顺着气流又让人们吸了一波“回锅沙”。
但这件事里也有让人感到欣慰的部分,我们曾经种下的树还是有用的,我国的沙尘暴源区在多年的生态治理下,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最近几年的沙尘暴,都跟我国曾经的沙尘暴源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毛乌素沙漠无关。
治理沙漠需要多久?以其中的毛乌素沙漠来说,因为绿化率不断提高,被誉为“中国首个即将消失的沙漠”,这是经历了3代人,70年人进沙退的坚守才实现的。
这也在提醒我们,和过度开采、过度放牧的速度来比,修复和大自然的关系,是一件很漫长的事。
THREE
观点
蓝色光标的一封邮件,惊醒无数梦中人。4月12日,有截图显示知名公关及广告服务商蓝色光标集团内部在下发邮件中提到,为了给全面拥抱AIGC打下基础,管理层决定无期限全面停止创意设计、方案撰写、文案撰写、短期雇员四类相关外包支出。蓝色光标回应邮件属实。
这引发了相关从业者的恐慌,AI取代人类的倒计时开始了吗?
点评:小巴认为不必为此担心,目前AI能生成的图片、创意、文字,基本都是需要人力再次校对修改的,AI更多只、是在做一些基础的工作。
蓝色光标拥抱AIGC的举动,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更接近一次降本增效的尝试。这一点并非空穴来凤,用外包相比于全职请人做文案等工作,已经是一次降本,目前在AI工具爆发的阶段,用此举再次减少人力成本,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在今年清晰地看到,AI正在从模仿慢慢伸展到创造,令人有所担忧。
回顾过去,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给人带来恐慌,让人们担心自己变得更容易被替代,但人类不仅有创造力和生产力,还有共情力、感染力等等更难以量化的特质。尽管蒸汽机取代了人力,但蒸汽机释放出的人力,也让人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有了能替我们做更多基础性事物的AI工具,是不是也有可能激发出人类更自由的未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