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这个“强暴犯”,滚出娱乐圈
娱乐圈的性骚扰事件就像洋葱,扒了一层还有一层,层出不穷。
小S在最新一期《小姐不熙娣》里,还原了自己和大S刚出道时遭综艺大哥「揩油」的过程:
“(大哥)会把你塞到腋下最深处,然后说「很可爱!妹妹,加油喔」。”
也是因为那件事,之后姐妹俩无论到哪录音,徐妈都全程紧跟、保护女儿们。
节目一播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
而上一个踢爆娱乐圈连环性丑闻的,是日裔模特、演员——水原希子。
在《周刊文春》采访中,她揭露了自己曾无数次被男性导演言语性骚扰。
在拍《彼女》时,被制作人一再要求露体毛,水原拒绝后,制作人扔不罢休,甚至提出一个更为荒唐的提议:
“那么把体毛剃了,贴上假的体毛如何?”
最后在水原的强烈坚持下,这个荒唐又无礼的要求才作罢。
这其实不是水原第一次为类似的事情发声。
之前她就曾表示,女演员在拍摄亲热戏的时候,合作的年长的男演员拒绝使用安全措施。
甚至很多人把这种「不合理」,当成了是否爱岗敬业的标准、默认的「潜规则」。
“女演员要能脱衣服演戏,才是优秀的是演员。”
但不幸的是。
水原希子勇敢站出来发声,不仅没有如我们预料那般一边倒的都是支持。
反而有人质疑她借机蹭热度,甚至指责她,“拿着高片酬却不想付出相应的劳动/代价”。
以至于,她在个人直播中,情绪失控痛哭。
看到这样的言论,她姐心下一沉。
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些人对个体的遭遇失去共情这么简单。
而是,当这般明晃晃的「潜规则」和「恶」,也被视为「理所当然」时。
当一句「从来如此」就能模糊掉受害者的痛时,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对恶的感知度,已经在无形中了钝化?
或者,更严重点讲。
是不是意味着很多人已经在无形中沦为了「潜规则」的拥护者?
这是很可怕的。
因为当从来如此的「潜规则」,变成就当如此的「准则」,没有人能从中全身而退。
或许是时候问上一句——
从来如此,便对吗?
敢脱,就是「敬业」?
演艺圈,是心知肚明的弥漫着太多「从来如此」的地方。
有些甚至是摆在明面上,大行其道。
最屡试不爽的话术——
“为艺术献身,才是敬业的好演员”。
这种「肯定」,也成为一种变相的要求。
如果你做不到,就是工作上的“不敬业”、艺术上的“不够格”。
在这样的准则下,一些“离大谱”的戏份,也被冠上了艺术之名,搬到了台前。
此前综艺节目《我是女演员》便是如此。
经典的影视片段那么多,节目组偏偏就选择了让演员还原《还珠格格》里“皇上侵犯香妃”的场景。
在简单粗暴且毫无必要的表演过程中,女学员的抵触和围观学员的不适,肉眼可见。
但演员演得投入,节目组也配合得默契,赫然打上了“为艺术弯了腰”的字幕。
等于盖戳认证,将这场表演定性为「艺术」。
似乎任何行为只要安上「为艺术献身」的价值高帽,都能理所当然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宽容。
这些打着“为艺术献身”的幌子的情形,在台面上尚且难以拒绝。
在暗处肆意滋生的“潜规则”,更是无力抵抗。
前阵子因为性侵案被判入狱4年的钮承泽,就深谙此道。
在拍《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时,钮承泽以“为艺术牺牲”为由,强迫女演员柯奂如拍了一场近乎全裸的戏。
以至于在那件事之后,柯奂如一度觉得自己好“脏”。
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日本连环性丑闻中,导演园子温以职权之名,侵犯女演员。
甚至放言:
“女人想要工作,就会接近我,我对担任主演的女演员,基本都得过手”。
还有好莱坞大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在过去30年间,利用职权侵犯了近百名女性。
一旦被拒绝,他便会利用在好莱坞的资源、威望、地位,毁掉对方。
被北京朝阳区检察院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的吴亦凡,也多年间无数次以“MV选角”“工作室签新人”之名,把女性邀去夜店,玩酒桌游戏、灌酒、诱奸。
没有人意识到不妥、反抗吗?
不是。
韩国女星张紫妍自杀事件,就是「潜规则之殇」。
她出道后曾被演艺公司强迫向31人提供上百次性服务。
最多的时候,她要同时陪睡四人。
如果不服从,就会被老板暴打。
最终,张紫妍留下了二百多页的遗书后,自杀离世。
她以生命为代价,揭露了娱乐圈不为人知的黑暗。
身在其中的受害者,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不妥。
但她们不敢怒,更不敢言。
原因无他。
那个在其中为所欲为的人,身处权力的中心。
他可以制定且主导“交易规则”,去利用、剥削乃至欺骗、胁迫有求于他们的人。
而想在这套「规则」中活下来,最好的选择就是服从于这套「规则」。
但一味服从,就能万事大吉吗?
显然不是的。
“一味服从”一切恶性循环的开端。
结果只会越来越坏——
手握权力的上位者,愈发肆无忌惮。
无还手之力的下位者,愈发噤若寒蝉。
无一例外。
权力,孕育「恶之花」的温床
当然,这不是娱乐圈特有的困境。
现实生活中,本不该如此的「规则」大行其道,并逐渐成为“共识”的例子,无处不在。
尤其容易发生在权力不对等的职场。
《奇葩说》曾讨论过一个话题——
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
表面上是在讨论回不回工作消息,实则是在讨论你愿不愿意996/007。
你愿意,就是“敬业”“有前途”;
你不愿意,就是“偷懒”“不求上进”;
还是熟悉的套路,先安上“敬业”的价值高帽,然后变相强迫下属认同——
“下班必须回消息”
“周末必须加班”
“996是福报”
......
可,真的是「福报」吗?
一件件加班猝死的新闻,无疑撕下了「996福报」的遮羞布。
发现了吗?
当一个本不该被纳入讨论范围内的问题被摆上台面,规则和标准已经在被逐渐改写。
而这种规则改写的后果,将由每个身在其中的你我共同承担。
饱受诟病的职场“酒桌文化”也是如此。
酒桌上,权力高位者,经常利用自己的地位不停地劝酒、灌酒。
而位于权力下位的职场新人,大多时候别无选择。
男性会被要求喝酒表忠心。
不喝,就会被扣上“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的帽子。
女性则被要求喝酒活跃气氛。
女孩说不太会那就是能喝
女同志不喝没气氛
喝了酒就什么都好办
发现了吗?
喝的不是酒,是资源,是比拼谁拥有更大权力的舞台。
酒桌文化也不是文化,是掌权者用“劝酒”来检验人的顺从性。
除了酒桌文化,还有臭名昭著的「破冰文化」。
就拿她姐身边的一个真实案例来说。
入职第一天老板抛来的“破冰”问题就很露骨:
“你第一次XXOO是什么时候?跟谁?什么姿势?”
而长时间浸淫在这种环境下的老员工,不仅不会觉得不妥,还以此为标准,衡量新员工是否“玩得起”。
一旦拒绝回答问题,就被会被扣上“扫兴”的帽子。
总之,破冰是表,低俗为实。
更赤裸而大胆的职场性骚扰,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我们本以为是一方净土的象牙塔,也在暗里滋生出各种「潜规则」。
近年来,研究生、博士生由于和导师权利不对等,不得不沦为导师的“高质量免费劳动力”。
承担包括导师生活在内的,大量与毕业无关的工作,似乎早就成了见怪不怪的事。
更有甚者,以学术之名,行猥亵之事,令人发指。
996福报、酒桌文化、破冰文化......
无一例外,本质上都是权力霸凌。
它们依傍权力和资源生长,将权力下位者变成肆意玩弄的棋子。
而这一切,在逐渐演变之下,似乎大有蔚然成风之势。
以至于它们套上了“福报”的皮,“文化”的壳,模糊了重点,转移了矛盾。
然后,逐渐成了渗透进你我工作、生活和日常中的「理所应当」。
但每个深陷其中、苦不堪言的你我分明知道——
始终伴随着妥协和让渡的生活,不该理所应当,更不该成为日常。
伴随着权力关系产生的妥协和让渡,是没有尽头的。
一步退,便会步步退。
最终退无可退。
从一个人拒绝,到所有人拒绝
刘擎教授在给“下班后工作消息要不要回”这个辩题结辩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我们一直接受实然,那么世界就永远不会改变了。
世界之所以会变得更美好,恰恰是因为我们知道应然的样子。”
是的,我们分明知道这个世界应该成为的样子。
我们要做的,不是适应“实然”,而是努力把世界变成“应然”。
那第一步,或许是对“实然”说不。
对习以为常的“不合理”,说“不”。
从近两年的舆论环境看,似乎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我们痛批“酒桌文化”。
《北辙南辕》里,敬酒、一口闷、自罚三杯的江湖女老板,拎壶冲(直接喝一壶)的年轻美女……被网友大骂文化糟粕和爹味。
可想而知,再有导演拍此类情节,也会加以斟酌。
我们反对职场性骚扰。
《盛装》里,袁咏仪饰演的主编肖红雪,遇到助理在酒局上被喝醉的老板性骚扰,拿起酒瓶就砸了他一个大开瓢,又立马让服务员报了警。
杂志社更是拿出全部资源,坚定地支持她们维权。
一顿操作下来,让人看得直呼过瘾。
但,现实不是电视剧,生活也不是爽文。
现实是,仅仅是一个个体决定站出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钮承泽早在多年前上《康熙》就自己吐露过他和“兄弟”在学校玩接吻比赛、把女生带进男厕所强吻的日常,并在节目上用小S做示范。
小S听后大呼:你们根本就是强暴犯。
如此横行霸道的钮承泽,这一套几乎百试百灵。
小S问:如果“如果学妹一直呼你巴掌呢?”钮承泽答:怎么可能,她不敢。
因为那时,钮承泽已经是中国台湾地区备受瞩目的新人王。
反抗,意味着要和已经太多东西对抗,权力、规则……
而稍有不慎,就要背负沦为“权力游戏”的炮灰的风险。
这是他们一直以来要面临的第一重风险。
而这个风险,在如今的语境下似乎进一步加码。
一切一如她姐开头所说——
即便如水原希子这般,明确地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和伤害,且鼓起勇气袒露出心境,得到的也并不全是声援。
其中还夹杂着太多攻击、质疑。
浸淫在这种「从来如此」的环境中太久,已经在逐渐模糊我们对「恶」的感知度。
而这无疑,又在进一步提高遭遇不公正对待的受害者发声的门槛和成本。
这是,当下的语境下,发声者要面临的第二重风险。
当门槛一点点抬高,风险层层加码,受害者无疑会被困在一个需要一轮轮自证清白的死循环里。
而发声的成本愈来愈高,显然不会是某一个受害者的困境。
不夸张地讲。
这样的代价,将来会平摊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要打破这个局面,我们需要全新的解题思路。
不是一步步提高发声的门槛。
而是要创造一个所有人都能不必顾及地说出自己遭遇的环境。
发声才能形成声浪。
浪潮奔涌,才有改变的可能。
这两年的一些事情的进展,则进一步验证了这点。
有人对「996制度」说「不」后——
迫于舆论压力,越来越多大厂取消996、大小周,甚至主动建议“依法限制加班时间”。
有人对“性骚扰”说「不」后——
看似牢不可破的权力层级,也有被撬动的可能性。
比如,针对高校圈最关心的性侵害问题。
许多学校对于性侵丑闻的迅速反应和强硬处理,无疑开了个好头。
也有人提出针对职场“性骚扰”的解决方案。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李亚兰首次提出:建议对性骚扰立法。
再比如,娱乐圈里性骚扰、猥亵、权色交易等问题。
前有被钮承泽侵犯的女员工,在大家的支持中勇敢站出来举报。
后有都美竹勇敢站出来揭发吴亦凡“选妃”,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的支持。(别急,吴亦凡的宣判正在路上)
当然,提出的问题、被解决的问题,可能不及真实发生问题的“万一”。
但从她们身上,她姐看到了希望。
发声的希望,解决问题的希望,保护自己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
在这些事件中,不只是受害者在作斗争。
每一次勇敢站出来的人,身前身后都站着很多支持者。
这些支持者,形成了浪潮,也改变了浪潮。
这正是水原希子在此次发声过程中缺少的,也是她选择站出来的原因。
她就是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
“就算被觉得嚣张也没有关系,遇到不合理的要求但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
我相信这样才能打造出不必顾及、能说出心声的环境。”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改变需要更多的个体加入。
无数个人的力量叠加起来,才能形成海啸,排山倒海。
点个「在看」,既然时代的巨浪奔涌,没有人能置身事外,那不妨站出来成为浪潮本身。
或者退一步。
最起码,我们不要做那个沉默的帮凶。
她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可楽锅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