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故事
每回读完一本书,一种感受就越强烈:尽管身处不同时代,但相似的问题已经在历史上被反反复复提及、讨论、解决,「创造新xxx」只是向历史取经的一种说法而已。
几天前我在一家社区图书馆逛,书架上一本《图书馆的故事》一把抓住了我。
作者马修·巴特尔斯在序言写道,“我并不致力于记述图书馆的完整历史,而是寻觅那些转折点,那些读者、作者和图书馆员们质疑图书馆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刻”。
整本书文采飞扬,并引发着无穷的思考:从世界上最大的哈佛大学怀得纳图书馆,到已经消失在历史尘埃、但仍留下了陶土板记忆的尼尼微图书馆,再到开篇被博尔赫斯虚构成天堂模样的巴比伦图书馆[1] ,到受到亚里士多德漫游(peripatos)式教学启发建立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历史好像在平行转述着什么..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需要图书馆,一直需要能够做知识向导的图书馆员,一直需要收藏书籍,并在现有的收藏上增添、再增添一本书。
如果今天的数码事物就是那不太遥远的明天的古籍,知识在今天如何延续?就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残存的陶土片,文艺复兴运动中手稿抄本,小孔后面的书冢...
以下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拆解和重新编目,你也可以把我当作一个图书馆员;)。插图搜刮自互联网犄角旮旯儿。
图书馆的故事✂️
这世上存在的每一个事物都将终结在一本书中。——Stéphane Mallarmé
我常常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外面世界里发生的一切,一定可以在这片书海中找到一种与之相应的印刷文字的描述。真是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到这样一种神秘的亢奋之中,梦想着对这些书籍的重新组合和布置可以揭示宇宙的奥秘,好像有一种神圣的表示可以应和上帝的隐秘之名。
这个世界是由一种因素的无穷无尽的变化组合而成的,这个因素就是书——我,也是由书组成的。就像Giuseppe arcimboldo的 画作 The librarian。
P188 我们可以把宇宙想象成是由信息塑造出来的形态,流动或凝结,如瀑布般散落再组合。最近,有人提出宇宙自身就像一台计算机,存储着各种形式的所有数据;所有的现象,从原子粒子的分散到宇宙大爆炸,再到太平洋上的波涛翻滚,再到修道院中一只翩跹飞舞的蝴蝶翅膀的震动,都可以转化为电脑上的读物。
什么是图书馆?
人总是要在“现有的收藏上再增添一本书”。
图书馆不仅是图书聚集的地方,更承载着人和自身的愚昧搏斗的使命。
图书馆的空间是有限的,更不要说人的生命和精力。一本18世纪的书籍《一位老图书馆员的日历》为了说明这一点,虚构了一场文字骗局,歌颂一个图书馆员一辈子读完了所有书。别说一辈子,给他三百辈子也不行!
图书馆就是由他所有的书籍支撑起来的,它就是一座城邦。
图书馆不只是好奇心的储藏室,它是一个世界,虽完整却永远无法完成。
哈佛大学怀得纳图书馆有十层、五十七公里的书架,足以容纳四百六十万册左右的合订本。它拥有大约一千四百万册书籍,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
P27 图书馆是一座大学的原型。peripatos 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漫游,指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方法。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漫游学习,没有固定空间的“学校”,围绕着书籍和人,走到哪讲到哪儿。
P41 恺撒的支持者[[阿西纽斯·波利奥]]和作家[[瓦罗]] (论著:《图书馆》(De bibliothecis)),根据恺撒的意愿,于公元前39年左右在罗马广场建立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
数码时代的图书馆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类似于一种危机的状态一不仅指这个机构本身,也包括它们收藏、保存和传播的图书,这是一坊深深地植根于因书馆的书面文化的危机。综合型图书馆自以为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什么属于图书馆?”但是,在一个好像为信息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广大空间的世界里,这个问题仍然保持着古代的威力。
分类
每个图书馆都有一套标准的图书编目号码系统。
公元前7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图书馆建设达到顶峰。从他的首都,当时就号称古城的尼尼微,亚述巴尼拔(下图)建起了一座大型的图书馆,其中囊括的陶土板达到两万五千块之多。....各种印在陶土板上的著作被分别捆扎起来,并用标签来提示其中的内容。同时,还有一个分类目录,记录了每个著作的标题以及陶土板的数量。在一些储藏室,陶土板被存放在做了标记的篮子里,它们的标题就刻在陶土的边缘上,便于快速识别和查找。
P124 [[威廉·托里·哈里斯]]的想法,不针对书籍本身,而是针对其包含的知识来分类。这种系统提供了一种关联分类法的方案,可以让人们根据书籍之间的联系寻找图书。哈里斯采纳了培根的三重知识理论,将书籍分为历史、诗歌、哲学三类。这种知识的分类法可以承受进一步的分析,以便建立起一套更详尽的知识结构来涵盖人类大脑的活动。
*哈里斯的分类思想受到弗朗西斯·培根的影响:根据哈里斯(1870年)的说法,尽管培根没有对书籍进行分类的目标,但他最终提出了人类知识发展的起点,这是知识分类的独特基础。这种出发点基于不同的心理能力,包括记忆力、想象力和理智。基于这种区分,培根定义了三个大的领域。与记忆有关的历史,与想象力有关的诗歌,以及与理性有关的哲学。[3]
P125 [[杜威]]——美国图书馆运动中的约翰·亚当——对效率的迷恋
P208 [[桑迪·伯曼]]的图书馆目录学
伯曼坚持运用他自己的智慧描述图书馆的每一本书,这样,他的记录常常包含很多附加的信息,比如说目录以及详尽的注释,这些对于正在试图做决定的读者们大有帮助。比如,恩托扎克·尚治的《白色涂料(whitewash)》一书,到底是一部探讨种族主义仇恨罪行的著作还是一部指导人们如何粉刷房间的书。
从杜威的时代到今天,图书馆的行政管理人员们一直不主张像这样的手工工作方式,认为这样会延缓图书馆的核心使命——把图书送到读者们的手中——的顺利进行。但是,对于伯曼来说,本末倒置的图书馆网络,其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因为读者们在寻求正确的资源时并未得到有效的指导;相反,他们被那些强调专业知识的主题门类搞得不知所措;所谓的效率只是针对那些大型图书馆网络的行政管理者而言的。
我们业已把我们的数据库和网上编目称为“数码事物”或许反映了我们对布满灰尘的实物书籍的怀念(在未来的几个世代里,还会有大量的图书需要我们照管)。或许今天的书写文本,应该马上转化为那些飘逸的数码媒介,以便保存起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不过,我们的后代会不会也要操心如何去保存那些注释和解说文本的数据?会不会在我们的程序员们试图隐藏的代码之中寻求真与美?几乎可以确信他们会的。这些数码文本,这些 “事物体”,将得到分类、描述和注释。毫无疑问,这应该是一项受欢迎的工作。今天的数码事物就是那不太遥远的明天的古籍-我们的手稿抄本、我们的书冢残片,那些因我们对变革和永恒无休止的、永不满足的需求而产生的“弃用之物”。
图书馆员(the librarian)
P130 在19世纪图书馆迅速增长扩大的时期,没有谁比爱默生更关心学生以及读者们所正在面临的挑战。1868年,爱默生给哈佛董事会写了一份报告,建议设立一个新的职位——“书写教授”,为那些在吱吱嘎嘎的书架迷宫中寻寻觅觅的人们提供指导,学生们想逃离图书馆,他写道:
众多冷漠的图书让他们感到气馁——在年轻人注视的目光下,图书们似乎把有用的信息和学问遮藏了起来.......会不会有一些善良的学者同情他的好奇心,......引导他接近那些书籍并找到那位似乎专门为他而创作的作者;能不能有一位绅士坐在一张桌子的后面.......就好像图书馆的问询员,从而图书馆员可以让人们去咨询他与作者和题材相关的问题。
P133 费城图书馆协会的[[劳埃德·史密斯]]笔下的一位图书馆员的资格。是一位“海洛理博如姆(helluo librorum)”——吞噬文献的怪兽。
P134 [[塞缪尔·格林]]的散文“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个体关联”,是关于图书馆员在塑造读者的影响力方面最突出的设想。
P135 《窈窕淑女》中的亨利·希金斯,图书馆员从读者嘴中吐出的第一个词,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他来自知识地图上的哪个村庄、社区和街道,罗盘各处连接着的所有道路都指向一座永恒之城。
P189 (数码时代的)图书馆员们,像那些中世纪的书写员们一样,并不仅仅对文本进行保存和分类,他们还通过网上检索工具、光盘索引及其他的电子文本,更不用说那些纸本的研究指南以及发表了的参考文献等等方式来对它们进行再创造。数码文本追随着其他弯弯曲曲的书写方式:就像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一样,楔形文字一开始就是在湿湿的陶土上用来记载多少头牛以及多少蒲式耳谷物的天然标记,而二进制的计算机语言最先也是跟数宇打交道的职员们与节俭的牧师们刻写出来的。然而,那些标记和凃鸦及时地被缪斯的狂热信徒们偷去了。
写在最后
我在想 数字图书馆 是什么样子呢?
数字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可能是好多私人藏家组成的literacy network;
图书馆员是一个创造性的角色,负责分类知识——出现成千上万个「桑迪·伯曼」和“文献怪兽”?
数字生产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终究逃不过落灰——这不就是小孔另一头的书冢?
...
不变的是,图书馆一直是让知识延续下去的地方,人们依然会围绕书籍和知识聚集。图书馆是一个「盒子」,它搜集、收藏哪些被尘土掩盖的、被人们忘记的名字。它提醒我们有些东西即使看上去“过时了”,但不能那么快忘记。
我最近听过的最无语的聪明话是,文字和读书没用因为相对抖音等视频形式过时了,不要围绕着过时的媒介创新,你是看文字多还是看视频多。这种话我听过无数次,可这次我突然不能忍,不仅是因为聪明人是一个要投资未来的人(VC),同时是一个教育者(有小朋友)。
别说过时,这才多少年,书籍存在了多少年,文字存在了多少年?有些东西确实是,看上去不时髦,看上去要被新媒介取代了,但我觉得它本身不是白凝聚时间的吧,Read some history?
我不知道科技创新能多快实现人灵光一现,另一头的人就能接收到的地步,或是我想要你的知识,不需要整理,你就可以下载传给我。“投资未来的人“都在期待着这样的创新,人最好啥也不用干,咱就直接能交换🧠,这样真的很科幻。
但对于咱没那么时髦的来说,还是顽固的认为接受教育还是要读(kan)书(zi)、去图书馆、做图书馆员(文献怪兽👾)的角色、去收藏再多收藏一本...没错是,麦克·卢汉的媒介信息论是在提醒我们媒介可以塑造人。所以我更觉得这个媒介怎么用起来,让更多分散的数字图书馆建立;让图书馆员成为一个创造的角色并得到激励;能实现知识的耦合,让我们能追溯历史的瓦片,保存下今天的瓦片...
如果一个人是一堆书的集合。来玩一下,留言区用三本书组合一个你;)
References
[1]
巴比伦图书馆: https://libraryofbabel.info/
[2]
https://www.thevintagenews.com/2016/11/30/the-royal-library-of-ashurbanipal-had-over-30000-clay-tablets-among-them-is-the-original-epic-of-gilgamesh/?chrome=1
[3]
The classification of Harris: Influences of Bacon and Hegel in the universe of library classification
[4]
https://slideplayer.com/slide/4373262/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