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每天给爸爸洗脚的懂事孩子,自杀了”
来源:小树妈妈(ID:tree2050)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可惜的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爱的。
因为我们对孩子表达爱,或多或少会带一点自己的私心。
期望孩子乖、成绩好,期望他能金榜题名,出人头地。
尽管本意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父母的私心过重,就会让爱变了味,让孩子感到窒息。
最近就看到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真实故事,让我唏嘘不已。
一个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孩子,却在高考前夕,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大家应该记得,前年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北京第一代“鸡娃”自述:鸡了20年,还是终归于平凡。》
今天要分享的这个故事,就来自作者王食欲身边人的真实经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会发现: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成就孩子。
有时候,父母不正确的爱,甚至会断送孩子的人生。
为了方便阅读,下面我们会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
一天晚上,发小突然打电话来,张口就是声嘶力竭的哭喊:
“我儿子,多乖、多孝顺的孩子,就这么没了,没了……”
她的大儿子,今年18岁,从教学楼10层一跃而下,抢救无效死亡。
听着电话那头撕心裂肺的哭喊,我心里也难受得不行。
记忆里,发小的儿子是一个脾气很好,性格开朗的孩子。
以前发小带孩子来北京旅游,孩子是那么快乐无忧。
我们还留着一张照片,是孩子在世界公园玩,被大象鼻子卷起来。
当时,孩子笑得是那样无忧无忧,肆意开怀。
这张照片,我至今还留着,上面的人,却已经早早离开了我们。
图片来源:电视剧《地久天长》
发小因为成绩不好,没有考上高中。
于是在家待业多年后,在父母安排下,和家境殷实的丈夫结了婚。
发小丈夫是小学学历,一直很遗憾自己当年没坚持念书。
夫妻俩都吃过没学历的亏,很是重视教育,觉得孩子一定要上大学。
在学习方面,他们从小就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资源。
上小学,就把孩子送进了当地最好的学校;
上初中,又花重金把儿子塞进了省会的私立寄宿学校。
可惜的是,这些重金砸来的学习资源,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不适应独自生活,成绩反而下降了不少。
中考这一年,他的成绩并不好,甚至可以用差来形容。
尽管如此,上高中时,发小夫妻把儿子送进了邻县的重点高中。
他们觉得,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相当于上了一层保险;能顺利上大学,就算把儿子培养成材了。
和之前一样,转入重点高中,并没有让孩子的成绩有所好转。
这样一所学校,学霸遍地走,每次都考倒数第一的他,显得格格不入。
图片来源: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有句话说: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看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一昧堆砌资源。
可惜,这一点他的父母显然没有意识到。
高二这年暑假,发小把大儿子来了北京补英语。
这时候,她刚生了二胎,脱不开身,拜托给我照顾,就匆匆离去。
说实话,刚看这个孩子,我真的非常惊讶。
因为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个子很高,人却奇瘦。
性格很内向,不怎么爱说话,整个人情绪看起来很是低落。
我请他吃饭,他吃得很少,也很慢。
想起之前发小说的情况,我问他:“你在邻县重点读书,感觉怎么样?”
孩子突然抬起头,欲言又止,眼里写满了惊恐。
我安慰他:“宝贝,想说什么就说,阿姨不会告诉你父母。”
孩子定定地看了我一眼,但很快又躲闪开了,肢体中写满了不信任。
我只能继续引导他:“阿姨看出来了,你在那里过得很不开心是不是?”
孩子好像被刺激到了,突然站起来,情绪激动:
“谁都没有问过我想不想去重点中学读书。我在那里很痛苦,一分钟都不想待!”
我说:“为什么?那不是一个好学校,同学们都是尖子生,学习成绩都非常好。”
他回答我:
“我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们都看不起我,也不爱搭理我。一些同学和老师还嫌弃我,因为我拉低了整个级的平均分,以后还会拉低学校的升学率。”
孩子天生就会对比,且慕强。
小时候,他们比玩具,比零食;上小学,开始比身高,比人缘,比成绩。
好的学校,固然能促进孩子的学习,优秀的同伴也能激发进取心。
但如果孩子适应不了学习节奏,又承受不住竞争的压力时,再好的学校也会变成噩梦。
为人父母,都想把孩子送进重点的,更好的学校,这本是人之常情。
如果孩子抗压能力弱,父母又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这无疑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会摧毁孩子的人生。
困扰这个孩子的,不止是学校和学业,还有家庭和父母。
当我问他:“你跟爸爸妈妈说过这个想法吗?”
孩子对我懊丧的摇头:
"我不敢说,不能说,也懒得说了! 说的结果就是被我爸打一顿。”
说到父亲,刚刚平静下来的孩子,又激动起来:
“阿姨,我真的不想再给爸爸洗脚了。洗脚就算孝顺吗?”
网上有句话说:
养出一个不知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悲哀。
发小的丈夫承袭了老一辈的传统观念,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套。
又看多了“巨婴”和“白眼狼”,对养出孝顺的孩子有一种执念。
这位爸爸觉得,培养孩子感恩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给自己洗脚。
因为孝顺落实在生活中,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孩子听话,给自己捶背、洗脚。
所以孩子从3岁起必须每天晚上给爸爸洗脚,从来不敢说个“不”字。
不高兴时,爸爸的脚会飞起来踹倒幼小的孩子,洗脚水会溅湿孩子身上的小衣服。
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极其野蛮,且低效的。
所谓的孝,应该是自发内心的,强行以一种标准去要求孩子,太过简单粗暴。
我劝孩子:
“你可以跟爸爸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孝顺不一定非要洗脚。当然,如果爸爸老了、病了,帮他洗脚那是应该的。”
孩子又摇摇头,绝望的说:
“没用的。他们认为,给我花钱、送我到重点中学读书,就是对我的爱。每次给他洗脚,他就提他花钱供我读书,好像我欠他的。”
我说:“那跟妈妈说说呢?”发小性子温柔,应该不赞成这样的教育方式。
“我妈做不了我爸的主,而且她也觉得我爸是为我好,我应该服从。”
最后他叹了口气,说:
“唉,反正他们又有了新的儿子,我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可怜的孩子,这样小的年纪,居然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身处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没有知心的朋友,又从来不被父母看见。
他的内心,就像是一个气球一样,不断的充气,却从没有喘息的空间。
如果有天达到某个阶段,突然爆炸,那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暑假英语补习结束后,发小来接孩子。
我忍不住提醒她:
“多关心关心大儿子,多跟他聊聊天,他很痛苦。这么大人了,他爸爸那个脚就别让孩子洗了!”
发小支支吾吾:
“脚还得洗啊,我觉得这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品性。实在不行,我们回去跟孩子聊聊,在别的地方多疼疼他吧!”
显然在家庭和教育中,发小不是占主导地位的。
她也意识到这种方式不合适,却不想着改变,而是从其他方面弥补。
只是这样的做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每一个孩子产生问题,都是内心有需求,没有被满足。
只有这些深处的东西被父母理解、看见和接纳,孩子才会感觉到被爱,有勇气迈过人生这道坎儿。
我对发小说:
“有些问题你不帮他解决了,你们是无法聊到一起的,你对他的疼爱他也是接收不到的。
不要以为给他买件好衣服,买点好吃的就是对他的疼爱。
他长大了,了解他、理解他、帮他解决问题才是过他最大的疼爱。”
最后发小似懂非懂的说:“我记住了。”带着孩子回了县城。
没想到,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孩子。
再听到他的消息,就是接到发小的讣告电话。
刚成年的儿子,选择离开世界,对发小一家来说,显然是极大的打击。
她在电话里絮絮叨叨,提起了最近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
“我真后悔啊,当初把他送进那个重点高中。他的文化底子差,跟不上同学们,成绩越差,就越不想学习。
但马上还有一年就高考了,学校抓得特别紧。住校的孩子们,每天5点多去教室,10点多才回宿舍。
别人都忙着做题,他就在睡觉。老师给我打电话,说管不了我儿子,要我去给儿子做思想工作,赶紧提高成绩。
我一直瞒着他爸不敢说,怕孩子挨揍。结果班主任又把他爸请过去了。
那天晚上,他对孩子拳打脚踢,然后送回了学校,孩子第二天就从楼上跳下去了……”
说到这里,发小又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也跟着一起又心疼,又难受。
可是世上哪有后悔药可吃?
这个惨痛的悲剧,让我一直在想:到底怎样爱,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归根到底,可能就一句话:爱,是如他所示,而非如我所愿。
如果父母以付出为名义,要求孩子服从作为回报,那是没有温度的交易。
如果父母用爱的名义,不顾孩子的想法,那是变相的情感绑架。
正如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说,每个生命在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具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精神胚胎。
孩子借我们降生于世,却没有义务顺应我们的期待而活。
也许父母都能明白这一点,尊重而不控制,引导却不苛刻,孩子才能奔赴属于他们的远方。
免费领取
○ 大家最期待的牛津自然拼读1-5级课件 ○ RAZ全套资源,含音频、QUIZ、单词表 ○ 400多节外教课轻松搞定孩子词汇和阅读
学习资源|精选文章|共同成长
来关注<爸妈亲子课堂>👇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