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韩国出生的山东大姨,从美国回来寻根

在韩国出生的山东大姨,从美国回来寻根

公众号新闻

认识Kate姐实属偶然,她是一个理发师,在美国加州我们这个老华人区曾开过一间小小的理发店。前两年疫情汹涌,当地很多华人非常害怕,自发居家隔离,轻易不出门,更不会去理发,Kate的理发店很快关张了。之后,她将理发、烫发的工具挪到了自家车库,成天打开车库门暗戳戳营业,竟然捣鼓出了一个不交房租的“理发店”
疫情稍缓后,我想找一个靠谱的地儿烫头发,朋友就给我介绍了这家车库理发店。我去了,第一次烫得我很不满意,头发烫了跟没烫一样,回家后,我越看越气,打电话跟Kate发牢骚。Kate却不恼不气,笑眯眯地说给我免费重做。我立刻开车过去,Kate如约推掉其他客人,给我重新烫了一回。这一次烫得效果挺好,但回家后我又觉得修剪得不如意,再次致电Kate,一通埋怨。其实到这一次,我心下已经有点过意不去,但Kate又好脾气地让我回去重新剪
最后,我终于对新发型满意了,也对Kate产生了兴趣。

车库理发店只有十来个平方,干净舒心,毛巾整整齐齐藏在印花桌布后,理发工具分门别类插在收纳筒里,等候区摆一张大沙发,茶几上陈列着近期的杂志,旁边置了一台咖啡机和一摞一次性咖啡杯。墙上挂大公鸡形状的铁艺装饰,窗台上沙漠玫瑰开得火红。

Kate上了年纪,却也是时髦的一个人。她时常上着一件条纹衬衫,下搭咖啡色烟管裤,衬衫下缘掖在裤子里,浅浅勾勒出她的纤细腰身,清新、优雅。她面庞白皙、五官清秀、略带细纹,大大的眼睛黑白分明,一头茶色锁骨发自然散落在肩,很精致,只有一双青筋满布、皱皱巴巴的手暴露出了她的年龄。

熟了后,Kate给我回溯了她跨越三个国家,跌宕起伏、飘飘摇摇的大半生。这世上一些人有故乡,但却从来没有去过。我常叫她“Kate姐”,后来才知,按照岁数,应称呼她一声“姨”,因为她已过耳顺之年。

Kate在韩国仁川的一个小村子里出生长大,后去往中国台湾读书,现于美国退休,但无论在韩国、中国台湾或是美国,她从出生到年老都是异乡人。她爸爸从小就告诉她,他们的故乡是山东烟台。故乡风物也深深地刻印在Kate的骨子里,她爱吃鲅鱼饺子、大蒜,能讲一口土掉渣的山东话。

但直到60多岁时,Kate的双脚才第一次踏上山东的土地——这个她念叨了一辈子的故乡。
1948年,战火中的国民党兵力损失严重,几乎是扫荡般地在山东各地抓壮丁,连老弱病残都难逃一劫。当时Kate的爸爸20岁左右,正是最“危险”的年纪,为了躲避兵祸,三天两头东逃西窜,后来实在过不下去,家里老人便说,“出去躲躲吧”。

那时村子里好多男人都会弄个小舢板漂过黄海到对面的朝鲜半岛去,只需在海上漂一晚就能到。Kate的爸爸和伯伯也这样赌了一把,两兄弟走得急,只草草卷巴了一点钱和几件衣服,本想着躲几个月就漂回山东,却不想这一走便是与父母从此天人永隔。

他们上岸后,经韩国政府检查,去了仁川的华人聚居地。虽被允许在当地生活,但按韩国新政府当时排斥外侨的政策,这些漂来的山东人无法取得韩国国籍,只有居留权,而且想要拿到永久居留权也不知要苦熬多少年。

当时有这样一大批的山东人聚集在韩国,因为语言、文化、风俗、国别、制度等原因,他们完全无法融入韩国社会。因为被排斥,在仁川的山东老乡们遂集资在郊区买了一大块土地,在上面建住房和华侨学校,大家住在一起,孩子们在华侨小学念书,老师也都是从山东来的,授课用山东话——那个地方,就像山东在韩国的一块飞地。

Kate的爸爸和伯伯先是靠着打零工维持生活,一段时间后,眼见回国无望,哥俩遂跟别的老乡学着做山东炸酱面来卖,再之后卖起鱿鱼干。日子稍好,两兄弟便相继在韩国结婚生子——当然,他们都是娶了山东女人做妻子,那时韩国人绝不允许自家女儿嫁给中国人,山东老乡们也普遍不愿意娶高丽女子。
1958年,Kate出生了,成了家里孩子中的老小。此时家里在做渔获生意,屋子里永远都充斥一股鱼腥味,苍蝇嗡嗡乱飞。Kate回忆起妈妈时,满眼笑意和疼惜,一如父母回忆孩子:“我妈妈长得美,但是性子娇弱,又特别任性,身体还不好,常年生病。家里全靠我爸爸一个人支撑。我妈妈被娇惯了一辈子,不太懂事,到现在也还是不懂事。”她爸爸一天到晚脚不沾地,回家还得照顾妻子,孩子便像杂草般肆意生长。

Kate爸爸做生意有一股山东人的实诚劲儿,去批发商那拿货不会刻意压低价格,到市场上卖也不会刻意减少分量,故而鱼摊生意很好,韩国妇女们都喜欢上他这里买东西。可她爸爸会的韩语有限,她哥哥大了一些后,时常帮着爸爸在摊子上吆喝。

每年过年,是Kate最高兴的时候——她会穿上新衣,跟着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包饺子。烟台过年老传统要吃鲅鱼饺子,而鲅鱼也是韩国人常吃的鱼,包饺子当然不成问题。猪肉混着鲅鱼肉剁馅儿,包成一个个巴掌一般大的饺子,一口下去,鱼的鲜味就在舌尖绽开。每次吃饺子,爸爸都要鄙夷一番韩国人的饭食:“一小碟泡菜,一小碟辣黄瓜,一小碟咸豆芽,一小碟瓜条,一小碟鱼板……抠抠搜搜的,吃那些东西干活儿哪有力气?哪像咱们山东人的大包子大饺子,一口咬下去,满嘴是肉,多实在,那才像话嘛!”

大年初一,大家凌晨起床,互相串门以山东话拜年,拜着拜着,天就亮了。主妇们拿出各色小菜当早饭,炸小鱼、猪皮冻、蒜泥猪头肉,当然一定得有自己蒸的花馍馍,捏成鲤鱼、牡丹等样式。她们互相较量,看谁家的最好看。

在蒸腾的白茫茫热气中,吃着白白胖胖的大饺子,一年就过去了。看着这些热热闹闹,年幼的Kate心中就会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山东老乡们紧紧抱在一起互相取暖,共同抵御外头涌来的几多歧视,让她感觉心里有底。那时她尚没有“家国”、“民族”的概念,爸爸以前在山东也只是普通农民,所以,对她来说,中国就等于山东,守住了心里的山东,就是守住了祖国。

Kate的爸爸有时会在家里喝点小酒解乏,微醺时总会把兄妹俩叫来训话,叫他们一定不要忘了自己是山东人。每每听到爸爸这么说,Kate自豪的同时也隐隐有些心酸:日常生活里,她觉得自己就像活在一座孤岛——彼时韩国经济已经开始起飞,满大街牛仔裤、小短裙,女人们将头发烫出一个个小卷,脸化得花红柳绿,但这日新月盛,从来不属于仁川华人聚居区的山东老乡们,这里一切还是老样子。

战后,因为韩国政府特别忌惮华人会掌握经济资源命脉,挤压了本地人的工作机会,所以出台各种政策,中国人在韩国只能居住在特定的区域,纳税的税率比韩国人要高,拿的工资却比韩国人低,连积累财产也有上限规定。爸爸说,华侨就是这样子的,在人家的地盘上讨生活,能活着就够了,不要奢望太多。

每当这时,Kate心中就会升起一股愤怒:为什么自己要在这里讨生活?为什么不可以回到故乡呢?唯一能发泄怨气的渠道,就是学中文——彼时韩国还在大量使用汉字,她中文学得扎实,读书、看报都不成问题,每次看到韩国小孩学汉字那费力的苦相,她甚至有一种优越感。

可惜山东老乡们无力兴办华侨中学,小学毕业后,Kate和同龄的中国孩子们只能进入仁川当地的中学。初中对Kate来说几乎是噩梦般的存在——那里有歧视中国人的韩国老师,欺负她的韩国同学,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Kate说什么也不想进入韩国高中了。正好哥哥要去中国台湾,全家人一商量,干脆让兄妹俩一起去台北继续学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像Kate家这样漂到韩国的山东人及其亲属后代,身份一直比较尴尬。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国政府不承认他们的身份,也不让他们入籍,而大陆“文革”尚未结束,跟韩国也没有建交。后来经过争取,台湾表示愿意接纳这群黑在韩国的山东人,Kate和哥哥去到那里后,能领取到一本“无户籍护照”,他们的爸妈因为生意走不脱,还要支付兄妹俩的学费和生活费——幸好几年后,爸妈拿到了韩国的居留权。

就这样,16岁的Kate离开了父母,从仁川南去台北。临行前,妈妈拉着Kate的手依依不舍,Kate倒觉得很高兴,恨不得早点离开,看着妈妈眼泪汪汪,只觉不耐烦。
哪曾想,她这一走,也走上了同父辈相似的路,之后,再没机会回家长住了。
到了台北后,哥哥住进学校宿舍,没办法再带着Kate了,遂请人介绍了一个开餐馆的家庭,让妹妹寄住在那儿。餐馆位于天母,离Kate的学校不远,阁楼有一个空房间正在招租。主人家姓吴,当年是被国民党军队带过去的,也是山东人。初次见面时,吴家大小都蛮热情。

正值花季的Kate亭亭玉立,皮肤白皙、鼻子细巧、身材苗条,笑起来一双眼睛弯成了月牙,特别迷人,“我当年也是校花一级的人物啊!不夸张地说,那个时候,几乎半个学校的男生都在追我”。

追求者众多,男生们送的礼物课桌里都堆不下,也让Kate的心一下子野了起来。父母远在千里之外,Kate完全无心学习,跳舞、闲逛、和女伴们一起去跟男生联谊,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日常生活。

70年代中期,邓丽君和凤飞飞的歌红遍宝岛的大街小巷,每每周末郊游,Kate都会和朋友们摆上大大的收录机一起听歌。坐公共汽车时,她和女同学们都会羡慕起漂亮的“车掌小姐”,她们烫着卷卷的头发,每到一站,清脆的哨令、播报声就回荡在车厢里。当车掌小姐曾经一度是许多台北女孩们梦寐以求的职业,可Kate心里明白,要想实现梦想,自己必须先把高中念完。

(编者注:在1930年代台湾就已出现“车掌小姐”,即“随车售票员”“随车服务员”,她们专门负责剪票、验票与补票、报告站名、哔哨指挥车子及协助注意路况等工作。台北市公车处的车掌小姐,月薪高达6、7百元。到1990年代后期,这个岗位逐渐消失。)

可没过多久,追求者们突然销声匿迹了。Kate很纳闷,直到有一天看到哥哥纠集了一帮人把一个男生堵在学校门口殴打,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彼时哥哥早成了所在学校的一霸,但这样一来,谁还敢追她?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滋味不好受。在韩国的爸妈还殷殷期望着她能考上大学,可Kate心里明镜似的——她的心早不在学习上了,现在的她只想玩、只想享受青春。
哥哥堵得住学校的男生,却防不住家里的——Kate和房东的儿子吴天翔恋爱了。

吴天翔比Kate大三四岁,人长得高高的,很文静,不爱说话,也不爱读书,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自家餐厅里帮忙。吴妈妈精明要强,瞧出儿子读书无望后,立马让他进入餐厅打下手以便日后接班。

Kate刚住进来的半年,都没能跟吴天翔说上几句话。按当初谈好的条件,吴家人要负责Kate的早晚餐,本以为开餐厅的准备饭食很容易,谁知Kate住进来后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吴家人开的是只有七八张桌子的家庭餐厅,薄利,没钱雇工,每天吴妈妈都早早起床,叫起全家,买菜、打扫、备料……中午11点左右,餐厅开始营业,主营小笼包、水饺,另有个小窗口卖些卤猪脚、卤大肠。

吴家全家忙得连吃饭的当儿都没有,哪有工夫顾Kate?经常扔给她一些昨天卖剩下的盒饭包子之类的就算作早餐了。寄人篱下,Kate不好说什么,告诉脾气火爆的哥哥只可能更糟糕。但有一天,Kate发现,楼下餐桌熟悉的位置上,摆着豆浆、热乎乎的包子、油条和米粥,似乎是专门留给她的——之后的每天都有,而且餐餐不重样。

Kate一番观察后,发现,是吴天翔。一次,她偷偷早起下楼,看着厨房里那个高高瘦瘦、认真专注的身影,眼底就盈起潮热——原来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关怀她,顿时倍感踏实温暖。吴天翔热好早餐,把包子放到桌上,一抬眼,蓦地看到Kate愣愣的样子,霎时羞红了脸,也愣愣地跟她对望良久。

男生的小心思被Kate全收眼底,而这一刻的心动,也酿出了十多年的纠缠。
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背着家人谈起了地下恋爱,Kate远在韩国的爸妈更不可能知道,每月只照旧寄钱来续房租。他俩悄无声息地谈了好几年,Kate的学习成绩波澜不惊,感情倒越发如胶似漆。直到Kate开始频繁呕吐——小情侣小心维护的窗户纸要被捅破了,吴天翔更是被吓住了,两人搂在一起瑟瑟发抖,像是一对在雨中被淋湿的小兔子。

第一次踏进吴家餐馆的门谈租约时,Kate就感知到吴妈妈是不好惹的。后来哥哥给Kate送行李时,吴妈妈正在指挥人卸面粉和大米,他一眼便料定这个家真正管事的人是吴妈妈,还开玩笑地对妹妹说:“幸好她不是你婆婆。”哪知一语成谶。

吴妈妈烫一头小卷发,吹得蓬蓬松松,很贵气的样子,平日着一件绿色镶金边长袖旗袍,胖墩墩的身子异常灵活,常常把丈夫、儿子和女儿指挥得团团转。丈夫做厨师,儿子女儿当杂工和服务员,只有她才是正儿八经的老板,餐馆里的一分一厘都得从她眼皮子底下过。晚上餐馆打烊之后,她会独自坐在灯下拨拉算盘盘账,架势十足,少一分钱,全家鸡犬不宁。

怀孕的事终究瞒不住,没多久,吴妈妈就知道了儿子和自家的女租客闯了祸。她原本根本不可能认下这桩婚事——Kate是从韩国跑过来的,虽说也是山东人,但中文说得怪怪的,在台湾一点根基也没有,怎么能配得上她儿子?但越来越大的肚子替Kate说了话——等不了了。吴妈妈看着Kate尖尖的肚子,像是怀了个男孩,也就无奈点头了。

吴家用最最简便、快速的方式办了婚事——叫Kate哥哥过来谈了谈,给Kate在韩国爸妈打了个电话,喊亲友们一起吃了个饭,将小夫妻的房间合在一起,这事就算办完了。

当地人把婆婆这些大陆来的人叫做“外省人”,而Kate则是“外国人”。婚宴上,一个亲戚听说她从韩国来的,就起哄让她说两句韩语。Kate本不愿意这样被人当猴耍,但看着丈夫无动于衷的样子、婆婆寒冰一样的目光,她只得勉强笑着说了两句。亲戚们听完哈哈大笑,余兴未尽地研究起了她的肚子,算着月份,一脸意味深长。
不满20岁的Kate就这样懵懵懂懂地结了婚、成了家。她还来不及品尝一丁点新婚的甜蜜,第二天立马就被婆婆拉着投入了餐厅的劳作——这场婚事,只是让吴家又多了一个免费的杂工。虽然吴天翔对Kate仍旧很好,但只限于夫妻之间,在公婆面前,丈夫是一点也不敢维护她。

每天早上5点多,吴家全家就都起床了。公公和丈夫一个去早市买菜,一个去渔港买海获,婆婆和小姑子去店里打扫、备料,Kate则负责家里的卫生、洗衣服。

8点多,刚打扫洗涮完毕,Kate就得赶到楼下店里包饺子、包子——婆婆已经把肉馅儿调好,面也和好了,她坐下来就开始包。婆婆规定她和小姑子每人每天要包500个饺子。Kate常常包得头也不抬,只机械地舀馅儿、捏皮儿,包完一抬头,好几个小时过去了,脖子酸痛、臂膀肿胀,肚子里的孩子也在拳打脚踢。

她刚准备起来歇一歇,婆婆便会进来斥骂她手脚慢,有时惊得孩子在肚子里跳。有时恰逢丈夫扛着蔬菜进门,Kate多希望他能替自己说句话,可吴天翔总是把头一缩,扛着菜快步避到厨房。看着丈夫冷漠的背影,Kate唯有活动一下麻木的双脚、酸疼的脖子,咬牙接着干。

婆婆派来新活儿,喊Kate去卤肉和炸鸡。她端着一大盆焯过水的猪蹄跌跌撞撞地挪到卤锅旁,腥臭的热气喷在脸上,一辈子都忘不掉。这个时候,她已有7个月的身孕了,但无人在意。

好在儿子很坚强,平平安安出生,全家一片喜悦。但生活照旧,Kate坐完月子后,背着儿子继续操劳,每天仍然有一大盆肉馅儿在等着她。家里所有钱财都被婆婆把持着,婆婆从来不会给家里人发工资,顶多过节时给一点红包,店里每天迎来送往,那装得满满的钱匣,Kate能看见但永远摸不着。

Kate也不是没有闹过,没用,只能忍。小时候,她在被韩国人同学欺负或者家里生意与韩国人有冲突时,爸妈总是叮嘱她必须“忍”,他们是外乡人,不能得罪当地人。她那时不理解爸妈为何这么懦弱,长大后才知道,他们那时连居住权都是临时的,一旦跟人发生争执,引起诉讼,可能会被遣返,全家多年辛苦积攒的家业,就烟消云散。

孩子身上脏了、鼻涕流下来了、生病了、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了,婆婆都要骂她。Kate清楚,婆婆看不上自己,嫌自己是外乡人,嫌自己靠着肚子里的孩子不明不白地挤进了吴家。那时哥哥已大专毕业回韩国去了,她和婆婆发生任何冲突,也没有人能给她出头了,婆家亲戚们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她。

有那么一段时间,Kate觉得生活简直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尽头。她也曾阴暗地想:自己总能比婆婆活得长,小姑子总要嫁出去的,到时候,全部家底就是自己的了——可婆婆才50岁出头,身体硬朗、风风火火,看起来比她还年轻。

好在丈夫还是贴心的,白天,婆婆的强势和凶悍让她喘不过气来,晚上,夫妻俩躲在房间里长出一口气,伸展手脚。有时候受了委屈,Kate偷偷地哭,吴天翔总会温柔地安慰她。她明白丈夫爱她,但没有多少用处,这种温柔只敢在夜里偷偷绽放。

对于当年的种种,如今的Kate早已释然,她说:“我那个婆婆虽然厉害得很,但是仔细想想,她确实也锻炼了我。后来,生活不管多苦多难,我都能撑下来。而且,在餐馆干了这么多年,我好歹学到了很多技术。”
日子如流水,四五年后,小儿子出生,大儿子也念小学了。

Kate依然要干那么多活,背着一个孩子累得直不起腰。小姑子出嫁后,婆婆终于松口雇了几个帮工,Kate虽然不知道家里赚了多少钱,但看婆婆跟人搓几圈麻将的功夫,就把信义路上的一套好房子给定下来了——当然,婆婆可不会那么好心地让他们小夫妻俩搬出去住,她转头就把房子租了出去,再揽一笔进账。

有时候婆婆会去复兴北路逛街,和朋友去“波菲尔”做头发,会把整个餐馆交给Kate打理。Kate坐在收银机后,服务员们就“老板娘”“老板娘”地喊着,丈夫有事也会从后厨跑到前厅问她,一时之间,Kate真有点恍惚,觉得自己也要当上老板娘了。

80年代末,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进入了发达地区行列,人们口袋里钱多了,各种生意也好做,吴家小餐馆物美价廉,成了周围许多居民的食堂,遇到饭点,服务员忙得连跑带走。麦当劳、肯德基早就入驻了台北,哈蒂汉堡也开了十来家分店,台北人兴起了一股吃洋快餐的风潮,年轻情侣们纷纷跑去快餐店约会,连吴家的小餐厅都开始做起煎肉饼和份饭等餐食。塑料薄膜包装的一次性碗筷流入市场,几乎所有小饭店的餐桌上都配上了铁制的带刺小戳,以供顾客们用来刺穿塑料薄膜——虽然一次性碗筷不免费,但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人们不在乎这点钱。

公公身体不太好,一直嚷嚷着不想做了,向婆婆提议把餐馆干脆交给儿子儿媳。吴天翔甚至开始跟Kate规划:等过几年他爸妈退休,餐厅交到他们手里,到那个时候,他们就是真正的老板、老板娘了。

丈夫的心愿很多,想要扩张餐厅,想要给家里添一辆小汽车,休息时开车带着孩子们到台北郊外玩——当时,天母街头到处跑着小汽车,堵车很厉害,从天母到南边的公馆不过七八公里,但常常要开一个小时。巨大的车流人流带来了巨大的生意,小店的生意简直好到爆,买一辆汽车并不是奢望。
1989年的那一天,阳光特别好,照得门口芭蕉树上的叶子闪闪发亮。但婆婆突然宣布:她决定全家移民美国。
那一刻,Kate完全是木的,她看着自己住了十来年的小楼,刚放学的儿子和邻居小孩正在一起滚铁环。

这么多年,Kate已经习惯了台北的生活,邻居大姐拜年时,为感谢上次Kate及时把她的小孙子送到医院去,特地送了她一块蓝底白花的绸缎料子;丈夫参加同学聚会时,她也会穿着新买的洋装和白皮鞋一起去,那曾是她最放松的时刻。她的生活已经深深地嵌入了这里,虽然不是故乡,但也差不多,而且,而且,她很快就要当上老板娘了,可这一切美好,一夕之间突然被一把大锤打破了。

婆婆的话是圣旨,全家没人敢反对。婆婆想移民,其实早有先兆——和她一起搓麻将的几个老姐妹,儿子都出国念的书,后来都在美国安了家,纷纷把老母亲们接去住了一段时间。老姐妹们对国外赞不绝口,天天夸耀儿子开车带她们去大商场购物、去国家公园游玩、去坐游轮……当时,台湾正大兴房地产,天母的地皮价格一路飙升。婆婆一向是个最要强的人,儿子吴天翔没别人的儿子有出息,这口气她早就咽不下了。如今,抓住可以全家移民的机会,她当然要一雪前耻。
婆婆张罗着把店面、住宅全都卖了,然后把所有的钱都换成了美元。这时Kate才知道,家里的房产、店面再加上积蓄,居然有50多万美元。

婆婆的老姐妹给她介绍了美国洛杉矶的一个华人地产经纪,洛杉矶能讲中文的华人地产经纪很多,专门做华人新移民的生意。那天,Kate站在楼梯口听婆婆与那个地产经纪打电话,“50万美元”一出,惊得她倒吸一口冷气,紧接着一阵心酸和愤怒涌上心头——这么多钱!都是一家人这么多年拼死苦劳赚到的,却全把持在婆婆一个人的手里!

婆婆放下电话后,一瞅Kate脸色,就知道她心里想什么,厉声教训道:“这钱是我家的,你个外人想都不要想!”

那时正是早晨,吴天翔刚送完小儿子上学回来,看见这个情形,还是一声不吭。那一刻,Kate气血直冲脑门,她真的不想再忍了!她嫁进吴家近十年,天天牛马一样,一分钱工资都没有,想给自己买件衣服、给孩子买个玩具还得喊丈夫去跟婆婆要钱,每次都引来一阵怒斥。哪怕是按市价折算,干服务员、干餐馆杂工,她这些年的工资得是多少钱?多年怨气顷刻间涌了出来,Kate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今天这日子不过了,也要把这笔账算清楚!

她正要跟婆婆理论,却被丈夫猛拽回房间。她气得心脏一阵绞痛,恨不得立刻冲出去和婆婆打一架。丈夫却死死按住她的肩膀,低吼道:“不要闹,将来钱都是我们的。”见她平静一点,丈夫搂住她,在她耳边承诺:到了美国以后,他们的钱要买房子,他一定会把她的名字写进去,到时候,这笔钱有她的一半。

“你放心,我这次说到做到。再说你也不想想,天秀(小姑子)已经嫁出去了。爸妈就我一个儿子,所有的钱将来都是我们的。”

在丈夫的温柔攻势下,Kate渐渐安静了。去美国重新开始也未必不好,房子重新买一遍,这一次,她也有份。
到了美国洛杉矶,为省钱,一家人先租住在一栋破房子里。那个华人经纪开始四处带他们看房。此时洛杉矶房价不贵,十来万美元就可以买一栋独立屋。婆婆大概也意识到自己太过分了,竟然允许Kate参与看房了。
在Kate的坚持下,婆婆决定买下一栋高速公路旁的大屋子,出门方便,离小学近,接送孩子上下学都非常省事。搬进新家,Kate很兴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她的家。

房子大,格局方正,楼下是大客厅、厨房,另有一间客房和厕所;楼上四间卧室,其中两间自带卫生间;房子层高三米,采光充足,门口种着高大的棕榈树、红艳艳的玫瑰花——这栋房子,几乎算得上是豪宅了。

同时,婆婆又买了一栋房子,一套有三个卧室的独栋小别墅,装修还算新。在中介的帮助下,小别墅很快就租了出去。

接着,婆婆又全款买了两辆车——那段时间是吴家花钱最大手大脚的时候,在美国人均月工资1000多美元的时代,他们有50万美元,是妥妥的有钱人。Kate回忆到这儿,不无后悔:“当时应该贷款买房买车的,这样可以增加信用分。可是我们当时不懂啊。大家还遵循着山东人的那一套处世原则,觉得自己又不是没钱,何必去跟银行借钱呢?”

(信用分:美国金融体系对每个人的评分,办有信用卡或借贷又能及时还款者,才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分。分数高的人在办理贷款、租房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一家人安顿下来,一下子从经营小餐馆的辛劳中解脱,像是放假一样,完全放飞自我,每天什么都不做,就懒洋洋地休息。大房子住,小房子收租,一点儿房贷压力都没有,银行里还躺着20多万美元。

这也是Kate过得最高兴的一段时间:早起做饭,牵着儿子们的手送他俩上学,回来打扫一下屋子,然后去韩国教会参加活动。教会里的人全是自韩国来的,Kate说了多年中文,又重新回到了韩语的环境中,大家都挺热情,这让Kate觉得幼年受到的欺凌仿若黄粱一梦。
存折上的钱慢慢变少,吴家人开始不踏实了——还是得找事情做。别的事情他们也干不来,接着开餐厅吧。可在美国开餐厅并不容易,一家人一句英文都不懂,如何申请执照,需要办哪些手续,更是一窍不通。但想到要开餐厅,全家人疲惫中又有点淡淡的兴奋,毕竟老行当了。

婆婆先让儿子去别家餐厅工作一段时间,摸一摸底,吴天翔非常听话,很快就在一家中餐厅找到了打荷的工作——每天早起跟着师傅去买菜,回到厨房分拣、洗、切,客人点单了,他负责配菜。

在中餐馆打荷很辛苦,吴天翔要背下几十种菜谱,再根据客人的需求进行配菜。美国中餐与台湾中餐口味迥异,所需配菜完全不一样,一切都需要重新记忆。吴天翔手脚稍微慢一点,就会被厨师用铁勺敲打后脑勺,虽说不太疼,但是很吓人。他本就胆小懦弱,被敲打几次之后,更是吓破了胆。Kate说,丈夫当时精神压力特别大,好几次都在睡梦中大喊“别打我”“别打我”,她吓得紧紧抱住他,轻声哄着,直到他安静下来。

在这异国他乡的黑夜里,Kate感觉浑身冰冷,心里满塞着无力和绝望,冷脸的婆婆,弱小无助的丈夫,到处的不适应。他们住华人区,吴天翔去中餐馆打工,Kate到中国超市买菜,虽然都用不到英文,但有一种隔阂感仍难以消弭——毕竟,一打开电视、收音机,到处都是英语,信件、账单、通知之类的也是英文。虽然婆婆在洛杉矶的好友会每个月开车来他们家一趟,帮忙看信、处理账单、缴水电费,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Kate在一家成人学校报了名,刚下决心好好学英语,婆婆却通知:准备一下,家里要开餐馆了。看儿子每天在中餐馆打荷苦不堪言,婆婆就想,反正银行里还有20来万,不如盘下一家店自己当老板。

说干就干,跟几个洛杉矶的老友一说,有人便讲,刚看到一家餐馆在出兑,问婆婆要不要去看看。婆婆立马跟几个朋友去瞧,餐馆位于新华人区罗兰岗一个有中国超市的Plaza(广场)里,总体面积不大,位置比较靠边,旁边已有一家大型中餐馆,但不知为何大门紧闭,貌似很久不营业了。

婆婆很满意,当场敲定,还独断地给餐馆取了“天母餐厅”的名字,以纪念曾在台湾天母的旧家。餐厅照旧卖小笼包、小馄饨、牛肉面等等,味道虽然不算惊艳,但是很地道。旁边守着华人超市,出入广场的都是中国人,很多台湾人看到“天母”两个字,都倍觉亲切,所以刚开张时上门的客人很多。

生意做得顺心,但Kate的学英语计划泡了汤。她只能自学,没有教材、没有时间,她就拿儿子的小学课本挤时间来念,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问儿子,甚至问店里的客人。说到这儿,Kate很得意:“学语言靠的就是练。那时候,我给自己规定一天就学一个单词,但是我会在一整天里念上几百遍,确保自己能记住。”比如,她学了“spinach(菠菜)”,她就会在洗菜的时候念、端菜的时候念,甚至给客人点单的时候,还问人家要不要“spinach”,把客人搞得一头雾水。

丈夫嫌她丢人,Kate才不管,学语言就是需要厚脸皮,遇到只讲英语的客人,Kate就主动冲上去打招呼。就这么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蹦,渐渐地,老公和婆婆都主动默认她去接待英语客人,再后来,家里的账单也不用请朋友了。
为了省钱,起初“天母”的经营又是全家人上手,待餐厅逐渐步入正轨,打扫、洗涮就不由地懈怠了一些,因为实在忙不过来。

美国卫生局检查非常严格,一个区域的卫生检察员每半年就会轮换管辖区域,就是为了防止商户们行贿。每逢检察员来,吴天翔就靠边站,一家人把唯一会英语的Kate推去应付。检察员也很奇葩,每次都是突然闯入,东看看西敲敲,从厨房到卫生间都检查个遍。有一次,检察员甚至很有耐心地站在后厨敲墙壁,敲了半个多小时,直到把两只蟑螂敲出来。看到蟑螂的一刹那,检查员嘴角咧了咧,似乎很得意,随手一张罚单,并要求餐厅停业整顿3天。

这种不时的突袭,搞得一家人不胜其烦。而后公公中风住院,婆婆要去照顾,餐厅的人手一下子非常紧张。没办法,Kate只好雇了两个墨西哥人。

可Kate没想到,墨西哥人很懒,只要工资一到手就挥手说拜拜。墨西哥人热衷聚会,一大家子聚在公园里,吃吃烤肉、喝喝啤酒,听震耳欲聋的音乐,孩子们在公园的秋千上玩得不亦乐乎。平日里,他们也会囤上炸猪皮、炸薯片等一大堆零食,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吃,钱耗光了才出门。Kate虽然有些看不起他们,但是几乎每家中餐馆都会雇佣墨西哥帮工——他们不挑活儿,什么都能干,工资要的不高,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像华人雇工般偷师,然后自己去开店,他们就踏踏实实地打工,打一辈子工。

这样的“随性洒脱”,在Kate等勤恳劳作、拼命攒钱的华人看来,简直不可理喻,华人手里不攒一点钱,过日子就心里没底,而墨西哥人就像把家建在浮冰上似的,漂到哪儿算哪儿。墨西哥人来来去去倒是自由了,可苦了Kate这些小业主,三天两头地招人。招不到人时,夫妻俩以一当五。

祸不单行,隔壁关门的大餐厅竟开门营业了,原来之前的关张只是重新装修而已。大餐厅实力雄厚、装修豪华、菜品齐全,“天母”根本拼不过——人家已经开了多年,积攒了很多老顾客,此前老顾客们只是退而求其次才跑来吴家小餐馆吃饭。如今,“天母”就如同被抽干了水的湖一样,人声鼎沸瞬时消失,一整天都上不了一个客人,苍蝇也嗡嗡两下就寂寞地飞走了。可即使这样,也得备菜,偶尔来一桌客人,不能说没菜做不了,那人家下次更不来了。蔬菜米面肉备好了,也是一筐筐地烂,Kate心疼得要死。

1991年,餐厅就赔得差不多了,一家人赶紧低价出兑止损。可霉运像是缠上了吴家一样,小别墅的房客也退租了,新房客则陆陆续续地来又去,没有一个能长期租房的。婆婆着急之下,找了一位老姐妹推荐的算命先生,先生掐指一算,说婆婆买在高速路边上的那栋房子风水不好——这下,婆婆总算找到了发泄口,她一股脑地把所有恨意都甩在了当初坚持买那栋房子的Kate身上。

拿着剩下的钱,婆婆又折腾起了一家花店,但花店也赔了,最后也着急顶了出去。这些事儿,婆婆和丈夫都没有精力管,就靠着Kate跟着一个地产经纪跑来跑去。吴天翔37岁了,自打花店关了,他只能去别的餐厅打工,而近60岁的婆婆,全身精力都用在了中风的公公身上。

钱去得流沙一样,只要用力一握,就消散于指缝间,什么也留不下。刚来美国时的富足感荡然无存,然而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一次,吴天翔把一大盆洗好的土豆抬上操作台,一不注意,腰“咔吧”一声扭伤了,立时就直不起身了。吴家一直没买医疗保险,在美国治病全靠自费。吴天翔在餐馆打工本来可以交医保的,但那样工资就会比较低。他们联系了一个诊所,光看诊费就要30美元,治疗费则是100多美元一次,想要治好,恐怕得4、5千美元,实在太贵了,根本治不起。婆婆也不相信西医,她觉得台湾的中医推拿更好,于是,吴天翔被送回了台北,Kate和两个孩子留下来,再跟着中介一起跑卖小别墅的手续。
赶巧,教会的一个姊妹想考一个美容美发的证,她不敢自己一个人去,生拉硬拽着Kate一起学。Kate英文是个二把刀,平时说话还行,但是听课、做作业,她真的干不下来。美容美发学校又极其严格,每天得在学校老老实实地听完8个小时的课,笔试、实操考试一样都少不了。

家里生意、房产赔了钱,丈夫又病了,Kate拖着两个孩子,心情实在烦闷,根本不想去,可是架不住姊妹三番五次来拽她。最后,姊妹的一句话彻底惊醒了她:“你才30多岁,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你们开饭馆赔了不少钱,干嘛不想想别的主意?学了美容美发,把证照拿在手里才是真的。不然,你以后靠什么过活哦?”

说学就学,Kate和那姊妹一起去报了名,每天早晨送完儿子,就开40多分钟车到帕萨迪纳(Pasadena,洛杉矶的一个卫星城)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儿子们会被邻居接走,在邻居家写作业。等Kate下了课,开车回来都6点多了,她把儿子们接回来,做点晚饭,然后摊开书本,反复消化复习白天所学。

职业术语不好记,Kate就硬记:bleach(漂白),dye(染色),alcohol(酒精)……她用上老办法,每天嘴里不停念叨,学到后半夜才沉沉睡去。早上7点多一醒来,做点早饭打发儿子们吃了,送他们去上学,她去上课,周而复始。

那段日子,Kate开车时常困得眼睛发花、脑子发木。有一次要并线时,她转头确认左后方来车,却不想恍神了。回过头时,发现自己马上就要撞上一辆大货车了。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

美国美容美发执照考试分技术操作和笔试两部分,实操课考试时,Kate仔细观察,考试老师怎么说,排在前面的考生怎么做,她就依样画葫芦。但笔试120分钟,100道选择题,要考到70分才合格,对英文熟练的人来说没什么问题,但Kate一道题就要看上几分钟,还不一定能够看明白。无奈,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绝对不要死抠题目,如果看不懂,就选最长的。

一番操作下来,她居然考过了,拿到美发证的那一刻,她头脑发懵。

“我的运气实在是好。”Kate说起考试还是一脸得意,“当时,我只考了一次,就过了,而我的那个朋友考了三次才过。”
考试过了的当晚,Kate兴冲冲地把儿子们接回家,却意外发现家里的灯亮着。她心里一惊,急促的脚步不由地慢了下来。前几天,婆婆打电话说丈夫要回来了,而她忙于考证,几乎把这事儿忘了。一想到婆婆那张冷冰冰的脸,Kate就觉得心里发慌。
进了家,果然是丈夫和婆婆回来了。吴天翔在沙发上坐着,Kate心里一喜,他的腰应该是好了。两个儿子兴奋地扑上去叫“爸爸”,但吴天翔摸了摸孩子们的头,一脸心事重重。Kate刚翻上来的喜悦退却了,瞥见一边的婆婆,脸阴得能滴下水来,她的心一下跌到谷底。

原来,丈夫和婆婆回来时刚好碰见了邻居,好久没见,不免多聊了一会儿,邻居就无意说到Kate经常跟着个男人进进出出,每天又回来得很晚——天地良心,邻居口中的男人,其实就是地产中介,有时会来家里接Kate去签合同,Kate也没多想,就坐上了他的车,仅此而已。Kate本以为这很容易就能说清楚,但她低估了婆婆的顽固和丈夫的唯命是从。之后,丈夫以休养身体为由,跟她分房睡,平日里几乎避免所有单独和她在一起的场合。夫妻之间,不但没有亲密,连静静地在一起说两句话都不可能了。

儿子们也注意到了父母的冷淡,甚至想要帮他们。放学后,两个孩子经常看看爸爸在干什么、妈妈在干什么,然后使劲把吴天翔拽到Kate的房间里来。儿子们的懂事让Kate心酸,一次,她听见小儿子偷偷问哥哥:“爸爸为什么不跟妈妈住在一间屋子里?”大儿子没回答,只是拿手捂住弟弟的嘴,看得Kate潸然泪下——大儿子才15岁,小儿子10岁半,可是大儿子活得小心翼翼的,一点都没有青春期孩子的恣意飞扬。

之后有一次,两口子带孩子们去Chick-fil-A(美式连锁快餐店)吃炸鸡,这是吴天翔回来后他们夫妻俩难得单独相处的时候。小儿子懂事地把Kate拉起来,按在爸爸身边,被儿子拉着时,Kate心里又是一阵酸楚。

好不容易和丈夫坐在一起,闻着他身上熟悉的味道,Kate心里终于染上一些微微的幸福。她想,只要把问题说开了,他们还是幸福的一家人。看着丈夫熟悉的侧脸,Kate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去摸摸,谁知吴天翔却像触电一般迅速别过了脸,Kate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中,浑身像结了冰。
一段时间后,吴天翔到底跟Kate摊了牌:他俩必须得离婚,他的腰并没有好,也不想拖累她了。Kate知道,除了吴天翔的那一点善意,其中也有婆婆的撺掇,婆婆嫌弃她当初靠着怀孕挤进了吴家,如今又想把她挤出去,婆婆从来就没拿她当过自己人。可毕竟她也生了两个儿子,为什么非要逼着他们离婚呢?

后来Kate才知道,原来是婆婆后悔来了美国。原本一家人守着台北的小餐厅,日子过得还行,来了美国之后干什么赔什么,公公和丈夫的身体又不好,婆婆早就打算回台湾去了。但她不想再带Kate回去,因为她觉得Kate是个灾星,弄得他们家败业落——她完全忘记当初是她自己坚持要来美国的,而吴天翔多年被撕扯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早就累了,这一回,他选择彻底站在自己母亲那边。

Kate哭过,也闹过,咬着牙拖着,拼命想挽回丈夫。吴天翔看她伤心欲绝,也有过动摇,但是自己母亲那双冷冷的眼睛在警告他,不准违逆。

1993年,Kate终于筋疲力尽,同意离婚。房子卖了之后,他们立刻办了离婚手续,吴天翔要走了两个儿子的监护权,Kate答应了——虽然婆婆对她刻薄,但是对待两个孙子相当疼惜。

吴天翔自觉心里有愧,承诺给Kate 4万美元,算作她这么多年辛苦劳作的补偿。可钱都捏在婆婆手里,吴天翔只能说容他一段时间,等母亲心情好点儿,他再把钱要过来给她。

离别时,小儿子哭成了泪人,连一向要强的大儿子也红了眼眶,但就是咬着嘴唇一句话都不说。

在南加州,秋天是最好的季节,阳光晴暖却不燥热,树叶泛黄却不萧瑟,人们逛公园、徒步、野餐,罗兰岗偌大的乡巴佬公园(Schabarum Regional Park,发音与“乡巴佬”类似,所以华人们起名“乡巴佬”)里到处都有尖叫奔跑的小孩、活泼雀跃的狗。人们拉家带口地席地而坐,烤肉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公园。可那天,Kate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哭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临,公园里渐渐安静,她才渐渐想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

人生打了一个转,她又是孑然一身了,上次还有个鲁莽的哥哥在身边护着她,现在,在这样一个更加陌生的国度,就只有她自己了。

夜深了,公园里的人走光了,树林黑魆魆,Kate浑身发冷。她想自己曾经也当过老板娘,有过热热闹闹的大家庭,有自己的房子还当过房东,可转眼间她就被抛到了社会最底层。现在,她没房、没家、没钱、没工作,今晚死在这里,明早就会变成一具无人认领的女尸,世界遗忘了她。

但有一个瞬间,她骨子里山东人的那股犟劲儿涌了上来了,她一把抹去满脸的泪水,站起来对自己说:“我要好好活着。”
吴家的房子已经出售,新屋主允许Kate再多待一个星期,所以她必须在一个星期内找到新住处。南加州的华人为了增加收入,很多人会把家里的一个房间租出去,他们尤为喜欢安静、简炊的女性房客,罗兰岗的电线杆、红绿灯柱上到处都贴有招租的广告。Kate正是符合他们预期的房客,她很快找到了安身之所。房东是一对中国小夫妻,有一个小女儿,夫妻俩买了一栋三个卧室的房子,用了两间,第三间租给了Kate,每月租金三百多美元,不便宜。
住处解决后,下一项是工作。Kate翻出了压在箱底的理发师证,从大华超市门口拎了一大摞免费的地方中文报纸回家。报纸最后一版是各种豆腐块招聘广告,Kate挨个打电话去问。她以为自己精通韩语、中文,英语也勉强能说说,找个工作应该不难,然而理发店的老板们一听她快36岁了,都连连拒绝,有个老板直白地说:“35岁以上的人,我们都不要。干理发是要站一整天的,这活儿太累人,大姐,你这么大岁数了,干不来的。”

工作找不到,Kate手里那点钱渐渐花光了。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了活下去,什么都做,去餐馆洗碗、去后厨打杂,特别难的时候,她也想向在韩国的哥哥借点钱,可嫂子生下小侄子没多久就撒手人寰,哥哥在韩国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抚养一双儿女,日子也很苦。

一次,她洗碗的那个餐馆突然关门歇业,她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别的活儿,银行卡里空空如也,兜里只剩几十块了。又快到交房租的时候了,恐慌如同潮水一般涌来,加州的大太阳明晃晃的,照得她头晕。Kate到处转悠,拼命想能从哪里搞到一点钱,把眼前的难关对付过去——她甚至想过找教会的朋友借点,可实在开不了口。

焦急之中,Kate只得鼓足勇气拨通了吴天翔的电话,让他兑现当初4万美元的承诺。谁知吴妈妈刚巧就在旁边,她一把夺过电话,大骂道:“你这个不要脸的妓女,居然还敢来跟我儿子要钱?你把我儿子害成这个样子,我没让你赔就算是好的了。你这个不要脸的贱货……”

Kate猛地把电话挂上,浑身颤抖,快要站不住。

即便现在已过去近30年,回忆起这段往事,她仍泪流满面。
好在,一个朋友说自己认识的一户人家急需一个保姆。主人家是台北人,做生意的,很有钱,把小女儿送来南加州一个人读高中,需要一个诚实可靠的女性晚上去家里帮小女儿做做晚饭、料理家务,或者开车带女儿出去买菜。朋友推荐了Kate,那家主人不差钱,先预付了Kate一个月的工资,让她体面地把这次交房租的难关渡了过去。

Kate另找了一份白天洗碗的工作,跟餐馆老板好说歹说,人家终于同意她每天早点下班。她每天晚上7点多从餐馆出来,开车赶往小女孩的家。小女孩家里乱得像鸡窝,袜子、衣服、被单到处都是,可乐瓶倒在地上,地毯浸染了一大片。伊始,小女孩刻薄、跋扈又冷漠,应付Kate时连眼皮也懒得抬一下。进门后Kate先垂手问女孩晚饭要吃什么,女孩说自己不喜欢Kate做的饭,点名要吃某餐厅的有机寿司、要喝某牌子的矿泉水,于是Kate赶紧开车去买。等女孩吃饭时,Kate就收拾屋子、打扫地板、清洗地毯,洗堆在水槽里的碗,一切归置完毕,然后才离开。

直到一次傍晚,天空打起响雷。女孩竟一改往日女王般高高在上的姿态,惊恐请求Kate留下来住一晚。那一晚,Kate睡在客房里,女孩睡在卧室。晚上起来上厕所时,屋外电闪雷鸣,她听见女孩嘤嘤哭声如同鬼吟。Kate忍不住敲门询问,原来女孩是想家了,想念父母。女孩家是一个有钱有势的大家族,父母忙于和叔叔争家产,顾不上她,遂把她抛来美国念书,名义上是为她好,实际上没人在乎她。父母各有心爱的孩子,爸爸爱哥哥,妈妈喜欢姐姐,她像是多余的。

女孩转身拭泪时,Kate看到她薄薄的肩胛如同蝴蝶的翅膀,心里不禁一酸:原来家里再有钱也没用,钱始终是冰冷的,只有爱是温暖的,多少人渴盼父母的爱而不得。
Kate不由地思念起两个儿子,她很久都没有他们的消息了。那一刻,她擦干泪打定主意:她必须结束打零工的日子,找到一份正式工作,然后开自己的店,只有这样才能再见到儿子。
第二天,Kate特地去餐馆请假了一天。她烫了头发、做了指甲,买了许多化妆品,重新找到各家理发店的电话,一家一家地打过去。在电话里,她反复央求老板们给她一次面试机会,一家韩国理发店同意让Kate过去面试。

面试之前,Kate刻意化了浓妆,戴上假睫毛,一头卷发吹得极为蓬松,暗紫色的指甲也很艳媚。

当她出现在理发店老板娘面前时,老板娘有点吃惊:“你很年轻嘛。”

Kate心里一喜:看来有戏。

老板娘说:“你在电话里对自己的年龄含含糊糊的,我还以为你年纪很大呢。”

Kate的心忽悠一荡,有点玄玄的。老板娘问她有没有经验,是否在别的理发店做过——Kate心又是一颤,只能狠拍胸脯保证,自己非常有经验。

面试结束,老板娘很满意,要了她——Kate中文、韩文流利,英语也会讲一些,要的工钱又便宜。

Kate考的理发师证只教了理发、染发操作流程的规范和禁忌,并未涉及具体的洗剪吹技巧。面试时,老板娘跟她说好了,她只负责给客人洗头、打扫店面、换洗毛巾等杂活,没想到店里生意异常兴隆,可上班没多久,老板娘和几个师傅忙不过来,就赶鸭子上架要Kate去给男客人理发。

老板娘将一把推子塞进Kate手里,Kate的冷汗一下子就冒出来了,愣在当场。男顾客哪知道理发店里还有不会理发的人,早就摆好姿势挺直脖子等着她了。Kate求救似的望了望周围,人人都在低头忙自己活计,根本没人管她。顾客的头颅还支着,Kate眼一闭、心一横,拿起推子就推。

那是Kate平生理得最胆战心惊的一次头,推子剪子拿在手里重似千斤。她战战兢兢地推完,反复检查男顾客头上的每一丝弧线,稍有不平整,就拿过剪刀细致地修。等修完男顾客的整颗头颅,站起身,Kate觉得衣服凉凉的,一身的冷汗。

顾客起身离开时,脸色有点难看,嘟嘟囔囔地付钱,抱怨Kate理发时间太久,他坐得腰都酸了。老板娘一边收钱,一边瞥了Kate一眼。Kate浑身发虚,嘴角却控制不住地咧开——她是一个真正的理发师了!
Kate干好分内活之外努力偷师,每次师傅给顾客剪发、染发或捆烫发卷子,她都在旁边细细地瞧。回家后,就拿窗帘须子、自己的头发练习。

一段时间后,她大概摸清了店里的情况:这家理发店虽然生意兴隆,但每次盘账,老板两口子都直摇头。他俩手太松,管理松散,理发师傅们散漫惯了,有推销员来店里推销洗发膏、染发剂、养护膏、发蜡等等用品时,多说两句好话,师傅们就会应下,再跟他俩报账。这些用品,理发馆后面的小仓库里都快堆不下了。Kate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暗暗地替两口子算了一笔账——除去工资、房租以及杂七杂八后,他们忙活一年也就赚了个寂寞。

这样的经营状况,她是不是有什么机会呢?开始Kate不敢想太多,先把手头上的做好,等她手艺日渐精湛,也开始有顾客点她理发。月末,除了基本工资,老板娘还会给她发提成。一笔笔的钱,Kate都小心攒起来。

除了理发店,Kate还在东奔西跑干各种杂活儿疯狂赚钱——教会的朋友出去旅行,她帮着浇花、遛狗;开服装店的朋友晚上有事,她就帮着看店;她甚至跑到各个华人教会和韩国教会,去邀请教友在她那里订餐——她定价实惠,一个猪肉韭菜的饺子连工带料才收5美分,口碑传得很快,之后有教会办庆祝活动或者新年活动,都会从她这里预订200个饺子和30份猪蹄。

Kate上班下班连轴转,回家简单吃一点东西,就马上开始拌馅儿、和面、包饺子。那段日子因为长时间坐着,Kate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可看着户头里的钱不断增多,她极满足:“只要一闲下来,家里那死一样的安静,会让人发疯。前半生,我陷在那个婚姻里,给人白干了十几年,如今挣的每一分钱,都是我自己的。”
在小理发店干了两年多,店里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差,老板夫妻俩在店里公开说要把店兑出去。

Kate动起了当老板的念头,她算了一下手里的钱,盘店应该够了。心里的火苗越窜越高,她又怕自己做不好,好不容易攒下这些钱,赔了,将再次一无所有。

踌躇之间,Kate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熟悉又陌生的声音——是吴天翔。Kate不由地一愣,精神便恍惚起来,她完全没听清他在说什么,等回过神来,只听见前夫在电话那头“喂喂喂……”

Kate连忙定了定神,问:“你说什么?”

吴天翔说得断断续续:吴妈妈拖着一家人回台湾后,日子每况愈下,老伴半瘫,只能由她伺候着,当年那个穿绿色镶金边旗袍、戴珍珠项链的体面老太太,彻底沦落成了一个贫苦老妇人。再开餐馆是不可能了,吴天翔自己找了一家餐馆打工,挣得很少,只够全家日用,根本存不下钱。好在吴妈妈用余钱买了个小公寓,一家人用不着付租金。他们的两个儿子他是照顾不上了,每天自行上下学。

如今,大儿子快要上大学了,前夫嗫嚅着,说他实在没有精力照顾孩子了,能否把儿子们送到美国来。Kate哪能不懂——吴妈妈心里门清,大孙子上大学要付一大笔学费,她这是把这些担子又抛给了自己。

把儿子们接过来,是又受了一回前婆婆的欺负;可不接过来,毕竟那是她的孩子,怎么能不管?思来想去,孩子是最重要的,Kate咬牙答应了吴天翔的请求。
两个孩子被送过来时,Kate眼泪流到视线模糊得完全看不清他们的长相了。儿子们已经长成大小伙子,把他们搂在怀里那一刻,她觉得真的别无所求了。多年懦弱的吴天翔终于硬气了一回,偷拿了家里的存折给她打了3万美元,兑现了当年的承诺。

可这些钱却无法缓解Kate的窘迫——这些钱加上她自己的积蓄,盘店够了,买房也够,但只能选一样。

Kate狠了狠心,决定先做生意。她租了一套公寓,带儿子们搬了进去,然后找到理发店的老同事艳姐,商量两人合伙盘店。艳姐是延边的朝鲜族人,爽朗大方,常把自己做的泡菜、打糕拿到店里请大家吃,她们两姐妹平时很聊得来。

艳姐正有此意,一拍即合。很快,手续办完,理发店是她们的了。Kate给店里简单添置了一些设备,更换了座椅、镜子。看着窗明几净、装修一新的店面,她心头升起一阵豪气,仿佛自己可以气吞山河,在这里打下一片江山。

可自豪滚过去之后,留下的底色却是辛酸。
新店开张,最怕出岔子。Kate给几个老理发师打电话,反复说明“换老板不减待遇”,装修结束后,希望他们能继续来店里上班。师傅们都答应得好好的,一切准备就绪,真正属于Kate的店马上要开起来了。然而,一个电话敲碎了这一切。
深夜电话铃声叮铃铃响起时,Kate正在睡梦中,她心头一阵乱跳,慌忙抓起听筒后,发现是韩国的爸爸打来的——她哥哥去世了。听见这几个字,Kate的头一阵阵嗡嗡地响,再听不清爸爸在说什么了。过了好久,她才感觉脸上似乎有虫子在爬一样,非常痒,一摸,全是泪水。

新店开业在即,韩国的亲人在等,两个儿子学习紧张,Kate只身返回韩国参加葬礼。临走前,她给艳姐打了一个电话,安顿好孩子们,随即启程。

韩国,这个Kate爱恨交加的国家,过去的二十几年,她只回来过一两次。不承想,现在却是因为哥哥去世再次回来了。走到家门口,Kate一抬头看见院门上装饰的白花,眼泪就扑簌簌地掉。离上次探亲又过了好几年,爸妈又苍老了许多,爸爸高大的身躯佝偻下去了,洪亮的嗓门沙哑了,风风火火的动作也迟缓了;妈妈还是慌慌张张的,一会儿接待宾客,一会儿想起厨房里的茶还没泡,一会儿觉得客人脱下的鞋摆得不正,东奔西撞,一抬头猛地看见灵堂里儿子的大相片,眼泪喷涌而出,人也瘫软下去,旁边的人忙过来搀她,灵堂一片混乱。

曾经野草般的小女孩,如今也顶起了这个家。Kate张罗起了哥哥的丧事,思量哥哥留下的两个孩子怎么安置——侄女刚刚上大学,学费靠哥哥的遗产勉强能支撑住,小侄子才十来岁,爸妈他们照顾好自己都吃力,Kate似乎是唯一的监护人人选。但她也万般犹豫,自己本就是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而此前租房、盘店、装修、购置家具,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这次来韩国的机票钱都是咬牙挤出来的,她真的要再带一个孩子回美国去吗?

她正在想事,兀地发现小侄儿不见了,找了好久,才在一个堆放杂物的小隔间里找到他,小小的人儿蜷缩着。她连忙把小侄儿抱在怀里,摩挲着孩子小小的脸庞。然而,侄儿的表情木木的,不哭也不闹,只安静地坐在她腿上,半天都不说话。Kate隐隐觉得怀里的侄儿像块冰,怎么捂都捂不热。

她牵着孩子回到客厅,一些亲友还没散,正围着她爸妈念叨着“该怎么照顾孩子啊”。母亲心疼Kate,絮叨着她孤身一人在美国,拖着两个孩子,本就活得不容易,怎么能再添一个。客厅里的亲戚们也连忙附和,但半是同情、半是奚落,说Kate自己过得苦,何必把孩子也带到美国受苦。

气愤、委屈、难堪、心酸、悲伤……合成一股洪流,快要把Kate淹没了。她正气得全身发抖,蓦地感觉衣角被人拉了一下——低头一看,是侄子正紧揪着她的衣角。

Kate把侄子搂进怀里,主意已定:“我要带他走,一起回美国。”

她爸妈先是愣住了,然后不断地劝她别任性,一时意气把孩子带过去,到时候如果养不了,还得送回来。这边这么多亲友,“一家给一口”,好歹也能把孩子养大。Kate把侄子搂得更紧了——“一家给一口”,当他是什么,一只小狗吗?

更有亲戚没头没脑来一句:“你也是单身一个人,今年还不到四十,将来万一再结婚怎么办?拖两个儿子就够受的了,拖三个孩子,谁敢娶你?”

Kate眼泪划过脸庞:“我就任性这一回了,我就任性这一回了。”
回到美国后,Kate给侄子单独收拾出来一个房间,联系了学校,责令两个儿子要照顾好表弟。侄子英语很差,一开始上课完全跟不上,Kate让两个儿子轮流给他补课。

平时,家里的好吃的、好玩的都先尽着侄子。后来,侄子跟Kate说:“姑姑,不要什么都给我。”

Kate有些吃惊,忙问:“是不是哥哥们跟你说什么了,他们欺负你了?”

侄子摇头:“我想变成姑姑家的孩子,不想像客人似的。”

Kate满脸诧异,小侄子的脑瓜子里怎么会有这么成熟的想法?她迅速调整,不再刻意迁就,而这也许才是让孩子融入家庭的最好办法。

过了不久,侄子改口了,喊她“妈妈”。
转过头,理发店的生意还是一团糟。周六日本该顾客盈门,但却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艳姐抱怨说,早先谈好的老师傅们一个个都不来上工,近半个月,店里全靠她一个人撑着。很多顾客都接待不了,搞得理发店口碑渐渐变差,老顾客们发了一通牢骚之后,再也不来了。
Kate急忙给老师傅们打电话,有人打哈哈说想休息一阵子,有人说Kate太凶不敢来,还有人已另投他处,更有人干脆不接电话。一圈电话打下来,竟没有一个人想来。Kate与艳姐面面相觑,再看看新镜子、新椅子,顿觉无力。

时间不等人,门面租金马上要交,家里的更是不能断,还有三个孩子指着她呢。Kate深吸一口气,开始打第二轮电话,她放低声调央求那个说她很凶的人:“你来几天试试嘛,我凶不凶,你试试就知道了呀。”

那个老师傅终于答应试试,人来了以后,Kate近乎谄媚地对她好,同时安排艳姐赶紧对理发店进行包装宣传,给老顾客们打电话。过了几天,其他老师傅突然开始陆续给Kate打电话,问能不能再回来——他们去别的理发馆找工作,座位费被要得特别高,有的理发馆老板也不好相处。

(作者注:在美国,很多华人理发师独立营业,每个月向理发馆缴纳一定的座位费,以获得在该理发馆做生意的资格,费用每月500到1000美元不等,根据理发馆的档次、装修而定。)

Kate自然张开双手欢迎,艳姐的宣传也起作用了,那些很久不上门的老顾客也回来了。Kate一直坚持低价策略,男头5美元、女头8美元,烫染也才不到50美元,即使到现在物价涨了几轮,她的理发定价仍然比别家便宜。她又特别能琢磨爱琢磨,自己的头发,孩子们的头发,都拿来练手,还能根据顾客的脸型帮忙设计发型。这样一来,理发馆生意好到爆。
诸事顺遂后,Kate甚至有了一个追求者——男顾客Paul。Paul个子高高的,头发向后梳着,是个地道韩国人,与Kate交流起来没什么障碍。他来理发馆很频繁,每次都点名要Kate剪,有时候头发明明根本不需要打理,也还是要来。时间久了,Kate再傻,也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Paul说,自己第一眼看到Kate就心动了,每来一次,心动就更深一分。大家都是成年人,Kate就主动约了Paul去星巴克,大大方方询问他的情况:30多岁时,Paul就移民美国,现已在美国待了20多年。他在美国一直做建筑工,现在有一个自己的小团队,5年前,他离婚了,和前妻育有一子一女,孩子们已经大学毕业,并各自独立。

Kate双手捂住热气腾腾的咖啡杯,盯着杯子里蒸腾出来的白气,缓缓道出了自己这么多年的波折。长长的前半生,似乎几句话就说完了。最后,Kate吐露了最艰涩的部分:“我哥哥去世了,我收养了他的儿子。加上我自己的,我得抚养3个孩子。老大现在已经上十一年级,马上就要考大学了……”

她的声音逐渐低了下去。Paul的儿女都已大学毕业,他自然懂得在美国上大学何其昂贵,即便是普通的大学,一年学费也要1万多美金,再加上生活费、住宿费、书本费等等(美国的书大多很昂贵,一本教材就要100多美金,一个学期修七八门课,各种教材或其他设备加起来也有上千美金),一年得3、4万,4年就是20来万。供3个儿子,相当于买3栋房,这还不包括他们的生活费。按照亚洲人的传统,将来可能还要赞助他们买房结婚,这就相当于走向一个无底洞,谁有闲钱往里填呢?

“带着3个孩子,负担确实挺重的。”对面的Paul说。

Kate别过眼睛,一股子酸楚直冲眼睛——那个讨人厌的亲戚说得对,带着3个孩子,她这辈子别想再嫁人了。

“那我们更得在一起了,我好早点儿帮你分担。”Paul说。

Kate不敢置信地转回视线,对面的男人冲她笑着,笑意真诚。

这次会面之后,表面上一切如常,但一切又都不一样了。面对Paul的热烈表白,Kate保持了冷静克制。她深知,说到和做到是两回事,人家凭什么帮自己养孩子呢?自己的魅力有这么大吗?她该上班上班、该回家回家,克制住自己。

Paul还是经常来,有时候带一束花,有时候带一些小礼物,甚至有一次塞给她一张支票。钱不多,1000多美金。Kate坚持拒绝,Paul却不管。理发馆众人看着他俩推推搡搡,最后Kate不好意思,只能暂时把支票揣在兜里。

渐渐地,他俩的传闻散得到处都是,孩子们也知道了。大儿子带着弟弟们郑重地跟Kate谈了一次,孩子们支持她再婚,只要那个人能对她好。

Kate看着唇边冒出青茬的大儿子——他已经长得比自己高了,筋骨结实、肩膀宽阔,看起来像个男人了。Kate又看看老二和小儿子,两个孩子都对她用力地点头。Kate摸摸孩子们的头,没有说话。

Paul开始进入她的家庭,带孩子们玩,请他们吃饭。每次吃饭,Paul都先点孩子们爱吃的,菜上来,他把好吃的都堆在孩子们那。Kate气得直叫:“哎哎,我也要吃呀。你把好吃的都放在他们那边,我怎么办?”

大家都笑,Paul好脾气地请服务员过来加几样她爱吃的菜。
大儿子顺利上了大学,理发馆依旧红红火火。然而,烦恼也还是有——Kate经营理发店多年,天天泡在各种化学制剂里,双手被腐蚀得不像样子,皮肤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Paul看了心疼,劝她转行。两人先盘下一家超市里的音像店,出租一些韩国和中国的电影电视剧DVD。一开始生意还不错,很多在美国多年的华人不懂英文,也不爱看美国影视剧,只能靠在他们这里租DVD一解乡愁。

可谁知,互联网异军突起,音像店生意一落千丈。Paul又劝说Kate跟他一起做制衣厂。Paul把制衣厂的前途渲染得非常好,说有朋友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生意,有很多服装品牌的门路,他们只需要从服装公司那里拿已经剪裁好的布料,再用缝纫机拼接起来。他保证一切苦力都请工人来做,工厂走上轨道之后,他们只需要负责管理,可比开理发馆轻松多了。

Kate心动了,似乎只要制衣厂开起来,她就能退休了。为此,她还特地考了个执照。制衣厂开起来以后,一直是Kate在管理。一开始生意确实不错,订单多的时候,夫妻俩雇了20多个工人,甚至能接到H&M、Forever 21等品牌的单子。

然而一年多以后,合伙人私吞了钱款。Kate气得去跟那家伙理论,怒火冲天之时,顺手抄起了桌上的剪刀。合伙人立刻报警,要求警察以谋杀未遂逮捕她。好在,警察并没有听信合伙人一面之词,只是警告了Kate一下。

经此一役,Kate认命了,她这辈子就是个理发师的命,发不了大财,但也还不错。于是,她重新开起了理发馆。
2005年,当Kate把目光投向房地产市场时,才发现房价涨了一大波,之前吴家买的房子涨了两倍多。想起当年,Kate苦笑着对我说:“当年我们带了那么多钱来美国,要是拿这些钱全买成房子,一套自己住,两套出租,然后老老实实打工赚钱,而不是瞎折腾做生意,我们早就是百万富翁了。”

可人生没有如果。

婚后,在Paul的帮助下,他们买了一栋3个卧室的独立屋。3年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他们的房子贬值了许多,但Kate不难受,便宜也好、昂贵也好,守着一个安稳的家,有体贴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她再没有什么遗憾了。

可Paul的子女不同意父亲再婚。他大女儿做律师,是个风风火火的女强人,不太看得上Kate。平时姐弟俩来看望父亲,也是把Paul约到外面餐厅,从来不进家门。Kate每每想起,难免神伤,但Paul一直安慰她:“只要我对你好,对你的孩子好,这就行了。其他的人,你不用管他们。”

Kate听了,也就释然了。她与Paul的婚姻,阴差阳错,虽然她从小就憎恨那些歧视和孤立她的韩国人,谁知到头来,还是嫁给了韩国人。这个国家,终究也变成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过了几年,噩耗再次传来——留在韩国的侄女在一场事故中去世了。Kate痛哭一场,更加宝贝家里的老三,他是哥哥唯一的孩子了。

供完老大后,家里已经捉襟见肘,老二主动提出不上大学了,直接出去工作。Kate从小在韩国长大,中文都说得别别扭扭的,不想让儿子也这样,正好Paul有一个朋友在北京开公司,Kate灵机一动,想把儿子送到北京去,既学习又工作。

于是二儿子高中毕业就随着朋友去了北京,发来的照片里,他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哈哈大笑,Kate不知怎地就流下了眼泪,想着,自己没回去过的故乡,让儿子回去一趟,也挺好。

再后来,老三也长大了,是3个儿子里最体贴、最孝顺的,Paul也最喜欢他。老三看家里不富裕,说什么也不去上大学,Kate拼尽全力劝说,可是老三犟得像头驴似的。最后,Paul让老三去他的建筑队干活,见孩子实诚又能干,Paul干脆让他接了班,自己索性退休了。老三接手以后,干得不错,每个月都拿钱给Kate补贴家用。Kate劝他不要这样,应该攒起来,留着将来结婚买房子。可是老三就是不听,倔驴一样,Kate只能帮他把钱攒起来。
尾声:
疫情来了,理发馆不得不关门。关门之后,Kate在家里开起了车库理发馆。

疫情稍缓后,她暂时歇业,和Paul一起回了一趟山东烟台,这是她策划已久的旅行。爸爸没能回去的故乡,她一定要回去一趟。60多年过去了,父亲的声音仍一直在她耳边回响:“要记得,你是山东人。”

梦里的故乡,她终于来了。她和Paul一起去了蓬莱阁,站在山顶上看着浩瀚大海,渤海与黄海交界处,青色与黄色泾渭分明。Kate不禁感慨万千。

走到山脚处,他俩在一个小贩那里买雪糕。小贩看她打扮时髦、身量苗条,一袭豆青色的连衣裙衬得她清雅脱俗,又听见她和Paul叽里呱啦地说韩语,不禁问道:“你们是韩国人吗?”

Kate转过头用地道的烟台话回答:“不是,俺就是烟台的。”


本文系授权发布,编辑 | 吴瑶,运营 | 梨梨,实习 | 王智畅,本文来自在人间living,二次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在人间living”(zairenjian11)。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1989年,李嘉诚花3000万带18岁的李嘉欣回家,半夜原配家中暴毙从UWC全奖到纽大全奖,逆天改命的山东孩子,是如何做到的?川普承诺若当选后废除美国出生公民权!终止“在美出生就是美籍”的时代!本地化的 MBTA 速度限制在周一通勤时仍然存在;当地大学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寻找“终极”COVID 疫苗墉字源考从美国回中国,你们后悔了吗?一个女海归的逆文化冲击!在韩国,把孩子卖到国外,能获得总统嘉奖刷屏霸榜!全国两会期间,媒体眼中的山东这么耀眼南澳散记 (增订本) :第二十三章:请客吃饭 (上)美国要在韩国部署核潜艇?中国再次出手“劝和促谈”的深意是什么?宝宝的智商居然和出生的月份有关?这个月份出生的宝宝更聪明?波士顿当地大学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寻找“终极”COVID 疫苗——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突发!一架美国F-16在韩国坠毁27年前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车站 如今从美飞杭州寻亲 想看看自己的出生地冲啊!百万旅客涌入澳洲机场!场面壮观,或陷入混乱!疯狂度假模式开启,官方重磅福利放出!还有这些惊喜等你来寻!美国出生公民权的由来!川普当选总统就废「出生公民权」:能想像非法移民生的孩子变公民吗?华裔黄金德胜诉 百年判例影响深远暴涨8%!中国练习生首次在韩国C位出道,乐华赢麻了?抛妻弃女30年,从美国回来争百万房产?这个上海大爷,为什么让人愤怒?敢宰客就关门!被大学生带火的山东老城,背后真相让人泪目~2023巴菲特股东大会重磅来袭,92岁巴菲特和99岁芒格在股东大会上聊了5个半小时“左右逢源”的印度:从俄罗斯赚低价原油,从美国赚武器、技术突然官宣!澳洲政坛大地震:最亲华州长辞职!刚从中国回来,巨变将至!总理紧急回应;再见了,谢谢你为中澳及留学生做了这么多~中国的山东,世界的潍坊拜登:不会在韩国重新部署美国核武器一封想寄出去的信钟爱的二战后大钢琴家(一) Andras Schiff(3) Schubert Impromptus D899 No.中国队在韩国夺冠!出现这一幕!卷出两大世界第一的山东最强民企,要造车了!尹锡悦对日“屈辱外交”,在韩国有人支持吗?突然被骂上热搜的山东,到底怎么了?最近从美国回国,机场新冠防控检测是怎么查的?|移投路群问答赴美:听说你们想飞廉航Air Premia 韩国转机去美国?看看这个上海出发的实例吧~(美国回国也可参考)最“土味”的山东小城,藏着多少重口味?在韩国出生的山东大姨,从美国回来寻根 | 人间大姨,小姨文学的背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