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金融科技市场
到2030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收入预计将增长6倍。(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编译 | 高旭 原文 | BCG <<<<
2023年5月3日,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和QED Investors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2023年全球金融科技:重塑金融未来》(Global Fintech 2023: Reimagining the Future of Finance)的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收入预计将增长6倍,从2450亿美元增至1.5万亿美元。目前,金融科技行业在12.5万亿美元的全球金融服务收入中占比仅为2%,未来这一数字有望攀升至7%,其中银行业金融科技预计到2030年将占全球所有银行估值的近25%。
这份报告全面概述了全球金融科技的未来格局,探讨了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最新趋势和机遇,考察了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环境和新兴技术的影响。2022年,金融科技公司的平均市值损失了一半以上。但报告认为,这种暴跌只是长期积极轨迹中的短期修正。
由新兴国家引领,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金融科技市场
从历史上看,亚太地区(APAC)是一个未充分渗透的市场,拥有近4万亿美元的金融服务收入池。而到2030年,亚太地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科技市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27%。这一增长将主要由新兴的亚太地区市场(如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推动,因为这些国家拥有规模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大量银行服务不足的人口、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及不断增长的懂技术的年轻人和中产阶级。北美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业,未来也仍将是关键的金融科技市场和创新中心。
英国和欧盟在全球金融机构市场中的占比份额排名第三。预计到2030年,该地区金融科技行业也将大幅增长,其中支付行业仍将是主导增长力量。同样,以巴西和墨西哥为首的拉丁美洲市场已经建立了金融科技格局,预计同期的收入CAGR将达到29%。该报告预计,到2030年非洲的金融科技收入CAGR将达到32%,其中南非、尼日利亚、埃及和肯尼亚将成为其中的中坚市场。
B2B2X和B2B将引领金融科技增长的下一个时代
金融科技旅程的第一部分由支付产业引领,约占2000年以来累计股权融资(1200亿美元)的25%。根据该报告,受跨境支付、“支付+”模式(账单支付和支付应用程序提供钱包服务等)以及实时支付驱动用例激增的推动,该行业将增长五倍,达到5200亿美元。
报告指出,B2B2X和B2B(服务于小企业)将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金融科技领军力量。B2B2X由B2B2C(使其他参与者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B2B2B(使其他参与者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和金融基础设施参与者组成。在嵌入式金融和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持下,B2B2X市场预计将以25%的CAGR实现增长,到2030年达到4400亿美元的年收入规模;而B2B金融科技市场预计将以32%的CAGR增长,通过为缺乏信贷和服务差的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年收入将达到2850亿美元。
发达国家的利差业务将面临挑战,同时在新兴市场发挥关键作用
发达市场的利差业务(包括银行和新兴银行、贷款平台、抵押贷款机构和信用合作社)在扩大盈利规模等方面将面临挑战,并将需要在获得低成本资金的同时开始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放贷,其中一种方法是获得银行牌照。目前,传统银行机构正大举投资于技术,以改善客户体验和价值链,这使得新兴银行难以脱颖而出。
全球约有28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银行服务(其中50%在新兴经济体),另有15亿人无法获得银行服务(其中75%在新兴经济体),新兴银行将在扩大金融服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监管者必须积极主动,而不是无动于衷
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传统上相对宽松、不积极、分散化,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滞后。尽管最近的银行危机让其对资产/负债管理变得更加敏感,但除了建立护栏之外,监管者还必须确保不会过度监管该行业,从而抑制创新。
监管机构应该考虑通过加快银行和支付机构许可证的审批速度、支持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促进开放的银行生态系统等措施来平衡竞争环境。
金融科技机构应该专注于基本面,传统机构则需通过拥抱金融科技来加速数字化进程
2021年和2022年初,许多金融科技公司都能够吸引到规模可观的融资。而如今,情况已经有所不同。金融科技公司需要保存现金,拓展业务,度过“融资寒冬”,而不是以更低的估值筹集资金。因此,他们应该考虑加强竞争力,采取积极的战略(如人才储备),通过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市场获得市场份额,并探索并购的机会,同时在塑造和接受前瞻性法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增强客户信心并推动更高的估值。
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往往试图通过收购金融科技公司来购买技术能力。为了避免失败的收购并缩短金融科技机构的上市时间,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机构应该形成“基于价值的合作伙伴关系”,允许金融科技机构保持独立,但有明确的商业安排,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报告原文
*本文版权归“未央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VIEW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