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加州一位华人女士最近很烦恼,一周来她接连收到无数垃圾电话、骚扰电话,一天多达几十个。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陌生电话,让她整天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几近崩溃,不知如何是好。
根据华女分析,起源是因为她最近参加一个社区活动,为获得小礼物分享了个人资料,才造成今天的尴尬局面。洛县阿罕布拉(Alhambra)居民 Angela,一周前带着孩子参加附近城市的一个社区活动,她表示最初是在社群媒体上看到这个活动推广,介绍内容丰富,有适合孩子的各项活动体验。但事实上,那天Angela和孩子赶到现场时,发现这就是几家华人广告摊位的宣传活动。大部分都是一些针对孩子的海外教育机构,有中文课、思维课、画画课等,不少华人家长排着长队,领取免费小礼物。Angela本想离开,但孩子看到一些小玩具就赖着不肯走。为了拿到这些礼物,每个摊位都要求领取者留下电话号码、电邮地址,并且扫二维码加老师微信。Angela说自己一直不喜欢商家这样的推广方式,但现在似乎非常普遍,她当时不以为意,就在几个摊位留下了个人信息。没想到噩梦当天下午就开始了,Angela的手机很快收到无数陌生电话,几乎每隔十分钟就有一个电话。号码显示来自旧金山、上海、马里兰、德州等世界各地,有些号码系统直接显示疑似诈骗电话(Scam Likely)。对于陌生来电,Angela通常不会接听,如果对方真有重要事情一定会留言。而这些陌生电话少有留言,偶尔几个留言的内容几乎如出一辙:“出入境管理局来电,你有一份重要邮件尚未领取,请按9获取详细内容。”Angela表示,一听到这些留言,就肯定是诈骗电话,之前她也曾收到过,从来不会理睬。在接下来的一周里,Angela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几十个陌生来电,这让她十分焦虑。“以前也有陌生来电,但从没有这么频繁,我直接忽略,现在太疯狂了,就像狂轰乱炸一样,我都害怕看到自己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她曾尝试接通几个电话,内容和诈骗电话的语音留言十分相似。面对这样的状况,Angela分析说,最近一段时间她没有在别的地方透露过个人资料。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参加了孩子教育有关的社区活动,扫了二维码,分享个人信息,“我判断,当时分享的个人资料很快就被对方卖掉了。”盗取、贩卖个人资料信息,已成为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谨慎判断,小心处理个资,特别是在遇到与银行账户信息相关的资料时,一定不能外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Angela说自己现在虽然钱财没有损失,但无尽的垃圾电话让她很头痛,如果持续下去,她只能考虑更换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