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炒作“高考状元”?这些花样“喜报”,把我看哭了!
前几天老同事群里扔了几张海报(见文末),其间每个字词都简单明了,我却一时看懵,不由自惭形秽。
敢情家里没有孩子,连放榜喜报都看不懂了。
看不懂的,还有“分数屏蔽生”。
一则“男生成绩被屏蔽4天”的消息,同样让我懵圈半天:为什么要屏蔽?为什么呀?
新闻遮遮掩掩,一副“地球人都知道”的样子,搞得自己像是落后了几个时代,内心惶惶不可终日。
实际上,高分成绩被“屏蔽”,并不是今年的新鲜事。
最近几年,教育部严禁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于是出现了各种花样操作。
虽然很多人都与时俱进,还是普及一下:高考屏蔽生,一般是指高考成绩进入全省前几十名,成绩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的高分考生。
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看到2020年光明时评的一篇报道:《炒作“高分屏蔽生”是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
这个词真是精准至极、一针见血。
最近的唐山打人事件,光明时评振聋发聩:《围殴女性、种地道歉、铁丝锁门:唐山为何一个月三次热搜?》
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光明日报同样掷地有声:保证储户存款安全,是银行业务的逻辑起点和基石所在.....村镇银行再小,也须保护储户利益,这是常识,也是底线!
原来一个媒体的责任心和犀利,都是有渊源的。
敬个礼!
上述《掩耳盗铃》一文,分析了高考及状元崇拜的根源。
指出:只有破除唯分数论、改革录取方式,以及不断扩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让名校资源更普惠,降低优质资源的稀缺程度,才能减少全社会对少数高分考生的关注。
过度或者庸俗化炒作“高考状元”、高分学生,的确让人反感、不适。
但是如果“唯分数论”不破,人们“状元崇拜”的心魔不除,禁炒令也好,花样百出哭笑不得的喜报也罢,都不过是自欺欺人。
我很赞成“常识流通处”的观点:
除了要对那些过于夸张的商业炒作进行干预外,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高考状元以及高考升学率,其实可以大大方方的予以正常通报。
首先,人们无法假装对中高考状元不感兴趣。
其次,不管你承认与否,作为中高考优胜者,状元们往往代表了某种程度上的实力。这样一种拼搏向上的阳光典型,我们为什么要欲说还羞?
再之,对中高考状元的追逐,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对知识文化的尊重。
了解“状元崇拜”的发生机制,就不会轻易认为一纸禁令能起到预期效果。
既然“高考喜报”采用隐喻,那我也用鲍德里亚提到的一个隐喻作为结尾——
小男孩遇到一位仙女,请求仙女给他想要的东西。
仙女答应了,但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永远不要想到狐狸尾巴的红颜色”。
这简直太简单了!
小男孩立刻答应了,高高兴兴回家等着仙女的礼物。
但是小男孩却发现自己错了,他越想忘记,越是在脑海里无法摆脱;越暗示自己不要想那个狐狸尾巴,那红色尾巴越是如影随形.......
附:高考喜报迷惑大赏
2021年的代表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