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又赢了
今年国剧最高分出现了。
开播不到两周,《漫长的季节》就拿下9.5分,成为今年又一悬疑力作。
剧播之后,秦昊造型成为热议话题。
看着剧中梳着三七分油头、身材臃肿、不修边幅的角色,观众实在难以和从前的秦昊联系到一起。
曾因《青红》、《春风沉醉的夜晚》和《推拿》等作品里的表演,秦昊一度和“文艺片专业户”的标签捆绑在一起。
直到2020年,《隐秘的角落》播出。
秦昊饰演的张东升,因其阴郁隐恶的性格成为观众心中的“阴影”,演技大受好评。
如果说张东升算是角色类型的新尝试,那么此次与原剧组二度合作的新剧《漫长的季节》中,秦昊则是完成了形象、气质上的颠覆和突破。
就连伊能静看了也直呼:“把我的秦昊还给我!”
可以说,秦昊用一次“毁容”,成就了一个角色。
本期明星谈心社,我们邀请到秦昊,和他聊了聊龚彪的故事,以及对人生低谷的看法。
以下是他的自述。
“细节是为人物服务的”
我当时化完妆看着自己的时候,感受就是:
这个人物得是什么样的性格、得怎么样的人才能配得上这样一个脸。
龚彪人如其名,从年轻有为的大学生变成大腹便便的中年人,一个"彪"字贯穿了他的一生。
酒槽鼻、大肚腩、黑皮肤、脸上清晰可见的伤疤和痘印,正是龚彪人生的印记,同样,也是他"彪"的体现。
一个经历漫长低谷却依旧如同斗士般努力生活的底层中年人,这张脸算不上是美的,却是适合他的。
我一直在跟导演辛爽讨论,就是中年的时候可以让他变样子,但是不能让他和年轻的时候脱节。
中年发福是剧本对这一角色的设定,脸和肚子或许能靠特效完成,但我的腿对上半身的“肥胖”来说还是太细了,这样子会让观众不相信龚彪的变化。
然而,如果因为腿细而放弃肥胖的设定,显然是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决定让龚彪的形象变得病态,干脆就加上糖尿病的设定,这样观众能够认同这一角色的塑造,龚彪身上的悲剧性也更加凸显。
当然,这种变化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所谓颜值的降低需要有个合理的解释,而病痛的设定为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细节可以使龚彪这一人物更加饱满。
所有细节都是为人物服务的。
比如用没消毒的针头打胰岛素,甚至打完胰岛素就喝啤酒,这些细节都支撑起他"彪"的特性,年轻时的龚彪要有这样不修边幅的性格,才会成为后来那副中年人的样子。
这张脸给龚彪,就是为了使观众相信这是龚彪,相信龚彪的"彪"。
我为这张脸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以至于我觉得这是迄今为止我拍得最辛苦的一部戏。特效妆很难折腾,不仅在化妆的时候需要抢进度,在脸上时间久了还会过敏。
前期我还会担心特效妆会影响脸部的表演,比如微表情不够丰富之类的,但我后来意识到我在这部戏中应该是感受人物的一举一动,而不是强调自己的演员身份。
演员秦昊会有表演的想法,但老东北人龚彪在生活中,本来就不会有太多微表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个特效妆还帮我更加还原了角色的本味。
现在回想起来,我要感谢这个特效妆,感谢这张脸。
“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互相信任”
辛爽团队最开始找到我时,我是拒绝的。
因为当时也有其他六七部剧本递过来,刚开始听到这个故事,我再次合作的兴致其实并不高。
但辛爽还是说服了我,因为他说起他刚刚去世的父亲,一种对东北土地上父辈们的情感在他与我的谈话间油然而生。
对生我养我的这片黑土地上所发生的事、生活的人,会有一种使命感:让大家看到这片黑土地上的父辈。
我们用潜移默化于血液的家乡情怀,将自己的生活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那个年代,我接触的所有人都是在那片潮水中的一员,所以我知道那些人是什么样的。
父辈们是勤劳、生生不息、努力向前的斗士,而龚彪可以算作这种斗士精神的缩影,贯彻了“往前走,别回头”的主题,我想这也是对待人生中“漫长的季节”的态度。
东北土地上,父辈的这种精神,这种态度太难得了,我们也想传递这种精神,这部戏真正还原了我们父辈的故事。这也是我接这部剧很大的原因。
这种还原父辈生活的愿望,我交付给了这个团队,因为大家以前都合作过,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互相信任。
因为这种信任,让我们的作品表现得更加自然。
如果有观众在悬疑片中感受到了诙谐幽默,那也不是我们刻意塑造的,我们的所有表演都是在这个人物当中进行,这幽默或许是东北人随身自带,自然而然表现在剧中,希望大家喜欢。
同样,这种信任还体现在团队一致的审美观上。
审美和演技一样,其实不存在“技”,而是依靠共同的文化底蕴,来形成一致的审美,往大家认为正确的方向一起前进。
在审美追求上、在艺术追求上、对生活的理解上,这都是一种志同道合,我们的追求在同一层面上,才达成了这次的合作。
所以,虽然《漫长的季节》是一部悬疑剧,但我们最希望观众以剧情片的方式打开它,不只是悬疑,不只是案件,我们在讲一个新的故事,也在进行着新的表达。
“演员是为角色服务的”
演员秦昊,和角色龚彪,我相信在形象上会有很大的差别。
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有我自己的一个认知。
演员不是以“美丑”来定义的,而是那个角色是不是观众能够接受,是不是贴近生活,是不是生动。
我不觉得说一个演员“长得很漂亮”一定是一个褒义词,我也不觉得说“这个角色太丑了”是个贬义词,因为演员就是为角色服务的。
演员的形象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角色更贴近生活,贴近真实,更生动形象,在这些考虑中,根本没有美与丑。
这种对美丑的认知也可以算作我的审美观,是我对表演的审美要求。
如果有人说龚彪这张脸太丑,我无所谓,因为我在意的是“这张脸是不是龚彪”,如果是,那这张脸就是美的。
而如果我换一部戏,比如在年代戏里饰演食物匮乏的人,那龚彪的形象显然就不再适合,如果还像龚彪那样肚子突起,就是对这一角色的不负责任。
坚持自己的认知,不要轻易被别人所左右。
我从来没有辜负,违背过我的真心,违背过我的感受,我的认知告诉我这是好的、正确的,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对角色负责,为角色服务,就是我的认知。
不断去跟随、不断去认知,人生的这条线路会越来越清晰,职业的规划也会越来越明确,角色应该演什么样的、不应该演什么样的,自己心里都有个数。
不是为了取悦观众去接一个角色,我一定是因为我演员职业的追求或者规划,来接一个角色。
当然,认知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随着生活当中所经历、所感受的,自然就会对生活的理解有所加深。
始终没变的一点是,真诚。
如果有一天当别人提起我时会说,“他是个好演员,演什么像什么”,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和鼓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