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入围导演李珈西:观众的赞许是我拍电影的HIGH点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山西籍高产导演李珈西带着自己的新作《女孩男孩》在“华语力量”单元再次获得了关注。这部由李珈西编剧、导演、剪辑、主演的电影全球首映后,李珈西携主创赵小锐、王中琳、张洛晨、张彪、赵煌男、唐永康、孙尚泽、窦继祥、贺琳晴、常莎等人与现场观众的交流中,获得了许多赞许。
影片以具有现实质感的方式呈现了女孩男孩之间的故事,影片中有大量生活化的细节和场景,真实呈现了人物与家庭、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在首映现场,许多观众表示他们都被《女孩男孩》中小孩子们的表演感染到了,并且在各个情节事件中看到了自己童年的身影,很受触动。
映后交流环节,有观众表示,他们从来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可以这么喜欢小孩子,导演真正发掘了孩子的的童真与值得绽放的一面。也有看完电影的电影创作者表示,处理好演员的工作是导演的重要工作,在这里,非常难拍的小孩子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处理。
《女孩男孩》主要讲述的故事为:白乔乔的奶奶总是把鸡腿都给她弟弟白虎虎吃,因为她是个女孩子。男孩李家熙喜欢拽女孩唐唐的小辫子,而唐唐会用同样的方式“还”回去;班长的弟弟王小蛋不听话,老师让他向姐姐学习……这些充满故事的男孩女孩,在关心他们的校长爷爷、正直严谨的数学老师、细心有爱的语文老师和耿直可爱的体育老师的陪伴下,度过了充满阳光的童年。
青年女性电影人李珈西,是一位高产导演,《女孩男孩》是李珈西导演拍摄的第8部影片,上映的第6部,目前待映3部,一共拍摄10部。作为一个工作狂,2020年,马不停蹄拍电影的李珈西怀孕了,在怀孕的日子里编开始了《女孩男孩》的剧本写作工作,并且在当年的冬天拍摄了其中的一部分。次年末,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完成了该电影的拍摄与制作。
李珈西不仅是在电影行业深耕,还是山西的著名作家。其个人曾获第十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新锐导演奖、第十四届澳门国际电影节优秀女性电影创作奖、2018年“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之一等奖项。由她参与主创的作品《山无棱天地合》《恋恋不舍》《大河向东流之沁源故事》《那时的你》《幸福的她们》《女孩男孩》等电影曾入围中国电影金鸡奖、平遥国际电影展、澳门国际电影节等诸多国内外知名电影节并获得奖项。李珈西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继贾樟柯、宁浩之后又一位走向世界的山西籍导演。
在个人叙述中呈现温暖现实主义
您创作《女孩男孩》的灵感是来自于哪里?
李珈西:我怀孕生前的一个月肚子特别大,经常晚上睡不着觉,起来后就会翻一些小时候的东西,比如说贺卡、橡皮等,有时候会想给孩子做一个礼物,就会想起很多小时候的事情,于是开始写一些散文。在生了孩子之后大概五六个月,我就去拍了我当时写下来的类似于散文一样的段落,就关于一个姐姐和弟弟的故事。后来随着在家里面跟宝宝相处,慢慢地就把它写成了长片,在2022年夏天完成了拍摄。
在剧本的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具体的哪些事情启发了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事件?
李珈西:电影中三个主要的女孩角色,可能身上都有一点我自己的影子。比如乔乔,她和弟弟的这条线就是在牵动着整个电影往前走的情感因素,相对来说这个女孩是我想要表达的比较被动、隐忍的情绪。小女孩唐永康则隐藏着我比较喜欢和男孩子打闹、强势的性格。
你的电影是如何呈现温暖现实主义的?
李珈西:电影是最藏不住“作者”的。就像我们交流说话或者写一篇文章,跟拍电影是一样的,很能够把作者的三观给展示出来的。我觉得我可能就是一个温暖的人,我不喜欢那种批判的和灰暗的现实主义。有的时候我看到那种作品,我就感觉很压抑,甚至看完觉得人生就没有意义了,挺排斥那样的创作。我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山无棱,天地合》,一直到现在都是比较温暖的现实主义,我自己觉得这个世界充满阳光,我的生活也是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尽管我的电影里面会表现一些小小的矛盾,或者女孩子不受重视、不受关心这些,但我觉得生活还是一直向上的,我们不能说和生活妥协,还是要看到生活积极阳光的一面。我觉得我把这些也都体现在了电影里面,希望这种“温暖”能够温暖看电影的人。
您的电影中经常会直接或者隐晦地表达女性议题,跟个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吗?
李珈西:我觉得可能是一种很自然的表达。我一直都在想通过电影来写日记的方式拍电影,可能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女性的一面。去年澳门电影节给我发了优秀女性电影创作奖,他们可能也注意到我一直在拍关于女性的话题,其实从我的第一部电影《山无棱,天地合》开始,就是关于一个小女孩追逐梦想而不得,在自己的生活线里面继续努力的状态。再到后来的《恋恋不舍》《那时的你》《幸福的她们》等等,其实这里面的很多人物折射的都是在不同成长阶段下的我自己,大多数还是属于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因为我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我一直没有去拍大的这种社会议题或者是在大的社会议题之下比较极端的事件。从小女孩到成长为女人,再到成为妈妈,其实都是我的一系列的自我表达。
热爱家乡的女导演也曾在国际大放光彩
《女孩男孩》及其他电影都是如何从剧本到剪辑整个制作流程上来呈现山西元素吗?
李珈西:我是一个挺有家乡情怀的人。一个人如果连他长大的地方都不热爱的话,我会觉得这个人他的表达会是不好的。就像贾导说的一句话,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回来。比如说我拍儿童片,我们每个人身上肯定会带有小时候的影子,这个影子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你人生经历的非常重要的,可能是形成你人格的一部分。有的心理学家说,原生家庭是会给你带来的性格的劣势,也会给你带来性格的优势。我觉得家乡就像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一样,比如说山西,比如说我生活的太原,我也知道这里有它的缺点,但也有他的优点,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对他的热爱。
我在拍《山无棱,天地合》的时候,我的剪辑师也是一个太原人,他来到太原陪我们跟组剪辑的时候,他在房间里面不停的笑。我也很好奇,就是说除了太原人之外,其他的人会产生这样的笑点吗?他就跟我说,他小时候的老师就是这样说话的。正如此,自己的创作所引发的共鸣,就让我会达到了HIGH点。等我拿着这个片子在北京、南方等地方放映的时候,大家还是会因为太原话笑,我的HIGH点变得更高——原来我可以把我们的方言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观众也可以get到点。我在第二部电影《恋恋不舍》中加入了太原柳巷,我去米兰和达卡放映的时候,当最后一个镜头呈现出柳巷中的一大群人以及我饰演的女主很孤独又很不孤独地走在人群里面的时候,大家响起了掌声,我有一种我的家乡被这么多异国的人看到了的荣誉感。
从你个人的角度来看,本土表达和国际视野应该如何去平衡?
李珈西:我第一次在国外收获认同感,是在加拿大的一场放映。当时放的是《山无棱,天地合》,除了方言因素之外,现场的观众也因为其他的喜剧点在笑,我就觉得我在喜剧创作、剧作结构上的技巧也得到了认可,我发现其实我也是可以把自己的幽默呈现在电影中的,有了一些小成就感。除了喜剧,我觉得很多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比如《恋恋不舍》讲述的就是我和我姥爷之间的关系、爱情关系、家庭关系等。在米兰放映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他问我为什么我的剪辑感觉非常跳跃。我就说因为我在高中对电影发生兴趣的时候,刚好买了很多戈达尔的电影,就已经灌输给我了这样一种比较跳脱的叙事和剪辑方法。我当时就跟他说,我比较喜欢戈达尔,可能受了他的影响。他用意大利语给我写了张纸条:请把你自己献给你自己。他说完这个的时候,我瞬间就哭了。我没有想到他会从我的电影中看到我的人格,我可能是作为一个女性来说,大多数都是付出型人格,竟然在我的电影中我没有去故意展现而被观众看出来了。当时突然觉得人类的沟通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他不会受语言,不会受国籍,不会受年龄的限制。
不爱荣誉的导演不是好“作者”
您在跟儿童演员合作的过程中,你觉得难点和快乐的点分别是在什么地方?
李珈西:我在选角的过程有200多个小朋友,和大多数导演一样,我们需要解放天性的小孩,或者让他们做一些训练,对我的角色进行安排、测试。比如乔乔的饰演者,因为乔乔在我的剧本中是一个善于或者比较喜欢撒谎的人,我会在我看重的小朋友里去引导她们撒一些谎。我让她们去隐瞒自己的一个错误的时候,发现就现在银幕看到的这个小演员撒谎撒得特别好。在现场的工作过程中,我不可能给他们剧本,让工作人员也都严密的保护好剧本,不能流露给孩子的老师和家长,更不能被小孩看到。到了现场,我会直接跟他们说戏。我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我不会把小演员当成小孩,而是我会把我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去跟他们交流。
你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是编导演剪都是自己,你是如何阐释自己的作者性的?
李珈西:我拍电影是比较有自我表达的。我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资金有限。拍电影的过程中沟通成本是很高的,我如果去找一个人演我演的那些角色,成本就会增长。我本身是一个演员,我觉得不如就自己来。我是特别热爱剪辑的导演,我觉得剪辑就像变魔术一样,它把不相关的东西用我的方式弄在一起之后,你就把观众骗入了这个故事,你就会认为你眼前的一切是真实发生的,就像魔术一样。在我心里,剪辑这个工作是很有魅力的,所以我会坚持自己剪辑。
你的电影每一部在完成之后都会获得非常多的荣誉,你是如何看待这个创作与荣誉荣誉之间的关系的?
李珈西:对于荣誉来说,我觉得我还是热爱的,就像小时候我们拿三好学生的奖状一样,你还是很开心的回来会跟爸爸妈妈展示的。现在我拿一个荣誉也会马上发给我爸爸妈妈或者发给我老公看,我觉得还是会有这种小朋友的心态。就像我在《女孩男孩》里面表达的一样,小朋友还是有荣誉心的,我当班长了、我得了多少朵小红花了,我觉得这种小朋友的心态可能一直还保留在我的体内。但是我觉得比一起去电影节拿荣誉这一件事情来说,我觉得有一个东西更吸引我,就是映后跟观众的交流,他看完你的片子之后跟你面对面的交流,我觉得太吸引我了,我能得到观众刚看完电影之后的赞许,HIGH点远远比我得到奖项要高。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