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回头看,3-9岁提升数学思维,这三步操作不能少
孩子大了,关注的东西真是越来越多,哈哈,没办法,都是老母亲的必修课。今天想聊聊数学思维这个东西,2个月前也买了些书在研究:
收获挺多的,对叮当小学学业的焦虑减轻不少,很多以前看不清楚的问题,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
恰好刀妈这段时间也潜心初、小数学能力提升的学习,所以我们联手一把,给出一些小学三年级前(3-9岁),关于数学思维培养的实用建议。
可能不那么权威和专业,主打一个接地气、易实操,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到处都在谈数学思维,看似平常,其实存在不少误区,我想先理清一些概念。
1
概念误区
Conceptual misconceptions
数学思维通常指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兴趣就是纯粹的感情问题,指孩子对数学的喜爱或关切之情。
比如后台经常有读者让我推荐数学类的书,我除了要知道孩子的情况,,还要分辨对方想提升思维(比如幼小衔接可以试试《何秋光思维训练》),还是加强兴趣?(提升数学兴趣可试试《数学帮帮忙》)然后再给建议。
看,这两类推荐,区别还挺大的,要是不分清楚,就可能买到不合适的书,得到不想要的结果。
2
关注误区
Pay attention to misconceptions
在孩子的数学学习上,我们很容易踩进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误区。
其实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方式并不一样。
能力要遵循孩子的客观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数学思维发展分为4个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
感觉-动作期,0-2岁
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思维期,2-7岁
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思维期,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思维期
从12岁开始一直发展
也就是说,数学思维要注意在不同年龄学不同东西,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数学兴趣,却可以模糊这个阶段和限制,各种手段自由组合运用。
了解了这一点,对普通家庭来说,在资源和精力没那么充足的情况下,我们也可找到自己的关注重点:
数学思维主要跟着学校提升,数学兴趣则主要由家长守护。
有了这个家校分工、合作的概念,可能就能解决很多具体问题了。
3
学习误区
Learning misconceptions
很多家长心存怀疑:光上学校的课,能把数学学好吗?或者是更直白地纠结: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奥数,以提高数学思维?
学吧,孩子学得挺吃力,对初中数学好像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不学吧,就怕错过关键期,担心到初中数学思维跟不上。
有这个纠结的家长,往往把本末倒置,掉进了学习的误区:
Tips:
那些小学学了奥数、初中数学一骑绝尘的孩子,不是因为奥数提升了能力,刚好相反,是能力匹配了奥数。能力不够硬上,极可能伤害了兴趣。
前面我们把数学思维和兴趣分开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培养数学思维,千万不要离开数学兴趣,否则很容易把孩子搞得厌学,得不偿失。
目前来看,叮当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咱不跟牛娃比,只说在班上这水平不拖后腿。
不过,他刚上一年级,兴趣还不算稳定,所以下面的部分我想交给编辑小伙伴刀妈,她手握三年级刀弟和初一刀姐这两个正、反教材,在数学启蒙的实操上更有发言权。
---刀妈家的分割线---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家的正反教材们——
正面教材
又比如他特别喜欢数学类游戏,上学期获深圳宝安区的数独比赛中二等奖。可惜因为疫情原因取消颁奖礼,到现在还没领到奖状。
幸好这个学期,学校举办数学节,他拿到数独和24点比赛的两个二等奖,大大激励了一把。
反面教材
到了初一,数学开始跌跌不休,上学期最低甚至到了53分(满分100),这张成绩条至今被刀姐钉在墙上做警示,那叫一个惨烈。
经奋力抢救后,现保持在80-85分之间,成了传说中的数学中等生。
同一个妈,为什么会带出两个不同的娃呢?除了男、女性别差异,具体养育上其实也有许多差别。
我尝试把他俩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拎出来,好的、不好的都有,大家可以对比着看。
3岁前意义不大,9岁后我经验不足,就讲讲3-6岁和6-9岁这两个时间段,从哪三方面入手,刚好对应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我只想说三个字: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因为,这是把孩子和数学绑定的最佳时机,先种下数学兴趣的苗,再等它开数学思维的花,一步步来,有因有果。
建议从三步操作动手:
1. 生活中学数学
为什么要在生活中去做启蒙数学呢?
比如:
家里餐桌前坐着1234人;
宝宝有12345个手指头;
哇,那里有123只小鸟!
河里游过8条鱼;
跟着红灯倒数10个数;
给爸爸妈妈每人分5颗葡萄……
等稍微大一点,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更深入。
(丹妈碎碎念:生活中我看到什么都让叮当算:
比如数学中的重量问题,去超市买东西,要买多少斤苹果?一公斤等于多少千克?
数学中的长度问题,这个绳子多少米?等于多少分米、厘米?
数学中的形状问题,那个广告牌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今晚的月亮是不是很圆?)
而刀弟在我这里有个小金库,每次买了小零食、小玩具,我就让他算余额:你有458元,刚才用掉1块5,你还有多少钱呀?
事关私有财产的数额,刀弟那叫一个如临大敌,必须聚精会神算准确!所以十位、百位的加减法,他在5岁就滚瓜烂熟了。
对比起来,刀姐的生活数学只停留在前面的认识数字上,却几乎没有实际应用,错过了宝贵的前运算阶段。
2. 阅读中的数学
除了生活中的点滴渗透,阅读也必须安排上,这可是培养兴趣和思维的正规军,主要有4种:
(1)移情类图书
它和数学可能没有什么正经的关系,但一定是孩子喜欢的书。比如,刀弟在看数学类图书前,大概4岁,超喜欢这种枪械书。
里面有很多型号、参数含大量的数字,我一字不落读,他津津有味听,不知不觉中亲近了数字。
不是说都要先看枪械书,而是可以从孩子喜欢的事物开始,去熟悉数字,把对某事物的喜爱移情到数字上,为过渡到看数学类图书做准备。
(2)数学益智图书
刀弟5-6岁时,爱上了各类数学益智书,比如五味太郎的《益智游戏书》、揭秘系列的《揭秘数学》等。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这本立体互动游戏书,名叫《DK棋子数学游戏》
每一个游戏都好玩,可惜书被清理掉了,没有实拍图。
我印象最深的,是刀弟通过它理解了分数的概念,并悟到了乘法的本质,在不知道乘法表的情况下,自行学会了十位数的乘法运算。
刀姐5-6岁时也爱看益智书,不过当时买的主要是《小小牛顿幼儿馆》《快乐巧连智》,数学含量少,人文素养多。相比之下,确实少了很多和数学亲密接触的机会,不由扼腕一叹。
(3)经典数学绘本
这类书丹妈推荐过很多套,不同年龄层都有:
数学绘本专题
0-3岁:
何秋光思维训练·学前数学启蒙
......
我家俩娃在各自的3-6岁时,丹妈这个书单并没有出来,所以我是随意买的,品质不算精良,读得也不勤快,就不透露啦。
3. 游戏中的数学
这个必须强推,如飞行棋、大富翁等桌游。
特别是大富翁,刀弟买过很多种版本,里面有大量重复的数学加减运算,对兴趣和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缺点是太费人,没有三人以上玩得不过瘾。
还有各种数字棋,规则相对简单,玩法多样;扑克牌也是很现成的游戏素材,按花色分类、比大小都能在这个阶段玩起来。
生活、图书、游戏,数学启蒙三件套,浅浅介入一下,不做太深的要求,孩子会自然地去喜欢上数学,因为这符合他自身的发展需求。
上了小学以后,孩子的逻辑能力进一步发展,也就到了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
在校内,加、减、乘、除一步步往前走,数学思维内眼可见地提升。这时,校外就要紧紧把数学兴趣维持住,别让孩子觉得数学会枯燥、难学。
主要分生活、阅读、游戏、培优四个部分来讲。
1. 生活中的数学
进入小学,和孩子的数学话题可以升级了。不用太刻意,云淡风轻般提出,春风化雨般融入。
可以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或桌面,观察物品的属性,把物品分类归置;给个账本,自己记录零花钱的收支情况……
同时,多多注意平时的聊天,有时随口一句话,就是打开新世界的机会。
比如在我们家,刀姐做作业时提到自己在学方程式,我们便借势聊方程式,说得刀弟心痒痒,非要去学;
又如队友随口提到计算机编码用二进制,刀弟回头就拿纸笔在那里“玩”二进制换算。
孩子要是主动说到一个数学话题,爸妈们得立刻反应、快速接话,能讨论的就讨论,讨论不来的就无脑夸。
比如前几天刀弟突然问我:为什么1个K是1024个字节,而不是1000个字节?我解释说,因为这就是计算机编码的换算机制。
但刀弟表示不服,这个答案没触及本质。我赶紧去查,还没等我打开浏览器,他脑袋一偏,自言自语问道:是不是因为2的10次方等于1024?
答案是对的,他居然能从2的10次方联想到二进制编码,干得漂亮!那一刻,我对刀弟的佩服之情如黄河之水般滔滔不绝,不禁激动地抱住他。
这一抱可把他美坏了,“数学兴趣”栏充电100%。
我觉得,生活中的数学,不用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范围,这些略为超龄的数学话题,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新鲜感,可能就此开启探索之路。
2. 阅读中的数学
做完前面几点,基本上可以确定,孩子已经对数学有了明显的好感。
是时候乘胜追击,让思维训练进阶,看些有点难又不会太难的书了,比如趣味数学题集、数学思维讲解甚至是逻辑性比较强的侦探书等。
如果孩子自主阅读能力强,也可以大胆引入一些和数学有关的著作,比如刀弟宠爱了小半年的👉《欢乐数学》
当然,我搬回家的数学书不止上面这些,刀弟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
没关系,我把它们摆到一起,说不定,刀弟什么时候又在里面发现“新欢”呢。
3. 游戏中的数学
几乎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强调,数学要过计算关。做计算题,是小学低年级作业的重中之重。
一件事重复做,难免会失去趣味,怎么办呢?化计算为游戏,数独、24点都是成本低、效果好的选择。
刀弟6岁时,我买了数独玩具回来,假装不懂,拉他一起研究怎么解题。
先是四宫,接着是六宫、九宫。一开始我要想办法“有赢有输”,但很快他就做出了趣味,计算能力蹭蹭涨,到后来不用假装,我也只有输的份。
8岁时,刀弟学会了24点,过年回老家,在一众堂姐弟中大杀四方,从此又多了一个做计算题的妙招。
24点游戏是指给出4个数字,
用各种运算方法求出24这个答案。
▼
还有围棋,走棋、算棋,步步离不开数学计算。刀弟是5岁多开始学的,他一下棋,我就似乎听到他脑子里有个齿轮组在咔嚓运转。
这一点丹妈也深有体会,自从叮当上了爱棋道的课程后,每次下棋都是一场数学实战。
总之吧,用数学游戏提升计算能力,好玩、有效、无成本,比报班实习强多了。
但时机要掌握好,过早能力跟不上,容易有挫败感;太晚的话过了那个学计算的节骨眼,兴致不高,效果也不好。
4. 培优中的数学
当孩子对数学有了强烈的兴趣,进行数学培优,就不是负担,而是“投其所好”。
最近丹妈让我体验学而思的学习机,刀弟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第一时间直奔初一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了个透,这是他解的题,呃,请自行忽略那狗爬体字迹……
用学习机里自带的资源性价比高,除此外还有线下一对一、一对多报班,或线上的培优课,这个看大家的情况来选择。
我在考虑帮他找奥数班,抓住这波兴趣高峰,不过目前还没有发现合适的,如果大家有好的课程,欢迎推荐哈。
我始终认为,数学兴趣先于数学思维,这也是我没有选择大力鸡娃的主要原因。但是,纯粹的“快乐教育”,又很可能弱化了学习能力的培养,进入高年级后,追悔莫及。
在兴趣和能力之间,有个微妙的平衡点,值得我们花大力气探讨。所以说,这一届的家长太难当了。
没事,支棱起来,养娃不就是爬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吗?风景就在路上,收获就在脚下,一起捋袖子干吧。
欢迎你也在留言区分享你在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经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