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律师:别让普遍焦虑左右了你
作者 | 曹振华
来源 | 那里有光
生活总是纷纷扰扰,有的人在闲言碎语中坐卧不宁,有的人在声色名利中守得本心,有的人在世俗目光里信步前行。
我们活得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体制内待过几年,对于有些事情是很敏感的,后来从事了律师职业,发现这个行业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
其实律师职业就是一个普通职业,律师是无权无势的专业人员,是匠人,是知识分子。
青年律师已经悄然占据了律师群体的60%以上,不仅总是被指点,也难免被指指点点。因为年轻,大多数时候,确实可能是你做的不好,但有时候未必是你错了,只是话语权不在你的手中。面对一些恶意评价,我们也要学会屏蔽干扰,轻装上阵。
书生气或许只是倔强
年轻的时候,时常被评价为“书生气”。
后来才发现,那个也许不叫书生气,可能只是有点倔强而已。
正如曾国藩所说的:
“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好处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不难发现,曾氏谆谆教诲家族后辈,可谓苦口婆心且行之有效:控制欲望和愤怒情绪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保存倔强的精神,可以成事业。如果能够做到这样,以后一定有大成,前途不可估量。
律师是知识分子,有点所谓的“书生气”再正常不过,重要的是挑出来有价值的部分去扩充。认知到位,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认知不到,才是别人口中的不合时宜。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勇敢的多去体验,见识有时候知识更重要。
生活并非如你所见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不一样的烟火。眼见尚且未必为实,何况臆测。
同情心容易,同理心难。同情心常常是向下兼容的能力,而同理心,则需要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去兼容。
同情心常常出于本能,同理心却要有相当的认知能力才可以做到。同理心是一种大多数人不具备的高级情感。有同情心的人固然可贵,但那些有足够兼容能力的有同理心的人,才更珍贵。
职场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同频的两个人,一个灵魂装进两个躯壳里,想完全同步也不太可能。
你看到的永远都不是全部的事实,对于不了解的人不要轻易评判。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我经常跟身边的小伙伴说,同事是一个很小的圈子,甚至超过15500人的郑州律师圈,也是一个不大的圈子。
你可以和任何人接触、谈合作,但是把握一个原则,不要评判他人,即便他给你说什么,你也只听不说。
每个人的生活剧本不同,悲欢也不同,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更不要仰望别人的幸福。每个人其实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我的日子你一天也过不了,你的日子我一天也未必想过。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心若相向就同行,心若不齐各自安好。
彼此自由是律师之间最好的关系。
有时候你没有错
有时候不是你错了,只是领导觉得你错了。
20多岁的时候,与我的领导发生过一次冲突,也被打压过,数年晋升无望,同事绕着走,心情极度郁闷。我至今仍记得另外一位领导给我说的话,“这件事,你没有错,不要过度自责,更不要自暴自弃,话语权不在你手里而已”。后来的故事,很多朋友也知道了,我从国企辞了职,转行做了律师。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三件事:
· 对错不是黑白,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不同成长阶段看到的也不一样;
· 德不孤,必有邻;
· 权力是纸老虎,纸老虎有时候也是可以吃人的,在它张口之前,你要做好准备。
一家好律所的参考标准
1)成立有一定年限
2)有一定规模
3)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掌舵人
4)有一些持续活跃的优秀合伙人
5)有一套以共生为价值导向的制度
6)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
7)有一个高效勤勉的行政保障团队
8)有明确、开放的晋升制度
9)有清晰的战略、符合人性的文化、合理的薪酬制度
10)有较便利的办公条件
特别说明:不同的律所各有千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审美,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注:这是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杨林兵主任整理的,觉得挺有参考意义,前段时候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放了进去,竟然意外被陈有西大律师转发了,陈律师还专门挑出来了这段话,大律师的眼光果然是雪亮的。
律师行业的评价机制尚不健全
我们的经济发展太快了,但是我们的灵魂还没跟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几乎所有人都在向钱看,物质多寡和地位高低成了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但是人类形态是多元的,人的价值更是多元的。标准的多元化,才是唯一出路。
中国律师行业的发展仅仅40多年,尚属于律师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创建品牌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很多问题是发展中的客观问题。关于律所的评价、排名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甚至有人说,律所是一个社会组织,中国3.8万家律所,相当数量的律所都没有明确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合格都未必,别提优秀了。
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起码说明大部分律所只是一个律所,可能尚没有那么优秀,也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价值观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把标尺,考核机制、薪酬制度、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等等实际上应该和价值观挂钩的。当一个组织没有的时候,就是想咋办咋办,注定少部分人开心,大部分不开心,这或许也是律所流动性高的一个动因。
律所的评价尚且如此,律所内部对律师的评价更是难题。提成制和提成制+团队内部授薪目前还是律所的主流组织形态,对律师的评价大部分律所尚属于唯创收论,律所的发展也是生存驱动为主,管理、运营等职能基本是部分优秀律师在牺牲自己的时间兼任。
当然,这其实也仅仅是律所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普遍问题。随着规模所的大力扩张,各大城市已经涌入很多北京上海等地分所,很多优秀律师都从本土所被抽离出来,以至于大部分律所都缺失中间力量,有点人才断层的味道,当然,这和这几年涌入大量青年律师也有关系,各个律所青年律师在人数上普遍超过50%,毕竟中国律师从0达到50万人,用了40年,50万增加100万,国家规划是8年,增速飞快。
对于整个律师行业来讲,法律服务专业化不过是其中比较小的瓶颈。而接下来行业怎么来发展,律所怎么样管理才是更大的发展瓶颈。现在已经有不少律所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来从事管理工作,借助专业的力量,帮助合伙人分担管理压力。
前段时间读《中伦的秘密》一书,张学兵律师提到一个综合化的话语权概念,分享在这里。
“话语权不是你一说话大家就听你的,大家得判断你的话是不是那么回事,是不是在引领大家向前走。律师能赚钱仅能说明你是个不错的律师,你赚钱多我羡慕你,但我可以不理你。你如果是领导者,我就对你有更多期待,凡事多想着大家,处事更公允一点,能力要更强一点,这些方面综合起来才是所谓的话语权。”
律师与律所之间的粘性没有那么大时,话语权建立起来实属不易,如果建立不起来又很难对大部分独立的律师产生影响力。这是提成制律所普遍的难题,凝聚力不足。当然,作为青年律师是不会有话语权的,但你会时刻受到话语权的影响。
行业现状如此,每个人更需要问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律师,听从内心的呼唤,找一个合适的平台,扎根平台。
少提意见多提格局
当你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不够的时候,你站起来说什么,第一没有人听,第二没有人同情你,第三也很难有人支持你,所以与其这样,不如不说,只有示弱,以一种弱者的姿态自居,要卧薪尝胆,选择沉默,接受忍耐。
当你还年轻的时候,不要抱怨,也不要总是想着提意见,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格局。
一个人抱怨的次数多了,生命中就难以照进阳光。人的内心若是长期被阴霾覆盖,生活便再也无法重拾希望。
生活只能治愈那些愿意自愈的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机缘,我们一生中当然会得到他人的帮助,但当这种帮助暂时没有的时候,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在与人相处中,越是大格局的人,越是宽容慈悲,既会扼制内心的冲动,也会维护他人的尊严。很认同周国平的一句话:“正是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幸福地生活着。”
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格局大的人,不会纠结彼此的差异,更不会执着于修正别人。
人不能活得太分明,要能接纳世间一切好坏,也要包容身边各色之人。毕竟,生而为人,谁没难处,谁无局限,谁不犯错。面对别人的窘境,即便不能拉一把,也别过去踩一脚。
心存包容交往,带着尊重相处,才能将日子过得云淡风轻。
做自己人生的评判官
我们不是人民币,不能做到惹每个人喜欢。人生是自己的,所有的好与不好承担的人也是自己。
我们需要的其实是恰当的评价自己,既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青年律师在当前大环境下,往往容易低估自己,自信两个字反过来就是信自。你不相信自己,怎么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呢,尤其是律师这样一个职业,我们需要传递给我们的客户足够的力量感。
与其让别人定义,不如建立自己内在的评价机制。既可以合理的自评也可以坦然面对他评。不敏感于他人目光,不生活在别人嘴里,做自己人生的评判官,才是最难得的清醒。
正如荷兰畅销书作家罗伊·马丁纳所说: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只有我们不需要外界的赞美时,才会变得自由。
有时候想想,异议不就说明了你和我不一样这个简单事实嘛。我们本来就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
大部分律师还是独立律师,独立律师没有独立的觉悟,时不时拿着授薪律师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很搞笑的事。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比如我如果头上但凡有个老板,80%的文章我是不敢发的,实际上,我的微信好友近5000个,全国各地同行1000多位,《在路上》系列,每篇平均阅读量过万。评论中,虽然也有负面评价,大部分还是鼓励为主,仔细想想,自己动辄五千字,一万字的发文章,人家摘出来几句谈谈自己的理解也挺正常,负面评价有时候让我们更能窥见世间百态。
有时候,我们评价自己以及评价自己所处的状态时,目光也要更长远。不妨把职业生涯倒着看,至少还有20-30年呢。困难是真实的,也是暂时的。倒着看时会发现,很多问题都是成长中很自然的一些问题。
我们都在成长,没有那么快,也没有那么慢。
时刻保持自省和自律
一个不断变迁的时代容易让人随波逐流、失去方向,心灵到处游荡。这也和我们的价值体系和内心追求有关,当一个人总是用物质和金钱作为判断社会地位和尊严的标准时,就永远失去了幸福和快乐的基因。
过去的自己不代表现在的自己,现在的自己不代表未来的自己。人生不是一条直线,包含着一次次的选择和调整,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路,在你走出来之前都会有质疑,走的过程中都会有嘲讽,走出来后依然还会有冷笑。少有祝福,这是人性使然。
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只需要尊重他们的言论自由就好。当你过滤掉无用信息的时候,你的每分每秒都变得更有意义。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耳背、眼尖、脑子清的人,最知道自己要什么,只管踏实去做。真正的理想不是空想,理想来自于现实,理想也永远最现实,排除干扰,努力去做,时间会给你力量和答案。
课程推荐
第一期“律所高管人才计划·人才管理高级研修班”将聚焦人才管理,提供精准选人、提升人效的科学方法论和不同类型专业服务机构的实践案例。
更多详情,扫码了解↓↓↓↓↓
智合 Intelligeast
智合成立于2014年2月,是一家中国领先的法律专业信息及服务提供商,秉承“帮助中国律师持续获得成功”的使命,通过旗下的“智合研修院”、“智合研究院”、“智合”微信公众号、“智拾网”等平台,向法律专业人士及服务机构提供行业领先的领导力与管理课程、智库研究、品牌增信、管理咨询等高端专业服务。
智合现已成功推出面向律所管理者的“律所领导力与发展战略课程”(Law Firm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Course,LLMC),以及面向律所、律师协会的各类定制课程。在此基础上,智合持续深入研究律所管理实践,进一步推出“律所高管人才计划”(Law Firm Executive Management Program,LEMP)。
LEMP将聚焦律所管理实务的5大痛点:人才管理、客户管理、品牌建设、组织健康、财务健康,汇聚咨询公司的专家讲师,结合国内领先律所的实战经验,务求为中国的律所管理者们做一套“可落地、能实操、学了就能用”的课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