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北上广深人口负增长,中国经济大变局来了

北上广深人口负增长,中国经济大变局来了

公众号新闻

★ 关注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文丨熊志

建市以来,深圳的常住人口,竟然首次出现了下滑。

最新的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1766.18万人,而2021年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1768.16万人,一年时间减少了1.98万人。

出现负增长的大城市,远不止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京2022年减少4.3万人,上海减少13.54万人,三大一线城市累计减少近20万人。剩下的广州,还没有公布数据,2021年增加只有7万人,2022年也大概率和深圳一样负增长。

四大一线城市,过去一直是人口流入的高地,是各种“X漂”打拼的梦想之地。如今,逃离北上广深,正在成为一种事实。

01

深圳的人口增长情况,是全国人口流动趋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自设市以来,深圳经济一路突飞猛进,这座以开放包容著称的年轻城市,吸纳了大量年轻人涌入,成为人口增长最迅猛的城市,没有之一。

六普到七普之间,深圳常住人口增长超过700万人,增量位列全国第一,平均下来一年新增70万人。

作为人口流入第一城,深圳现在也涨不动了。2021年深圳增加了4.78万人;2022年减少1.98万人。而且据统计,深圳的幼儿园招生人数和在校人数,都少见地出现了负增长。

生育率的下滑,当然不是核心因素。还有一种解释称,深圳调整落户政策,提高了落户门槛,这对人口流入当然有一定影响,但同样不是主要原因。

我们看深圳的户籍人口,从2021年的556.39万人,增加到了583.47万人,增量达到了27万人左右,并不算低。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占比提升,非户籍常住人口占比减少,说明很多没有深圳户口的外来人员,在过去这一年离开了深圳。


这种断崖式地减少,主要可能还是因为疫情。

深圳常住人口1700多万,有户口的只有三分之一,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在疫情期间,深圳输入风险大,执行着几乎最严的核酸检测等防疫政策,在2022年3月还曾“暂停”一周,对经济运行多少会造成影响。

疫情之下,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只能被迫回到老家了,毕竟老家的租房成本、饮食开销都要更低,疫情隔离的影响也更小。

所以,人口增量暴跌,有很强的阶段性原因。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估计在深圳的,都能感觉到人明显又多了起来。像今年年初,深圳的地铁客流就再次刷新了历史新高。

02

不少因疫情离开深圳的人,正在回到深圳。在我个人看来,2023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大概率会重新回到正增长的区间。

不过,在全国人口总量减少的背景下,当深圳历史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时,我们可能也得做好准备——大城市人口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将就此成为历史了。

这种增长放缓的趋势,在其他城市已经得到印证。

比如珠三角九市,除了没公布的广州,有7个城市负增长,其中佛山和东莞合计减少近16万人,而过去它们一直是著名的世界工厂,是外来人口的聚集地。受此影响,广东的常住人口多年来也是首次下降。

长三角的情况基本一样。别看杭州和合肥2022年的人口增量,依然维持在15万人以上。但其一,相较于前两年这已经是断崖式下跌了,像杭州2019年的人口增长达到55万人。

其二,上海是下降,而宁波、南京、苏州等城市,都只有几万人的增长,扣除自然增长,新增流入人口基本所剩无几。

我们把视角转到一线城市。

过去我们常说,逃离北上广深,但其实数据层面并不支持这样的结论。六普到七普间,哪怕是落户更严的北京和上海,新增人口都在180万人以上。这说明有人逃离的背后,是更多的年轻人流入了。

而现在情况彻底发生改变了。一线城市中,北上深合计减少20万人,这是历史上从没有出现的情况,说明一线城市的吸引力,的确在逐渐下降。

与此同时,倒是内陆的一些省会城市接棒,替代深圳等城市,成为了人口增长的大户。近两年它们的人口增速也在放缓,但总体而言在全国排名上升。

除了疫情因素外,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产业转移,数据统计,2017年深圳市迁出制造业企业463家,2021年增长到4344家;再比如,内陆地区普遍开启强省会模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省会发展起来后,为所在省的外出人员提供了一个就近就业的机会。

流动人口去沿海大城市打拼,说到底是图个高薪工作,高房价、高房租,高生活成本,达到一定的临界值,都会形成挤出效应。

近段时间,有两个新闻值得留意。一是,广州等一些地区的美团站点,出现了外卖员招满的情况;二是,济南、三亚等地发布预警,称网约车的运力出现了饱和。

老一代的务工人员,去大城市流水线;新生代民工,扎堆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当这类灵活就业机会出现饱和,在高房价、高房租,高生活成本之下,一线城市的性价比,一定是会出现下降的,哪怕它再有活力,竞争机制再公平。

像我这样在深圳已经“安营扎寨”的人,这两年都时不时冒出一种想法,逃离深圳,去一个竞争压力更小的二线城市。说白了,现在的一线城市,是真的太卷了。

03

北上深等一线城市集体负增长,二线城市人口增速普遍下降,其实打破了一种预期,一种认为大城市会无限度、爆发式持续增长的预期。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一方面,2022年全国人口首次负增长,新增人口减少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进入尾声,已经没有太多富余的农村人口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转移了。

以前的大城市,尤其是广州、深圳这种没有城市功能疏解压力的一线城市,是存量人口、增量人口一起抢,现在全变成了存量人口的竞争,当然很难再一年“收割”六七十万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城市的规划思路,必须作出转变。

过去我们谈城市人口流动和转移,往往是担心小城市。它们产业空心化,人口外流,面临着城市收缩甚至消失的困境。但现在,这种压力大城市可能也存在。

前些年,人口大增长年代,一些城市在地方国土空间规划中,野心勃勃地设置了一个人口余额充足的增长目标。像杭州、武汉、苏州等城市,远期目标在1500万人以上,距离现在还有两三百万人的缺口。

未来这些大城市的人口,可能还会继续增长,但就像深圳所显示的,增速放缓的趋势,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以前觉得很保守,现在看,反而有一些激进了。

那么,按照可能无法实现的目标人口规模,来配置基础设施,类似的摊大饼式发展模式就会出现问题。大投入造城背后,往往会出现资源的浪费。

此前,各大城市纷纷抢着修地铁,现在地铁审批在逐渐收紧,就连一线城市深圳,报批的地铁线路最近也被大幅删减。这是城市大扩张结束的一种标志。

你们还可以看下各地的新区,有多少变成了鬼城?别说二三线城市了,一线城市的新区要发展起来都不容易。

以广州南沙新区为例,2015年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230~270万人。然而2021版本的规划,直接对半缩减,将目标调整为120万人左右。

其实哪怕是世界城市东京,同样在近些年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在没有那么多新增人口流入的前提下,大城市同样得做好减量发展的准备了。

早年间,城市化突飞猛进,大城市的人口大量流入,而城市规划保守,出现各种交通、治安管理难题;现在人口增长滑坡,城市规划也应该告别激进的摊大饼思维了。

上一篇:粮食安全重要,但咱们能不能别总欺负农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毕业季要到了,留学生如何落户北上广深?正式公布:北上广深,集体负增长!什么原因?显微镜下的人口负增长“人生第一营”Club Med!五星度假村顶级吃住+稀缺营地活动,北上广深都方便北上广深爸妈如何择校?IB、AP、A-Level到底该如何选择?历史首次!北上广深人口集体减少,什么信号?南澳散记 (增订本) :第二十九章:购物(上)“北上广深”人口负增长:离开的年轻人会回来吗?论财富家庭增长率,它超过北上广深北上广深松绑,中国楼市能否满血复活?夫妻俩申请新签证的不同结果北上广深人口同时负增长!“北上广深”迎来人口负增长:离开的年轻人,还会回来吗?又见桐花开北上广深年轻人:吃不起了重磅!正式公布:北上广深,集体负增长!什么原因?意外!北上广深突然动手,楼市复苏提速了分流北上广深,大型音乐演出为何扎堆“新一线”?英国移民永居全国巡讲【北上广深】来了,教您快捷稳妥get英国绿卡,欲报从速!经济学家蔡昉:人口负增长的经济社会挑战山东“历史事件”探究之七北上广深人口负增长,年轻人活明白了“北上广深”迎来人口负增长时代:吸引力消失,年轻人离散绿研院日报 | 梁建章:北上广深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根本原因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深后,二线城市卷疯了!现在哪些城市值得润?说说我的真实观察土耳其以弗所(Ephesus),一世纪的大城市北上广深,还有含金量吗?郭磊:中国经济初步复苏,地产投资年度告别负增长,全球流动性年内见底贤合庄北上广杭全关;2023城市排行榜发布;屈臣氏今年将开300家店;菜鸟在北上广启动夜派;星巴克新任CEO首度访华|联商头条把孩子送进耶鲁、哥大!北上广深家长追捧的夏校顶流重磅来袭!北上广深人口负增长,大变局在悄悄发生【红圈】君合,北上广深,实习,24/25届!关停潮上演!楼市,大变局来了Top2毕业生又开始逃离北上广深了往届海归 | 迪卡侬23春招开启!不限专业,免笔试,月薪12.7K,base北上广深80+城市,往届可投!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