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才是关键。。
最近一段时间公布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不少人都比较关心这里面的一些矛盾点。
比如很典型的例子是,我们看到M2和CPI数据,基本处在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一边是M2连续好多个月两位数的增长,这速度不能说不快。另一边是宽松持续了这么久,反应物价的CPI却没啥反应。
本篇我们来聊聊自己对为啥这个情况会发生的理解,看看能不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01
过往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通常钱印多了就会出现通胀,从而带动反应通胀水平的CPI出现上涨。
而通缩会发生是由于货币供应量不足或者需求不足,引起的物价水平出现持续下降。
现在如果我们看M2的话,在维持连续几个月增长12%以后,目前依然在以12.4%的速度持续增长。
图表来源:勾股大数据
不过M2过去几个月增速这么快,反应通胀水平的CPI物价指数却纹丝不动,同比增长只有0.1%。
同样的,对实体经济活跃程度和资金需求更敏感的M1,也没啥动静出现。
过去几个月M1处在逐月回落的状态,所以我们看到M1和M2的剪刀差过去很长时间一直是负值。
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短期内整体需求出现不足,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因为决定商品价格因素的一般就是供需钱三个因素,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就算货币非常宽松,推动价格上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会看到M2虽然持续增加,但反应通胀的CPI数据却出现持续下滑的背离现象。
02
用大家熟悉的费雪公式MV=PT,也可以解释这个情况为啥会出现,道理也非常的简单。
我们知道在这个公式里面M代表货币总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T代表商品和服务总量。
持续宽松以后,货币总量M虽然增加了。但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钱在银行体系空转,因此货币流通速度V下降更多,所以我们看到公式左边的MV乘积缩小了。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公式两边等值,那么公式右边的PT乘积也会等比例缩小。
市面上的商品和服务总量T,没办法在很短时间内缩减。需求下滑以后的价格P出现下滑,就成了必然。
所以我们会看到虽然货币总量M在持续增长,但因为需求不足导致货币流通速度V下降更多。
由于市面上商品和服务总量T,短时间内没办法快速缩减。所以为了保证公式两边平衡,只能是价格水平P下滑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看到反应整体价格水平的CPI指数,短期出现了持续的下滑。
图表来源:勾股大数据
这道理还是我们前面说的,决定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是供需钱三个因素。
市面上光是钱增多了,但是短期内如果供给远大于需求,货币宽松多出来那部分钱,也不会反应到商品价格上去。
当然了,这里面可能还有个需要考虑的点,是2022年的高基数效应。
不过整体来讲这块影响不大,需求不足才是目前这个阶段,带来CPI持续下滑的关键。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情况就是:虽然货币在持续宽松,但因为需求不足,CPI反而出现了持续下滑。
同样的,需求不足除了影响CPI变化,也体现在反应工业品出厂价格的PPI指数上。
我们观察PPI年化增速的话,目前这个数字差不多在-3.6%,已经跌破了0轴,
图表来源:勾股大数据
可以说不管从CPI还是PPI数据,从侧面都反应了目前的整体需求不足状况。
也就是由于需求不足,我们才看到这两个反应需求的指标,出现了持续几个月的下行。
03
我们前面一直在说:商品价格本身,是供需钱三个因素决定的。目前货币宽松还在持续,也就是钱是不缺的。
因为通常货币宽松的时候,如果需求相对旺盛。不管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的出厂价格,都会是上涨的。
需求不足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居民部门对未来的信心和预期收入增长不足,导致了居民端消费意愿不足。
消费意愿不足在居民部门消费的大头,住房和汽车消费上面体现的尤其明显。
如果我们看房子这部分的话,2023年4月居民的中长贷是-1156亿元,这是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
图表来源:勾股大数据
为啥说住房是居民部门最大的消费呢?因为房子可以拉动上下游上百个行业的需求。
其他行业日常吃吃喝喝玩玩带来的拉动效应,远没有房子这个最大的消费强。
由于居民部门消费需求和意愿不足,企业部门生产意愿和利润也出现了持续收缩。
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就是:需求不足卖不出去东西,企业自然更没啥动力融资扩张生产。
最终结果就是我们看到,4月的企业新增人民币贷款,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图表来源:勾股大数据
综合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情况,可以看出M2增长了这么多,但是并没有太多流入到实体。
也就是这些钱既没有流入到居民手里消费提升需求,也没有进入企业部门进行扩大生产。
目前释放出来只是在银行体系里面空转,没有提升需求。最终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大幅降低,带来CPI和PPI的连续下滑。
04
除了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贷款下降,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居民部门新增存款,也出现了1.2万亿元的减少。
图表来源:勾股大数据
我们知道通常存款减少以后,会有几个去处。要么是变成消费,要么是还贷要么就是去买了理财。
也就是说如果居民部门存款出现大幅减少,无非就是流到了消费、理财还有还贷三个方向。
由于目前居民部门对买房买车这类大件消费比较谨慎,所以消费这块流入的钱并不多。
我们前面说,通常大类消费里除了买房就是买车,拿大件消费里最典型的指标房子来说就很典型。
在2023年4月,中国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减少了1156亿元,这是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
要知道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主要就是房贷。减少这么多一个是因为买房贷款的人减少了,另一方面是很多人都在提前还贷。
如果我们看居民部门购车需求的话,其实情况和房地产消费的情况也差不多。
可以看到2023年4月不管是交通工具CPI还是汽车制造业的PPI,都是同步下滑的,这侧面反应了购车的需求不足。
图表来源:勾股大数据
买房买车这种大类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显然居民部门存款的减少,不太可能流入到消费中来。
05
消费这块分流的居民部门存款不多,那么这部分减少的居民存款除了提前还贷,剩下的流入方向就是理财了。
提前还贷这个事情其实比较简单,从2022年底开始提前还贷的人就很多了。
只不过2023年初银行因为开门红等种种原因,设置了各种门槛不让你提前还贷。
所以就算很多人从2022年底就开始预约,能还的时候也已经熬了2023年三四月。
为啥大家急着提前还贷呢?因为这些人两三年前贷款买房赶上了宏观调控,加点以后利率差不多在5-6%。
现在调控逐步放松以后,如果你这个时候去贷款买房,利率水平只有4%,甚至有些地方都还不到。
这中间的月供算算差了不少,但现在银行又不给降低存量房贷的利率水平。
对多数人来说,在目前市场上利率水平整体走低的背景下,理财产品已经不保本了,收益水平也在不断走低。
如果你存了点钱,想着买点理财能跑赢自己两年前5%的房贷,可以说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产品。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既然拿着钱也找不到比自己房贷利率更高的投资方向。
那就不如把这个钱直接拿去还贷,减少自己的利息支出,这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我们看到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的居民部门还贷潮,就是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除了提前还贷这部分人,由于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还有很大一部分有余钱的人,开始再次把自己的存款转向理财了。
去年底因为大多数理财产品净值化带来的一波亏损,导致很多人出于安全考虑把手里的理财换成了存款。
现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国内重要银行的存款利率,基本都进入了2时代。
再加上之前理财产品亏损带来的心理影响,随着时间流逝也已经差不多过去了。
理财市场则由于债市走强,收益率开始不断提升,所以大家把资金转向理财也是正常。
图表来源:勾股大数据
所以我们看到四月份理财存量规模增加了1.26万亿,结束了去年10月以来的下降趋势,重新回到了扩张区间。
这是从2022年11月理财赎回潮之后,持续6个月的银行理财规模下降,首次实现了止跌回升。
可以看出居民部门减少的存款没有拿去买房买车,也没有多少用在日常消费。
而是大多数用在可继续提前还贷去杠杆,还有从存款里面搬家,购买理财产品上面。
06
讲了这么多,整体情况应该是比较清晰了。目前经济处在筑底阶段,主要的矛盾是需求不足。
货币宽松了这么久,市面上并不缺钱,而是缺乏足够的需求。通过实际需求和信用扩张传导,把这些钱注入到实体经济。
我们知道从整体经济上看,拉动需求的部门分为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
目前的居民部门出现了存款和贷款同步降低的现象,这意味着消费和信用扩张在同时收缩。
因为虽然居民部门存款降低,但是这些降低的存款并没有流入到大类消费市场,也没有进行贷款信用扩张。
拿大类消费品的房地产来说,多数人购房的时候都会贷款。如果大幅流入地产,那么存款减少的同时贷款会上升。
企业部门的情况也是类似,由于整体需求不足,企业部门也降低了生产行为带来的融资需求。
而政府部门其实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在通过加大基建投入等提升需求的手段发力刺激需求。
但受制于地方债和卖地收入锐减,单单靠政府部门来提升需求也是不现实的。
因为居民部门提前还贷去杠杆,企业部门因为需求不足减少信贷扩张,只靠政府部门扩表提升是不够的。
在打破这样的预期和趋势之前,那么缩表这件事在一段时间会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为。
如果政府部门的扩表,填不上居民和企业部门的缩表缺口,就会使得全社会资产负债表整体出现收缩。
这时候就需要通过金融领域的一些手段,比如说降息刺激需求的同时推动资产价格通胀,才能迅速扭转之前的预期和趋势。
就像我们在《可能要降息了》里面提到过的,如果后续降息等一系列刺激需求的组合拳真的落地,结合去库存周期已经接近尾声。
那么可能在三四季度某个时间节点,又会出现类似一四年的资产价格通胀。
只是这次可能不太一样的是,后面可能还有美国的经济衰退在那边。
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强衰退还是弱衰退,但这始终是悬在全世界经济头上的一把刀。
尾声: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推动资产价格通胀,可以迅速扭转缩表的预期和趋势呢?
因为资产价格和信用扩张是正相关的,你消灭了资产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就消灭了信用扩张的趋势。
资产价格通胀带来的赚钱效应的出现之后,会带来整个社会的风险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的提高。
再加上流入到理财的钱实际上是活钱,一旦降息刺激需求导致资产通胀出现,大家的预期和心理就会发生急剧变化。
这些本来在理财里面的钱,都会迅速搬家涌入到能增值的资产里面去,提升需求和带来信用扩张。
就像这几个月存款利率下调,理财利率回升之后,我们看到存款和理财之间的大搬家道理一样。
而且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这里其实已经是一个相对底部了,现在再去过度悲观已经没有太大必要了。
再加上短期去库存周期到二三季度已经接近尾声了,后面应该要开始补库存了。
所以可能在下半年某个时间节点,我们就能够看到CPI和PPI的数据出现大幅改善。
观察需求情况的变化,我们可以多看看猪和螺纹金,过去很多年它俩都是先行指标。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