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增强 · 视觉工作记忆 · 认知训练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第三季 Season 3 /
锵锵脑科学
【第三集 Ep.3】
本期关键词
认知增强 · 视觉工作记忆 · 认知训练
本期嘉宾 · 蔡瑛博士
蔡瑛,理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主要关注人类工作记忆的认知神经基础及其可塑性规律,旨在通过非药物手段(认知训练、无创性电刺激等)实现有效的认知增强。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行为实验与数学建模,功能性磁共振 (fMRI)、脑电 (EEG & sEEG)以及经颅电刺激 (tES) 。
目前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在内的多个项目。研究成果在Human Brain Mapping, 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担任Cerebral Cortex,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Advance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等期刊评审人。
课题组正在招募硕博研究生,欢迎对实验室研究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加入!
实验室网页
https://person.zju.edu.cn/caiying
邮箱
时间轴与内容概览
05'05
研究是从广到精
始于哲学系下的心理学
我的本科是在安徽大学的哲学系,但学士学位念的是心理学专业,这个可能比较特殊,因为在国内把心理学放到哲学专业里面的其实是比较少的,所以我在本科的时候,其实接触了很多哲学方面的课程的训练。然后我的硕、博士都是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就是大家说的北师大的脑所。在博士期间有两年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的项目,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做了两年的交换。回国毕业之后,我直接申请到了浙江大学心理系的教职就工作了。
我觉得其实科研它是有一个规律的,就是从一个比较宽泛的打基础,比如说本科教育,再到你读研究生,然后博士或者是博后,它就是一个从宽到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比较赞同要有一个宽基础,我不太建议大家过早的把自己的研究兴趣集中在非常窄的一个范围。我觉得在最初的时候,一个广阔的学术视野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在求学阶段更重要的是一个思维方式和一个技能的积累,有了这些之后,很多问题是都可以做的。
✦
✦
11’28
视觉工作记忆
认知训练和迁移
目前我的实验室主要的研究是分两个大块,一块是做视觉工作记忆和它的认知神经机制。我主要是研究人类,关心个体。另一个方面是视觉工作记忆的可塑性,就是说我们个体的工作记忆及其能力,它是否能改变、有多大程度上能改变和我们如何去改变?主要是我现在结合了认知训练和无创的一些神经调控技术来做这方面的探索。
我们实验室有一个认知增强的研究,我们会给被试做认知训练*,比如我们让被试先连续训练10天,我们会比较训练前后认知能力是否有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的是去系统的研究训练过的任务表现如何迁移到一些还没有训练的任务上。因为我们很难训练所有的任务,因此我们就非常关注训练的这个任务到底多大程度能够迁移到其他没有训练的任务上面,比如去改变训练材料的相似性、训练任务范式。那当这两方面的相似性都降低的时候,这个迁移的边界会在什么位置?
我还可以分享一个我们现阶段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近迁移真的没有像大家想的那么可靠,我们只是稍稍改变一下它的材料或者范式,就会发现非常大的个体差异,所以这也是认知训练比大家想的还要复杂的一个原因。核心的问题还是目前近和远没有一个客观指标,我的研究也非常希望去找到一个客观指标,即怎么去衡量相似性。还是用之前的那个例子,假如我训练了一个朝向的回忆任务,那么现在我再测一个颜色的回忆任务,范式是完全一样的,这个情景只有材料变化了,任务范式没有变;那还有一种可能我还用朝向材料,但是换一个范式,比如说用比较常见的N back范式*,这个情况下的材料没有变,只有范式变化了;那还会有一个任务是朝向和范式同时变化。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任务的相似程度在下降,那么就引出几个问题,材料变化、范式变化,哪一个对迁移的影响更大?
*认知训练:指通过对不同认知域和认知加工过程的训练来提升认知功能、增加认知储备。
*N back范式:要求测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进行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调整难度。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
✦
✦
30’57
是老师也是团队Leader
角色转变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首先工作内容上是会有一个蛮大的变化,因为以前是自己做科研,然后现在是在指导学生做科研。有的时候这个过程挺纠结的,也会想到当时我的导师对我是很有耐心的,我现在也会觉得我在科研指导上要对学生有耐心,这在工作内容上是有一个很大的转变的。不是什么事都是自己亲自操刀了,而要去培养学生、训练他们去做科研的能力。其次就是对科研这件事情的理解,它其实范围非常的广泛,以前会觉得我做实验、分析数据、写文章这就叫科研了,现在会发现还涉及到实验室团队的搭建,基金的申请,是一件综合性很强的事情。它真的不亚于你自己有一个小的创业团队,有要去创业的那种感觉。还有一点,其实做老师不仅仅是做科研,还要考虑上课,还可能要去做班主任,工作内容比你想象的更多。就除了科研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总之是要考虑的事情更多了,所以大家好好珍惜做学生的时光吧。
✦
✦
41’40
思维 心态 认识自己
科研和心理学带来的改变
我觉得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心理学,一个是科研。我觉得这两个其实给我带来的东西可能不是特别的一样,我觉得科研这条路走过来,对我改变挺大的一点是会在思维训练上有很大的成长。就是你遇到一件事情后,你会用理性的思路分析、解析这个问题,并且去找一些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把它落实,训练的是这种逻辑思维的能力,我觉得非常受益,生活中也非常受益。第二个是我觉得心态上真的很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因为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其实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达不到预期的结果,也搞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或者被审稿人打击了等等,就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在心态上是有一个慢慢调整的过程,到后面会觉得这些都很正常,它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只是我没有找到,心态上就会变得比较平和,跟以前那种比较急、一看到结果不对立马就炸了的状态会有比较大的变化。科研这么难的事咱都能做,其他的事没有比科研更难,心态上就变好了,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点。平和的心态在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不会像以前那么着急了,会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个事儿也不是个事儿。
我非常感谢心理学,因为我当时学心理学的时候,它还是个很冷门的专业,不像现在这样,大家对心理学的接受程度、公众的态度都有很大的进步。我觉得心理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财富是帮助认识自己,我觉得这是一辈子的财富。当你有一些想法、有一些情绪,你去跟人交往的时候,其实心理学教给我的就是了解和认识这些规律,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让我觉得在跟他人的交往中促进了自己的成长。所以我觉得心理学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学科,带给我比较独特的一个体验。我觉得做每个学科的科研都有它的魅力,但因为心理学独特的一个研究对象,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其实是非常受益的,我也希望如果有在考虑心理学的话,是非常推荐的,真的非常的好。
✦
✦
本期主播:白小白。
文字制作:韩秉泽。
文字负责:马银屏。
美工制作及负责:季雨清。
统筹排版:白小白。
[素材来源]
音频素材:独家制作
嘉宾照片:嘉宾提供
图片及视频:源自网络
·扫码关注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