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数学,我觉得这个习惯很重要
好久没聊学术学习了,之前学前我写了不少启蒙内容,目前回头看依然觉得没有走偏,可以后台输入“学术启蒙”查询。
但是为什么上了小学后写的学术话题越来越少了,我自己是有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上学后我对小叶子的学术学习的介入变少了,初期的启蒙主要是为了让她成长为长期学习者,这方面目前来看还不错;一方面是当学术学习成为孩子的主业,我的能动性就不打算高于孩子的能动性,我更希望在她身后半步,作为一个支持者。
还有就是,我不认为我记录下的陪伴就说明这是最好的普适的,说实话,我周围学业成绩优秀的孩子太多太多,家长比我做得棒的也太多太多,只是刚好我有这个兴趣也有想法去记录,一切才有了开始,但是慢慢读者变多了后,我就比较怕“误导”大家,写一些内容就会顾虑是不是够全面够有效。不过有时候记录的冲动会冲破这些顾虑,可能因为我觉得真的很值得分享,可能因为我觉得这是一段值得记录的历程,可能因为我觉得任何家长都有畅所欲言的权利。今天这篇就是这种时刻的产物,我斗胆来聊聊数学的学习。
孩子和孩子的数学天赋相差可以很大,家长自己要先有个好心态,从孩子出发,找到适合TA的路,而不是从目标出发,推TA去走家长想走的路。今天的讨论主要是想说从长期来看,数学学习中不应该缺少的一环——思考。如果家长不是笃定孩子要走数学竞赛的路线,其实低年级不需要过度超前学习和刷题,当然我知道有些孩子是自己非常有兴趣做数学题,数学也确实有量变引起质变的可能性。我并不排斥刷题,但主动性思考是数学学习更为重要的一环,同样都是刷题,有主动思考的孩子也比单纯刷题量的孩子收获更多。最近我和小叶子就发生过两次讨论,我觉得这个过程值得记录下来,提醒自己不忘学习的初心。
有一次,小叶子说最近在学校学了乘法,老师讲了四种方法计算,比如2x3,要得到结果可以:连加、同组(equal group)、跳跃计数(skip counting)以及数组(array),用图表示可以是:
然后她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么多种方法,我早都会了。我就给她解释,我说数学题的美妙就在于不同的思路会走到同一个结果,妈妈直到很大才意识到做一道题其实可以有做很多道题的效果。我现在问问你,你们学了个位数乘法,用你学过的这些策略,你能算算12x18等于多少吗?小叶子说,这个简单啊,就是12个18相加啊,我说确实没问题,但是加起来有点慢,你能用数组策略找一个稍微快的方法吗?
我们已经有一个12行,每行18个点的数组,那能不能先算出来前10行的结果,再算最后两行。经过我这么一说,小叶子有点开窍,立刻说那就是先算10x18,再算2x18,2x18很简单,10x18我要再算一下。我问她,如果我把数组旋转90度,里面的点数会变化吗?小叶子说不会,继而说,我想到了,那就是10x18也就是18个10,那就是180!这样12x18=10x18+2x18=18x10+18+18=216,这样算快多了!我适时奉上彩虹屁,说你看,你课堂学的策略非常有用吧,所以一定要认真听讲呀。
另外一件事是某天小叶子问我,为什么会有闰年,闰年为什么是四年一次呢?我给她解释说首先闰年并不是简单的每四年一次,有两个规则来判断是不是闰年,如果这个年份是4的倍数但不是100的倍数,或者是400的倍数,那这一年才是闰年。
年指的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这时候小叶子就问我,那转一圈回来不是同一个时间算不算一整年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通常说的这个公转一圈回到原位指的是恒星年,而回归年指的是不仅公转回到了原位,自转也回到了原位。回归年的周期不是一个整整的365个24小时,我俩一起查了确切的数字是365.24219天(大概是365天加5.8小时)。小叶子说,哦那我知道了,如果没有闰年,4年我们就会少了一天,得把这一天补回来。
我接着问,可是为什么年份是整百的时候又不算闰年了?有了前面的解释,这个结论就呼之欲出了,因为每128年会多出来1天,经过400年就会多出来3天多,所以400年中要减少3个闰年,所以年份是整百但不能整除400的时候就不再是闰年了。这就是整个闰年规则的逻辑。
作为总结,我说你看,我们的古人是很聪明的,Ta们制定历法的时候并不是拍脑袋想的,而是经过缜密计算的,经得起世世代代的考验。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发现其中的奥妙,乐于思考的人才有打开秘密之门的那把钥匙呀。
谢谢看到这里!最后再多说一件重要的事,公众号又双叒叕改版了,如果读者不把公众号星标以及经常互动的话,公众号就会在你的阅读流里渐渐消失,所以请大家及时星标,多留言多转发多点“再看”,这样我们才能每期都见呀!
猜你还想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