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样学数学,永远会觉得考试难

这样学数学,永远会觉得考试难

公众号新闻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245 篇文章

文章图片均来自pexels, pixabay.

本文来自张新未老师在全村的直播讲座,十七整理。张新未,北大数学博士,奥数国家集训队成员,曾获高中生数学联赛一等奖,三角龙教育创始人。


今年的中高考也结束一段时间了,跟往年一样,数学依然是讨论热点,每年都有学生说,今年的题难,平时都没见过。


其实,没见过才对,见过还怎么区分大家的水平,像这种选拔性的考试,出题人就是要你没见过。


那么问题来了,我是不是需要见过所有的题,才能考个好成绩?当然不是,因为没有人能穷尽所有题目,真正影响学生成绩的也不是刷题的数量,而是学生是不是真正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老师只教会孩子几个解题的套路,孩子是会解一些固定的题目了,但是题目变一变,又不会做了。没有解决孩子素养层面的问题,遇到稍微有点变化的题,还是不知道要如何着手,如何去解决问题。



所以,不是做题多,就能培养出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考试不是说我要刷过所有的题(也没人能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真正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掌握底层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01

如何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怎么通过做题,让孩子掌握知识原理,真正获得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当看到一个好问题时,能不能延伸出更多的问题,这时就是非常好的机会进行自我提升。


举个例子:

一年级上学期有这么一个问题:有十个女生站一队,每两个女生之间站一个男生,总共要站多少个男生呢?(五年级会遇到类似的植树问题,其实一年级就已经在做铺垫了)


我们试着把思维展开一下:


你能不能把这个场景用图形表现出来?孩子在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理解抽象的数学是很难的,“直观的图解”是建立与数学联系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你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做一道应用题,如果你能画出来这道题基本就能解了。


所以这个阶段,最应该学会的就是用直观的方式去理解问题、建立图景,这也是在告诉孩子看见问题时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


如果是20个女生站一队,每两个女生之间站一个男生,总共要站多少男生呢?那如果是100个女生呢?


这时画图已经画不过来了,那么要学会的就是找规律,这也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能力。找规律的过程其实就是提取共同信息、归纳抽象的过程,也是数字这门学科最底层的能力之一:「归纳推理」。


当我们发现规律是n-1,接下来可以想:为什么是“-1”不是“-2”?把原因说清楚。这里面其实包含了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一一对应」,只有最后的一个女生没有对应的男生了,所以是-1。这个过程是又一重要底层能力:演绎推理,也就是你要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



下一个问题:


春天河边很多柳树,每两棵柳树之间种一棵桃树,要种多少桃树?


这就是通过一个问题找到一个解决方案,然后思考这个解决方案能不能解决其他的问题?这样一次把一类问题打通,就可以发现原来都是一回事,只是换了题目的外壳,里面都是一样的。


再发散一下:


两棵柳树之间种两棵桃树,要种多少桃树?


继续发散:


最前面两棵柳树之间种一棵桃树,然后后面两棵柳树之间种两棵,再后面两棵柳树中间种三棵桃树……能不能把最后那两棵柳树中间种多少桃树说出来?


最后,你自己能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吗?(自己把问题改一改,自己出个题目,这是建立当前知识和已有知识连接的最好的一个问题。)


如果做题是这样一套做下来的,那么虽然我们做题量不多,但是这个过程其实已经做了五六个练习了,这就是把题做透!

02

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仔细看一下上面的过程,遇到一个问题时,想问题的方式就是这样的,这也是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维方式。


1.解决问题的起点,画图

画图可以培养感性的认知,对问题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为代数的问题实在太抽象了,而画图就是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具像化,也更符合低龄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很多时候一头雾水的题目,画个图就有头绪了。


2.形成一个猜想

很多时候,画完直观的图,答案就出来了,如果没有答案,孩子也更容易形成一个猜想。可以让孩子大胆猜测一下,问题有没有可能是这样的?能形成一个猜想,对小学阶段的能力来说基本就结束了。但是最好还能追加一下,想想为什么是这样的,这就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证明你的猜想。


3.联想一下有没有同类的问题

这一步就是在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联结,而建立知识的连接是应对复杂问题和挑战的核心技能。


自己再想想还有没有差不多的问题。当孩子主动地创造问题时,说明知识真正被融会贯通了。



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能力,而且可以把新旧知识连结,形成系统性的网络结构,孩子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提取都会更灵活,快捷,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现,知识越学越少。


我们经常说底层思维,这就是底层思维,孩子如果常常用这样的方式去思考问题,逐渐就会拥有数学的思维。

03

这样提问启发思考


那家长想要引导孩子这样思考问题,是不是对家长的要求很高?其实不需要家长有很高的能力,家长只需要会提问就可以了。


1.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画一画

哎呀别想了,你要是觉得好难你可以画一画,别着急,题目说啥你画啥!


2.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

诶?你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啊?能不能总结一下,要不咱们把数字变大试试?


3.为什么是这个规律

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为什么是这个规律啊,为什么不是别的规律呢?


ps,就算孩子总结不出来规律也没关系,问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发思考,只要有思考就有增量,失败的思考也是增量,最起码它告诉我们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4.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问题

你觉得有没有跟这个题很像的题目啊?要不你出一道题吧?


家长其实也不需要每道题都这样跟孩子做训练,有些题比如基础计算题,虽然也可以扩展,但做多了也很烦,所以同一类题做一两次这样的训练就够了。一般而言,练习册的最后一道题适合做这样的拓展训练。

04

最高效的应试


那有人还问了,这样的做题方式可以应试吗?


这绝对是更高效的做法,因为如果不注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遇到新问题不会解决。


而题目变化太多了,靠总结提醒和背口诀是不可能全都套得住的。问题千变万化,根本上还是要掌握最底层的原理,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我们知道,帮助孩子培养底层思维的几个关键点:做符合孩子年龄段思维发展规律的事情,有效做题,适时提问。


全村跟北大数学博士张新未老师,做了一套给孩子的思维课程《原本123》,并由张老师担任课程主讲导师。张老师是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硕博连读,曾是奥数国家集训队成员,获得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一等奖;此外,张老师也擅长带孩子从玩儿中学,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者。


《原本123》课程内容包括:


50集动画视频课,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50讲知识点讲解,涵盖一二年级所需的全部必要、重要的知识点,并用正确的数学思维进行拆分讲解,帮孩子打好基础;

200个习题与讲解,里面有张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


课程内容每周解锁,课程适合 1、2 年级的孩子,扫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加入,现在可以享受 ¥ 200 优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花信风之立夏》免费领 | 数学超火的《摩比爱数学》全18册PDF+视频,火爆家长圈的一份数学启蒙资料!亚裔或受益, 最高法院裁定大学招生时不得考虑种族因素; 东北费南费持枪抢劫, 入室盗窃频发; 独立日将至, 在哪儿看烟花?2 岁开始教娃这样学,将来每年帮你省 10 万报!课!费!重磅|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历史性判决:所有大学录取不得考虑种族因素!华裔大获全胜?数学这样学,真的更好懂设计院:为什么你会觉得强度大?【直播预告】香港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分享:数学之美与成功人生 | ICB新视野第十期这种想法正在阻碍孩子学数学,而你却还不知道!牛奶留学社科人:永远年轻,永远在找工作的路上我们为什么爱数学?顶尖数学家们谈数学重磅!历史一刻!美国大学录取时不得考虑种族!不把幸福当成目的,你会觉得更幸福亚裔赢了!美国最高法判定哈佛违宪!大学招生不得考虑种族因素!低年级学数学,我觉得这个习惯很重要大学招生不得考虑种族因素,刚刚,美国高院历史性裁决,平权法案违宪!【冷兔趣闻】被爱的世界好漂亮,永远会被纯爱击中~问:可以在咨询中谈「性」吗,会不会觉得尴尬?5月IB物理考试结束!今年考试难不难?看考过的人怎么说……无论在哪上班:永远别逼疯同事,永远别被同事逼疯2023年Final搭子群上线!专属UCL、解决你的考试难题!更新! 美国入籍考试难度增加, 或对华人不利?AI本科哪家强?人工智能这10所大学值得考虑!情侣接吻时,为什么不会觉得对方口水是臭的"中国周边有313个美基地,各国会觉得谁威胁更大?"“哈舅” 以及青岛的朋友们买死过人的车不会觉得晦气吗?美国入籍考试难度将增大,英语不好更吃亏!把被颠倒的事实逻辑颠倒回来,不存在经络实体的大量明证垃圾分类竟然是学数学的机会?用这款玩具,开启宝宝数学启蒙收割人类 III 之第十七章 黑洞记忆(2)古诗文如果这样学,过一遍,都理解,全记住!好消息: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历史性判决:所有大学录取不得考虑种族因素!千万别错过!数学教师力荐,在家这样学数学,比起糊弄人的思维课更适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