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抬头,看看太阳...
现代人或许永远无法理解“抬头看天”这个动作对古人的意义。
抬头看天,古人辨星、观月、望日,以定方位,以查时间。面对触不可及的深空,人们曾发出一连串追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也曾试图在漫长的仰望中总结日月星辰变化的规律。而二十四节气就是这漫长仰望的果实之一。
▲二十四节七十二侯之图局部,明代《三才图会》插图
二十四节气从现代科学理解,本质上反映的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
▲椭圆形的地球公转轨道及二十四节气位置示意
中国古人将一年分为四季(四时),每季分三个月,一年有十二个月,而每个月又有两个节气,全年共二十四个节气。
与民间往往将“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不同。天文学上一般将“春分”作为二十四个节气的起点。
这个节气太阳光线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平分。从地球上看,太阳正处于黄经0度的位置。(古代天文学在观测天体运动轨迹时引入了一个假想的、与地球同心的大‘天球’。所有天体都在天球上运行。以地球为第一视角,太阳在天球上的运行轨道即‘黄道’。通俗点理解,黄道是从地球上看,太阳运动的轨迹。而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可以用‘黄道坐标系’来表示。春分时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这时太阳的位置被规定为黄经0度。)
▲天球示意图(上);黄道和赤道的关系(下)
在确立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古代天文学家先是通过圭表统计正午日影的长短,定位了夏至(日影最短)和冬至(日影最长)两个节气,随后是“两分”(春分、秋分),再后来是“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秦汉时期,随着天文观测方法不断进步,古代天文学家将太阳的一个“运动”周期(360度)等分为24份,即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确定一个节气,由此确立了太阳运行规律与节气之间的联系。
▲南宋 佚名《沧溟涌日图》故宫博物院藏
从某种意义上讲,二十四节气算是一种特殊的“阳历”。其之所以与现代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阳历)”契合度较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相信很多人对下面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并不陌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这首节气歌前四句由每个节气各取一字按次序组成,后四句则反映了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明天是5月21号,恰好是小满节气。
▲北斗运行定二十四节气图《淮南子》
在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编纂的《淮南子》中,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就已经出现。这说明在那之前二十四节气已基本定型。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让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2022北京冬奥运会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
太阳东升西落,流云时卷时舒,在季节的变迁中,古人远望天际。
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初春的一声雷可以是“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唐·韦应物《观田家》)”;初夏的一阵风可以是“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唐·元稹《小暑六月节》)”;深秋的思念成了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冬季的倦怠有了开始的日期“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唐·李白《立冬》)”……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自西汉到现代,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个简单却充满诗意的名字,承载了无数人对时间、对自然、乃至对生命的感悟,绵延不息。
❖
观复博物馆以二十四节气为出发点,推出了「观复猫·节气马克杯」。目前,此系列马克杯已更新到「小满」。5月20-22日,小满马克杯正在上新优惠中,大家喜欢的话千万不要错过。
小满,在每年5月20-22日之间,斗指巳,太阳到达黄经60°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时节,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正值生长旺季,籽粒灌浆渐趋饱满,却尚未成熟,只算得上“小得盈满”,故称作小满。
南方地区小满时节降雨频繁、雨量充沛。小满也形容雨水充盈。“小满大满,江河渐满。”
小满节气马克杯以花荣荣与花飞飞两只猫为原型。
两只猫咪钻进麦田,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
马克杯采用优质骨瓷,釉面光润白净;印花色彩鲜亮明丽,图案自然清晰;杯柄把持得当,不易脱手;适合居家及办公使用。
此外,前段时间推出的观复猫节气马克杯系列——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同样也在上新优惠中,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喜欢收集马克杯的朋友,观复猫·节气马克杯系列持续上新中!关注店铺即可获取最新消息。更多美好节气,尽情期待~~
点击图片或下方‘阅读原文’蓝字,即可惠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