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麻醉医生需要做哪些工作?健康2023-05-21 12:05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心脏手术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手术。甚至,大到大家忽略了麻醉的存在。但是,要告诉大家的是,除了浅表手术的局麻以外,几乎所有手术都需要麻醉医生参与。那么,在一台心脏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做哪些工作?首先,重申一下:麻醉不是打一针,一台完整的麻醉流程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三部分。术前,和大多数手术都一样,麻醉医生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这个过程很重要,麻醉医生只有清楚患者体格情况、尤其是特殊的地方,才能确保安全。另外,也会根据手术计划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除常规问诊以及了解情况,关于病史,重点了解患者心脏病史、日常活动情况、并发症,各种特殊造影与功能检查及血生化结果,近期感染等情况。体格检查,主要是心、肺、皮肤粘膜、颈部静脉充盈度及桡动脉搏动情况。另外,一定要做双侧Allen试验。因为,术中做有创监测要用到。最后,要详细了解患者利尿药、洋地黄制剂、钙离子阻滞药及β受体阻滞药的时间及剂量。涉及到心脏手术方面必须要做的评估,心功能分级、危险因素评分等也是必要的。通过这样的评估,可以评估患者能否承受低温、体外循环、应激反应以及手术本身带来的风险。只有一切通过,手术才能提上日程,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心脏外科就能单独决定能否手术。心外科可能更关注心肺等情况,但麻醉医生会将目光扩大到肝脏、肾脏、中枢神经、血液等等其他脏器或者系统。只有评估所有脏器或者系统均能抗住这次手术打击、评估术中不会出大问题,才能答应可以麻醉。假设有某个风险因素需要术前就需要做预防措施,麻醉医生术前就会和外科医生一道去把问题解决掉。麻醉诱导插管,也和常规手术不太一样。就看满桌子都是各种可能用到的药物,就知道这一仗不同寻常。一般情况下,麻醉药加上各种调控循环的药物、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要有20多种。有可能有些药自始至终都用不上,但用不上就说明术中没那么危险,对患者也是好事。至于费用,相信患者也不会计较这点儿保证他生命安全的几十块钱。为了确保术中安全,动脉、静脉穿刺也是必要的。动脉、静脉穿刺,是通过穿刺置管的方式,利用现代化的监护手段直接、连续的监测循环系统。由于心脏手术中、尤其是体外循环状态下或者大手术中,患者循环常常出现较大波动,仅凭无创、间接监测循环系统是不够的。穿刺方式,比如桡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以及肺动脉漂浮导管等。这个准备过程,一般是比较耗费时间的。甚至不夸张的说,麻醉准备的时间都要超过手术本身所需要的时间。麻醉维持阶段,更是不敢稍有分心。术中,要和外科医师、体外循环以及护理同事通力配合才行。各个环节之间,不敢有任何差池。比如,体外循环过程中大量预充液进入体内,使血液稀释,故影响麻醉效能,为避免因麻醉浅而引起机体一系列不良应激反应和术中知晓,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要及时加深麻醉。如果大家不明白什么是体外循环,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体外循环(CPB)是通过将心脏和肺从自主循环中排出,安全地对心脏和中央血管进行复杂的操作,支气管动脉提供了足够的血流来支持肺换气的过程。膜式氧合器维持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确保充分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在这个过程中,心肺都被暂时“搁置”了。待手术结束,再重新让他们上岗。手术成功开始了、机器也成功运转了,只能说飞机安全起飞了,术毕还要平稳降落才行。降落的时候,其风险绝不低于术前。术前,患者未经历手术打击、各个器官功能一般尚可。术毕,可能一切都变得很糟。这个术后,麻醉医生要发挥浑身解数努力把患者拉回来。以前,很多患者术后都必须带着气管导管进入重者监护室稳定一段时间、延期拔管。现在,随着快速康复理念进入心脏外科,麻醉学科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比如,不再使用那么大量长效镇痛剂,将有助于患者及早苏醒。神经阻滞辅助镇痛,让患者的应激反应更低、术后痛苦更少。总之,麻醉医生的工作贯穿围术期。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进一步普及应用,麻醉学科将发挥更多的作用。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麻醉MedicalGroup全国性学术、科普平台,文章可同步刊登在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百度以及人民日报等平台。总粉丝30万+,年阅读量一亿人次+。文章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添加微信weitiegang999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